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北京大学 宗教文化研究院问答▪P2

  ..续本文上一页值观都不相同,这可能也没有一定之规。但从大乘教义来讲,不管是日本人、中国人,这些都是众生,不应该厚此薄彼。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有些人特别痛恨美国人、日本人,那是因为国家之间发生战争,有这种心态也情有可原。但如今完全是国际性合作的年代,不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哪个肤色的人,都应该用菩提心去平等对待。

  我们佛教中讲的菩提心,其实这就是大爱。现在世间人的爱,只是一种小爱,仅仅局限于“我”的家人、“我”的同事……只有将这种爱慢慢扩大,遍及全世界的人类,乃至所有众生,这样的爱才会令人快乐。

  现在科学家通过观察人脑,发现人脑的构造对利他最为适应,倘若传递一种自私的信息,则会给它带来痛苦。所以,帮助他人、关爱他人,对人类而言再合适不过了,如果谁有这样的心态,他始终会处于快乐中,即使所成办的事情不成功,但只要尽心尽力了,也会问心无愧。反之,假如你只是爱自己,动不动就觉得别人对你不公平、对不起你,这样的生活会非常不快乐。因此,爱是奉献给别人的,不是让别人来爱自己,你在公司的时候,也要尽量地帮助别人,要知道,不管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谁都不愿意感受痛苦。

  (六)问:我是北大哲学系宗教学的博士,想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藏传佛教在汉地的发展,以及您对此发展形势的评价。

  答:藏传佛教在汉地的弘扬,很可能会日益广大。因为佛教不是一种形式,如果只是形式上的话,那藏传佛教在汉地建寺院、搞活动,这些不一定被允许。但由于藏传佛教在闻思修上有不共特点,故汉地的高僧大德、知识分子在了解到之后,如今对它越来越感兴趣了。

  我刚才跟有些同学聊天时也说,1987年法王如意宝来北京时,人们基本对藏传佛教一无所知,甚至我们穿这种衣服的人去百货商场,服务员都特别惊讶,全部放下工作看着我们,认为来了“外星人”。他们见到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尚且不会如此好奇,因为当时北京已对外开放,外国人都见怪不怪了。可我们来的时候,大家稀奇得不得了,觉得这是“罕见物种”,于是纷纷围观、指指点点。

  但如今不是这样了,随着越来越多的藏地上师将佛法带入汉地,大家对藏传佛教有了一定的认识;再加上汉地大德、学人也不断入藏求法,彼此之间在学习佛法方面,有了很好的沟通桥梁。这种趋势将来应该会不断加强,了解藏传佛教的人也会逐渐增多,这是很值得高兴的事情。其实佛法是对人心的一种教育,人们若依此得到了快乐、得到了利益,这个地方就会兴盛佛法。所以,我相信今后通过光盘等科技手段,认识藏传佛教的人会越来越多,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共同弘扬这样对人类有利的佛教!

  问:现在汉地许多人在学习《菩提道次第广论》,请您介绍一下这部论在佛教中的地位,以及您对汉地众生学习这部论的一些建议。

  答:《菩提道次第广论》是宗喀巴大师所造,以前法尊法师翻译过。法尊法师是汉地特别了不起的翻译家,入藏后翻译了许许多多论典。他在世时并不是广为人知,但圆寂之后,人们才渐渐认识到他对汉地众生的深恩。自从他将此论翻译出来之后,台湾的日常法师传讲过,我们佛学院的益西彭措堪布也传讲过,听说汉地许多佛学院、包括一些大学,如今都在学习。

  这部论,把整个菩提道的次第讲得很清楚,学习它确实非常重要。我们宁玛派也有一部《大圆满心性休息》,与它的修法基本上相同,只不过多了一层密宗的次第。因此,对于学习《菩提道次第广论》,我个人而言十分赞叹。而且此论后面的胜观部分,宗喀巴大师在造的时候,觉得意义太深,可能无人了知,于是打算停笔不写。此时文殊菩萨亲自显现,劝勉他继续写下去,并说未来一定会有人通达。所以,该论的加持不可思议,大家若以其作为学佛的基础,肯定会有非常大的利益。

  (七)问:我是北京大学南亚学系梵文专业的博士,对大圆满法的修行比较有兴趣,祈请堪布进行介绍。

  答:哎哟,不能传哦,呵呵。

  问:那简单介绍一下吧?

  答:行,就简单介绍。大圆满法,按照密乘观点来讲,是九乘次第中最高的境界。它的修法非常简单,而且特别适合现代人。

  大家都知道,现代人工作非常繁忙,很难在短暂的人生中,闻思浩如烟海的佛教经论。法王如意宝去美国波士顿的某中心时也讲过:“大圆满最适合现代人,尤其是你们这样忙碌的城市人。”当时有个博士就问为什么,法王回答说:“你们要广泛地闻思大量教理,在短暂的人生中有一定困难。而修学大圆满的话,依靠自己不共的信心和上师的直指,有缘者当下即可开悟。就算你没有开悟,但通过这种简单的方法,认识了心的本来面目,此时就如同站在最高的山巅上一览众山小般,其他任何法都不在话下。”所以,此法对当前的人来讲,确实相当适合。藏地著名大德噶托度达也说过,末法时代五浊黑暗越厉害,大圆满加持的日光就越明亮、越炽盛。因此,现在的众生很需要殊胜密法,尤其是大圆满的窍诀。

  (八)问:我是北大哲学系毕业的博士,现今在读博士后。我想请教堪布一个问题:我们无论做任何事,在某些方面都很相似,不管做生意还是盖寺院,都需要聚合资源、做些判断,还要排除一切干扰。在这个过程中,怎样才能既把事情做好,又不增长贪心、分别心?

