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乘起信论新释(日本 汤次了荣著)▪P4

  ..续本文上一页论是也);第二,真空无相宗(般若经中观论等是也);第三,唯识法相宗(深密经、瑜伽论等是也);第四,如来藏缘起宗 (楞伽经、起信论等是也)此四宗判乃根据别种标准而建立的教判,还不是华严一家特有的教判。因此更有观看一家特有的五教判的必要。所谓五教,即小始终顿圆。第一,所谓小教,即小乘教,说明人空,相当于所谓四法界中的事法界。第二,所谓始教,是大乘的初门,说明人法二空,但未及事理相即。其中有三论的空始教和法相的相始教,相当于事法界和理法界。第三,所谓终教,是大乘的终门,说事理相即,说从真如缘起万有,真如缘起即如来藏缘起,楞伽、胜鬘起信、宝性等经论是也,相当于事理无碍法界。第四,所谓顿教,对于前述的始终二教的渐门说来,这是顿门,是离言绝相、解行顿成之法,即维摩经等中所说顿速是也,相当于理法界。第五,所谓圆教,对于前三教的一相孤门,是说无尽缘起的,华严经是也。相当于事事无碍法界。贤首大师不曾明言晶一信论属于此五教中那一教,但相当于终教是明显的。尤其是“五教章”中终教之下,引用起信论甚多,可以首肯。而“五教章”上卷中,把起信论中的依言真如配合终教,离言真如配合顿教。“探玄记”中也指离言真如为顿教。由此观之,可知本论又兼通顿教。其次,在圭峰宗密禅师的“注疏”中,明言起信论正属终教;兼属通顿教。但他说此论中的一心二门的一心,即是华严经的一心法界。探究其意旨,可说是暗示其亦通圆教。因此长水的“笔削记”即承受其意,明言正属终教,兼通顿圆。要之,可说起信论的一心相当于圆教,真如门中的离言真如相当于顿教,依言真如相当于终教。然全体的说明,正是终教,顿教可说是兼付的。至于圆教,在事理无碍的反面,只含有事事无碍之义。本论尚未明白说述事事无碍的无尽缘起,故暗含圆教之义应是允当之说。

  【从缘起论上看来的地位】起信论虽有缘起论和实相论两面,但其主要的是缘起论,上文既已说明了。是怎样的缘起论呢?是真如缘起论,即如来藏缘起论是也。当然不曾明言真如缘起论,但只要将本论通读一遍,不但无论何人都能立刻首肯,其关于如来藏缘起,论文中明白地说著依据如来藏而有生灭心。这样,把本论定为真如缘起论,则在佛教沸起论中被置于何等地位,被论究到如何程度,应有说明之必要。盖列举佛教上主要的缘起论,不外乎业感缘起论、赖耶缘起论、真如缘起论、法界缘起论四种。今顺次略述其大要,即可见本论的价值如何。

  所谓业感缘起论,是把宇宙万有的缘起开发说成吾人生物的业,即羯摩。这是小乘所唱导之说。据其说明,宇宙万有,无论是人畜等生物或草木国土等无生物,都是由地水风火四大的极微即坚湿蠕动的四大性质构成。构成这些的原动力,实为业。所谓业,就是从吾人生物的身口意三处所发的三业。这业有共业和不共业之别。用共业来构成生物可以共同使用的依报的草木国土等器界,用不共业来感得正报的生物各自的个体。这不共业中又有总报业和别报业,用总报业招致人类及畜类的总体果报,用别报业招致虽同为人类而有美丑贤愚等的差别。然现在的果报,乃由过去的业力而来,现在的业力,招致未来的果报;连续而成三世轮回。然其间由于善恶二业而造成苦乐升沉的说法,完全是小乘的人生观。虽然如此构成宇宙万有而缘起开发三千大千世界,但不能说业力没有尽期。到这时候,正报的生物自不必说,依报的草木国土也尽行坏灭,终归于空。虽归于空,极微并非根本灭亡,因此更由于生物的业力而激发极微,造成世界。此成住坏空的四期,循环不止。这实在是小乘的宇宙观。

  业感缘起论置重业力,因此教吾人注意于三业,劝人实行废恶修善。其对于伦理宗教上可说有伟大的效果。然从教理上深刻地思索起来,关于轮回的主体没有完全的说明。虽然建立那种无表色的特别的别体,而说明善恶业力的积集的实在,但讲到这无表色的存在,非依据心或身不可。心和身都是生灭变化的东西,故不能说依据心身。这样,关于轮回的主体缺乏完全的说明,于伦理宗教上负有何种责任呢?这是很难理解的。又正报的生物的身体和依报的草木国土,都是无记性之物。若说是由善恶二业感招而来的,则一反善因善果、恶因恶果的理法,其间的说明尚未充分。至于共业怎样可以激发极微而构成草木国土,则甚欠明了。又,造业之时和后身感受之时的因果之间,有前后岁时的间隔,其间的说明实甚不得要领。

