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乘起信論新釋(日本 湯次了榮著)▪P4

  ..續本文上一頁論是也);第二,真空無相宗(般若經中觀論等是也);第叁,唯識法相宗(深密經、瑜伽論等是也);第四,如來藏緣起宗 (楞伽經、起信論等是也)此四宗判乃根據別種標准而建立的教判,還不是華嚴一家特有的教判。因此更有觀看一家特有的五教判的必要。所謂五教,即小始終頓圓。第一,所謂小教,即小乘教,說明人空,相當于所謂四法界中的事法界。第二,所謂始教,是大乘的初門,說明人法二空,但未及事理相即。其中有叁論的空始教和法相的相始教,相當于事法界和理法界。第叁,所謂終教,是大乘的終門,說事理相即,說從真如緣起萬有,真如緣起即如來藏緣起,楞伽、勝鬘起信、寶性等經論是也,相當于事理無礙法界。第四,所謂頓教,對于前述的始終二教的漸門說來,這是頓門,是離言絕相、解行頓成之法,即維摩經等中所說頓速是也,相當于理法界。第五,所謂圓教,對于前叁教的一相孤門,是說無盡緣起的,華嚴經是也。相當于事事無礙法界。賢首大師不曾明言晶一信論屬于此五教中那一教,但相當于終教是明顯的。尤其是“五教章”中終教之下,引用起信論甚多,可以首肯。而“五教章”上卷中,把起信論中的依言真如配合終教,離言真如配合頓教。“探玄記”中也指離言真如爲頓教。由此觀之,可知本論又兼通頓教。其次,在圭峰宗密禅師的“注疏”中,明言起信論正屬終教;兼屬通頓教。但他說此論中的一心二門的一心,即是華嚴經的一心法界。探究其意旨,可說是暗示其亦通圓教。因此長水的“筆削記”即承受其意,明言正屬終教,兼通頓圓。要之,可說起信論的一心相當于圓教,真如門中的離言真如相當于頓教,依言真如相當于終教。然全體的說明,正是終教,頓教可說是兼付的。至于圓教,在事理無礙的反面,只含有事事無礙之義。本論尚未明白說述事事無礙的無盡緣起,故暗含圓教之義應是允當之說。

  【從緣起論上看來的地位】起信論雖有緣起論和實相論兩面,但其主要的是緣起論,上文既已說明了。是怎樣的緣起論呢?是真如緣起論,即如來藏緣起論是也。當然不曾明言真如緣起論,但只要將本論通讀一遍,不但無論何人都能立刻首肯,其關于如來藏緣起,論文中明白地說著依據如來藏而有生滅心。這樣,把本論定爲真如緣起論,則在佛教沸起論中被置于何等地位,被論究到如何程度,應有說明之必要。蓋列舉佛教上主要的緣起論,不外乎業感緣起論、賴耶緣起論、真如緣起論、法界緣起論四種。今順次略述其大要,即可見本論的價值如何。

  所謂業感緣起論,是把宇宙萬有的緣起開發說成吾人生物的業,即羯摩。這是小乘所唱導之說。據其說明,宇宙萬有,無論是人畜等生物或草木國土等無生物,都是由地水風火四大的極微即堅濕蠕動的四大性質構成。構成這些的原動力,實爲業。所謂業,就是從吾人生物的身口意叁處所發的叁業。這業有共業和不共業之別。用共業來構成生物可以共同使用的依報的草木國土等器界,用不共業來感得正報的生物各自的個體。這不共業中又有總報業和別報業,用總報業招致人類及畜類的總體果報,用別報業招致雖同爲人類而有美醜賢愚等的差別。然現在的果報,乃由過去的業力而來,現在的業力,招致未來的果報;連續而成叁世輪回。然其間由于善惡二業而造成苦樂升沈的說法,完全是小乘的人生觀。雖然如此構成宇宙萬有而緣起開發叁千大千世界,但不能說業力沒有盡期。到這時候,正報的生物自不必說,依報的草木國土也盡行壞滅,終歸于空。雖歸于空,極微並非根本滅亡,因此更由于生物的業力而激發極微,造成世界。此成住壞空的四期,循環不止。這實在是小乘的宇宙觀。

  業感緣起論置重業力,因此教吾人注意于叁業,勸人實行廢惡修善。其對于倫理宗教上可說有偉大的效果。然從教理上深刻地思索起來,關于輪回的主體沒有完全的說明。雖然建立那種無表色的特別的別體,而說明善惡業力的積集的實在,但講到這無表色的存在,非依據心或身不可。心和身都是生滅變化的東西,故不能說依據心身。這樣,關于輪回的主體缺乏完全的說明,于倫理宗教上負有何種責任呢?這是很難理解的。又正報的生物的身體和依報的草木國土,都是無記性之物。若說是由善惡二業感招而來的,則一反善因善果、惡因惡果的理法,其間的說明尚未充分。至于共業怎樣可以激發極微而構成草木國土,則甚欠明了。又,造業之時和後身感受之時的因果之間,有前後歲時的間隔,其間的說明實甚不得要領。

