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恼轻的人透出来就比较多,我们就觉得这个人很聪明,就如此而已,那不是智慧上有差别,是烦恼有厚薄,诸位要晓得这一点意思。
讲义【藏者,含藏,含藏体、相、用三大,是为法身、般若、解脱,三德秘密之藏,即圆觉本体,如来藏心,法界真境。】
『藏』就是『含藏』的意思,像我们现在讲仓库,库藏的意思。这就是讲真如本性的理体、相状、作用,也就是法身、解脱、般若全都包藏在这里面,《楞严经 》里面称之为「如来藏」,如来就藏在这里面,所以说是『含藏体相用三大,是为法身、般若、解脱,三德秘密之藏』。为什么经 一开端在处所说「入於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这句话非常要紧,因为这一会是讲《圆觉经 》,换句话说,就是讲圆觉真性。在这个处所你一看,佛就入圆觉真性,入圆觉真性给我们讲圆觉真性,这还有什么话说?可是我们自己也得要入个一分、二分,这部经 才能真正得受用。佛入圆觉真性,我们没有入,没入来读诵、来听讲只能有薰习成种的利益,没有办法证得。它也不能说是完全没有作用,有薰习成种的作用,将来再一听,这部经 我曾经 听过,我知道有这回事情,虽知道,我不相信,我不能接受,但是你还能够知道,有这么一点好处。所以这是『圆觉本体,如来藏心,法界真境』。
不但释迦牟尼佛,跟诸位说,佛是常住这个境界,纵然是在只树给孤独园,是在灵山,或在竹林精舍,那是我们看到的场所,佛住在哪里?佛住在「神通大光明藏」,这句话就是《华严经 》里面讲的一真法界,净土里面讲的常寂光净土。佛住哪里?佛住常寂光,虽然跟我们在一起,他住他的境界,我们住我们的境界,不一样。所以这个地方特别跟诸位提示的就是境随心转,境不是真实的,如果要是真实的怎能随心所转?不是真实的。我们这一个人,以为人是真实的吗?不是的,如果要是真实的,那个人看到你很欢喜,你是个好人,另外一个人看到你,你这个人是丑八怪,你这个人可恶极了,那你这个人怎么是真实的?真实的,大家看都一样,那是真实的;这个人看你跟那个人看你,不一样!可见得,人不真实,境界不真实,是随一切众生心在变,正是《金刚经 》所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诸位要记住这句话。我们这个身是相,身相也是虚妄,随著众生的心就现不一样,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稍微留意一点,处处体会得到,相随心转,没错。
讲义【如来入此三昧,是以智契理。又以法性身,依法性土,而得正受,不受余受。】
苦乐忧喜舍他都不受。
讲义【现自受用身,乃法报同体之佛。自受法乐之处。】
这一段都是讲佛的自受用,在此地总结。这是讲报身里面两种作用之一,自受用的报身。
讲义【一切如来,光严住持者:以释迦所住真境,即十方如来,智光庄严之境,非余宝物庄严,此境为如来所住持故。】
『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这四句话意思就很长了。前面所讲的完全不是我们境界,我们听了只有羡慕而已,后两句我们也沾了一点光,为什么?「是诸众生,清净觉地」,我们在这里沾一点光了。不但是释迦牟尼佛住常寂光净土,十方如来也不例外,哪一个不是住常寂光土?智慧光明庄严的境界叫「光严住持」,这就是指前面所说的。诸佛的境界与我们关系非常密切,底下一语道破了。
讲义【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者:是字,即指上文,如来果地,所住法界真境,就是众生因地,本具圆觉妙心,是谓果彻因源。而众生本具清净觉地,即是如来所住法界真境,是谓因该果海也。】
『是诸众生,清净觉地』,「是」,此地讲了,指前面佛的境界,十方诸佛的境界。『如来果地,所住法界真境』,法界真境就是我们现在大家学佛修学的因地。因地心与果地觉如果相应,成就不可思议,在修学期间来讲非常的快速,要是真正相契合的话,一生成佛不要等到来生,这一生就圆满成就。因地心与果地觉一定要相应,这是非常的重要,就是因果要相应,这部经 就是讲这桩事情。
『众生因地,本具圆觉妙心』,如来所证得的境界是我们每个人自己本来具足的,换句话说,佛有,我们也有。佛有,他受用自在;我们虽有,我们迷惑颠倒。我们有,不知道自己有,众生苦就苦在这个地方。现在听到佛跟我们讲我们自己有,我也相信我有了,怎么证得不知道!如何证得的方法,也在这部经 上。能够知道自己有就很难得,可是更可贵的是要自己证得,换句话说,自己要即身成佛,这才是可贵。
佛门常常有这两句话,「果彻因源,因该果海」。底下一句,『而众生本具清净觉地,即是如来所住法界真境,是谓因赅果海』。从佛那边说,佛是已经 证果了,果彻因源,因果不二,而且跟诸位说,因果是同时的,是一如,是一不是二。说果,因都包括在里头;说因,果也再其中。凡夫现在在因地,虽在因地,如来果地上的境界统统包括在其中。
下面大师给我们提出这个问题,这个问答很有意思,真正是说出我们心里面的疑惑,这是假设的问答:
讲义【问:神通大光明藏,既然是生佛同等,如何如来称入,众生不入?】
既然大家都一样,的确是一样,为什么他叫佛而我叫众生?得入的就叫佛,不入的叫众生。我们为什么作众生?为什么不入?下面解答:
讲义【众生亦未尝出此大光明藏。】
这句话说得很清楚,我们一切众生也在光明藏之中,佛眼睛看我们跟他没有两样,所以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句话在《大藏经 》里面只发现过两次,《圆觉经 》上说了,《华严经 》上曾经 说过,除这两部经 之外,一切经 里面没有这个说法,这叫说真实话。佛为什么不轻易说?这句话轻易说不得,说了怕人受害。你是凡夫,本来成佛,「我不要修了,我本来就成佛」,那就害死你了,你望文生义,你不晓得这个真理。在佛的境界里面,不但在理上讲你是佛,事上讲你还是佛,你要一下会意不过来,你想想我刚才那个比喻。佛眼睛里看你,你是佛,岂不是境随心转?他成了佛,整个境界就变成佛境界,一切众生都变成佛。佛眼睛里面看一切众生都是佛,我们凡夫看佛菩萨也是凡夫,这就叫相随心转,就是这么个道理。
我们要勘验自己的境界,检点我们自己到什么程度,从什么地方去验?就从你在日常生活当中待人接物。你看这个世间好人太少、坏人太多了,这是自己的心恶念多、善念少,就是这个境界。再过个几年,你修的功夫真有进步了,看这个世界坏人少、好人很多,证明你的善心所多,恶的心所力量弱。外境,诸位要记住蕅益大师那个开示。外面,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没有善恶,千真万确,平等平等没有善恶。善恶好丑都是你自己心变出来的,你一念善心外面就是一个善境界,那就是一个好人;一念恶心那个人就变成一个恶人,也变成恶境界。所以佛成了佛,他住在正受里面,他看尽虚空遍法界没有一个不是佛,不但有情众生是佛,无情众生也是佛,《华严》上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所以从这个地方勘验自己,自己功夫有没有进步不要去问别人,问别人,人家都会恭维你几句,谁跟你说老实话?说老实话要得罪你,何必?只有自己才真正晓得自己的境界。
《楞严》上说得好,「若能转物,则同如来」,「物」包括得太多,如果我们说若能转人,十法界里只有人法界,若能转物则十法界统统包括在其中,全都包括了。人是动物,除动物还有植物,还有矿物,统统是物,全都包括了。换句话说,你能转境界与佛法就相应。底下引禅宗临济祖师几句话,这是很有名的禅宗公案:
讲义【临济祖师上堂云:「有一无位真人,在汝诸人六根门头,放光动地。看!看!」】
『有一无位真人』,无位真人就是佛,『在汝诸人六根门头,放光动地,看!看!』这是叫我们参,你有没有看见?这个「看」就是《心经 》里面的「照见」,禅家通常就用这个字。「照见五蕴皆空」,我们为什么不能照见?
讲义【只因众生,向为六尘所蔽、六识所锢,而神不通、光不大,故不言入,非不入也。】
『向』是一向,多生多劫以来。『六尘』是外面境界,色、声、香、味、触、法,就是我们今天讲一切人事环境。你不晓得人事环境的真相,你被它蒙蔽了,它是个虚妄,你的心被境界所转,这个冤枉。『六识所锢,而神不通,光不大』,所以不叫做『入』,不是『不入』;而是你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的时候不能守自性,就是你不能守住你的自性清净心,你在这个境界里头打妄想、起分别,分别善恶好丑,所以你见不到事实的真相。诸位也许要问,在六尘境界如果样样都不分别,那不变成白痴?变成木头?前面三身跟你说过,法身、报身不分别,报身自受用不分别。应化身为他受用,分别,分别是他受用不是自受用。佛要是样样都不分别,怎能跟我们讲经 说法?他要给我们讲经 说法,他不分别能说得出来吗?他那个分别就是无分别,怎么说?为他人分别的,我自己无分别,他受用的分别不是我自己受用的,我自己受用的无分别,所以自己永远住在神通大光明藏,永远住在理一心不乱,永远住在常寂光净土。众生迷了寂光净土,迷了自性,迷的时候无论说话、无论言行都是颠三倒四,都是错乱。所以众生有问题请教佛,佛立刻给他解答,众生有迷著,佛教给他怎样化解,这就是佛法。所以佛实在讲没说法,佛也没度众生,为什么?因为无法可说、无生可度,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还有什么法好说?还有什么生可度?《金刚经 》里面讲「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而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就是这个道理。末后他引底下经 文:
讲义【非觉违拒诸能入者,有诸能入,非觉入故。】
这几句经 文在后面,意思也很深,到后面我们再说。这一段我们才讲了一半,时间已经 到了,希望诸位用心去体会,我们才能得到《圆觉经 》的真实受用。
《大方广圆觉经 第十一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