  答:不管是做世间的事情,还是建造寺院等佛教道场,都需要积聚各方面因缘。许多人在做的时候,逢人便讲、滔滔不绝,这也说明他对自己的事业特别重视。但重视的过程中,尽量不要产生分别念、贪嗔心,这是一个基本原则,可实际上能不能完全做到呢?这要根据每个人的情况、人格而定。

  比如在藏地,很多地方经常修造寺院,有些是以十分正当的途径,依靠有福报的大施主捐款建成;而有些则到处化缘,最终带来各种不愉快的现象,对神圣的藏传佛教也是一种抹黑,让人们都以为“藏传佛教是四处要钱的”。其实,佛教并非仅仅修个寺院、建个佛塔,有金碧辉煌的建筑物作为代表,如果是这样,那么佛教灭尽之后,这些道场依然存在,佛教教义有没有都无所谓了。要知道,外在的建筑只是提供一种条件,最关键的还是内在的思想。就像我们今天在这里聚会,并不是喜欢这栋房子,或者想看看我这个人,而是因为我在藏地修学了很长时间,你们希望通过这种交流得到一点收获。同样,我来北京大学也是如此,并不是想参观这里的建筑,或看看你们每个人长得什么样,而是想了解这里不同的思想氛围,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正如刚才所说,藏传佛教有非常深的思想体系,这个没有了知的话,反而因有些人的不如法行为,对藏传佛教产生邪见,最终毁坏自他,这是十分令人惋惜的。所以,判断任何事情时,不能仅凭表面现象一概而论,理应一分为二地去分析,否则就会带来不良后果。

  问:我去年去过一趟青海,发现藏族人和汉族人对待财富的态度很不一样。那么,藏地的人如何看待做事业积攒财富的意义?

  答:在藏地,相当一部分人对财富的态度,不像汉地人看得这么重。尤其是很多老年人,他们的幸福是建立在信仰上的,所以物质条件虽然一般般,但依然过得很快乐。我曾去过很多牧民的家,他们生活十分清贫,你们有时候的一顿饭,抵得上他们十多个人几个月的吃穿,可是相比之下,他们心情上的快乐,却远远超过汉地许多有财有势的富人。

  古人说:“有富不一定是福。”在佛教中,知足少欲才是最大的富翁,有了这种满足感,做什么都会比较快乐。可是现在许多人缺乏这一点,他们有一辆轿车想买两辆,有了两辆又想三辆,而且质量也要越来越提升……这些人只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却忽略了它的副作用,最终只能招致无尽的烦恼、痛苦。而我们藏地很多人,从小就信仰大乘佛教,内心有种满足感、利他心,因此,内心的快乐远远超过大城市的人。

  当然,现在藏地也有一部分年轻人,由于信仰丧失的原因,走向社会之后,行为比汉地人更疯狂,经常去一些不正当的场合。对你们汉地人来说,毕竟有些事物已司空见惯,对此也看得比较淡,而这些人到了大城市以后,拼命地追求物质享受,天天耽著醉生梦死,这种现象如今也不在少数。

  (九)问:我是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博士后,研究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现在已经工作了。由于各种原因,我觉得佛教非常好,故不希望公司里的手下都只认钱,而应该有种信仰,崇尚良知和道德。但我又不可能让他们全部信佛,相信有轮回,那该怎么做才好呢?

  答:不管在什么样的团体中,不一定非要用某个宗教的理论去灌输,只要能引导所有员工心地善良,以此作为准则的话,这一点人人都可以接受。我以前在云南、四川等地,看到一些企业家,他们对员工长期进行爱的教育,例如集体学习《弟子规》等,这样对人心肯定会有帮助。

  问:我在搞生物医学工程期间,接触过一些比较黑暗的东西。举个例子来说,现在大家的车坏了就去汽修厂,但事实上,很多时候你的车并没坏,或者只是小毛病,结果修了以后,他把你的零件全换走,再给你一些旧的、失效的零件。还有,你的刹车本来没问题,但更换全套刹车系统很赚钱,修理工为了让你换刹车,就给你刹车油里灌进酒精溶解掉,这样的话,过段时间你的刹车肯定要坏。所以,现在高速公路上的车祸,很多就是这种原因引起的。但外行不太容易知道这些内幕。

  再举一个例子说,我们搞生物医学工程的最初,对癌症接触比较多,老在谈怎么去检查、怎么去治好。但后来慢慢才知道,其实很多病是医生没法治的,因为我们日常食物中有大量致癌物,导致心脑血管疾病、肝肾衰竭的化工原料也被大量采用,而这些暂时又没办法控制。我说个数字大家就明白了:光是室内建材而言,据北京医院统计,几…

《北京大学 宗教文化研究院问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七十空性论略释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