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圆觉经 第八集

  大方广圆觉经   (第八集)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9-08-08

   请看第十页:

   讲义【甲三:藏乘摄属。】

   这一段的意思是说明这部经 在三藏里面是属於哪一藏,在大小乘里面是属於哪一乘,这是很容易了解的。在三藏,就是经 、律、论,它是属於经 藏,大、小乘里面它是属於大乘,就是菩萨乘。

   讲义【以菩萨有大根大智,佛为说大乘,谈理深远。凡三藏中,有谈大乘教、理、行、果,俱属菩萨乘。此经 佛与十二菩萨,说圆顿教,从因至果,远离二乘,皆依圆觉。踞菩萨乘,修寂灭行,是经 名为顿教大乘,顿机众生,从此开悟。】

   这一段简单说明一下就可以。

   讲义【甲四:体性深远。】

   这一段在五重玄义里面就是辨体,这部经 的经 体是什么。

   讲义【已知此经 ,属经 藏,菩萨乘摄,但未知以何为体?然诸大乘经 ,皆以实相为体。此经 以一真法界,如来藏心为体。】

   这几句话很重要,诸位能理解到这两句,后面一看就懂。这两句在许多大乘经 典里面我们都看到,可是很难懂。所谓「体」就是讲理论的依据,这部经 里面所讲的道理、所说的方法是依据什么,所依据的就是讲「体」。换句话说,佛说这个道理是怎么说出来?从哪里说出来?我们要找他说出来的根源,这个根源就是「体」。一切大乘经 的根源都是从实相里面流露出来,「实相」是什么?就是真心、真如本性,是「真心的别名」,也就是念佛法门讲的理一心,理一心就是真心。

   这个与小乘经 、与世间法就有很大的差别,小乘经 不是从实相里头建立,不从实相里头流出来,小乘经 是从心意识里面建立,与世间法相差不太远。譬如我们世间一切众生的知见,世间有许多学问家、学者,他们有很多的著述,无论是古时候,无论是现在,他那些书是依据什么?有的依据他自己一生的体验,有的依据他对於大自然界的感想,有的依据他自己的发现,可见得都是从心意识里面流露出来,跟大乘经 完全不相同。他是从心意识流露出来的,我们都是用心意识,所以看他们的东西一看很容易理解,一看就懂。看小乘经 也比较容易懂,譬如《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十善业道经 》,这都是小乘经 ,很容易接受,为什么?因为跟我们用的心是差不多。大乘佛法难懂,难懂就是心不一样,我们如果用妄心,就是用心意识,要去接受大乘佛法,给诸位说那是根本不可能,只能够接受一个什么?外表,表面上的文字相,为什么?全落在我们妄想、知见当中,那怎么行!

   这次我们的大专讲座,提出的是一个专题,《六祖坛经 》的研究,我们这里有全套的录音带,同学们每天要听六个钟点录音带,我在此地每天三个小时的讲演,所以我们的课程一天九个钟点,这是一个专题。《坛经 》也是顿教大乘,跟《圆觉经 》一样,也是以实相为体。七天要是真正能把《坛经 》重要的理论与方法都掌握到,对於以后的研修会有很大的帮助。我们道场同修也欢迎你们来参加研究讨论。我在这个地方讲,一天三个钟点,七天也不过是二十个小时,没有办法讲经 ,而来讨论问题,《坛经 》一共十章,一章一章把里面的经 义提出来研究讨论。我们道场同修过去在此地听过《六祖坛经 》,而且道场里面讲得非常详细,我们讲过九十多次,录音带好像有九十多卷,希望你们听了之后要能提出问题。听了以后都没问题,这很了不起,都开悟了!听了一定要提出问题,你开悟了也应该提问题,利乐有情问,自己没有问题也要代别人提出问题。

   经 本子大家都有,希望你们要多看,看的时候把问题提出来,我们每一天三个小时主要就是为同学解答问题,如果没有问题,我们就把经 里面的经 义提出来给诸位特别的介绍,所以这次讲座的性质不相同。这种性质比较有受用,至少他专心,不至於分心。像以往的时候,请几位老师,排上好几门课程,一会儿想这个,一会儿想那个,他的意志不能集中,所以不如用七天来研究一部经 。在《坛经 》里面,最重要的就是要体会实相,因为整个《坛经 》就是六祖大师从实相理体当中流出来的言说,如果在这个地方能稍稍有点体会,那我们这个讲座就有价值,真正有殊胜的功德利益。我们相信,现在报名差不多将近有八十个学生,能有一、二个入境界,这个讲座的功德就不可思议,当然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能体会到这个境界。

   这部经 是一乘了义经 典,当然不例外,所以它是『以一真法界、如来藏心为体』,这就是真心,就是实相。前面讲实相,怎么又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实相,是一桩事情,它有很多名字,也叫真如,也叫本性,也叫第一义,都是说的这个。在《华严经 》里面叫一真法界,在《楞严经 》里面叫如来藏心,一样的意思,都是从真心里面流露出来。如果我们自己也用真心,那与佛心心相印,句句都能体会到真实义,所以学大乘经 典的人要用真心才能入门。

