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圓覺經 第十二集

  大方廣圓覺經  (第十二集) 臺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9-08-12

   請看十九頁:

   經 【身心寂滅,平等本際,圓滿十方,不二隨順,於不二境,現諸淨土。】

   這段經 文還是說明佛講經 的處所。經 文一共有兩段,前面一段上次已經 介紹,這一段比前面一段的意思要深一層。前面是講法性理體,這個地方要講法性起用,如果不起作用,佛就不與衆生說法了,唯有法性起用,才能利益一切衆生。

   講義【此明我佛入於神通大光明藏,叁昧之中,稱體起用。】

   這一句就將這一節經 文的宗旨說出來了。體與用是一不是二,所以從用中也就能顯體,從體裏面我們也能明了它的作用。

   講義【身心寂滅,平等本際:此二句,正顯體深。】

   學佛、修行總是以這二句爲目標,無論在什麼境界裏面只求心的寂靜。『寂』是講寂靜,『滅』是講滅一切煩惱、滅一切妄念,妄念要是不能滅除,寂滅不會現前的。佛在大經 裏常常給我們說「生滅滅已,寂滅現前」,生滅就是妄念,所謂生滅心,我們一天到晚起念頭,這個念頭是一個生一個滅,這叫生滅的念頭,這個念頭沒有了,這個境界就叫做寂滅的境界,就是寂靜的境界,這個境界在淨土法門裏面叫常寂光淨土,在《華嚴》裏面叫一真法界,這個境界就現前。這個境界是什麼樣子?下面一句就說出來了,『平等本際』,底下這一段是解釋這一句的,所以它的樣子是平等的。「本際」就是理體,完全與法性相應,本體實際。

   講義【言佛住寂光真境,是法性身,本無身心之相,故曰寂滅。寂滅者,不生不滅也。既無生滅,自然平等一相,複歸本源,實際理地,諸佛衆生,皆不離此大光明藏中也。】

   這個境界,實在說,生、佛沒有兩樣,佛住在這個境界裏面,衆生也住在這個境界裏面,這個境界是真實的,決定不是虛妄的。爲什麼說佛、說衆生?迷的時候就叫衆生,悟的時候就叫佛。換句話說,只有佛、衆生這個名詞,並不是真的有佛與衆生,諸位要曉得這個意思。換句話說,只有迷悟不同,除迷悟之外沒有任何差別。悟的人悟「身心寂滅,平等本際」,就是悟這個法性身,迷也是迷這個法性身,可見得法性身是一不是二。法性身、法性土並沒有改樣子,因此說迷悟一如,這個境界實實在在沒有改變。但是迷悟很難說出一個清晰的概念,我在此地略略給諸位提一提,因爲你把迷悟的概念搞清楚了,無論在什麼環境裏,你修行不會迷失方向,所以這個概念非常重要。

   平常我們常常在講堂裏面給諸位說,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的時候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但是要一切明了、一切通達,這就是覺。如果我們六根在六塵境界裏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而外面情形不明了、不通達,諸位要曉得這是無明,明了通達就是開悟,諸位先記住這個概念。我們六根在境界裏面起心動念、分別執著,而我們很多事情明了了,這算不算覺?這不算,這叫邪見。換句話說,起心動念、分別執著而一切明了是邪見,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而一切都不明了,這是無明,統統都是迷。希望諸位能從這個概念裏面得到一點消息,就是迷悟的情形,大概的樣子我們認識了,然後我們的修學則是破迷開悟。既不墮在無明,又不落在邪見,這才能開悟。清涼大師在《華嚴經 》注疏,解釋經 題裏面,就說明一切衆生不是增長無明就是增長邪見,這種情形他怎能開悟?幾時能把無明、邪見都滅除,正覺、徹悟自然就現前,這也正是古人所謂「但除妄想,莫更求真」。你要存一個求真的心,這個心就是妄想、就是妄念。所以學佛、修行,從初發心到如來果地,無非就是去無明、妄想而已,去盡了就成佛,去掉很多就叫菩薩,這一點我們首先必須要認識的。

   講義【圓滿十方,不二隨順:此二句,乃明用廣。其用則稱體而起,圓滿周遍,含裹十方,廣大無外也。】

   『圓滿十方,不二隨順』,這二句講作用,圓瑛法師說這二句『乃明用廣』,它的作用廣大,也就是剛才我所說的,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一切明了,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這個作用廣大無邊。這個作用『稱體而起』,「體」就是本性,稱性而起的作用,這個作用才『圓滿』,這個作用才『周遍』。我們讀這種經 文,看這個注子,心裏面免不了要生起疑惑,真是這樣的嗎?我們能不能相信?這是一個關鍵的問題,果然是這樣,那豈不叫全知全能!西方人說,上帝是全知全能;我們在佛法裏面看,人人都是全知全能。所以我們首先要信得過,確實每個人都是全知全能。我們現在這個能力失掉,失掉的原因就是被無明、邪見障礙住,只要有這兩樣東西存在,我們的智與能就不全,不能說沒有,還是有一點,但是小得不能再小了。