  所谓赖耶缘起论,是法相宗所唱导的。把宇宙万有的本体定为第八阿赖耶识,由此而缘起开发有为生灭的万有。因此第八赖耶也是有为生灭法,当然是唯妄的。盖第八赖耶识中,藏著能显现一切万有的势力功能即种子。这种子中有先天的本有种子和后天的新熏种子。这内识的种子,须待外境的眼耳鼻舌身的五根和草木国土的器界的缘,方始变现万有。若更详说万有开发的相状,则第八赖耶中所藏的种子中,有第八自体的种子和眼耳鼻舌身意末那的前七识自体的种子,种子生种子,时时刻刻生灭,自类相续。由此生变,即为异时因果,又在另一方面,诸八识皆作种子生现行,同时又成为现行熏种子,时时刻刻把新熏种子熏藏在第八识中,这就成为三法展转的同时因果。然倘现行,则必提起所谓见分相分的主观客观二作用。这叫做缘变。虽有客观的相分,但因只是显现于心内的影像,故不得不依据存在于心外的五根器界的本质的缘。即以眼耳鼻舌身的五根和日月星辰山川草木的器界为本质,在相分中认识之。然此五根器界,从前七识说来,虽是心外之境,其对于第八赖耶,则是赖耶识中之物。因此本非自心以外之物,是极度的万法唯识。此实为赖耶缘起中的宇宙观的大要。然轮回的主体亦不外乎此赖耶识。因是善恶,果是无记的异熟识。有异于因的善恶,而成熟无记的果体 ,故名为异熟。盖若不因过去世善恶的惑业,焉能招致今世的苦报?像那无记业,其势力弱者,决不能招致今世的果报,这是显然的。如此说来,前世中的善恶二业,熏增赖耶识中的善恶的业种子。由于其强烈的力量而激发赖耶的自体的无记种子,由此感招今世中的无记的心身的赖耶识的果报。因此之故,前世中的赖耶自体的无记种子和今世中的赖耶识,有亲因缘的关系。可知某对于前世的业种子,是增上缘的关系。前世和今世如此,今世和来世亦复如是。使人天鬼畜等中的赖耶识成熟起来,使生死轮回无穷。此实为赖耶缘起中的人生观的大要。

  因此,不失南方印度流行的业感缘起论中的得点,同时又可补足说明其失点。然而更深地研究起来,关于悟界解脱的说明,尚有不足之嫌。例如那可以感得悟界的无漏种子,说是依付生灭有漏的第八识而存在的。这是很勉强的说明,难免有不充分之处。又把第八赖耶定为宇宙的本体,亦有可疑。这既然是属于现象界的,则不可不详说此赖耶识之所成生。然以绝对界的真如为凝然不作诸法,便觉其关系连络甚不充分。由此可知赖耶缘起论尚有缺陷,而有待于真如缘起论也。

  所谓真如缘起论,是把宇宙的实体定为惟一绝对的真如,以此为因,待根本无明之缘而起动真如,于是缘起开发生灭现象界。即依据不知真如为真如的根本无明,绝对平等的真如起动而成业相,更在这上面起转相现相的主观客观,成为阿黎耶识。这阿黎耶识上的客观,本来不过是虚妄的幻影,分别为心外的实法的智相发生,这妄分别的相续称为相续相。这样,便惹执取记名等的妄念,而开发生灭差别的宇宙万有。这便是真如缘起论中的宇宙观、人生观。其详情读本文便知。

  发起于中印度的真如缘起说,主张吾人一切思索分别尽属虚妄。然知道吾人的本体是自性清净的真如,于是修养策励,向上发展,以体达到悟界,这显然有伦理宗教上伟大的效力。加之补足了发生于北方印度的赖耶缘起的缺点,明了地说明了本体和现象的关系。又,在那阿赖缘起中,把赖耶限定于生灭的妄法中,依据无漏种子的有无而说述五性各别,此说则大不相同,主张把吾人众生尽行视为绝对平等的真如的显现,因此皆得成佛。

  所谓法界缘起论,是华严宗中所主张的。不把实体定为惟一的真如,而说缘起的诸法全都是实体,在现象即实体的立场上进行说明的步骤。在真如缘起论中,主张从现象界进入实体界,从真如实体中开发万有。把现象和实体区别起来,视为心本色末的差别。然宇宙的真相,现象之外无实体,实体之外无现象;有了实体,同时现象存在。然主张从实体生现象,必然止于这一种说明。这可说是把现象显现的状态相应于吾人之知识而平易地说明。然宇宙的真相,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缘起的诸法,事事物物悉皆关系连络交错相由相成,何物不是实体,何物不是现象?故举一物,则余物尽举;以一毛为主,则诸法尽伴;以一尘为主,则诸法尽伴,互相为主为伴;宇宙实形成一大系统,无碍自在而重重无尽,因此又名之为无尽缘起。与此相对,称以前的缘起说为一相孤门的缘起。这法界无尽缘起在缘起论中占有最高位。那六大缘起,要之,不过是此缘起的变形。

  看了以上逐一说明,可知起信论所说实乃真如缘起,位于业感缘起、赖耶缘起之上,而为法界缘起的阶梯。法界缘起是用真如缘起形成的,可知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六、本论的组织

  起信论由因缘分、立义分、解释分、修行信心分、劝修利益分这五段分类组织而成,论脉整然,前文已经说过。然当阅读论文时,若不将其关系连络常常置在念头上,则颇多不便。因此揭示五分一览图于左,以资辅助。

  又,在本论中的法数名目的关系连络中,也有这情况,故又揭法数配当图,读始觉四位、三细六粗、五意、六染的条下时,可资参照。

  ◎起信论五分一览图

  1、因缘分—八由

  ┌真如—体

  ┌法—众生心┴生灭—体相用…

《大乘起信论新释(日本 汤次了荣著)》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