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圆觉经 第二十一集▪P2

  ..续本文上一页个「似有」永远离不开,「实无」自己也永远见不到。这桩事情也许有人要问,它与我们究竟有什么关系?给诸位说,关系太大了。试问问,你一天到晚心里面起不起烦恼?你喜不喜欢一天到晚在生烦恼?烦恼就是无明的相。无明是什么样子?无明就是烦恼,身心不自在,那就是无明的样子。你不喜欢烦恼,你希望把烦恼都断掉,烦恼就是无明的样子,你要不断无明,又如何能断烦恼?无明一断,烦恼就没有。由此可知,这桩事情我们必须理解它,一定要把它搞清楚,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太大了。

   也许诸位又有疑问,「我本来很清净,环境叫我生烦恼!烦恼不是我自己心的,是外面境界给我的」。这是无明上面再加无明,加一倍的无明!哪有环境?环境也是自己妄想执著变现出来的,离开妄想执著,哪有真实的境界?这个理比较深一层,不太容易理解,但是在我们讲堂里面讲,我相信多数的同修应当能体会,为什么?讲得太多,这些大经 大论常常在讲,多少能体会到一些。

   由此可知,诸佛如来在一切经 论当中开导我们,要我们修行人只顾修自己,不要去理会境界,道理就在此地,你才能得真实利益。你不晓得修自己,光去顾外面境界,那就颠倒,那就叫不修行。就是我刚才所说的,自己认真检点检点,从学佛以来,有没有认真修一天行?认真修行的人是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像六祖在《坛经 》里面告诉我们那些原则,「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那叫真正修道人,「若见他人非,自非却相左」。我们一天到晚挑剔别人,自己十全十美,别人处处都是毛病,这修的什么行!那是修无明、妄想、执著,是修迷而不觉、邪而不正、染而不净,修的这个。

   佛祖是从事实真相上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祖师在此地说『正在迷位,为众生时,何尝实有』,这都是从事实真相上说。如果从众生妄相上说,确有无明,确有见思烦恼,确实有六道轮回,一点也不假,就是前面永嘉所说的「梦里明明有六趣」,不假。所以诸位自己不肯修行,处处怨天尤人,去怪别人,这个罪过深得不得了,我们自己真正迷惑颠倒,每天造无量无边的罪业,自己是一无所知,毫不觉察。

   经 【如众空华,灭於虚空,不可说言,有定灭处。何以故?无生处故。】

   这几句话是用比喻来显示「无明无因」。无因当然是虚妄的,如果有因当然就有果,那就是实实在在的事情。这个比喻比得太好!『如众空华』,什么叫空华?当我们眼睛害病的时候,看到空中有花,花很多,乱七八糟的,看到灯上有个圆影;可是眼睛好了,空中花没有了,再看灯,灯上圆影也没有了。佛就用这个比喻。当你眼睛害病,你看到空中花,现在你眼睛好了,空中花没有了。你总不能说,我原先害病看到空中有花,空中花从空中灭掉、从空中消失,你不会这样说法,为什么?你晓得根本没有。如果真的有的话,我们一害病,虚空当中花要出来,它有个出来的地方,才会有入进去的地方,没有出入!无明也是这个道理。

   当你迷的时候,迷没有因缘的,没有原因的。「我为什么迷了?」佛讲个无始无明,有许多人看到这句话,「无始无明」,他听了不服气,总有个开始,总有个原因!「大概这个原因佛也不晓得,佛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的,所以含糊笼统说个无始无明」,这都是众生以凡夫的知见来测度圣解,这是有罪过的。换句话说,给你说真话,你不相信,你不能接受;给你说妄语,你欢喜,你接受。由此可见众生的浅薄。宗教里面有说,宗教说得浅,佛法说得深,佛法说得究竟,告诉你这桩事情没有因,没有起因,不但没有起因,也没有起的时候。你问什么时候起来的?没有起的时候,所以叫做无始无明;「无始」两个字是没有开始,没有生因,是这个意思。这是把无明的性质说出来了。

