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社,先由章嘉大师作简短开示后,即请源公长老代表说法,在短短的三十分钟内,以“一门深入,万善归一”策励莲友;事后炳公老师特召集学生,赞扬源公精辟扼要的开示,完全是净宗行家的话,给我又一次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
后来在四十五年八月廿八日,道老法师应台中灵山寺净土道场之邀请,莅寺宣讲地藏经,因听众拥挤,大殿无法容纳,改在花园举行,听众最多时几近千人,后到者驻足听讲,坐立各半,真是盛况空前。每逢周末,则移法驾到台中莲社演讲净土教义,听众更是踊跃,足证源公长老辩才无碍,普契机宜,在台中法缘之殊胜,叹为希有!
源公长老普说法要,诚如真华法师誉为当代“说法第一”的道源长老,的确当之无愧。
四
民国四十六年五月月圆节,泰国盛大庆祝佛纪二千五百年(按世佛会规定的佛纪应为二五○一年,但泰国此世佛会通过的佛历要少一年),邀请世界各国派佛教代表出席观礼,我政府接获上项邀请后,即会同中佛会,组织一佛教代表团,选派法师居士代表出席,首席代表甘珠尔瓦活佛,代表印顺法师,观察员道源、道安两法师及周宣德居士,顾问云竹亭、罗光海,来宾黄钟、潘守己、连莲增,我是以随团记者身份同行,一行共十一人,于五月七日飞港转往曼谷,九日飞抵曼谷,参加十二日起至十八日为期一周的庆典,闭幕后我代表团多位法师居士分别应华侨团体龙华社、中华社之邀请,宣讲大乘佛法。五月廿四日起又飞高棉访问,并游览吾哥窟佛迹,五月卅日飞返曼谷,一行于六月三日离泰经港,七日返国。
这一次整一个月的海外之旅,我有充分的机缘亲近这几位大德,其中以源公长老最感亲切,第一源公长老专弘净土,与我的信仰净土投缘;第二我曾听过他的讲经说法,印象深刻;第三我是他的戒弟子。尤其是对他的威仪、他的讲演、他的谦虚,处处表现出一代高僧的风范,令我倾心恭敬!
五
自从源公所讲金刚经在树刊连载以后,海内外读者反应最多,他们多认为虽曾看过许多金刚经的注解,仍然一知半解;唯有读了源公所讲“金刚经讲录”(注),才豁然了悟!希望早日出单行本,广度群迷。这讲录是由一位侨僧净观法师凭录音带编写下来的,观师是广化法师的弟子,他听过源公的录音带,佩服得五体投地,因发心做这工作,他非常用心地来记录编写,从七十三年六月份三七九期开始连载至三八七期,不意好事多磨,观师因患病搁笔,住院八个多月,动了三次手术,读者纷纷函电交询何以不见下文,幸佛陀加被观师,病愈出院继续编写,续稿于三九八期又出现在读者面前,一直连载至四一○期才登完,四一一期源公长老补写了一篇序文,四一二期观师也写了一篇跋语,这才大功告成。但源公对佛经宣讲要正式出书,非常谨慎,决定要亲自再看一遍,以便删去繁文,增补不足,但因白内障视力不济,于是由其随侍的徒孙宏玄师读文,源公凭听觉予以增删,因此进度非常缓慢。我在今年从大陆探亲归来后即北上去三总医院探视老人,他对我说,“弥陀经已经校正完毕,可以先交厂付印出版,金刚经则尚未完全校毕,又因病搁了下来,希望能在病愈后再行校正,如万一缘尽要舍报时,只好交给居士全权处理了。”这话说了不到两月,源公长老,终于世缘已尽,安详西归,弥陀经讲录幸好赶在源公长老荼毗赞颂会上,印好分送,只有金刚经的付印又停摆不动了。(下略)
(节自菩提树月刊第四二七期“道源长老圆寂纪念特辑”编后记)
注:“金刚经讲录”终于在七十八年四月出版。
敬悼道源长者
弟子范进村敬撰
“来!来!跟著我念佛!”这是道源长老二十年前灌录“助念佛号”时的慈悲嘱咐,长老已于七十七年农历三月一日舍报往生,而长老的恳切开示以及慈祥庄严的音容,一如录音机般的反覆回转,日夜不停地深印在信众的心海中!
长老行谊已承诸多法师、大德,忆旧叙往,竞相赞诵,何容赘加添足?学人有幸,忝列门墙历有年所,始从听经、受戒,进而侧身法筵,十载提携面命,竟尔遽失依怙,感怀悲怆,无能自己!苦思无报,谨就冰山一角,试为赞叙,藉表怀思,兼报师恩于万一!
一、尊重传统,不离现实
长老对于道场法物摆设、讲经说法、佛事启建,甚至行持威仪,一向尊重传统兼顾现实。举一例:长老近年所驻锡的中和净宗莲社,因系五楼公寓,住户者众,长老关照徒孙:二堂功课不可废,但早课得酌予延后,免扰邻居清梦!
