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情况:因为环境、时间、家人不允许,而无法修学佛法。其实这叫无自在,没有自在就没办法看破。所以修行人需要自由,有了自由才能有自己的空间,之后才能思维法理。通过思维,有些人已经入于骨髓,那就不容易割舍、放弃。而有些人法义只在皮肤或血肉里暂时循环一下,然后就不翼而飞了。所以在修行过程中,接受法要还是有种种差别。
但无论如何,我希望大家都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趋入这一智慧度,更要发愿:在有生之年当中,每天都要精进读诵、学习、思维,这非常重要!昨天有一个道友跟我说,他每天念经十几个小时,其中有《金刚经》、《般若心经》等。我不知道他念了多少年,如果念的时间长,说明很有耐心。
其实,人的耐心很重要。台湾出版的《慧光集》,今年已经出版到第42集——《修心七要略释》,《山法宝鬘论讲记》是第41集。记得1998年11月份的时候,慈诚罗珠堪布为即将出版的《慧光集》第一集写序,10多年以来《慧光集》一直不断地出版,现在已经40多本了。所以,一个人做事情耐心非常重要。
我们学院有几位年轻的出家人,他们说要编一本书,以季刊的方式出版,可是一个季度后就再也不见了,这说明没有耐心。修行也是这样,刚开始遇到一个环境时,可能会念这个经、那个经,但长期不变地精进,很多人都做不到。
如果能以自己的勇敢和善愿推动,不断增上善根,肯定会有结果。但做任何一件事情,尤其是非常大、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一般来讲短暂的时间不会成功。所以我们弘扬佛法也好,或者自己修学佛法,不要想是一天两天的事情。现在有些城市里的人觉得听法很简单,就像气功培训一样。他们说:我愿意听般若波罗蜜多法,已经听了三堂课,可以了。这就不太好!
申二、成为一切众生之应供处:
行胜般若瑜伽者,起大悲无众生想,
时智者成众应供,恒行乞食具实义。
行持殊胜般若波罗蜜多的修行人或瑜伽士,虽然对于一切众生生起大悲心,但因他们已经通达空性的缘故,对众生就不会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具有如此无缘大悲或智悲双运的智者,不管住在哪里,就成了众生的应供处。在他面前,哪怕以一点一滴的食物作供养,也具有重大的实义。所以,通达般若空性的人到处去化缘时,施主们一定要供养他。
有些汉地的居士,经常分不清楚谁是不是真正的善知识,或该不该供养,那就应该了解他证悟般若空性没有。如果证悟,毫无疑问可以给他供养大车、大象等精美、贵重的物品;如果没有证悟,甚至字面上都不会解释,或从来都没有听过,那就要考虑考虑。其实,成为真正的开悟者非常重要。禅宗里面也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意思是说,没有认识自己的本心,即使学了很多年的法,也没有很大的意义。那真正通达空性的境界是什么样呢?刚才讲了,就是对众生起无缘大悲。佛在《大宝积经》中也说:“我化无量无边众生界,令入无余涅槃界中,而无一众生入涅槃界者。”虽然世间人看来,这个话自相矛盾,但实际上名言中度化了无量无边众生,胜义中却没有什么可度的,也即没有众生趋入无余涅槃。谁若通达这样的境界,我们就可以对他供养。不仅人类应该供养,就是非人以及天界的众生都应对他供养。《大般若经》中也说:“若诸菩萨,不离般若波罗蜜多,汝诸天等,皆应供养,如佛世尊。”其意是说,不离般若波罗蜜多的高僧大德不管到哪里,人天一切众生都应把他当作佛陀那样来供养。
当然,要完全通达般若空性,也有一定的困难。但若自己经常行持般若,就可以接受施主的供品,在因果方面也不会有大的问题。相反,不管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如果心中对空性等大乘法连信心都没有,那接受许多财物对今生来世就会构成障碍,这特别可怕。因此我希望大家能经常闻思修行般若法,若能如此,心里自然而然会有一些境界,这对今生来世都有帮助和利益。
申三、成为为所化众生示道之师:
菩萨为度长结缘,人天三途之众生,
大道彼岸欲示众,昼夜精进行般若。
有些菩萨了知,长久以来与自己结上父母子孙之缘的人、天人、三恶趣等五道众生沉溺在痛苦中,要让他们得到三菩提的快乐和解脱,一定要给他们宣说能获得涅槃的正法,即指示到达彼岸的大道,所以他们日日夜夜精进行持般若波罗蜜多。如果精进于此,一定会成为讲解佛陀教法的大师。
当然要成为法师,我觉得还是要成为般若的法师,这很重要!今年学院汉僧闻思班讲《中观根本慧论》,讲此论的法师应该是宣扬正法的法师。其他法师并不是说不是,但在大乘佛法中,讲空性法的确很重要。而且谁宣说空性,我以前所讲的一样,所有诸天护法都会帮助他。《大方等大集经》中说:“是人若行般若波罗蜜时,常为诸佛菩萨所护”可见,行持般若波罗蜜多的菩萨,常为诸佛菩萨保护。所以,法师们以后一定要宣讲利益众生的大乘空性法门。
看过佛教历史的人都知道,自古以来的高僧大德并不是学者(指专门做学问的人)。现在大学里的博士、教授乃至博士生导师,他们认为自己也在研究、修行佛法,其实他们只是学佛并不是修佛。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他们天天都在文字上学习,不一定有悟性。所以大家一定要有悟性,这很重要!
