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姿势像猴子,以此恶语的罪业,他在五百世中转生为猴子。”
可见,我们不仅不能说别人的生理缺陷,就算是嘲笑他人像猴子、牦牛、恶狗、猪等,也有相当大的过失。十七世DB法王讲《佛子行》时也讲过:第一世噶mb杜song虔巴,因过去在迦叶佛时,取笑一名长得像猴子的比丘,以此恶业,五百世投生为猴子。之后转生为杜song虔巴时,长得也像猴子,并不好看。他还未出家前有一女友,因他长得太丑,就抛弃了他。他因此而生起出离心,并发愿未来要长得好看一点,不然很难度化众生。现在网上也有人说,第十六世、十七世噶mb长相庄严,肯定与前世的发愿有关。
其实不管是佛教徒、还是非佛教徒,不少人对自己的相貌非常执著。如果你长得比较丑,今生可能没办法了,要改的话,只好去做整容手术,但这要花很多钱,两三千块肯定不够,因此,你只有发愿来世了。据说第十六世噶mb就非常庄严,生前在美国的时候,许多人执著他的庄严身相,这方面有很多精彩的故事。
恶语虽然只是语言上的业,但却能直接影响我们的身体,并损害我们的方方方面。因此,大家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人,最好用正知正念摄持自己,千万不要说恶语。萨迦班智达也讲过:“伤害他人之恶语,即使怨敌亦勿说,否则如同谷回声,立即自受报复也。”凡能伤害他人的恶劣言语,即使对怨敌也不要说,否则,就算你让他一时哑口无言、无地自容,但你所骂他的那些话,就如同空谷的回声一样,最终会成熟在自己身上。因此,大家在防范恶语方面一定要注意。现在有些人即使学了佛,对这方面也不在乎。不知是前世业力还是什么原因,他们听这些道理就像听新闻一样,过了就算了,根本没往心里去,只是当成耳边风,这样学佛没有多大意义。
此外,凡是指责对方过失,或口出不逊的语言,也都属于恶语。所以,只要让别人不高兴的话,我们全部要断除。《大宝积经》云:“不求他过失,亦不举人罪,离麤[6]语悭吝,是人当解脱。”若能不指责他人的过失,也不举发别人的罪过,远离粗语和悭吝,这种人就会得到解脱。
还有,尽管表面不是恶口骂人,但若通过温和的方式,使对方心不愉快,这种语言也包括在粗恶语中。藏地有一句俗话是:“粗恶之语无多少,欢喜之食无大小。”粗恶的语言不管说多说少,只要伤了别人的心,就不合理;供养他人的食品不管是大是小,只要表达了你的心意,就是好的。有些人说话让别人很长时间都快乐,只是平平淡淡的一句,也令人永远忘不掉,甚至对别人一生有无穷利益,这种常说柔言软语的人,来世定会转生于天上。《正法念处经》云:“恶口破慈心,智者能舍离,常乐说软语,则生于天上。”
有些大德平时说话很有技巧,好像从不得罪任何人,说什么都让别人开心快乐。而有些人则不是如此,他最好是不说话,不然一开口就得罪人,连他自己都很苦恼:“不知道我前世造了什么业?一说话就出问题。”可见,人和人虽然长得差不多,但内在的悲心、说话的善巧还是有很大区别。
如果你想学习表达方式,《君规教言论·观察语言》、《华严经》、《法华经》中讲了很多,但归纳而言,只要相续中有慈悲心、利他心,所发出的声音肯定对众生直接或间接有利。即使你用粗语在呵斥他人,实际上也能利益不少人,把他相续中的恶劣种子烧尽无余,再也不容易复发以前的恶习。因此,无论我们说什么话,内在的悲心非常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尤其在上师、高僧大德等严厉对境面前,千万不能说些乱七八糟的刺耳语。否则,上师若因此而显现不高兴,甚至示现圆寂,舍弃利益众生、弘扬佛法的伟大事业,那你会有极大的罪过。
因此,不管在谁面前,说话都应该要注意。现在的社会上,人们的语言好像没办法控制,只要有机会,就一直夸夸其谈,这不是很好。我们说话要用正知正念来观察,该说的要说,不该说的就不要说。有些人在开会商量时,一句话也没有,自始至终在静坐,这样就不好;而有些人在没有必要时,一个劲地说个不停,讲很多无关话题,这样也不好。其实,人与人之间基本都靠语言来沟通,因此,懂得说话的分寸很重要。
己四、绮语:
绮语的范围比较广泛。例如,婆罗门的咒语等,本来不是正法,却反而认为是正法;世间的小说、电影,本来对相续没有任何意义,却把它当作调伏烦恼的工具;或者娼妓的淫秽语言,撩拨贪心的靡靡之音,关于军事、武力、抢劫、盗窃之类的高谈阔论……这些凡是能引生贪嗔痴的无稽之谈,统统属于绮语的范畴。
当今这个时代,绮语可以说特别泛滥。无论是电视、电影、网络、报纸、杂志,里面百分之九十多全充斥着绮语。人们信绮语、听绮语、说绮语,真正的修行人都没有生存空间了,你要想修行的话,各种违缘就在面前此起彼伏,一天两天还可以应付,但什么时候才能超越呢?所以我常常会想,密法的窍诀可能最适合现代人。因为密法的有些教言比较开放,而其他戒律,尤其是别解脱戒,在这个世间,真的越来越难以护持了。
