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圆觉经 第十九集▪P2

  ..续本文上一页里面讲无明有四十一品,你断一品、断二品,分断,没有完全断,完全断就是永断,那就圆照了。由此可知,从初住菩萨到等觉菩萨这四十一个位次都是分断无明,都是在照见这个位置上。我们念《心经 》「照见五蕴皆空」,从圆教初住到等觉都是照见。到如来果地那就是圆照,圆照是指如来果地的境界。

   希望同修们,在一生当中能够成就佛道!佛法不容易遇到,开经 偈讲「百千万劫难遭遇」,遇到了要是没有成就,多可惜!这个是属於因缘,这个因缘难得!不要把它看得太轻易。你们想想,今天全世界四十多亿人,在一生当中遇到佛法的有几个?台湾佛教算很兴盛,信佛的人很多,皈依、受戒的很多,可是有几个遇到真正的佛法?你要仔细想一想就晓得不容易,真是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们所欠缺的是善根福德,善根是信解,我们对佛法能不能正确的理解,我们能不能真正的相信?果然懂了,很正确的理解,没有发生错误,我们又肯相信,那你是具足了善根,福德就是刚才讲的一门深入。

   到你照见的时候,就具有资格博学多闻,可以离开老师。你这个照见,才照见老师就把你赶出去,绝对不会再把你留在身边,为什么?你已经 有资格去参学,有资格去博学多闻,那你就出去,像善财童子一样五十三参。为什么?你自己有主宰,有定有慧,无论接触什么样的境界,无论接触什么样的宗教学术思想,它是正、是邪、是是、是非,你一看一听心里都明了,你转它的境界,它不会转你。你有这个本事,老师就请你出去,不再留你;你没有这个能力,那你就乖乖的跟老师学,还要听一个老师的。由此可知,这一个老师难,你要是碰到了,你就很容易成就,这个是机缘。所以好老师,古德常讲可遇不可求,你到哪里去找!能找到这个明眼人来给你指路,这也是百千万劫难遭遇之一,不容易遇到。你遇到一个老师,那个老师自己根本就是不通,迷惑颠倒的,好,你也就跟他一个,跟一辈子,好了,他迷,你也迷一辈子,那就可惜!

   真正好老师,给诸位说,他不会撒广告,不会到外面去宣传「我是好老师,我是佛法当中什么第一者」,绝对不会。愈是遇到真正善知识,你去问他,「我不通,我什么都不知道」。他说这个话是不是谦虚?不是的,真的不知道。八万四千佛法里头,他只晓得一门,他怎么是谦虚,不谦虚!像你们读《四十华严》五十三位善知识,每一个善知识都说,我只晓得这个法门,其余的我都不知道,你去另请高明,那不是谦虚,那是真的。

   善知识到哪里去找?实在不得已,我在各处讲经 ,我都奉劝大众,实在找不到怎么办?现代人不太可靠,都是做自我宣传,我们怎么办?还有个方法,找古人,古人所谓是私淑弟子。譬如圆瑛法师不在了,圆瑛法师的著作在,我们今天念这个《讲义》是圆瑛法师的,我们就可以依他为老师。刚才讲了,一个老师!教是他一个人。换句话说,凡是圆瑛法师的东西我就可以看,不是圆瑛法师的东西不看,不看第二家的东西。老师虽然不在了,你要守住这个原则,你做他一个人的学生。他的著作有二、三十种,你只能选一种,专修。老师所说的,你都可以看,可是你学只能学一样,你要晓得这个道理。学到你能照见了,才可以看诸子百家,才看你老师以外的千经 万论,各家的注疏、各家的论典。不走这个路子,你要想这一生当中成功,太难太难,简直就是不可能。

   你要是选古人,像蕅益大师、莲池大师,他们都有全集,很容易找得到。一个人,一部经 ,努力用十年工夫。行门里面念佛就好。圆瑛法师是念佛的,他的书房叫做「三求堂」,求福、求慧、求生净土。他二十五岁就在《楞严》下功夫,他也办佛学院专门讲《楞严经 》。大师虽然一生讲了三十多部经 ,但是他是以一部为主,他主修的是《楞严经 》。这些都值得我们效法。

   再古一点的,可以学智者大师法华宗,可以学清凉华严宗,可以学宗密圆觉宗。《圆觉经 》,宗密大师是这部经 的祖师,不过宗密大师的注疏太深,所以你们学《圆觉经 》从圆瑛法师下手,他这个东西浅,他距离我们近,我们看起来容易懂。你专门研究一部经 ,譬如《圆觉经 》,先把圆瑛法师的注解研究十年,再把宗密大师的注解研究十年,那你就是现在在我们地球上的圆觉菩萨,二十年工夫你就是圆觉菩萨,谁能比得上你!你要没有二十年的功力,那不行,那没有用处的。你们自己想想看,二十年学二十部经 ,还是学一部经 好?学二十部经 ,样样都懂一点皮毛,是样样都不精,没有一样东西能出人头地拿得出来。在行门上来讲,二十样东西是心分散了,分散就照不住,换句话说,你依然还是生死凡夫,你这一生想求生净土没有办法。为什么?你照不住,换句话说,功夫不能成片,带业往生都没有把握,这个问题很严重!