   讲义【佛依法性土,现受用身。】

   『法性土』,就是净土里面讲的常寂光土。「法性」就是常寂光,这个意思也相当之深,如果不把这个道理搞清楚,西方极乐世界怎能叫人相信?我们现在正在录《弥陀经 》,重要的部分也讲得详细,四土每一个土都有三辈九品,凡圣同居土有九品,方便有余土也有九品,实报庄严土也不例外,甚至於讲到常寂光土,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完全用天台三观三谛来说明西方世界的依正庄严,我们才能相信。四土每一土都有它的因缘,都有它的果报,什么样的因缘感得什么样的果报,理上我们通达没有怀疑,事实上我们才会相信。

   《天台止观大意》与《楞严经 》经 义相彷佛,所以《弥陀经 》不好讲,一般人的确不容易接受。可是你将一切一乘了义的经 典通达之后,你对於《弥陀经 》西方极乐世界真正相信,死心塌地再没有怀疑,决心求生净土,就好像《华严经 》一样。《华严经 》那么大部的经 ,佛教里面的根本经 典,根本*轮,一切经 都没有办法超越《华严》的范围,不能超越它的界限,《华严》到最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统统都搞清楚了,对於西方极乐世界信了,心里头向往发愿往生。没有前面那些理论,你能相信吗?这是难信之法,的确是不容易。那么这就是真正通达实相,晓得十法界依正的因缘果报。

   佛从寂光土里面『现受用身』,受用身是现的报身,怎么晓得是报身?因为本经 里面所讲的十二位菩萨是等觉菩萨,说法对象是等觉菩萨,当然是报身,我们一般讲初地以上就见佛的报身,这是现他受用身。

   讲义【与诸菩萨,皆入三昧,凡圣一源,身土不二,即是一真法界。】

   这种境界在本经 一展开,通序里面就显示出来,所以我们看它的序分(通序)跟一般经 典里面的确不相同。一般经 典都是佛在某一个地方讲的,都有记载,像《弥陀经 》在只树给孤独园讲的。这部经 在一真法界讲的,所以你一看就不一样,就晓得这是圆顿大法,是以地上菩萨为对象。既然这部经 有这样深,有这么高,我们初学的人能用得上吗?正如《华严》所说的「行布不碍圆融,圆融不碍行布」,行布是有次第、有顺序的修学,圆融没有次第,同时具足,这是佛法教学不可思议之处。理可以听,常说修学最重要的就是薰习。实在讲今人的聪明智慧超过古人,可是古人很容易开悟,今人很不容易开悟,原因在哪里?就是修学环境不相同。古人修学的环境好,好在什么地方?好在一天到晚在薰习。二六时中佛法薰习不断,当然最理想的环境是西方极乐世界,因为那个地方六尘说法,所以这个薰习永无中断,一生成就。无论什么根性的人,就怕你不能往生,你往生一定成就,这就是六尘说法的好处。

   我们这个世界,在从前寺院佛法的薰习就跟我们现在办讲座差不多,而我们讲座也比从前寺院里头还差了一半。过去寺院每天讲堂八个小时,如果是念佛,除讲堂八个小时之外,还有八个小时念佛堂,我们今天纵然上八小时课,我们没有八小时念佛,这不如人家,如果是参禅的,他有八个钟点禅堂。所以一天二十四个小时,人家有十六个小时的薰习,那怎么会一样?我们这个讲座七天,实际上讲我们人手不足,如果大家是修念佛法门,或者是参禅,我们能一天有八个钟点讲堂,再有八个钟点来修行,那我们这七天就有点像从前那个味道。我们今年来试试看,看今年成就如何,明年我们再做的时候希望能达到这样一个目标。过去寺院丛林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如是,也没有过年、过节、放假。放什么假?你生死没有了脱,你还有什么工夫放假?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天天放假,没有成就之前还有什么心情放假。所以这七天要好好的把握住,尝一尝六尘说法的味道,我们运用电视也是六尘说法,有色尘、有声尘。

   讲义【此经 始终,皆明圆觉。圆觉在缠,即是众生如来藏心,经 云「入於神通大光明藏」,即如来藏清净心体,平等不二,故为一真。】

   『此经 始终,皆明圆觉』,自始至终都是说明圆满大觉,圆满大觉是成佛,换句话说,本经 所讲的是成佛之道,成佛之理,讲成佛的道与理。『圆觉在缠』,就是众生的『如来藏心』,经 里面所说『入於神通大光明藏』,这就是『如来藏清净心体』,众生与佛『平等不二,故为一真』。如来就是出缠,凡夫是「在缠」,谁缠缚呢?烦恼缠缚,换句话说,凡夫的如来藏被烦恼缠缚住,就叫凡夫。佛断烦恼了,没有烦恼来缠缚他,他就叫佛。诸位要晓得,如来藏是真的,是本有的,烦恼是虚妄的,是本无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你相信,你全程肯定,对於自己才有信心,有什么信心?有信心断烦恼,因为烦恼本无,烦恼是虚妄的,当然可以断得了。你又有信心能成佛,能证圆觉,为什么?因为圆觉…

《大方广圆觉经 第八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