这一点,有时候也看得出来。现在的佛教徒中,念咒语、做善事、观修自心的有多少?寥寥无几。大多数人平时要么是看电视、看电影;要么是天天上网聊天,在虚妄的世界里又寻找虚妄的世界,除了引生贪心、嗔心以外,从中很难得到有价值的东西。看看多数人所受的教育,再看看这个社会变成什么样子,这二者之间有何关联,相信每个人都比较清楚。在这样的时代中,军事、贪欲、做生意等日益猖獗,五花八门、与解脱相违的外境也日益增多,修行人接触这些时,心很难不为所惑,最后只能破坏梵净行,离涅槃越来越远。诚如《正法念处经》云:“多集绮语句,能令心意乱,破坏于梵行,妨碍涅槃道。”
除了世间这些绮语以外,尤其要提醒大家的是:别人在念经、诵咒、修法时,如果你口若悬河地谈论很多令人散乱的话,就会断绝别人行善的资粮,罪过极其严重。我昨天上课时之所以批评有些居士,原因就在这里。你一个人不愿意听的话,也没有什么,但影响那么多人闻法,过失确实很大。包括外面听光盘的人也是如此,本来二十几个人一起听法,大家都非常全神贯注,若有一个人讲话,整个场面就打乱了,所有人的善根也会以此而毁坏。因此,假如你管不住自己的舌头,还是非常危险的。《诸法集要经》云:“百千功德门,由舌而破坏。”《增广贤文》也说:“百病从口入,百祸从口出。”
有些人似乎没有自控能力,嘴巴一直喜欢“叭叭叭”说,上课的时候说,念经的时候也说。这样的话,你自己不行持善法不要紧,但旁边的人还是需要修行,不应该去影响他们。尤其是在外面听课的有些居士,一点规矩都不懂,听了这么多年的法,行为仍非常不如法,说实话,你还不如不听好一点。你如果实在不想上课,不听也没什么过失,但你这样影响别人,对自己特别不好,生生世世会对你的修法起障碍。
另外,如今世间上有些人,写的小说、编的剧本、撰著的书籍,处处都是绮语充满。还有所谓的艺术家、歌星、影星,以自己的绮语作品,令成千上万人沉迷其中,有意义的事情全都耽误了。有时候看一看这个愚痴的世间,不得不承认人类的盲从。但我们作为修行人,稍微有点智慧的话,以佛教的“仪器”来进行观察,这些“细菌”还是很容易发现。
现在人们爱说各种绮语,这些表面上看,好像是自然而然脱口而出,但以智慧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大多数绮语都是贪心或嗔心所引发。而且在说绮语的过程中,自他相续萌生了多少烦恼,罪业就会有多大。
比如,有些人看了小说后,召集大家开始讲:“我今天看了一本小说,里面有个美女,她如何如何动人……”因为他嘴巴特别会说,从而让很多人生起了贪心。或者有人看了一部电影后,跟众人极力渲染:“我国与他国之间发生战争,当时我国如何如何……”于是,有人听完后生起了嗔恨心;有人被这个故事所蒙蔽,生起了愚痴心;还有人自赞毁他,认为自方力量极为强大,生起了傲慢心。因此,许多烦恼都可以通过绮语而引发。大家也清楚,贪嗔痴等烦恼是不善业,如果这种不善业通过你的语言产生,那你的语言肯定有过失。
反之,倘若我们共同学习佛法,息灭相续中的贪嗔痴,这种语言的功德也不可思议。为什么我每天就算讲得不多,短短一节课也愿意上?就是因为在讲法过程中,引生烦恼的语言,讲也讲不出来,而所讲的佛法,全是息灭贪嗔痴的教言。这样一来,至少大家在听课时,能止息不良的分别念,哪怕刹那间你息灭了烦恼,这也是一种功德。
经常有人抱怨听课太累,其实学习佛法很有必要,就算你只听了一节课,也跟听世间的一节课不同。为什么呢?因为佛法的作用,是直接或间接对治烦恼,这样的教言对人们很重要。现在有些佛友每天看书,不间断听一两堂课,这样的习惯非常好。退一步说,假如你没有这种闻思修的能力,也可以像麦彭仁波切所言,每天念诵高僧大德、佛经论典中极具加持的偈颂和发愿文。甚至,你若连这种能力也没有,则可以选择特别有功德的心咒,如观音心咒、莲师心咒、金刚萨埵心咒等,这应该没有任何困难。总之,我们要少说点绮语,多念些咒语。
大概一年多以前,有位老年人在我面前发愿念一亿遍观音心咒,今天我在门口又碰到了他。他连声音都听不清了,但一直拉着我的手,要我加持他,说自己若能再活一年多,那一亿遍心咒就完成了。他平时非常精进,晚上睡得很少,一年半就念了五千多万,如果再有一年多时间,剩下的四千多万就念出来了[7]。这样的老修行人,真的很了不起!
当然,在诵经念咒,或念仪轨、课诵期间,最好不要掺杂一些闲话,否则,华智仁波切…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六十三节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