作为修行人,不要光在文字上下功夫,心里一定要观想空性。到一定的时候,很多境界自然而然就会现前。《金刚经》云:“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意思是说,如果见到了一切相非相,即见到了空性,这个时候就见到了如来。《圣宝源经》中也说:“何人了达寂灭法,彼见自然如来尊。”以前我在《中论释》的序言里也引用过这个教证。所以,我们什么时候对空性法门有真实的认识,那个时候就通达了万法,也见到了如来,或者说认识了心的本性。
我刚才所讲的一样,现在世间人不一定喜欢这些,但不喜欢也没办法,无论如何我们也要主讲空性。以后我们的法师,在座的出家人和居士,在自己修行佛法时,空性法门一定不能离开。在给别人推荐,或为他人传讲时,也要把这一如来最甚深的教法介绍给他人,这样就可根除无始以来轮回的根本。否则,天天弘扬儒教、道教思想,或弘扬如何发财、如何唱歌、如何朗诵等,也没有多大的意义。有些人对唱歌特别耽著,当然唱得好应该随喜,因为依靠抑扬顿挫的声音能让很多人产生欢喜心,但能不能依靠声音来结束轮回呢?实际上也不一定。所以,每一个人都应在相续中种下空性的种子。依靠空性的威力,有缘者会马上开悟、解除一切迷惑,即使不能这样,在相续中种下终止流转生死轮回的因,也很有必要。
现在世间人认为其他事情很重要,比如庆祝结婚的日子等。以前我遇到一位老太太,她手指上戴有一枚戒指,她说:“这是40年前我老公给我留下来的,你给我多加持一下。”我说:“本来它有加持,不用我加持。”她认为这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但我觉得听到此空性法门,或得到其法本,才是一生乃至生生世世中的无上之宝。
因此我们首先要有这样的认识,还要对空性法门生起信心和欢喜心,进而不断地修学,之后就能获得开悟。而开悟后不可能不度化众生,因为有了开悟的境界,不可能天天懒惰、日日睡懒觉,这样的开悟者根本不会有。那个时候自然而然会有一种推动力,每天都会度化众生。甚至就像《窍诀宝藏论》里所说的一样:哪怕说一句话,也有无量众生得到不同利益。所以大家一定要以信心和欢喜心来闻思修行空性法门。
好,今天讲到这里!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1]《阅藏知津》云:“八卷本《合部金光明经》,乃隋大兴善寺沙门释宝贵对志德等合入,共二十四品。
彦悰序云:此经有三本。初,凉世昙无谶译为四卷,止十八品(今存);次,周世耶舍崛多译为五卷,
成二十品(今亡);后逮梁世真谛三藏译三身分别、业障灭、陀罗尼最净地、依空满愿等四品,
足前出没为二十二品。重寻梵本,得嘱累品,及银主陀罗尼品。”
[2] 《大智度论》:“【经】复次,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远离般若波罗蜜,如恒河沙等劫布施三宝:佛宝、法宝、比丘僧宝。须菩提,于意云何,是菩萨摩诃萨以是因缘故得福多不?须菩提言:世尊!甚多,无量无边阿僧祇。佛告须菩提:不如菩萨摩诃萨深般若波罗蜜中一日如说修行得福多。何以故?般若波罗蜜是诸菩萨摩诃萨道,乘是道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菩萨远离般若波罗蜜,如恒河沙劫供养须陀
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及诸佛。须菩提,于意云何,是菩萨摩诃萨以是因缘故得福多不?须菩提言:世尊!甚多。佛言:不如是菩萨摩诃萨深般若波罗蜜如说修行一日得福多。何以故?菩萨摩诃萨行是般若波罗蜜,过一切声闻辟支佛地入菩萨位,渐渐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般若摄颂释 第三十九课》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