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此乃引礼引赞之事,而老人此行足证老人视新戒若孩提,因而关心与照顾,而新戒亦深切感念戒和尚,有如父母之爱护婴儿,乃至有感激落泪者。忆二坛正授前二日,举行忏摩时(按此典应由羯摩行之,但戒师均为本省大德,本省以前无传戒之事,不懂各项节目故由戒和尚一人行之)唱诵“往昔所造诸恶业”忏悔文时,老人首先落泪,忏悔文四句,共唱诵三次计十二句老人台上泣不成声,新戒台下泪流满面,戒和尚台上一片虔心,台下新戒员诚忏悔,致而落泪也,此情此景,今日思之犹自落泪,戒期中一次老人召见仁发心作一件事,命以毛笔字写两份资料,一份为通告,一份为老人简短训话,老人赞仁毛笔字还可以,再勤写岂不更好,老人赠赐两个月饼,戒期圆满全体新戒恭送戒和尚时,均各依依不舍,竟有多人落泪者,戒期圆满未半年,仁晋住台北十普寺,亲近白公上人,而戒和尚常去十普寺,因有机缘向戒和尚请益,而老人有问必答,且不厌其详,因而获益良多,四十六年秋仁离十普寺晋住台北观音山凌云寺,每年正月必去海会寺与老人拜年,四十八年慈航菩萨开缸,肉身不坏,广仁被召至汐止弥勒内院为慈航菩萨永久纪念会,服务作事,但去八堵海会寺拜年之礼节未断,且有时去海会寺礼谒,老人有时留饭,谈及讲经辛苦事,老人以偈曰“百千世界中,满中真金施,不如一法施,随顺见真谛”老人复曰:广仁,你应学习讲经,乃至随便讲开示都可以,必须立意正确,发心真实,其功德不可思议,所说发心真实,是不可为名闻利养而去讲呵,听清楚了吧,切记切记! 聆此开示,获益良深,顶礼辞退,多少年来,老人寿诞,虽不能亲去祝嘏,但必有微礼奉上,七十四年高雄县六龟乡,妙通寺传授三坛大戒,源公长老被聘为羯摩和尚,当老人临戒坛时,仁闻讯立即前去礼座,并奉呈礼金,老人曰:广仁,你来作书记最好,仁请问云:仁来作书记有何好处呵?老人说广仁你下堂当书记不只十次了吧!以新戒来说,可以由你笔下多得些修学的资料。以我而言(老人自称),你可替我写法语,还可代我上堂说法呢。仁答曰:祗要戒和尚吩咐,戒弟子自当依教奉行,真的代老人撰写了六篇法语,以老人年事太高,目力太差了呵,并代老人两次上堂说法,老人深为喜悦仁,也受到老人嘉勉。近两年来,老人法体不适,每次住院多则十天半月,少则三五日,此次住院为时较久,广仁亲去医院探视,并奉供最上品大条高丽人蔘一斤,礼金参仟元整,老人此次住院,缁素多人均各担心,孰意此次老人真个舍寿而去,老人预知时至,前一日即出院回寺,于国历四月十六日安详入灭,戒弟子广仁,几次去海会寺,目睹遗容,目见遗物,无限悲痛,无限哀思,颂以辞曰:
“中轮沙门,吾师道公,操行高洁,禀性洞明,遍参高德,无所不畅,我师大智,随事启蒙,含英秀发,令众相应,示以正道,导以佛乘,群生景从,见者生敬,世缘已满,预知报谢,不惊不怖,安详示寂,人天眼灭,万众泪倾,馨香祷祝,惟愿吾公,乘愿早来,广度有情。”
值得永远尊奉的开示
释广化
道源老法师为举世公认之当代高僧,自出家以来,为法为教,为众生,付出了一生的辛劳,获得众人共赞。他是我的教授和尚,也是我师父的教授和尚,他待我师徒如亲人,原来里面是有一段特殊因缘的,他老人家是我师公上慈下航老法师的结拜同参,我师公排第五,他老人家排第七,这是他老人家亲口告诉我的,所以对我们师徒特别关照,不胜感激。回忆当年我初出家时,懵懂无知,于修行路上猛闯,跟师父吵著要去闭关修行,师父历经修行路上之关要,怜愍我虽发大心,但不知修行途径,盲修瞎炼。他老人家,以大慈悲心,带我到道老那里请开示入道之门,道老慈悲开示说:“闭关是养道,你现在连道都没有,你闭什么关,养什么道。初出家的人应该在大众中多磨炼身心。为常住服劳苦的工作,例如打扫厕所,清理水沟,甚至打扫大殿、僧寮;种菜除草(掘地除草,佛制比丘不许作,但是沙弥可做。)等,这样才能替自己培福报,福报多了,修行路上障碍就少。看经典修智慧,亦容易启发,其次在日常生活中,早晚二堂课诵要认真去做,有的人为了偷懒,不做早晚课,因怕人笑他,故意装模作样坐在床上坐禅,岂知有形有像的早晚课,你都修不好,那无形无像的禅功,你还能修得成吗!早课中的楞严咒一定不可缺少。因为楞严咒称为咒中之王,护持行人,修行无诸魔障,修行不要乱闯,盲修瞎炼只是浪费时间与精神而已,惟有靠自己脚踏实地去修福修慧,严持净戒,才能真正获得佛法中的受用。”我经他老人家这样慈悲开示后,如梦方醒,依教奉行,出家以来,在修道途上,确实受到了无量的好处。此恩此德,不知如何去感谢他老人家,亦惟有永铭心腑,徐图报答。而今他老人家谢绝尘寰,往生西方,谨将他老人开示我的这一段话,公开于世,给后来佛门中初出家的人,用作修行参考,多少也提供刚起步的人有个下手处。
至于我为 道老作观经纪录的因缘,谅有人说,在此恕不烦叙。
