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五十八节课▪P3

  ..续本文上一页中的小鸟,不要总是对他们牵肠挂肚!”人们常执著“这是我的家人,那是我的好友”,其实亲友就像林中的小鸟,暂时聚集在一起,因缘分散时也就各奔东西了。因此,整天为了家庭、亲人担忧,实在没有意义。

  “虔诚的信心好似良田,切切不可置之不理让它变成烦恼的贫瘠荒地!”信心特别重要,它是生长功德的良田。以前有一个人,专门负责打水给树灌溉,他对佛陀没有信心,但对舍利子有微小的信心。有一次,舍利子在化缘时天气燥热,那个人见后说:“比丘,您来树下坐坐,我浇树时也给您顺便洒点水,这样可以一举两得。”他命终之后,以此功德转生于天界,然后用神通一观察,知道了自己升天的原因,于是下来供养舍利子,最后获得了初果。所以,我们遇到非常殊胜良田时,小小的一个信心,也会起很大的作用。[10]

  “暇满人身恰似如意宝,千万不能送给贪嗔的怨敌!誓言犹如望楼,千万不能被罪业的过患染污!(瞭望楼一坏,自他都会被毁坏。)金刚阿黎住世时,万万不要懈怠修持正法!”上师阿阇黎住世时,修行的因缘十分殊胜,此时千万不可随便放弃,不求正法,否则会非常可惜。

  综上所述,看破今世十分重要。这一点,无论出家人或在家人、汉传佛教或藏传佛教,都可以修。若能明白这个道理,对身外之物根本不会去执著。譬如唐朝的庞蕴居士,他虽然是在家人,但对财物、名声看得很淡。后来,他通过参访道一等禅师,认识了心的本来面目。开悟以后,他把金银财宝、巨万家产装进箱子,用船运到湘江扔掉了。有人劝阻:“你不要钱,可以用它做功德、布施给别人,总比倒入江里强啊!”他就回了一首偈颂:“世人多重金,我爱刹那静,金多乱人心,静见真如性。”[11]意思是说,世人多爱重金钱,而我唯独喜欢刹那的寂静,金钱多了会扰乱人心,入于寂静才能见到真如本性。到了最后,不仅仅是庞蕴自己,包括他的妻子、儿女也都成就了。

  从传记中看,他就像傅大士一样,身份虽是在家人,却能看破今世,视金钱如粪土,对一切毫无执著。不像现在城市里有些人,将金耳环、金项链都锁进保险柜,以为从此就高枕无忧了,而一旦保险柜也被搬走,那简直是痛不欲生。其实,这些痛苦完全源自于金钱,大成就者们之所以能成就,也是因为他们对这些根本不执著,并依靠我们想象不到的另一种生活方式,获得了究竟自在。

  因此,若想扎扎实实地修行正法,就必须认识到轮回万法没有任何实质。而若想生起这种观念,首先要观修轮回的过患。在没有深深生起这样的理念之前,我们一定要努力修行。

  那么,观修轮回过患在相续中生起的标准是怎样的呢?

  要像朗日塘巴[12]尊者那样。一次,侍者对上师说:“别人都管您叫黑脸朗日塘巴,您还是高兴一点吧。”尊者回答:“想到三界轮回的痛苦、众生的痛苦,我怎么会有笑容呢?”据说,有一天,一只老鼠来偷尊者曼茶盘上的松耳石,可它怎么也搬不动,于是就“吱吱”唤来另一只老鼠,然后这两只老鼠一推一拉将“成果”搬走了。看到这副情景,尊者情不自禁露出了笑容。除此之外,他天天都愁眉苦脸,任何时候也没有现过笑脸。

  这样观修轮回的痛苦,是心趋入法、诚信因果、舍弃今世、慈悲众生等一切功德的根本。释迦牟尼佛次第转了三次*轮,初转*轮时就先对众比丘说:“此乃苦,当知苦。”所以,没生起这样的定解之前,必须要踏踏实实地观修。不然的话,成天醉生梦死、抽烟喝酒,沉溺于此还觉得好开心,那真是迷失了本性。因此,对于轮回的痛苦,每个人务必要观修,如果没有这方面概念,修行不一定会成功。

  

  最后,用一个偈颂来结尾:

  

虽见轮回痛苦仍贪执,虽畏恶趣险地仍作恶,

  

我与如我邪道众有情,看破放下今世祈加持。

  华智仁波切谦虚地说:虽然我见到了轮回的痛苦,却仍不断地贪执它;虽然怖畏地狱、饿鬼、旁生等险地,却仍天天造恶业,不能制止自己的恶行。对于我和像我这般愚昧无知的众生,祈愿上师三宝加持,一定要看破今世,不要执迷不悟。否则,死时什么善法都没成就,唯有带着一大堆罪业离去,那实在“太划不着”了。

  大家学了大乘佛法后,一定要知道轮回上上下下都不离痛苦。《六度集经》中有一则公案[13],很能说明这个问题:往昔有个国王叫察微,有一天他独自出行,遇到个补鞋的老人。他问:“你觉得这个国家谁最快乐?”老人说:“当然是国王。”察微为了让他认清真相,就把他灌醉,给他换上国王的衣服,送进王宫,并嘱咐嫔妃把他当国王侍奉。于是大家都恭敬承事他,大臣们也天天找他商量政事。但他什么都不懂,每天这事要处理、那事要处理,不但不快乐,反而特别痛苦。这时国王又把他灌醉,送回到以前的家中。他酒醒之后,以为自己只是做了一场梦,梦里当了回国王,可是当国王实在太痛苦了……(也有论师从前后世的角度解释说:他一个身体更换了见闻,如今尚不能自知,何况是隔世,舍去了亡故的身体,又受生新的躯体呢?)

