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好、我所也好,一切万法都不存在;虽然如此,但在虚幻的世俗中,即未经观察时,我也存在、我所也存在,这就叫做染污法。如果按照万法实相来讲,或以中观的观察方式来分析,最终根本得不到我和我所,这就称之为清净。一个是幻相中什么迷乱都存在,就像做梦一样,山河大地等全部迷迷糊糊地存在,这是染法;而醒过来时,这些梦幻的影像全都无生无灭,这就是所谓的清净。即使这般随顺众生而成为染污与清净,但究实言之这两者都不成立。《合部金光明经》云[1]:“世尊智一味,净品不净品,不分别界故,获无上清净。”净品指的是清净法,不净品指的是染污法。这些都不分别,最终才能得到无上清净。所以这里说,如果染污法和清净法全都平等一味,那就通达了般若波罗蜜多,而通达这种境界的菩萨就可称为大菩萨。
唐代有一位希迁禅师,因他经常在一个特别大的磐石上搭茅棚居住,人们就称他为石头和尚。有些人问他:什么是解脱?他反问道:谁束缚你了?有些人问:什么是净土?他说:谁垢染你了?还有人问:什么是涅槃?他回答说:谁将生死给你了?他以反问的方式道出了万法无解无缚、无净无染的境界。但是这种境界有悟性的人才能了解,否则很难通达。
所以,《大宝积经》中说:“了知诸法如实相,常行生死即涅槃。”意思是说,要了知一切诸法真正的实相就是远离一切戏论,还要经常行持生死轮回的本体就是涅槃的境界。《宗镜录》里也讲:“真妄净染一切诸法无二之性,故名为一。”其意是说,真妄净染所摄的一切诸法在无二的本性中是一体,不应该有分别。但一般的众生很难真正行持,因为本体中虽然没有束缚,但大多数凡夫众生都会以分别念自己困扰自己、自己束缚自己,即所谓的“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在生活中,大家也可以感觉得到,比如今天听到一个不好听的消息,心里始终都会很郁闷,或者说很伤感。其实这个声音,我们用智慧来观察时,绝对不会有害你的心。但是,因为有这样的虚假世俗因缘,我们的心就马上随之而变。所以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般若,相信通过共同长期串习,在生活中就会有进步。为什么呢?因为释迦牟尼佛所宣说的真理——般若,确实是万法的实相,也就是说是生命或生活的真相。只不过众生因为生命观和价值观不相同,有些人认识、有些人不认识而已。
听说一个女人得了乳房癌,医生告诉她要切除,但她想:如果切除,家人就不会喜欢我,因为不好看,所以一直特别痛苦。后来她得了忧郁症,实在接受不了,没办法面对,就跳楼自杀了。而另外一个女人也得了同样的病,但她是学佛的,她说:这个肉身本来都没有什么真实性,切就切吧!依靠三宝的加持,做手术后她的家庭也和合快乐,身体也健康无病。这两个人得的病都是一样的,但一个人因为没有通达身体的无常性,或者说没有了悟臭皮囊的本性,就很执著。所以一旦有一些损害,听到消息就没办法面对,最后只有死路一条。而另一个人能以正确的方式来面对,结果却没遭到任何危害。
所以广大佛教徒,在学般若等佛教道理时,在思想观念上一定要有改变。若能改变,在面对任何人和事物时,跟其他人就会完全不相同。如果任何一个人真正获得刚才前面所讲的染净无二的境界,那他肯定会行持最甚深的般若法。即使我们没有得到这样的境界,对肉体的无常、轮回的痛苦、万法的空性等道理若能了解,那在人生或生活中,不管发生什么样的喜悦、痛苦之事,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很好地处理或面对。
午二(教诫必须依般若)分三:一、以必要教诫精进般若法;二、以比喻说明如何精进;三、宣说如是精进行持之功德。
未一(以必要教诫精进般若法)分三:一、稍微行持即成大福德;二、成为一切众生之应供处;三、成为为所化众生示道之师。
申一、稍微行持即成大福德:
赡洲尽其有众生,无余发胜菩提心,
俱胝千年作布施,利生回向菩提因。
何人精进于般若,甚至一日随同行,
布施福蕴不及彼,故当不懈恒入智。
这里以比喻说明:在修行过程中,对般若法门长期念诵、受持、观修,其功德不可思议。即使没有这样的时间、精力、能力,在短暂的时间中与般若法门结上善缘,也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和利益。