  所謂賴耶緣起論,是法相宗所唱導的。把宇宙萬有的本體定爲第八阿賴耶識,由此而緣起開發有爲生滅的萬有。因此第八賴耶也是有爲生滅法,當然是唯妄的。蓋第八賴耶識中,藏著能顯現一切萬有的勢力功能即種子。這種子中有先天的本有種子和後天的新熏種子。這內識的種子,須待外境的眼耳鼻舌身的五根和草木國土的器界的緣,方始變現萬有。若更詳說萬有開發的相狀,則第八賴耶中所藏的種子中,有第八自體的種子和眼耳鼻舌身意末那的前七識自體的種子,種子生種子,時時刻刻生滅,自類相續。由此生變,即爲異時因果,又在另一方面,諸八識皆作種子生現行,同時又成爲現行熏種子,時時刻刻把新熏種子熏藏在第八識中,這就成爲叁法展轉的同時因果。然倘現行,則必提起所謂見分相分的主觀客觀二作用。這叫做緣變。雖有客觀的相分,但因只是顯現于心內的影像,故不得不依據存在于心外的五根器界的本質的緣。即以眼耳鼻舌身的五根和日月星辰山川草木的器界爲本質,在相分中認識之。然此五根器界,從前七識說來,雖是心外之境,其對于第八賴耶,則是賴耶識中之物。因此本非自心以外之物,是極度的萬法唯識。此實爲賴耶緣起中的宇宙觀的大要。然輪回的主體亦不外乎此賴耶識。因是善惡,果是無記的異熟識。有異于因的善惡,而成熟無記的果體 ,故名爲異熟。蓋若不因過去世善惡的惑業,焉能招致今世的苦報?像那無記業,其勢力弱者,決不能招致今世的果報,這是顯然的。如此說來,前世中的善惡二業,熏增賴耶識中的善惡的業種子。由于其強烈的力量而激發賴耶的自體的無記種子,由此感招今世中的無記的心身的賴耶識的果報。因此之故,前世中的賴耶自體的無記種子和今世中的賴耶識,有親因緣的關系。可知某對于前世的業種子,是增上緣的關系。前世和今世如此,今世和來世亦複如是。使人天鬼畜等中的賴耶識成熟起來,使生死輪回無窮。此實爲賴耶緣起中的人生觀的大要。

  因此,不失南方印度流行的業感緣起論中的得點,同時又可補足說明其失點。然而更深地研究起來,關于悟界解脫的說明,尚有不足之嫌。例如那可以感得悟界的無漏種子,說是依付生滅有漏的第八識而存在的。這是很勉強的說明,難免有不充分之處。又把第八賴耶定爲宇宙的本體,亦有可疑。這既然是屬于現象界的,則不可不詳說此賴耶識之所成生。然以絕對界的真如爲凝然不作諸法,便覺其關系連絡甚不充分。由此可知賴耶緣起論尚有缺陷,而有待于真如緣起論也。

  所謂真如緣起論,是把宇宙的實體定爲惟一絕對的真如,以此爲因,待根本無明之緣而起動真如,于是緣起開發生滅現象界。即依據不知真如爲真如的根本無明,絕對平等的真如起動而成業相,更在這上面起轉相現相的主觀客觀,成爲阿黎耶識。這阿黎耶識上的客觀,本來不過是虛妄的幻影,分別爲心外的實法的智相發生,這妄分別的相續稱爲相續相。這樣,便惹執取記名等的妄念,而開發生滅差別的宇宙萬有。這便是真如緣起論中的宇宙觀、人生觀。其詳情讀本文便知。

  發起于中印度的真如緣起說,主張吾人一切思索分別盡屬虛妄。然知道吾人的本體是自性清淨的真如,于是修養策勵,向上發展,以體達到悟界,這顯然有倫理宗教上偉大的效力。加之補足了發生于北方印度的賴耶緣起的缺點,明了地說明了本體和現象的關系。又,在那阿賴緣起中,把賴耶限定于生滅的妄法中,依據無漏種子的有無而說述五性各別,此說則大不相同,主張把吾人衆生盡行視爲絕對平等的真如的顯現,因此皆得成佛。

  所謂法界緣起論,是華嚴宗中所主張的。不把實體定爲惟一的真如,而說緣起的諸法全都是實體,在現象即實體的立場上進行說明的步驟。在真如緣起論中,主張從現象界進入實體界,從真如實體中開發萬有。把現象和實體區別起來,視爲心本色末的差別。然宇宙的真相,現象之外無實體,實體之外無現象;有了實體,同時現象存在。然主張從實體生現象,必然止于這一種說明。這可說是把現象顯現的狀態相應于吾人之知識而平易地說明。然宇宙的真相,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緣起的諸法,事事物物悉皆關系連絡交錯相由相成,何物不是實體,何物不是現象?故舉一物,則余物盡舉;以一毛爲主,則諸法盡伴;以一塵爲主,則諸法盡伴,互相爲主爲伴;宇宙實形成一大系統,無礙自在而重重無盡,因此又名之爲無盡緣起。與此相對,稱以前的緣起說爲一相孤門的緣起。這法界無盡緣起在緣起論中占有最高位。那六大緣起,要之,不過是此緣起的變形。

  看了以上逐一說明,可知起信論所說實乃真如緣起,位于業感緣起、賴耶緣起之上,而爲法界緣起的階梯。法界緣起是用真如緣起形成的,可知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六、本論的組織

  起信論由因緣分、立義分、解釋分、修行信心分、勸修利益分這五段分類組織而成,論脈整然,前文已經說過。然當閱讀論文時,若不將其關系連絡常常置在念頭上,則頗多不便。因此揭示五分一覽圖于左,以資輔助。

  又,在本論中的法數名目的關系連絡中,也有這情況,故又揭法數配當圖,讀始覺四位、叁細六粗、五意、六染的條下時,可資參照。

  ◎起信論五分一覽圖

  1、因緣分—八由

  ┌真如—體

  ┌法—衆生心┴生滅—體相用…

《大乘起信論新釋(日本 湯次了榮著)》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