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P25

  ..续本文上一页合起来,十二个部类,故名十二部经。在别个地方讲,它包括一切大小乘经,在这里它单指大乘经。

  请看经文!你自己作观想:坐着莲华,生到西方,莲华开了,看见光明,看见诸佛菩萨,耳朵亦听到,听到有情、无情都在说法,听到的法,要与十二部经相合,那才是妙法;若不相合,那就不是西方极乐世界的境界,那叫魔境。这里面还有个问题,怎么知道那与十二部经相合不相合?这就是前面令修三种福,其第三福说:“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行者依教奉行,读过了大乘经典,知道大乘十二部经是个什么法,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听到那个法音,就都晓得,都和以前所读诵的大乘经讲的一样。现在试问你:前面说你欲想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就要修十六种观想,你必须修那三种福,其第三福就是大乘福——“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你听懂了没有?听懂了。那末菩提心发了没有?没有发。深信因果,是不是深信不疑呢?这还有问题,读诵大乘嘛,更谈不上,既没有读,亦没有诵。劝进行者,你连一个人亦没有劝,你只是听了,听到固然好,种了善根,但实际你没有照听着的道理去做,没有做则福没有培;没有福,怎么能生西方呢?

  “若出定之时,忆持不舍。”这个地方要注意!所谓若出定之时,忆持不舍者,是指刚才你所看到的境界,是怎么见到的呢?那是入了定看到的。入定就是入的念佛三昧,前面讲你今作观想,已经得了念佛三昧的工夫,才能作自己往生的观想。平常说:念佛法门是仗他力的法门——仗佛力接引往生西方。请看十六观经你就知道,光仗佛的力量不行,还要靠自己的力量,你自己不念佛,不把你接去,尤以十六观经第十二观,完全靠自力,你看这段经文,有说佛来接引吗?下面到三辈九品往生观,才说有佛菩萨来接,这第十二观,佛不来接,完全靠自己的力量,我要往什么地方生,就往什么地方生。为什么?一切法都是唯心造的,西方极乐世界依正二报的庄严我都能造成功,我还能把我自己不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完全靠自己,自己怎么修就怎么去,心力不可思议,这是强调心的力量,完全靠自己。心怎么会呢?现在得到了念佛三昧,若是没有得到念佛三昧,欲想生,生不去,因为欲作观想观不来,必须自己能够入定,在定中观想自己往生西方去,出定之时,忆持不失,那西方极乐世界的境界,一直忆念不忘,不令它失去。

  见此事已,名见无量寿佛极乐世界,是为普观想,名第十二观。

  此处点出结名普往生观的道理,那西方极乐世界依正二报,你亲自去看到了,前面所见到的,是你作观想观出来的,这是亲自到那里去了一趟,正报无量寿佛,依报各种庄严,亲自到极乐世界去游观了,等于我们听到美国好玩,就坐飞机去了一趟再回来,亲自见到了。

  无量寿佛,化身无数,与观世音,及大势至,常来至此行人之所。

  这是说明观想成功,所能得到的利益。有西方极乐世界化身的西方三圣,常常到你这个地方来,那就是说你永远不会退心,亦永远不会退失行门,因为你入定可以到西方去,出定又能忆持不失,又有三宝常常加被你,得种种力,那就是生西方已决定的了。

  丙十三、杂明佛菩萨观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若欲至心生西方者,先当观于一丈六像,在池水上。如先所说无量寿佛,身量无边,非是凡夫心力所及。

  这第十三观,叫杂明佛菩萨观,杂明就是甄别分明,各尊佛菩萨的各种不同神力自在。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若欲至心生西方者,先当观于一丈六像,在池水上。如先所说无量寿佛,身量无边,非是凡夫心力所及。”这第十三观,是教我们观想佛像的下手方法。你若是发了至诚恳切的心,我一定要生西方,但是依照前面所讲的观想方法,怎么观都观不来,你不要灰心,释迦牟尼佛老早就知道我们会观不来;那末有什么方便呢?有!你先观一尊应化身佛,应化身佛就像我们的释迦牟尼佛一样,他的身量一丈六尺高,你观阿弥陀佛像,亦观个一丈六尺高的像,在水池上。水池本来应当是西方极乐世界的莲华池,现在你就观想有一个水池,池水上面有一尊一丈六尺高的阿弥陀佛像,这就可以了。如前面所说阿弥陀佛的身量高大无边,非是凡夫心力所及,凡夫的心量观不到,前面佛真身观说佛的身量有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高,智者大师说那恒河沙三字是多余的,就说六十万亿那由他由旬高,还是观不来,那不是凡夫心力所及的,一丈六尺只比普通人高一倍,这是凡夫心力够得上。前面第九观和第十观,对佛菩萨的色身相,说了个身量数字,说佛有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高,智者大师说那恒河沙三字是翻译人翻错了,不要恒河沙三字,六十万亿那由他由旬才对。可是观音菩萨身长八十万亿那由他由旬,比佛高了二十万亿那由他由旬,于是有说八十万亿是十八万亿之误——写颠倒了。可是十八万亿又太低了。所以这样分别解释起来,愈解愈乱,把初学的人,他本来没有疑心的,因此反而生了疑心,究竟是多少高呢?我就依着这个经文讲,这不是我们凡夫心力所及,你就顺着经解下去,叫我们知道有最高最大、无量无边最胜身的佛菩萨就对了,只要你将来得了念佛三昧,自然会看见他们有多少高,现在不是我们的境界。既然不是我们的凡夫心力所及,佛在前面第九、第十观中,分别说佛菩萨身长数量干什么呢?那个不说不行的,因为如果前面不说清楚,你观丈六金身佛,会误以为见到真佛了,得少为足;说了便知这丈六金身,是方便法门,你观到丈六金身了,就容易入念佛三昧,既入了念佛三昧,就能亲自看见报佛之身,到此你就知道,所以一定要说,说了是叫你知道佛菩萨的高大身。至于初学观想,还是打从小的佛身观想起,等于说三种慈悲之时,例须说:佛是无缘慈悲,菩萨是法缘慈悲,我们凡夫是众生缘慈悲。那末,只说众生缘慈悲就好了,我们没有证得法空,法缘慈悲用不着;我们又没有成佛,根本毋须无缘慈悲。可是这不说不行,若是不说,你会误以为你的众生缘慈悲,就算圆满了,证到了究竟圆满果。一定要知道,上面还有境界,还有法缘慈悲,无缘慈悲,说时要说得究竟圆满,至于做就要足踏实地,一步一步的做。

