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般若摄颂释 第三十八课▪P3

  ..续本文上一页他还用比喻说明:在儒释道三教中,佛教最殊胜。他说[2]:虽然总体上讲,它们都可以治众生的病,但儒教只能治皮肤之疾,道教则可治血脉之疾,佛教却能治骨髓之疾。我觉得他说得非常好!

  以前也有一些文人、高僧大德通过这种方式来比喻,当我们了解了儒道两教的论典后,一定会坚信他们的观点无比正确。拿道家的《道德经》来讲,虽然里面讲了很多特别玄妙的道理,尤其是在全文八十一章中,从头到尾一直在描述道的深奥。但跟佛教所讲的道相比较,确实没有那么深奥。当然,我们并不是因为自己是佛教徒,就认为佛教超过儒教和道教。当真正的智者以智慧从理论上分析时,就会发现它们之间有很大差别。

  所以我非常希望,很多有智慧的人都能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来分析、研究、探讨佛教。若能如此,必定会明白佛教的高深之处。如果还有信心,或有真正的善根,不仅在理论上能知道它玄妙深奥的意义,而且内心与般若空性不可言说的境界完全可以融会贯通,最终也会示现无边无际利益众生的超胜行为。从历史上看,刚开始很多大德也是一般的凡夫俗子,但后来因为他们依止了内外善知识,在这两种因缘具足后,在短暂的人生中,也示现了广大无边、不可思议的利生事业,甚至根本无法用语言来描述。

  当然,有些甚深道理在世人面前也不一定交待得清楚。因为世间人只想获得钱财、美色等享受,除此之外的快乐和价值根本不屑一顾。但这对我们无利无害,就像月称论师在《入中论》里所讲的一样:“若许世间是正量,世见真实圣何为,所修圣道复何用,愚人为量亦非理。世间一切非正量,故真实时无世难。”所以,在宣说真实胜义空性时,世间人再怎么样跟我们辩论,也根本没办法打破我们的观点。就像愚笨的学生再怎么样对有智慧的老师反驳,也没办法获胜一样。虽然在宣说空性时,世间会有人不理解,但这只不过是自己没有深入而已。如果深入,不但自己不会驳斥,反而会趋入佛教团体当中,最终成为虔诚的佛教徒而弘扬正法。

  未二(断除成为染、净不合理之争议)分三:一、真实意义;二、其比喻;三、如是宣说之结尾。

  申一、真实意义:

  

众生妄执欲求食,贪轮回意恒流转,

  

我我所法非真空,凡愚虚空打疙瘩。

  有些人说:假设一切万法都是空性、寂灭的,那一切有情怎么会成为染污者与清净者呢?也就是说,如果万法是空性,为什么有些众生成为具有一切烦恼的可怜凡夫——染污者,有些众生成为断除一切烦恼障和所知障的佛菩萨——清净者?

  在佛经中,针对这样的问题有合情合理的答复:在本性中,应该说一切万法都是空性的,可是相当一部分众生,因为他们被非理作意所牵,便对外面种种事物生起欲望和贪执,或者说种种幻想此起彼伏地出现。因为他们对轮回有贪恋的意乐,在六道轮回中就一直无头无尾地不断流转,不可能获得真实的解脱。虽然众生正在迷失方向,但在那个时候,一切万法的本体应该说是无我、空性的,就是人们牢牢执著的我和我所也没有任何本体,只不过凡夫众生始终将根本不存在的东西认为是存在,也即无中生有。但这毫无意义,就像虚空一无所有,不可能把它打成疙瘩一样。所以,一切众生本来没有任何痛苦和烦恼,只不过自己不了解而已。

  以前慧南禅师说:“高高山上云,自卷自舒,何亲何疏;深深涧底水,遇曲遇直,无彼无此。”意思是说,高高山上的云,自己卷起来后、自己舒展开来,根本没有亲疏之分;深深山谷里面的水,遇到外境时而变成曲的、时而变成直的,根本没有彼此的分别。我们的心也应该这样无有束缚,若能如此便可现见本来面目,因为在本体上根本不可能有像执著那样的自性。

  以前,四祖道信禅师在14岁时,因前世具有空性的善根和习气,一听到空性,就像《入中论》里面所讲的一样:数数生起欢喜心。他去依止三祖僧璨大师时,在三祖前说:我今天想依止上师,您可不可以给我讲解脱法门。三祖跟他说:你需要解脱,谁束缚你了?他说:没有谁束缚我。三祖说:既然没有谁束缚你,那怎么需要解脱呢?这个时候他就获得了开悟。

  实际上也是这样,本来都没有束缚,怎么还需要解脱呢?其实,这就像密法里面所讲的一样,解脱和束缚是观待而言的。所以,我们的心谁束缚、谁染污,从本体上讲都是没有的,只不过自己不了解而已。若能了解,一切束缚都没有。后来他继续依止上师九年,承接禅宗衣钵,成为第四代祖师。再后国王要求道信禅师到皇宫里去当国师,迎请了好几次他都不肯去,甚至以砍头来威胁也面不改色,国王很感动、也很尊重,一直不断地给他供养。

  从自古以来很多高僧大德的历史看,禅宗跟密宗应该是一样的,因为很多都依靠不可思议的表示方法认识了心的本性,或了达了空性。所以,我们既要学习往生法,还要学习般若空性。当然,若将般若空性跟密法和禅宗的道理结合起来,有些偈颂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解释方法,这也是很多禅宗偈颂后人没有用文字或分别念来解释的原因,密宗当中很多金刚语也是如此。但不管怎么样,我们应该知道,其中有非常殊胜的因缘和缘起,所以大家一定要对这些金刚语生起欢喜心和信心。

  这样以后,我们就能深深了知,众生认为痛苦等存在的分别念,就像《大圆满愿词》里所讲的一样——“伺意犹将虚空打疙瘩”。为什么呢?因为它们在本性上皆不存在。比如我今天认为特别痛苦,但是真正观察痛苦的本体、来源、住处,就会一目了然:只不过自己迷惑而已,实际上所谓的痛苦绝对不存在。当然,这是依靠《中观根本慧论》等中观论典的推理,从理论上所作的分析。如果依靠禅宗和密宗,通过简单的途径——一种表示法,就能认识这种道理。也就是说,以方便方法就能获得开悟,并不需要长时勤作和修福。所以希望大家都能达到这种境界,这至关重要!

  好,今天讲到这里!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1] 即:“鼓寂钟沈托钵回,岩头一拶语如雷,果然只得三年活,莫是遭他授记来。”

  

  

  [2]《护法论》云:“余谓:群生失真迷性,弃本逐末者,病也!三教之语,以驱其惑者,药也!

  儒者使之求为君子者,治皮肤之疾也;道书使之日损、损之又损者,治血脉之疾也;

  释氏直指本根,不存枝叶者,治骨髓之疾也。”

  

  

《般若摄颂释 第三十八课》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