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露法施。
演弘大成,归命西方
道老在六十二岁时自题诗偈说:
“世寿六十二,僧腊四十三,
受戒卅八夏,接法廿四年,
初颇有雄心,法运一肩担,
老来一无成,自问恒自惭,
演教与弘律,只是结人缘,
自修惟净土,归命西方莲。”
读之但感道老虚怀若谷,所谓“老来一无成,自问恒自惭”,其实他老仁慈宽厚,悲愿弘深,一生一世弘法利生的热情,度人无数的事实,是被大众肯定!永远怀念的。所以应说是并非一无所成,而是演弘大成;实足以自慰,又何须“自惭”呢?
然道老毕生修持净土,今世缘已尽,西生莲邦则理所当然的事。
三国时诸葛孔明为尽忠国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据悉道老在圆寂前夕不久,尚且作狮子吼,弘扬正法,不惜身心俱瘁,其为佛教牺牲之精神实不让孔明先生专美于前了。
诚然,这位当代的法将,佛教的巨星虽已与世长辞,然其在此世留下之谆谆教诲、一言一行,其绽放之光芒,将永远在众生的心上常照。
执笔至此,缅怀先德,我虔诚默祝著,道老其乘愿再来!
敬悼道源和尚
圣严
今年四月十六日,道源长老舍寿往生之时,我正在大陆探亲,访问长老的故乡河南省,巡礼禅宗初祖及二祖的遗迹少林寺。当我回到纽约,随即由农禅寺果镜师给我的越洋电话中,获悉长老辞世的消息,使我悲痛不已!
见到由大陆逃难来台的长老法师逐日凋零,实令人感伤莫名,四十年来,台湾佛教虽不能说全因这些长老的贡献,而有今日的局面,至少,他们确是起著导向作用的佛门大德,目前的台湾佛教,已渐渐由本土出身的中青年辈,推动著*轮前进,并确已承袭了大陆佛教的优良传统,一扫日治时代殖民地佛教的色彩。类此,则不能不感谢那些长老们,努力于传戒、讲经、办佛学院、发行佛教书刊、以及领导著中国佛教会的运作之功。而道源长老便是其中的功臣之一。
长老法名能信,字道源,而以中轮沙门自号。民国十二年(西元一九○○)生于河南省商水县周口镇的王氏。二十岁出家,二十四岁(西元一九二三)依汉阳归元寺觉清律师受三坛大戒。先后亲近了慈舟、印光、太虚、圆瑛等耆德。所讲大小经律论有“法华”、“楞严”、“涅槃”、“仁王”、“圆觉”、“地藏”、“金刚”、“阿弥陀”、“无量寿”、“十六观”等经;“起信”、“往生”、“五教仪”等论;“沙弥律仪”、“四分戒本”、“梵网戒本”诸律。
曾任住持、教师、主讲、佛学院、教务主任、察哈尔佛教分会理事、中国佛教会理事长等职,对于传戒工作,贡献尤多;在大陆时代,曾连任六次戒坛教授,民国三十八年(西元一九四九)三月,以五十岁的盛年,随同白圣长老到了台湾之后,担任七次得戒、三度羯磨、六回教授、一届尊证;另于在家戒会,也曾二十番担当得戒,且有数度提倡结夏安居,今年仍在筹划著,将在基隆海会寺第三度传授三坛大戒。长老一生弘扬净土,主持佛七、强调持戒念佛,著有“佛堂讲话”、“阿弥陀经讲录”等书。
我与长老的接触因缘,始于民国三十七年秋,当时我在上海静安寺佛学院做学僧,他来学院担任教师并代理教务主任职,为我们讲授“梵网菩萨戒本”。长老甚少与同学个别接触,唯于课堂点名时,一律称呼我们“某某法师”,他说:老的是老法师,小的是小法师;有说法之师、学法之师、现在法师、未来法师,既然在佛学院里“学教”,当然就是法师。他是把我们看作在天台或华严门下,亲近老法师、学习讲小座的小法师了。但他教了一个学期就离开了大陆。
民国三十八年五月,我随军到了台湾,在军中一待就是十年,当时的法师们都过著逃难的生活,同时也怕他对我了无印象,所以从未敢去找过他。到了民国四十九年冬,我在东初老人座下二度出家,五十年秋,便到基隆海会寺求受大戒,这才使我再度亲近长老,且被遴选为沙弥首,兼任戒坛日记的记录。戒期中我无钱打斋,无力供养戒常住,戒期圆满,长老竟还倒赐了我新台币伍佰元,相等于一份书记职的犒劳。一个月的相处,发现他有惊人的记忆,过人的耐力,对我也极慈悲。
戒期中,道源长老自任得戒和尚,亲自讲授比丘戒本,我边听边记,获益良多,但疑点亦不少,由于长老数度提示:“欲求进一步了解,请于戒期之后,检阅六十卷的四分大律”。这因缘也是使我在往后住山的数年中,专心于律藏的因素之一。
民国五十六年(西元一九六七年)春,我到新竹青草湖的福严精舍参加续明法师骨灰奉安礼时,遇见道源长老,新竹居士林邀请他到新竹讲经,他老见我在旁,便为我作了推荐:“这位是圣严法师,刚从山中闭关出来,学问、品德都好,尤其精于戒律的研究,你们应该礼请他来贵地弘化。”就这样我便开始了生平第一次的讲经活动,主题是“梵网经菩萨戒本”,因我在上海初吮长老法乳,即是听受此经,乳狮初吼,亦宜饮水思源。新竹讲经之后,自觉学力未充,年事尚轻,故又回到山中的关房。
嗣后,我出国深造,来美弘化,十八年间,每次返国,必定要去海会寺山上,探访长老,这也是遵奉他在戒期中的训示:“不要忘掉,戒常住是你们的忏悔堂,戒体由此得,比丘身分从此成。”近两年来,长老多在台北的中和净宗莲社修养,故去海会寺,每次都扑空,但能有机会重温受戒时的景物回忆,仍有无限的喜悦。只是海会寺为了迎接本年度的大型传戒法会,殿堂皆已翻新,建筑气象宏伟,旧时的简朴风貌,已不复见。
二年前,我应邀至嘉义香光寺,小住数日,每天为寺众上两小时的“天台小止观”,正好长老也在那里讲授“起信论”,因此又有数天亲近的因缘,他是一位杰出的讲经法师,数十年来,经常于台湾、香港各地,巡回讲出。他的声量宏亮,吐字清晰,善用譬喻,辩才无碍,不论讲经的场所大小,每皆座无虚席,堪称是当代耆宿中的说法第一。
今年农历新春前后,我曾先后由好友真华法师及今能法师陪同,三度前往探访正在台北市三军总医院养病中的长老。当时他病况虽已严重,神智仍极清楚;眼睛虽有深度近视,听觉依旧灵敏,且尚能以洪钟似的声音,喊出我的名字。当时他告诉我们:“请勿担心,我已向阿弥陀佛请了假,今年还不往生。”想不到这竟是他老人家安慰我们的话呢!