此处讲了一个假设的比喻:整个南赡部洲的众生一个不剩地全部获得暇满人身,依靠善知识的指示,他们都发了利益无量无边众生的无上菩提心,而且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在俱胝千年中供养十方诸佛菩萨、布施三界一切可怜众生,并将所有善根为利益众生普皆回向而成为大菩提之因。我们都知道,一个人以菩提心摄持作上供下施,其功德无法想象,那更何况那么多众生,在那么漫长的时日中,缘无数众生、无边佛陀作上供下施,其功德肯定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平时大家都说,几百几千个人一起,以菩提心摄持念一遍《普贤行愿品》,将上供下施的善根回向给一切众生,其功德非常大,那更何况南赡部洲所有众生做这样的功德,其功德就更大了。
但若与般若法门结上殊胜善缘,不说漫长时间当中,哪怕仅仅在一日中思维般若法门,或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中给别人宣说,从中所获得的功德也远远超过前面的功德。所以我想,如果不信佛的金刚语言,那就另当别论;如果要信,每个人对般若法门就不可放弃。
虽然前一段时间我也说过:如果时间实在太紧,暂时不辅导《般若摄颂》也可以;但一看到缘般若所作法行具有如此功德,我还是希望法师们能在星期六或方便的时候作辅导。即使不能广说,简单辅导一下也可以,最好不要间断,因为前面我们一直在辅导。如果实在没有辅导的时间,在我讲完了之后,自己私下一定要看或读几遍,如此受持或行持的功德也不可思议。
《大智度论》七十四卷中说[2]:离开了般若波罗蜜多,在恒河沙数劫中供养三宝,不及一日行持般若波罗蜜多法。还说:有人在恒河沙数劫中供养须陀洹等圣者,其功德不及一日行般若。龙猛菩萨的《大智度论》跟这里的讲法基本上相同。
《金刚经》里也讲:“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所以,将般若法本带在身上、念诵其中的偈颂、抄写、受持,功德都非常大。
我想在座的人都应该生起欢喜心。但有些人虽然在听法的行列中,却一直听不明白。其原因有二:一是自己没有全神贯注,一直随着分别念打妄想。比如:我昨天吃了什么东西,等一会下完课后吃什么东西,我钱包里有多少钱,我明天早上可以睡懒觉,再过几天我要不要做其他事情……总之,妄想分别念无量无边。而有些人再怎么仔细地听,因为前世诽谤过般若法门,或前世对空性法门不是特别有信心,即生中分别念就很难控制,也有这么一个原因。但不管怎么样,这个法在你耳边听到后,你去行持的话,功德就相当大。
所以我希望,不管是现场听法的道友,还是通过光盘接受法要的佛友,大家都要默默发愿:只要因缘具足,就要弘扬般若法门,哪怕只有一个人听,也要讲《般若摄颂》、《金刚经》和《心经》。而人潜在的智慧力量非常大,一旦因缘具足,四众弟子就会蜂拥而至,传讲般若法门的缘起也会自然而然成熟。那个时候,你就可以把佛陀的深广法门——般若传讲给有缘的佛友。
其实,对所有众生来讲,闻思修行空性法门都相当重要。为什么呢?因为,众生的烦恼真正要根除,或要让他们从三界轮回的苦海中获得解脱,唯一空性法门是妙药。所以大家都要希求空性法门。但有些人说:我从现在开始要一心一意地弘扬传统文化。虽然弘扬传统文化很好,但你也不能把所有时间、心思全部放在传统文化上,因为这只是皮毛,或者说暂时的修学内容。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依靠《弟子规》与孔孟思想,根本不能让我们从轮回中获得解脱,它们只能间接起作用,直接起作用唯有空性法门。所以,对每一个人来讲,空性法门都需要懂得。
当然,很多凡夫众生对空性法门不一定有兴趣,他们不一定喜欢听,他们只喜欢听感应、奇迹、神通,这是现在很多众生特别喜欢接受的。可是,这些都不能断除苦根、苦种,因为唯有空性法门能根除自他相续中的轮回种子。所以在座的道友,认识空性非常重要!
以后,我们的法师在弘扬佛法时,也不要一直弘扬特别简单的法。虽然现在社会上的人特别喜欢听与发财、感情、名声等有关的世间论典,但这些根本不能直接断除生死轮回,所以一定要让他们懂得空性法门。为什么诸经诸论中如是赞叹、称赞空性,其原因也在这里。因此,大家在弘扬佛法或实修时,对空性法门千万不要放弃。
有些人曾经学过一些中观和般若,但后来因为生活、工作、家庭等原因,慢慢慢慢就把它们抛之脑后,这很不好。有一位居士在学院呆了很多年,当时他对中观很有兴趣,他说:我终身都不会放弃中观,中观就是我的命、中观就是我的身体。他当时举了很多比喻,其他的我都忘了,只记得这两个。后来他因生活等方面的原因,就到大城市里去了。有一次我在医院见到他,他外在的装束不像在学院苦行那样,不太高的个子配了一条特别长的领带,看起来很不雅观。(在这些方面,在家居士要引起注意。)后来我说:“你原来不是说中观就是你的生命吗,现在怎么样?”他说:“现在生活压力很大,好多年都没有看,全部忘了。”多可怕!生命都忘了,连生命都放弃了。
…
《般若摄颂释 第三十九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