二、持戒谨严,不错因果
(一)长老曾面示称:“我虽然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但我毕竟是男的,所以女众侍者必须是二人以上。”
(二)又示称:“常住和住持个人的金钱必须划分清楚。我以前当住持的时候,信众供养我的钱,我都供养常住,或印经结缘。民国六十二年害了一场大病,幸亏曹永德居士发心代付,否则就很尴尬了。自从那次教训以后,我每年生日或春节所收的红包,一半供养常住,一半留作医疗费用。平常信众供养,如果是伍佰元,我供养常住参佰元,自己留下贰佰元。”
(三)长老曾慈悲诫称:“尽管若干个道场都是由同一系统设立,但其相互间绝对不可以有金钱或法物的流用情事。”
(四)中和净宗莲社每周六晚上共修会,例有四十分钟法师开示时间,每当长老传戒或养病,就命学人陪同念佛莲友共同讨论佛学。据悉,每次会后,长老必垂询徒孙有关学人所用讲义以及讨论状况。有一次学人曾引据元朝维则法师“净土或问”与诸莲友共同勉励,不意越数日,参见长老时,竟被呵责:“范居士,你上周所讲的那篇“净土或问”不适合你去讲,因为你还是居士之身,讲这些容易犯口过。”按该篇中曾有:“不织而衣,不耕而食,僧房卧具,受用现成,你当勤修净业,图报信施之恩......”。字里行间,语多严厉,依文宜说,易兴毁谤,幸蒙长老慈悲呵责,罪有应得,没有话说!
三、讲经说法,俱承明师指导
长老是慈舟大师的大弟子,慈舟大师就是带领了长老等十七位弟子创办了灵严山的常年佛七。某年,长老因缘俱足,本已获得大师首肯,应允下山宏法,就在拜辞大师的前数日,长老下楼梯时,过分急速,脚步声重,大师认为有损比丘威仪,饬留一年,以示警戒。
长老在各佛学院担任多年教职后,因钦仰圆瑛、印光大师之德风,放弃教职,先后充任两位大师之侍者与护关,数易寒暑。据长老亲口告称:“我讲经时,“消文、解义、探玄、举证、劝修”之所以能井然有序,以及“开合”宣说之技巧与行止威仪等,尽得之于圆瑛法师之真传。”君不见:长老升座前,拈香、举步,背后挂珠穗子垂直不动,其稳重庄严,无不令听经者肃然起敬!源公圆寂后,诸山长老同口赞叹誉为说法第一,宁其无据?
长老私下曾对学人感叹:“当年在大陆上讲经时,没有录音下来,真是可惜;当时讲经不须翻译,可以畅所欲言,滔滔不绝。讲到玄妙处,我几乎可以用手把真如实相捧出来给大家看,有时候连我自己也给骗倒了:那来的灵感?居然能够把那段经文的奥秘剖析得如此淋漓尽致?可是到了台湾,既要间断以备翻译,又怕讲得太深没法翻译,还真难呢!”学人众等,福薄如斯,该何忏悔?
四、福慧双修,解行并重
长老称:早年初入佛门,以为修慧重于修福,为此曾与慈舟大师略起争论,大师示长老称:“福可以摄慧,慧不可以摄福。”长老百思体验,终于领悟赞同,遂恒持以告诫门人:学佛应是福慧双修,解行并重!
长老在大陆上演讲金刚经先后十余次,对于第十七分以后,究系重复述说?抑或另有密意?始终存疑,既不敢启问上师,又苦无注疏资以解答。迨民国四十几年,长老在新竹讲经,因查阅藏经需要,前往一同寺阅读卍字续藏;无意间,阅及通理大师所著“金刚经新眼疏”篇首“通叙大意”后,尽释悬疑,法喜充满。长老依据通理大师注疏真髓,并融合数十年研究、持诵心得,遂将金刚经正宗分,按“信、解、修、证”析分为四大科:
自第二分至第八分——的示无住以生信
自第九分至第十六分——推阐无往以开解
自第十七分至第二十四分——深观无住以进修
自第二十五分至第三十一分——究极无住以成证
众生有幸,金刚经先后承通理大师、道源长老匠心点睛,信解既系有据,修证必也如一!
五、誓报佛恩,说法忘躯
长老曾立誓愿:生活一日,宏法一天,直到讲经座上往生而后已!
民国七十三年春,长老抱病前往嘉义香光寺讲解大乘起信论,讲逾过半,忽因喉咙发炎,体力不支,无法续说,深憾不已!返北延医治疗后,越十日,因高雄佛教讲堂先前约请,长老不计体虚,毅然南下讲解七天阿弥陀经。
民国七十二年长老移锡中和净宗莲社,预知世缘将尽,计于住世期间,能在净宗莲社陆续讲说遗教三经。七十五年四月中旬,讲演四十二章经。上座前每须侍者扶持,问讯如仪(是时已不能跪拜),上座后却是精神抖擞,如有佛助,目光炯炯,声若宏钟;所谓宿疾病痛,似已忘却殆尽。设非弘法誓愿,何能铿锵若此?十天圆满,长老体力益衰,状似风烛!长老曾说:“不瞒你说,讲经那十天是硬撑下来的,每当下座,全身湿透,手脚虚软,根本没力气去洗澡,只是换换衣衫而已。正因为那段时间,体力透支太多,这一星期以来,简直是食无味,睡无眠!”听来心酸悱恻,肝肠寸裂,祗觉泪涌声哑,无复慰语!!
六、圆寂、传供,尽是假中之假
长老往生前十五日,随侍四十年,弘法度生不遗余力的仁光法师早先一步往生去了。这段期间,学人秉诸法师遗泽,往来匍匐于八堵、三总道上。为敬仰仁光和尚尼,请示长老如何办好传供大典?长老重点提示之余,关照称:“范居士,你们尽可放手去做,办得如法庄严,固然很好;办得不好,也没关系,因为那是假中之假!”学人乍听之下,初以为是一番慰勉之词…
《道源老法师纪念文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