如今长老已去,身为他的学僧及戒子,不知何以为报,谨叙所知所感与亲近的因缘如上,用表追念。
我与道源和尚
祥云
台湾佛教界耆宿道源老和尚,已于今(七十七)年四月十六日示寂。噩耗传来,四众悲悼,诸方为文追思和尚行谊、颂扬和尚德业者,大有人在,云自惭卑微,无意饶舌,只以受人咐托,又与和尚道谊深重,故不得不略举数事,以叙因缘也。
(一)
民国三十四年八月抗战胜利,国土光复,道源和尚曾去长春般若寺讲金刚经,我在那时就与和尚相识了。当时由于东北时局突变,战乱频仍,交通阻障,以致道源和尚同返北平途中,受了不少艰难。
民国三十九年五月来台以后,不意又与和尚相遇,民国四十几年间,曾在八堵海会寺、高雄宏法寺、屏东东山寺等地,躬逢和尚讲经,随众听讲多次。
(二)
我于民国五十年农历四月佛诞日出家,仲秋八月前往基隆海会寺受戒,道公身为“得戒和尚”,我竟忝列门墙,成为他的“戒子”。
在“戒场”中,我和净朗(仁曦)戒兄,承蒙和尚器重,被选助理“书记”实务,并承面谕不须参加戒场功课,优遇之情,于此可见。不过我深感“三坛大戒”,不应幸得,所以仍然自动参加“课诵、忏摩、过斋、演礼”等行事。
按净朗戒兄乃道公之剃度弟子,在俗时期曾任少将“参谋长”“要塞副司令”等官职,腿部曾被战马跌伤。
(三)
民国五十二年八堵海会寺“结夏安居”,由道公和尚讲解大涅槃经,当时有仁同、见如、净朗、性梵等十余人参加,那些法师和我都是旧识。道公和尚曾亲函催我前往随喜。当时我正在基隆小山中落魄隐居,因为心情沉闷,又恐道公命我“记录”讲词,所以竟未赴命。
(四)
今年(民国七十七年)五月十三日上午,假台北市圆山临济寺举行“道源老和尚圆寂追思传供大典”,我被邀为“追思赞诵委员”及“传供法师”,而我又是和尚“戒子”,所以理应肃躬前往,祭奠遗容。当日参加“追思法会”之僧俗道侣,不下一万余众,具见和尚道业巍巍,法缘特盛也!
在报告道源老和尚在生“行状”时,白圣长老曾说:
“我和道源法师,已经有五十多年的交情了,他的生平事迹,我很清楚,我们看到今天有这么多人来祭奠他,应该知道:这是他几十年来精进办道,所得来的身后哀荣!
我记得:几十年前我和他在洪山一起闭关,山中没有什么好菜可吃,天天吃冬瓜,有一天道源法师想要吃饺子,可是关房里没有菜料,好不容易弄到一棵大白菜,又没有菜刀来切,只得用剪刀来剪,然后把一大块面粉,用手揉捏一番,摊成一个大饼,再把白菜包卷进去,用锅煮熟了后,我们两个人就用手捧著去啃,——那时候过著那样的生活,我们还觉得满足了。
还有一件事:道源法师他身体瘦弱怕冷,经常穿著一件小棉袄。那件小棉袄,穿来穿去,穿了七、八年,早把“里布”穿光了。所以他上半身总是粘著一层碎棉花。
他在关房里兼修“拜佛”法门,拜来拜去,把裤腿(裤管)拜碎了、破光了。手头没有钱,山里也没有布,两条腿又怕著凉,想来想去有办法了,他把“被里”拆下来,用剪刀剪一剪,就用针缝起来了。大家都知道,道源法师是有名的三千度“近视眼”,把裤子缝得七扭八歪,也只好将就穿了,可是他再盖用那条“棉被”,因为没有“里布”,弄得他满身都是棉花。
各位法师居士!当时我们过著那样的生活,道源法师还是意志高昂,勇猛精进!这都是仰仗一念坚贞的道心,而得以维系他一生的道业!后来他终…
《道源老法师纪念文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