   我给大家说的都是真实话,我自己是个过来人,我到台湾来求学,总算很幸运遇到好老师,我是一个老师教的。这种机缘相当不容易,希望诸位要珍惜。今人找不到,找古人,找古人这很可靠的。今人哪个是善知识我们不认识,我们找古人,这是个好办法,做古人的私淑弟子。古来有例子,孟夫子师法孔子,那个时候孔子已经 死了,已经 不在世间,孔老夫子的著作留在世间,孟子就依靠孔老夫子的著作来学习,所以他是孔夫子的私淑弟子,他学孔子。唐宋八大家里面第一个是韩愈,这是我们中国的大文豪,韩愈的老师是谁?司马迁,做《史记》的。司马迁是汉朝人,韩愈是唐朝人,已经 死了好几百年。韩愈就是学《史记》,他学成了,学一样东西。司马迁是学左丘明的《左传》,也是私淑弟子,都不是当代,不是直接教的。在佛门里面,蕅益大师是私淑莲池大师,蕅益大师出家学佛的时候,莲池大师过世了,他没有能亲近得到,莲池大师的著作流传在世间,他就依照《莲池大师全集》来学习。这些都是我们好榜样。

   「圆照」二个字,包括的范围非常之大。求的什么?一个是清净心。「觉相」是智慧相,所谓智慧相就是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就是觉相。三皈依所学的,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那是觉相。大乘佛法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学的什么?「圆照清净觉相」,就是这六个字,八万四千法门所修的就是圆照清净觉相。

   《圆觉经 》的好处,经 文只有二卷,只有一万多字(比《金刚经 》多一倍),所说的理论非常圆满,真正是言简易赅。所以这部经 对今天这个时代的人可以说最适合,为什么?今天这个世界的人最怕麻烦,一看到经 太大,看到都害怕,看到《圆觉经 》薄薄的一本,他看到很喜欢,它的好处就在此地。实在讲,《楞严经 》今天一般人都不敢选,太大了,《华严经 》更大,你看民国以来有几个道场讲《华严》?有哪个人把《华严经 》从头到尾讲圆满?几乎都不可能。

   底下这四个字很重要,『永断无明』。无明里面包括我执与法执,所谓根本无明、枝末无明。「无明」怎么能断得了?要靠圆照的功夫,清净觉相现前,无明就断了。清净现前,枝末无明就断了;觉相现前,根本无明就断了。我们念佛念到事一心不乱,清净心现前,见思烦恼断了;念到理一心不乱,清净觉相现前,根本无明断了一品,刚才说了,四十一品无明断一品,这到理一心不乱,这是修学的成绩。

   我一再的提醒同修,早晚功课就是考试。你们念书每个月有月考,老师严格一点每周还有周考,更严格一点天天都要随堂考试。我们这个早晚功课就是随堂考试,早晨提醒自己!课诵的中心,就是最主要的部分是在三皈。只要是佛门的修行,功课虽然大家不一样,但是都有三皈依,三皈是共同的功课。大小乘十个宗派,不管哪个宗派,没有不念三皈的,你就晓得三皈是共同功课,共同功课就是最重要的功课,其余的不管你怎么换,为什么?你们个人修习的不一样,但是三皈是共同的。三皈是什么?就是「清净觉相」。皈依佛,佛者觉也,觉而不迷;皈依法,法是正,正而不邪;皈依僧,僧是清净,净而不染,这是共同科目,我们就是学的这个。所以早课提醒你,「我今天一天要记住,在一切境界里不能迷惑颠倒,不能起邪知邪见,不能被境界染污」,提醒自己!晚课就检点,「我今天有没有迷惑颠倒?有没有起邪知邪见?有没有被外境染污?」这叫做真正做功课,这是真修行。

   绝对不是把课诵早晨念一遍给佛菩萨听,晚上再念一遍给佛菩萨听,我是你的好徒弟,你教我念的我一堂都不缺,那有什么用处?佛菩萨泥塑木雕,我们这是瓷做的,你念给它,它听不见。不是念给它听的,诸位要懂这个意思。我们师法诸佛菩萨,以他做老师,他不在了,我们塑个像做代表,见到这个像就如同见到老师一样,是我们自己恭敬心有一个表示,我们对他来表我们的恭敬心,恭敬心就是真诚的心。我们真学,我们真修,一直到你圆照了,无明永断了,『方成佛道』,那就成佛了,这个佛是圆满的佛。

   注解诸位自己去看,自己去研究。修学,我们今天还是缺乏殊胜的机缘(机会),要是有一个很理想的环境,是要怎样?是要共同来研究讨论,那是真正修学道场。而不是像现在我们在此地这种的法会,这样的法会是我在这里讲,你们在那里听,刚才讲了,我讲的只管讲,你们听的只管听,这个功德利益谈不上。真正的修学,这也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是用一种研究讨论会的方式,那个功德利益就大,而不是在讲台讲解的方式,那就大大的不一样。