   像上次跟諸位說的,我們見的能力,譬如這本書,字不算太小,我在講臺上,你們書擺在講臺桌子上面我就看不清楚,這麼遠的一點距離這個能力就失掉,隔一道牆,牆那邊的情形我也看不到,原來是圓滿周遍的見性,現在變成小得這個樣子。這就是首先我們要曉得邪見、無明障礙之可怕。除邪見不難,除無明難。邪見,只要我們一切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我們的心就清淨,可是破無明就不簡單,所以我們先除邪見,容易斷的先斷。邪見沒有了,心就清淨,煩惱就不生,所有的煩惱都是依分別執著而生起的。邪見斷掉,在念佛功夫上可以得事一心不亂;如果要證理一心不亂,必須斷無明。斷無明要靠很深的定功,諸位想想,阿羅漢、辟支佛他們的定功是九次第定,還破不了無明,所以這個定功我們要重視。

   禅家所講的禅定跟淨土所講的念佛叁昧沒有差別,諸位在《楞嚴經 》上所看到的,念佛叁昧就是楞嚴大定,如果不破無明,這種廣大圓滿的作用雖然有也沒有辦法現前。現前之後,如何起作用?起作用是利益衆生,利益衆生那就要隨順,隨順裏面特別要注意的就是不二,「不二隨順」,這才是十大願王裏面所講的「恒順衆生,隨喜功德」。順一切衆生,隨一切衆生,但是自己是住在一真法界裏,自己住在法性土裏面,這就是不二隨順,換句話說,自己是住在正覺上,絕對不迷,這才是不二隨順。如果一隨順就迷了,那我們還夠不上隨順的資格。隨順的時候不迷!什麼叫迷?什麼叫不迷?先前我說過,希望諸位要把它記住。不迷就是覺,迷就是不覺,迷的隨順是凡夫,覺悟的隨順就是不二隨順,是佛菩薩。

   講義【不二隨順,作二種解。】

   『不二』此地有二種解釋,二種解釋都好。第一種:

   講義【一、體用不二,用隨體遍,體用一致,故曰不二。】

   這個解釋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到的,真正做到這一條是諸佛如來才能做到,勉強相似可以做到的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這是第一個意思,佛與諸大菩薩才能做得到。第二個意思:

   講義【二、謂身土、聖凡、自他、動靜,一一皆是一真法界。身土圓融,聖凡不隔,自他平等,動靜一如,隨順一真,無有二相,是爲隨順不二。】

   這個意思就寬廣得多,換句話說,初發心就可以學習。前面那個不二是講果地上的不二,後面這一條是講因地上的。當然,說因,果包括在其中;說果,因也包括在其中,正是所謂「因該果海,果徹因源」。我們要學就學第二種的「不二隨順」,但是這裏面當然有很深的道理,這些道理一定要明了,不明了不但是增長無明也會增長邪見。邪見是什麼?用自己的想像來推測,這是邪見,就是用自己的思惟想像,換句話說,以凡夫心來測度聖人的境界,以妄想心來測度真實的事理,這個裏面當然很容易産生邪知邪見,同時必定增長無明,因此這些理論就很重要了。

   爲什麼身土不二、凡聖不二、自他不二、動靜不二?不二就是一,事事物物皆是一,這叫一真法界。像這些理論、這些道理,諸位一定要在大乘經 典裏面去留意,一遍、二遍是不容易理解的。我在講堂裏面也常常告訴大家,同樣一部經 我每講一遍,境界就提升一層,就不一樣。這兩年當中我們講得最多的就是《六祖壇經 》,講過四遍,四遍就有四個樣子,換句話說,愈講理愈透徹,每講一遍都有悟處,每看一遍也有悟處。

   今天我告訴諸位「迷、悟」,我這樣說法你們在過去沒聽說過,今天這個說法一聽就好像容易懂得多,容易體會得多,我這個講法是在《金剛經 》裏面講的。最近我們在錄影,在錄《金剛經 》,《六祖壇經 》前面四個帶子模糊,重新再錄,再講一遍跟先前的意思又不同。由此可知,大乘經 的經 義非常深奧,決不是我們學過一遍、二遍,「這門我學過了」,學過了自己想想邪見沒有破,無明沒破,學了也沒用,縱然無明破了幾分,沒有破徹底也沒有用。所以大乘佛法到什麼時候畢業?成佛就畢業了。等覺菩薩還沒有畢業,他還有最後一品無明沒破。但是諸位要曉得,圓教初住菩薩邪知邪見就沒有了,由此可知,從這個以後,這四十一個階級統統是破的無明。我們從大乘經 論裏面首先得一個正知正見,這就非常的可貴,進一步就是破無明,破無明是甚深的定功。這個定功,諸位必須要曉得,不是每天早晨、晚上盤腿打坐面壁,這個定在初學的時候有一點用處。

   昨天有個學生打電話給我,說他有位同學跟一位道教學打坐,他說他一坐下來之後全身就發抖,有許多奇怪的動作,他來問我是不是入魔了?我說這個情形我曉得,這不是真正的定,真正的定是坐在那個地方如如不動,坐在那裏亂動不叫定。他那些動是不是自己動?不是的,所以他們很多人學,不是自己在動。實在告訴你,是鬼神操縱他在那裏動作。常常與鬼神打交道沒好處,那種功夫既不能破邪見又不能破無明,諸位要曉得,基本上它這個功能對我們沒有幫助,這一點要搞清楚。

   佛法裏所講的定,就是《金剛經 》…

《大方廣圓覺經 第十二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