  然彼如来宿愿力故,有忆想者,必得成就;但想佛像,得无量福,况复观佛具足身相。阿弥陀佛,神通如意,于十方国,变现自在,或现大身,满虚空中;或现小身,丈六八尺;所现之形,皆真金色;圆光化佛,及宝莲华,如上所说。

  “然彼如来宿愿力故,有忆想者,必得成就。”这是拂除我们的疑惑,世尊恐怕我们以为观想一丈六尺高的佛,不是佛的真身,这没有功效,生西方生不去。所以加以解释说:然彼如来,彼如来就是阿弥陀如来,有宿愿力故,宿愿力就是弥陀因地作法藏比丘时,发四十八大愿,有哪一个众生,忆想到我阿弥陀佛的,必得成就,没有不成功的。“但想佛像,得无量福,况复观佛具足身相。”这是以浅况深,单观想佛像,就能得无量福,何况能够观想佛的具足身相呢!“阿弥陀佛,神通如意,于十方国变现自在。”阿弥陀佛他有大神通,他有如意身的神通,叫做身如意通。因此能于十方国土,变现自在。“或现大身,满虚空中;或现小身,丈六八尺。”或者给你现个大身相,充满虚空,或者现个丈六高的小身佛相,或者现个八尺高的小身佛相。可是有一个原则“所现之身,皆真金色。”即无论现大身或现小身,所现出来的佛身,都是金色的。这个地方,有个丈六有个八尺,都是对的。本第十三观,开头叫我们观个丈六佛像,你能观得来那很好,你若观不来,可以观个八尺高的。八尺高是释迦佛住世时的普通人身长度,现在的人比较矮,你若是观八尺高亦观不来,即观现在的人身高就可以,在这经上有方便文的。若是再观想不来,那末你就去观雕刻的佛像,或是纸画的佛像。我们现今在志莲精舍,这里供有西方三圣像,你可去观想。这西方三圣只有三尺多高,你去观想之时,开着眼睛观,闭着眼睛想,等到你闭着眼睛想,能把这西方三圣想出来,这就进了步了;进了步,就能够把它放大。这三圣像只有三尺高,你就能观到八尺高,就能观到一丈六尺高,这都是方便。“圆光化佛,及宝莲华,如上所说。”至于佛的圆光和圆光中的化佛,以及坐的宝莲华,都依据上面所说那么样子,毋须再讲了。

  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于一切处,身同众生,但观首相,知是观世音,知是大势至,此二菩萨,助阿弥陀佛普化一切,是为杂想观,名第十三观。

  前面观想一丈六尺高的佛,那么观想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就是八尺高,和众生一样高(佛住世时的众生身高八尺)。“但观首相,知是观世音,知是大势至。”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的身相一样,但是首相不一样。观世音的帽子上有一尊化佛,大势至菩萨的肉髻上顶着一个宝瓶,你但观他们的首相,就知道哪一尊是观世音菩萨,哪一尊是大势至菩萨。“此二菩萨,助阿弥陀佛,普化一切。”这两尊菩萨,他们受了阿弥陀佛的法恩,他们欲报阿弥陀佛的恩,所以常常给阿弥陀佛当侍者。助、帮助赞助阿弥陀佛,普化一切众生,是为杂想观,名字叫做第十三观。

  丙十四、上品生观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上品上生者,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复有三种众生,当得往生,何等为三?一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二者,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三者,修行六念,回向发愿,愿生彼国。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生彼国时,此人精进勇猛故,阿弥陀如来与观世音、大势至,无数化佛,百千比丘,声闻大众,无量诸天,七宝宫殿,观世音菩萨执金刚台,与大势至菩萨,至行者前,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与诸菩萨授手迎接。观世音…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