   我举例子给诸位说,我们大家都师法圆瑛法师,我们拿到圆瑛法师的《讲义》,就如同圆瑛法师来给我们讲经 一样。我看了《讲义》,法师对我讲了,我在里面懂得多少,我听了我能悟出多少,我懂得多少,你听了你悟多少,你懂得多少,我们大家聚会在一堂就是交换心得感想,这是真正参学。书本你们每一位同学都有,我们这个图书馆跟别的讲堂不一样,别的讲堂你们同学去听讲,你未必有书,他那个讲堂是借用经 书,你不能带走,我们这个讲堂书本都送给大家。送给你就是希望你常常去研究,你来听讲,你在家里已经 把《讲义》看过几遍了,你来听的时候自然不一样。你们都看过好多遍才到这儿来听,你们在这里面所看到的一些道理,所体悟的一些东西,我在此地跟诸位讲这一遍,你可以印证一下,我在这里所讲的,哪些地方你也见到、也体会到,哪些地方你没有体会到,也没有见到,哪些地方你见到,我还没有说到。学东西要这样才会有进步,所以教学不需要佛学院,天天都在学习,哪一天不是在学习?确实我们所有经 典注疏大家统统都有。

   我过去在台中学《楞严》,老师一个星期讲一次,我们总会用三、四天的时间去看古人这些注解,做成笔记,换句话说,我们去听,自己是有充分准备去听的,不是一无所知到那里去听的。听听老师所讲的,跟我们自己看注疏里面所领悟的东西一样不一样?我们在这里头去揣摩,在这里面去留意。哪些地方我们所体会到的,老师也讲到了,哪些地方我们觉得体会到的东西,老师没讲出来!还有老师所讲出来的东西,有一部分我们没有体会到!假如自己所体会的意思跟老师所讲的互相矛盾,有抵触,到底是我的见解正确还是老师的见解正确?这些事情常常发生,或者当场我们提出来发问,或者下课之后我们再去请教老师,说明我的悟处跟你的讲法不一样,这才叫做学习。

   过去我们在一开经 的时候也就提倡,希望每一样东西大家报名来参加,也跟诸位说了,报名参加哪一部经 ,修学哪一部经 的,参加的人坐在前面二、三排,后面算是旁听的,前面要提出问题来发问,研究讨论的,都讲过了,你们都不干,有什么办法?从来没有一个人发问。大概你们都像孔老夫子教学生,颜回一样,各个都不问,各个都是颜回,大概各个都通达了。不通达一定有疑问,一切都通达那就没有疑问了,看到好像很愚,也许是大智若愚。这个经 的意思的确是很深,很有趣味。

   ◎庚二、明无明本空

   底下第二段「明无明本空」。因为一开端就给诸位说,永断无明;如果无明要是真有,就断不了。这个意思,你们在《大乘起信论》、《楞严经 》里面知道不少。《起信论》里面讲,无明叫不觉,清净觉相叫本觉,「本觉本有,不觉本无」,就是无明本空!诸位想一想,烦恼是从无明里面生的,生死是从烦恼里面生的,无明本空,哪里还有什么烦恼!烦恼就本无,烦恼本无,哪来的生死?由此可知,如果把无明永断,什么叫永断?就是真正明了无明本空,无明就没有了。哪里有个什么断不断?你要真正有个「断无明」,有无明可断,那你就是无明,「断无明」这一念就是无明。由此可知,照见是什么意思?就是照见无明本空!是你智慧照见。无明本空,烦恼是假的,烦恼也没有,生死也没有,你自己怎么会不得清净自在?所得的结果是不生不灭。

   《金刚经 》里面,讲如来的三身:法身、报身、应身。六祖大师《坛经 》里面,法报应三身就在肉身上,一而三、三而一。我们这个肉身,理体上讲是法身;智慧上面来说是报身,报身是智慧身;从作用上来讲,是应化身。三身是一身,不是一个人变成三个身体,没有这个道理,所以六祖大师在《坛经 》里面给我们说,「一体三身佛」。我们哪一个人不是一体三身佛?只是你迷惑颠倒你没照见,你没有照、你没有见道,如果你有觉照,见道了,你这个身原来就是三身,跟十方诸佛所证的三身无二无别,那你不就是永断无明成佛道了吗?学佛的目的是在此地。

   底下一段经 文要跟我们说明什么叫无明,把「无明」的性质要搞清楚。虽然给你讲清楚了,可是你还没见道。给你讲清楚是什么意思?你自己清楚之后,你要相信!你理解,你相信,你会有自信心。你相信自己能够照见,建立这个信心,这个信心是修行成佛的本修因,就是根本的修因,有因才有果。佛给我们说出这个事实的真相,用意就在此地。今天就讲到这里。

  

《大方广圆觉经 第十九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