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三十三集▪P2

  ..续本文上一页是假名。这个假名有用处,决定不执著它。心地清净,不为名相所染著,这叫受持。是不是圆满的受持?没有,受持了三分之一,底下还有言说相。这都是在日常生活当中不能避免的,这个诸位要记住。我们看底下的小注,后面这一段:

  【不取法相,以修持一切法,则法法莫非般若 。乃为般若 波罗蜜。】

  我们举一个例子,不取法相就是不著相。我们修布施,不著布施的相。布施修不修?修。布施是广义的,不是狭义的。不要说听到布施,一定到庙里面去捐一点钱,这就叫布施,那你把布施看得太小,你就是著相,你对布施的意义都不懂得。布施真正的意思,有一点像我们现在人所讲的牺牲奉献,有这点意思,但是牺牲奉献还不是布施的意思。那个布施里头,连牺牲都没有,就是奉献。有什么好牺牲的?牺牲,你著相。你无我相、无人相,你牺牲什么?你没牺牲。你所谓牺牲,可见得你还是有我相、人相,四相具足。你觉得我牺牲,才有我相。没有我相,谁牺牲?只有奉献,没有牺牲,这叫布施;也就是说,我们尽心尽力为一切众生服务,为一切众生造福,这叫布施。布施波罗蜜又怎么说法?尽心尽力为一切众生服务,不著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那就是布施波罗蜜。持戒,持戒波罗蜜。持戒也是广义的,大乘法心量大、境界广,不是仅仅讲的五戒、十戒,不讲这个,这个太小。大乘法的持戒就是守法,佛教给我们的法,我们遵守。除佛之外,在世间,世间有国家的组织,国家有宪法要遵守。每一个地方有单行法规,像在美国,每一州有它的州法;每一个城市,也有它的法律,统统要遵守。持戒是守法。乃至於像我们这个佛堂,居士林有组织、有章程,它也有办事的规矩,我们也要遵守。没有条文的风俗习惯、道德观念,不成文的,但是这个地方大家所习尚的,我们还是要遵守,养成一个守法的习惯。守法而不著相,就是持戒波罗蜜。并没有执著,并没有在意,自自然然就守法。像孔老夫子所说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不逾矩就是守法,就是规矩。从心所欲,绝对不犯过失,那就是持戒波罗蜜。孔老夫子一生守法、守规矩,这真的是我们大家的榜样、模范。后人尊他为万世师表,这不是没有道理的,不是随便恭维他的,他的的确确给我们做出一个好榜样,他这是持戒。持戒而得波罗蜜,那夫子自己说的,七十岁才得到持戒波罗蜜,七十岁以前只有持戒,没有波罗蜜,七十岁以后持戒波罗蜜他得到了。其他的不必举,举这两条就够了,总得要举一反三,我们晓得怎么样受持。

  不取相就是不著相,不著相就是四相不著。四相,前面跟诸位说过,总括一切法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相都包括在其中。不取是不著相,对这法相不执著,不放在心上。修一切法,一切的恶法要断,一切的善法要修。什么是恶法?给诸位说,自私自利的是恶法。什么是善法?利益众生的是善法。这个善恶的标准要记住。世间人、学佛之人,往往把善恶搞颠倒、搞错,为什么说有利於自己的都是恶法?佛明明在经上讲「自利利他」,自利摆在前面,自己得不到利益,怎么能利他?为什么又说自利是恶法?这里头的意思很深很深。佛说这两句话没有矛盾,是一个意思。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念念都想到我,这个我,你看四相里头我相,念念增长四相、增长四见,那是六道凡夫,决定不能超越六道轮回。

