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圆觉经 (第十二集)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9-08-12
请看十九页:
经 【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十方,不二随顺,於不二境,现诸净土。】
这段经 文还是说明佛讲经 的处所。经 文一共有两段,前面一段上次已经 介绍,这一段比前面一段的意思要深一层。前面是讲法性理体,这个地方要讲法性起用,如果不起作用,佛就不与众生说法了,唯有法性起用,才能利益一切众生。
讲义【此明我佛入於神通大光明藏,三昧之中,称体起用。】
这一句就将这一节经 文的宗旨说出来了。体与用是一不是二,所以从用中也就能显体,从体里面我们也能明了它的作用。
讲义【身心寂灭,平等本际:此二句,正显体深。】
学佛、修行总是以这二句为目标,无论在什么境界里面只求心的寂静。『寂』是讲寂静,『灭』是讲灭一切烦恼、灭一切妄念,妄念要是不能灭除,寂灭不会现前的。佛在大经 里常常给我们说「生灭灭已,寂灭现前」,生灭就是妄念,所谓生灭心,我们一天到晚起念头,这个念头是一个生一个灭,这叫生灭的念头,这个念头没有了,这个境界就叫做寂灭的境界,就是寂静的境界,这个境界在净土法门里面叫常寂光净土,在《华严》里面叫一真法界,这个境界就现前。这个境界是什么样子?下面一句就说出来了,『平等本际』,底下这一段是解释这一句的,所以它的样子是平等的。「本际」就是理体,完全与法性相应,本体实际。
讲义【言佛住寂光真境,是法性身,本无身心之相,故曰寂灭。寂灭者,不生不灭也。既无生灭,自然平等一相,复归本源,实际理地,诸佛众生,皆不离此大光明藏中也。】
这个境界,实在说,生、佛没有两样,佛住在这个境界里面,众生也住在这个境界里面,这个境界是真实的,决定不是虚妄的。为什么说佛、说众生?迷的时候就叫众生,悟的时候就叫佛。换句话说,只有佛、众生这个名词,并不是真的有佛与众生,诸位要晓得这个意思。换句话说,只有迷悟不同,除迷悟之外没有任何差别。悟的人悟「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就是悟这个法性身,迷也是迷这个法性身,可见得法性身是一不是二。法性身、法性土并没有改样子,因此说迷悟一如,这个境界实实在在没有改变。但是迷悟很难说出一个清晰的概念,我在此地略略给诸位提一提,因为你把迷悟的概念搞清楚了,无论在什么环境里,你修行不会迷失方向,所以这个概念非常重要。
平常我们常常在讲堂里面给诸位说,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的时候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但是要一切明了、一切通达,这就是觉。如果我们六根在六尘境界里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而外面情形不明了、不通达,诸位要晓得这是无明,明了通达就是开悟,诸位先记住这个概念。我们六根在境界里面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而我们很多事情明了了,这算不算觉?这不算,这叫邪见。换句话说,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而一切明了是邪见,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而一切都不明了,这是无明,统统都是迷。希望诸位能从这个概念里面得到一点消息,就是迷悟的情形,大概的样子我们认识了,然后我们的修学则是破迷开悟。既不堕在无明,又不落在邪见,这才能开悟。清凉大师在《华严经 》注疏,解释经 题里面,就说明一切众生不是增长无明就是增长邪见,这种情形他怎能开悟?几时能把无明、邪见都灭除,正觉、彻悟自然就现前,这也正是古人所谓「但除妄想,莫更求真」。你要存一个求真的心,这个心就是妄想、就是妄念。所以学佛、修行,从初发心到如来果地,无非就是去无明、妄想而已,去尽了就成佛,去掉很多就叫菩萨,这一点我们首先必须要认识的。
讲义【圆满十方,不二随顺:此二句,乃明用广。其用则称体而起,圆满周遍,含裹十方,广大无外也。】
『圆满十方,不二随顺』,这二句讲作用,圆瑛法师说这二句『乃明用广』,它的作用广大,也就是刚才我所说的,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一切明了,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个作用广大无边。这个作用『称体而起』,「体」就是本性,称性而起的作用,这个作用才『圆满』,这个作用才『周遍』。我们读这种经 文,看这个注子,心里面免不了要生起疑惑,真是这样的吗?我们能不能相信?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果然是这样,那岂不叫全知全能!西方人说,上帝是全知全能;我们在佛法里面看,人人都是全知全能。所以我们首先要信得过,确实每个人都是全知全能。我们现在这个能力失掉,失掉的原因就是被无明、邪见障碍住,只要有这两样东西存在,我们的智与能就不全,不能说没有,还是有一点,但是小得不能再小了。