敬悼道源长者
圣印
道源长老圆寂了,法弱魔强,众生福薄,从此不知何时何日,长老始乘愿再来红尘,度悲苦无依的有情,执笔思之,不禁泫然。
长老人格的高超,德行的卓越,尤其修持的严谨,对净土法门的专精造诣,在本省堪称一代高僧。近几年来,教界内耆宿,先后凋谢的不乏其人,然使我起了莫大的感触的莫过于这次道老的西归,因为目前在台的佛教前辈,已寥寥可数,后起之秀跟上来的却不多,在人才零落的今日,道老的在此时此地凋谢,在整个佛教来说,谁都不能否认是一个重大的损失。
温文尔雅,慈霭亲切
道老平日给人印象,总是那么样的慈祥,那么样的精神奕奕。他老为人崇尚实际,朴实惜福,从不在人天福报上转念头,更不炫耀自己。他洞悉中国佛教之振兴,要在绍隆正法,培植人才,所以传戒以及僧教育乃是使佛教起衰振蔽重要的一环。因此他老不顾上了年纪、也不论风雨寒暑,一年到头,经常到全省各地佛学院讲学,和应邀担任戒坛三师,或得戒、或羯摩、或教授,上山下海,备极辛劳,时至今日,其戒子桃李满天下,誉满宝岛。
由于我蒙各传戒主办单位青睐,时被邀请担任三师之一的教授职,有好几次恰和道老同在某宝刹任三师职位,因有过往。三番两次的亲近,但见他老慈蔼祥和,他是那样温文尔雅,所讲的每一句话莫不含有至高的法门,以及修身必备的金言玉律,言谈之中,更觉老人家待人的亲切,其诚恳,其纯真,令人为之动容。
提倡净土,不遗余力
道老认为当今末法众生业重,上根利智而能修证的人,真是微乎其微,念佛生西法门简捷了当;上上根的人可以修,下下钝智的人也可以修,老太婆可以修,大学生乃至学者博士也一样可以修。这是一个平实易为而又甚深且广的法界。所以几十年来,他提倡净土,在各地念佛道场领导打佛七、说开示,而道老个人,无时无刻不在念佛,从未间断。
法身菩萨未成佛前,也要仰仗佛力,方便固有多门,但念佛如能真切,仗佛慈力,必定往生西方了脱生死。道老以此法界法身示范他人,可说菩萨心肠,契机圆融了。
说法讲戒,很有内涵
道老受聘中国佛教会要职,及诸山名刹教授、住持等职,但不因名望自尊,不为利禄所囿,名闻利养视之若浮云,一生唯以上求下化为己任。
而其待人接物,总是一片慈心。平易近人,绝无门庭之见,对于同修,无论老少,不分贵贱,一视同仁,无所轩轾,令人一望而起崇敬景仰之心。
记得有一次我忝任海会寺传授菩萨戒会尊证时,目睹道老为诸戒子开示,即兴谈到要大家每天供养三宝,吃饭时一定要念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若存此供养心,佛法僧即常时与你同在。一时听者咸感法喜充满。佛教主张“一切唯心”,在授戒时启发戒子必须培养供养的心,这实在是又方便、又合情、合理、契合佛法。只此一端,足见道老随顺众生,方便说法,实在处处都很有内涵。
开示扼要,感人至深
道老在海会寺打佛七时讲“念佛与十大愿王”,其中“念佛与劝请”一节开头的几句话:
“我们对于各宗各派的善知识,都要请其转*轮,请其住世。对于专门弘扬净土的善知识,自然请其转*轮,请其住世了。我们对于诸大菩萨,都要请其转*轮,请其住世。对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自然请其转*轮,请其住世了。我们对于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要请其转*轮,请其住世。对于阿弥陀佛,自然请其转*轮,请其住世了。”
我们从这段话,可以发觉他老的讲话多么的铿锵有力、层层推进,自然打动听者的心弦。帮助听者进入渐渐省思领悟的境域。
又他老“佛堂讲话”里有一段话:
“凡夫所念的是凡夫事,梦境也离不开贪嗔痴。梦见顺境是贪;梦见逆境是嗔;还有一些糊涂梦,梦中就是糊糊涂涂,醒来还是糊糊涂涂,那就是痴。凡夫的梦,大多是这样的。”
试看轻描淡写几句话,已为浅薄无知沉耽三毒的凡夫俗子勾画出一个可悲可怜的迷失的轮廓。
接下去说:
“梦见佛的很少。又母亲梦见远游的儿子很容易,如爱子远游,逾期未归,则其倚闾盼望之情,结念成梦。而其子则游兴正浓,早把母亲忘了,绝不会梦见他的母亲。假使有人告知他母亲思念他的情形,他也能一动思亲之念,但还是不曾梦见他的母亲,因为念不切故。倘若游子欲归不得,思亲心切,即能梦寐见之了。这是说梦中见母,尚须深思切念,何况见佛?”
从上述这番话,可以看出他老譬喻说法的功力,使人不由得不感动。
相信凡是亲自聆听而获教益或者只是听过录音带的,要是听过他老所讲的“佛说八大人觉经”、“地藏经”的,都有同感,道老无论身教言教,都感人至深,所以凡是他老所到的道场,必然是座无虚席,人人引颈渴待他老的甘…
《道源老法师纪念文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