  可见,轮回中不存在真实的快乐。不过这样一说,没有佛法基础的人或许不接受:“生活如此美好,你却说它很痛苦,这不是故意歪曲事实吗?”所以,只有等他了解万法的本性后,才能渐渐领悟这些道理。

  

【轮回过患之引导终】

  共同加行中的“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这三个关键问题已讲完了,下面还要讲“因果不虚”。倘若懂了这四个加行的理论,修行佛法的基础就打好了。

  我非常希望每个人都能修持《大圆满前行》,如果你想当个真正的佛教徒,有这部《前行》就足够了。在末法时代,用短暂的一生去翻阅千经万论不太现实,但你若能不管去哪儿,都随身带着一本《前行》,每天看十分钟或半个小时,对其内容反反复复思维,逐渐就会变成一个修行人。此时,别人对你赞叹也好,挖苦诽谤也罢,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心已融入正法了。就像无垢光尊者在《四法宝鬘论》中所言,对一个修行人来说,心入于法、法入于道、道遣除迷乱、迷乱转为智慧,这才是最关键的,这也是噶当派的修心窍诀!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1] 《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卷17云:“给孤长者,施园之后作如是念:若不彩画,便不端严,佛若许者,我欲庄饰。即往白佛。佛言:随意当画。闻佛听已,集诸彩色,并唤画工。报言:此是彩色,可画寺中。答曰:从何处作,欲画何物?报言:我亦未知,当往问佛。佛言:长者,于门两颊,应作执杖药叉。次傍一面,作大神通变。又于一面,画作五趣生死之轮。檐下画作本生事。佛殿门傍画持鬘药叉。于讲堂处画老宿苾刍宣扬法要。于食堂处画持饼药叉。于库门傍画执宝药叉。安水堂处画龙持水瓶着妙璎珞。浴室火堂依天使经法式画之。并画少多地狱变。于瞻病堂画如来像躬自看病。大小行处画作死尸形容可畏。若于房内应画白骨髑髅。是时长者从佛闻已,礼足而去。”

  

  [2] 五分轮回图:又名六道轮回图。图下方是地狱、饿鬼、旁生,中间是人与非人,上方是天界。

  

  [3] 《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卷34云:“尔时,薄伽梵在王舍城羯兰铎迦池竹林园中。时具寿大目乾连于时时中,常往捺落迦傍生饿鬼人天诸趣,慈愍观察。于四众中,具说其事……尔时世尊告阿难陀:非一切时处常有大目乾连,如是之辈颇亦难得,是故我今敕诸苾刍,于寺门屋下画生死轮……应差苾刍于门屋下坐,为来往诸人婆罗门等,指示生死轮转因缘。”

  

  [4] 恰彻却将上师教言牢牢记在心间,抛弃一切,前往热振的休色寺,像野兽一样地精进修持,未与任何人交往,如此穷其一生,直至圆寂。《果仓巴尊者传记》云:其为米拉日巴尊者前世。

  

  [5] 一是为度化甲曹杰和克珠杰;二是撰著两部论典:《辨了不了义论》、《入中论·善解密意疏》。

  

  [6] 仲敦巴:全称仲敦巴·嘉瓦郡乃,阿底峡的及门弟子,宋代西藏佛学家。

  

  [7] 热振寺:噶当派第一座寺庙,离拉萨不远,为开创教派者仲敦巴所倡建。噶当派的教言中,描述过它的很多功德,据说比布达拉宫和觉沃佛的功德还大。1738年,七世达赖将其赠给自己的老师甘丹池巴阿旺乔登。从此,阿旺之历代转世皆称“热振活佛”。

  

  [8] 因缘具足时,吃好穿好也可以;但如果因缘不具足,也不能为了衣食而天天奔波。

  

  [9] 上师仁波切2004年讲《前行》这一段时说:“法王如意宝讲过,你见解稳固时可以到处跑,但如果见解一点都不稳,却说“安住一个地方是不对的”,然后这里断传承、那里断传承,整天跑的话,可能更糟糕、更可怕!”

  

  [10] 《佛说杂藏经》云:“舍利弗夏盛热时,游行至庵罗园中。有一客作人,汲井水溉灌于树。此人于佛,无有大信,见舍利弗,发小信心。唤舍利弗言:大德来脱衣树下坐,我当以水浇之,不失溉灌,兼相利益。于是舍利弗,脱衣受洗,身得凉乐,随意游行。此客作人,其夜命终,即生忉利天上,有大威力,次释提桓因,便自念言:我何因生此?自观宿命,信心微薄,因客作溉灌计水,洗浴舍利弗。我若信心纯厚,知必有报。故设浴具,以为供养,自惟为功虽少,以遇良田,获报甚多。即诣舍利弗所,散花供养。舍利弗因其净信之心,即为说法,得须陀洹道。”

  

  [11] 此偈在《宗镜录》中有记载。

  

  [12] 朗日塘巴(1054-1123):阿底峡尊者六大弟子之一,博朵瓦格西二大高足之一。

  

  [13] 详见《六度集经》之《 (九○)察微王经》。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五十八节课》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