像上次跟诸位说的,我们见的能力,譬如这本书,字不算太小,我在讲台上,你们书摆在讲台桌子上面我就看不清楚,这么远的一点距离这个能力就失掉,隔一道墙,墙那边的情形我也看不到,原来是圆满周遍的见性,现在变成小得这个样子。这就是首先我们要晓得邪见、无明障碍之可怕。除邪见不难,除无明难。邪见,只要我们一切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我们的心就清净,可是破无明就不简单,所以我们先除邪见,容易断的先断。邪见没有了,心就清净,烦恼就不生,所有的烦恼都是依分别执著而生起的。邪见断掉,在念佛功夫上可以得事一心不乱;如果要证理一心不乱,必须断无明。断无明要靠很深的定功,诸位想想,阿罗汉、辟支佛他们的定功是九次第定,还破不了无明,所以这个定功我们要重视。
禅家所讲的禅定跟净土所讲的念佛三昧没有差别,诸位在《楞严经 》上所看到的,念佛三昧就是楞严大定,如果不破无明,这种广大圆满的作用虽然有也没有办法现前。现前之后,如何起作用?起作用是利益众生,利益众生那就要随顺,随顺里面特别要注意的就是不二,「不二随顺」,这才是十大愿王里面所讲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顺一切众生,随一切众生,但是自己是住在一真法界里,自己住在法性土里面,这就是不二随顺,换句话说,自己是住在正觉上,绝对不迷,这才是不二随顺。如果一随顺就迷了,那我们还够不上随顺的资格。随顺的时候不迷!什么叫迷?什么叫不迷?先前我说过,希望诸位要把它记住。不迷就是觉,迷就是不觉,迷的随顺是凡夫,觉悟的随顺就是不二随顺,是佛菩萨。
讲义【不二随顺,作二种解。】
『不二』此地有二种解释,二种解释都好。第一种:
讲义【一、体用不二,用随体遍,体用一致,故曰不二。】
这个解释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到的,真正做到这一条是诸佛如来才能做到,勉强相似可以做到的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是第一个意思,佛与诸大菩萨才能做得到。第二个意思:
讲义【二、谓身土、圣凡、自他、动静,一一皆是一真法界。身土圆融,圣凡不隔,自他平等,动静一如,随顺一真,无有二相,是为随顺不二。】
这个意思就宽广得多,换句话说,初发心就可以学习。前面那个不二是讲果地上的不二,后面这一条是讲因地上的。当然,说因,果包括在其中;说果,因也包括在其中,正是所谓「因该果海,果彻因源」。我们要学就学第二种的「不二随顺」,但是这里面当然有很深的道理,这些道理一定要明了,不明了不但是增长无明也会增长邪见。邪见是什么?用自己的想像来推测,这是邪见,就是用自己的思惟想像,换句话说,以凡夫心来测度圣人的境界,以妄想心来测度真实的事理,这个里面当然很容易产生邪知邪见,同时必定增长无明,因此这些理论就很重要了。
为什么身土不二、凡圣不二、自他不二、动静不二?不二就是一,事事物物皆是一,这叫一真法界。像这些理论、这些道理,诸位一定要在大乘经 典里面去留意,一遍、二遍是不容易理解的。我在讲堂里面也常常告诉大家,同样一部经 我每讲一遍,境界就提升一层,就不一样。这两年当中我们讲得最多的就是《六祖坛经 》,讲过四遍,四遍就有四个样子,换句话说,愈讲理愈透彻,每讲一遍都有悟处,每看一遍也有悟处。
今天我告诉诸位「迷、悟」,我这样说法你们在过去没听说过,今天这个说法一听就好像容易懂得多,容易体会得多,我这个讲法是在《金刚经 》里面讲的。最近我们在录影,在录《金刚经 》,《六祖坛经 》前面四个带子模糊,重新再录,再讲一遍跟先前的意思又不同。由此可知,大乘经 的经 义非常深奥,决不是我们学过一遍、二遍,「这门我学过了」,学过了自己想想邪见没有破,无明没破,学了也没用,纵然无明破了几分,没有破彻底也没有用。所以大乘佛法到什么时候毕业?成佛就毕业了。等觉菩萨还没有毕业,他还有最后一品无明没破。但是诸位要晓得,圆教初住菩萨邪知邪见就没有了,由此可知,从这个以后,这四十一个阶级统统是破的无明。我们从大乘经 论里面首先得一个正知正见,这就非常的可贵,进一步就是破无明,破无明是甚深的定功。这个定功,诸位必须要晓得,不是每天早晨、晚上盘腿打坐面壁,这个定在初学的时候有一点用处。
昨天有个学生打电话给我,说他有位同学跟一位道教学打坐,他说他一坐下来之后全身就发抖,有许多奇怪的动作,他来问我是不是入魔了?我说这个情形我晓得,这不是真正的定,真正的定是坐在那个地方如如不动,坐在那里乱动不叫定。他那些动是不是自己动?不是的,所以他们很多人学,不是自己在动。实在告诉你,是鬼神操纵他在那里动作。常常与鬼神打交道没好处,那种功夫既不能破邪见又不能破无明,诸位要晓得,基本上它这个功能对我们没有帮助,这一点要搞清楚。
佛法里所讲的定,就是《金刚经 》…
《大方广圆觉经 第十二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