   你迷的时候好像有,一悟了就没有。你念念在迷,那你是念念具足;一念觉,一念当中无明就消失。很可惜的,我们是念念迷,从来不觉,这是个苦处。会不会有一个前念觉悟了,后念又迷了,有没有这个情形?这个情形也可以用此地这句话说,「似有实无」,为什么?果然真的觉悟,觉了以后永远不会再迷。如果说我现在一念觉,我第二天又迷了,并没有觉!好像睡觉一样,睡觉醒过来,醒过来又睡,那个没有真醒,真正的醒过来,眼睛睁大就不会再睡了,眼睛睁一下又睡著了,睁著眼睛还是在睡觉,并没有真正醒过来。

   由此可知,我们求正觉的重要。这个正觉如何能够现前?那就是要认真的去修行,从观照的功夫下手。念佛,这一句佛号就是觉照,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的意思就是皈依无量觉,所以念这句佛号,在境界里样样我都觉而不迷,就是皈依无量觉,这样我们的心、行与佛号完全相应。如果口里念南无阿弥陀佛,还是迷惑颠倒,我们的心、行与佛号不相应。密宗里面讲三密相应,口念咒语,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咒语;心里面观想,想到佛号的意思是无量觉;手要结印。我们整个身口的行为,在境界里面都不迷惑颠倒,那就叫相应。与整个身心世界无有一法不相应,这是一个真正念佛人!会用功的人,功夫二六时中不间断,三年怎么会没有成就?

   讲义【生既无生,灭何所灭!但无生处,所以无因。】

   无明无因、无明无始,道理就在此地,因为它没有生处,没有灭处,可见完全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所以说迷时似有,似有实无,好像有这桩事情,实际上没有。

   经 【一切众生,於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

   我们生死轮回的真相就是如此而已!《圆觉经 》的好,好在它就是言简意赅,经 文很短,我们用的本子是圆瑛法师的《讲义》,它的经 文只有两卷,可是将整个佛法的理论、修学的方法、经 历的境界已经 完全说出来了,这是这部经 的好处,也特别适合於这个时代来进修。现在我们进入到工业时代、资讯时代,大家都非常之忙碌,哪有时间去学这些大经 大论?所以在一切经 里头总是选择言简意赅,要而不繁,选择这一类的经 典来修行,实在说无过於《圆觉经 》,这是《圆觉经 》的好处。

   这一段说明六道生死轮回的真相。诸位如果能够入这个境界,那就叫做证得无生法忍,为什么?真正见到一切法不生不灭,确实见到,不来不去、不垢不净、不生不死,真正证得这个境界,这是圆教初住以上的地位,你自己也晓得到什么地位,念佛的功夫这是理一心不乱,真正证得,真正现前,这境界现前了。

   在我个人修学的经 验当中,我也常常告诉诸位,你要想入这个境界,怕功夫中断提不起观照,出来学讲经 ,学讲经 这个观照容易提起来。你天天要想到经 里的东西,天天要去念、要去研究、要去想;不想,上了台就没东西说,我上台讲两个钟点我说什么?没东西说了。这是一个巧妙的办法!你上台讲一个钟点要预备二十个钟点,像我们图书馆这样,你上台讲一个半钟点,差不多你开始学讲的时候,要预备三十个钟点到四十个钟点。你一个星期要来讲一次,你的观照就有了,虽然不能说一天到晚不中断,但是每天总有几个钟点提起来。如果你在讲台上讲个十年、二十年,这个观照就有功夫,就有力量。纵然不能证得念佛三昧,功夫成片我敢保证,你有十年以上的功夫,功夫成片决定做得到。不走这个路子,那就难办,那就在你自己个人要善根深厚,你要能提得起来。

   所以,上台讲经 是干什么?是修行!不是讲东西给别人听,是用这个方法把自己的觉照功夫提起来,求这些善知识、善友们来给自己做见证,来督促自己,而不是我们自己有什么东西可以讲给人听!自己没有东西,自己不开悟哪有东西?不开悟所讲的都是别人的,悟了以后才有自己的东西,没有开悟全是别人的,离开别人有个自己说,一定胡说八道,胡造谣言。所以没有开悟的怎么讲法?只有遵照古人的注解,只有这个办法。照古人注解讲也有技巧,这不可不知,如果不晓得选择,依样画葫芦,必定要出乱子,所以要有智慧去选择。注子里面哪些在今天晚上这个场合之下该讲,哪些不该讲,要有选择,所谓契机,不离开注解是契理,适合於我们现前大众的程度、根性、需要来讲这叫契机,选择注解也要契机、契理,不是毫无选择的完全照讲,那个不行的。这一段注子,大师在此地告诉我们:

   讲义【此乃释疑。】

   『释』是解释,『疑』是我们的疑问。怎么会有疑问?前面讲过:

   讲义【身、心、生、死,由於无明。】

   『生死』就是讲的六道轮回。『身』是物质现象的总代表,『心』是精神现象的总代表。说「身心」就把整个宇宙包括,说「生死」这就包括了六道轮回,它的发展、它的演变,这是『由於无明』,从哪来的?从无明来的。可是接著又给我们讲:

   讲义【无明本空,何以而有生死?】

   既然无明本空,为什么还有身心生死?疑问在这个地方,所以必须在此地加以解释。

   讲义【一切众生,於圆觉本无生灭之中,妄见有生有灭,以是之故,说名轮转生死,非圆觉性,实有生死轮转也。】

   这几句话很重要,这是将这五句经 文翻成白话文。如果经 文我们不容易看出来,在讲义里面就能看得很清楚。生死轮回是一回什么事情?是妄想执著的现相,与自己的圆觉性没有关系!所以佛才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道理在此地。迷,不是我们圆觉性迷,圆觉性不迷。譬如方向本来不迷,东南西北不迷,是我们迷了方向,不是方向迷了;不是方向迷了我们,是我们迷了方向。圆觉性不迷,真如本性不迷,真我不迷,妄我迷了。妄我是什么?我们拿《唯识》来说,第六识、第七识迷了,第六识在一切境界里面妄起分别,第七识在一切境界里头妄生执著,它两个迷了。真我是真如本性,它两个迷了,真如本性就给它叫个名字叫「阿赖耶」。如果六、七两识不迷了,第六识的作用叫妙观察,第七识的作用叫平等性,我们真如本性就叫四智菩提。换个名字!只换名言而已,其余的并没有什么更换,境界还是一个境界。迷了的时候,一切众生在无生当中妄见生灭,见到有情众生有生老病死,无情众生有生住异灭、有成住坏空,迷里面才见到,悟里面没有。悟里面是什么境界?一真法界。所以悟了叫一真,迷了叫轮回、叫六道,或者我们叫十法界。十法界,这是迷里面见的,悟里头见不到十法界,悟里头只有一真法界。讲义末后,圆瑛法师引用《楞严经 》几句话来做结论:

   讲义【《楞严经 》云:「此迷无本,性毕竟空。昔本无迷,似有迷觉;觉迷迷灭,觉不生迷。」此正是无生之理。】

   这是《楞严经 》上的,说明无明无始、无因,说明无明的真实相。『此迷无本』,就是没有根本,可见得这个迷是虚妄的,它没有本体。『性毕竟空』,「性」就是性体,它没有性体,迷无自性,迷毕竟空,似有而实无。经 文里头讲『似有迷觉』,这两个字用得太好,你自己要认为你觉,那就是迷,那就是无明。我们自己堕在无明不晓得,为什么?处处觉得自己很聪明,自己有智慧,自己样样都知道得很清楚,那是无明!你问诸佛菩萨、祖师,你问他,他说「我什么都不知道」。你问他有没有智慧,他说「我没有智慧」。《坛经 》,惠能大师就是这样,「惠能没有技俩」。我们都觉得自己很能干,那是无明、烦恼。诸佛菩萨「无智亦无得」。《楞严》说得好,「知见立知,是无明本」,无明的本来面目是什么?知见立知,就是此地讲的「迷觉」,迷了,自己认为觉悟了,其实那是迷,那是邪见。

   真正的觉悟,就是《般若经 》里面所讲的「般若无知,无所不知」,这是真正觉悟。我们怎么样?我们是迷惑颠倒,你会自以为有知,自以为有觉,甚至还有自以为开悟,那都是迷惑颠倒!几时觉悟到迷,迷就没有,迷就灭了。「似有迷觉」,这个「觉」是邪知邪见,叫邪觉;「觉迷迷灭」,这个「觉」是正知正见,这是正觉。正觉现前,迷就灭了,无明就没有了,照见五蕴皆空!照见是觉,觉决定不生迷,觉决定不是迷。可见得,你的迷关不破,正是你正觉不能现前。正觉现前,迷关找不到!根本没有!但是诸位要晓得,一切妄想执著、邪知邪见是不能破迷开悟的,这句话要牢牢的记住。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圆觉经 第二十一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