  过去我们总以为,大乘菩萨破了四相,因为《金刚经》念的人很多,总会晓得,「若菩萨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菩萨」。总认为菩萨才要破四相,没有晓得连小乘初果须陀洹都要破四相,这也是在《金刚经》上的。初果须陀洹,须陀洹也不著相,也是不著我相、不著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他才证得须陀洹果。四相都破,这才是真正自利。所以佛法里头讲的自利不是自私自利,不是这个,不是这个意思。你要把它那个意思会错,佛讲自利是不是自私自利?那佛才冤枉,这个罪过就很重;因为一切诸佛都被你冤枉,你说这个罪重不重!四相、四见破了,就是自利。怎样才能够破四相?大乘的方法妙,妙极了。佛教给我们,起心动念都想一切众生,不想自己,念念想如何利益一切众生,念念都想帮助一切众生,把自己给忘掉;我见不破,久而久之没有了;我相不破,久而久之也没有了。上一次讲《金刚经》前面讲过,就在讲四相那一段说过,这个方法叫大而化之,好!心量放大,不想自己,一切众生就是自己。我们生在这个世间,为谁?一般人讲为儿子、为孙子、为儿孙。学佛的人不是这个想法,学佛人,我活在这个世间为什么?为一切众生,这个心量大。为儿、为女很可怜,儿女不孝顺,你不是气死!今天我们走遍全世界,几个儿女孝顺的,太希少了。我走许许多多地方看到真正孝顺的儿女,这几十年走多少地方,统计大概不超过十个人,非常非常希有。所以今天孝顺的才奇怪,不孝顺的正常,这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今天要是聪明的人,父母看儿女是朋友,你就少烦恼。出家人也一样,师父跟徒弟,不能把他当徒弟看待,是朋友、同参。你要把他当徒弟看,你烦恼就来了,这个也不敬、那个又失礼节,朋友就无所谓。这个样子就四见、四相容易破,决定不能够执著,心量要大,大而化之,这个方法妙极了。

  能入这个境界,无论修什么法,你修持一切法,这一切法是什么?穿衣是一法,吃饭也是一法,散步也是一法,逛街也是一法,甚至於你在家里,躺在那里看电视也是一法,法法、头头皆是道,都是般若 波罗蜜。你以为般若 波罗蜜在哪里?般若 波罗蜜在《金刚经》里,《金刚经》里才没有般若 波罗蜜,般若 波罗蜜在你生活当中,你才真正智慧开了,心开意解,心地清净,清净就放光明,你的日子怎么不好过?过得很惬意、很自在。不要说现在很苦、难过,那是你迷了就难过。地藏菩萨在阿鼻地狱也过得很自在、很快乐。境随心转,心自在,境就自在。心要不自在,送你到西方极乐世界你也不自在,你也叫苦连天。从这个地方诸位就明了,般若 波罗蜜真正是了不起,所以是无上之法,至高无上之法,你要是得到一点,你这一生是快乐无比。佛法常讲的「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没有般若 波罗蜜做不到。能够做到这里,刚才讲你才受持三分之一。再看底下一段,示应离言说相持,这个意思好!请看经文:

  经【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

  我们看小注:

  【有所说法否,这句话里头,意谓心中存有所说之般若 波罗蜜法相否?】

  有所是佛说般若 波罗蜜,是不是在心里存著有个般若 波罗蜜?须菩提答得很好,答的这个句子我们要仔细去看,《金刚经》上一个字都不可以轻易看过。他答的是:如来无所说。如来是从真心本性里面,真心本性里头无有一法。如果你要是会受持,那自在了、快乐了。你每天听这个人说话、听那个人说话,好烦、好恼,尤其听到不如意的话,那是什么?你不会受持《金刚经》;要会受持《金刚经》,他说这句话,他无所说!真如本性里清清净净,无有一法可说,那你就很自在。他清净,我也清净,他心里无有一法,我心里也无有一法,这叫受持《金刚经》。你在这个经真得受用,你真学到东西,在生活上马上就用得上。有很多人说,佛法不合现实,说这个话的人,实在对佛法是一无所知。据我所知道的,佛法是最现实不过的,世间没有一法能比得上佛法的现实,马上就得用处,马上就收效果,这真现实。所以一问一答里头,其味无穷,你要能够领会,然后应用在生活上,你怎么会不自在?听到什么样甜甜蜜蜜的话,你也一笑,很好,为什么?心中无所说。听到一些烦恼的话,骂你的话,侮辱你的话,也笑笑,如来无有法可说,这是真的。我们决定不要被假相迷住,你要见性,性是清净的。一切众生跟诸佛如来是一个性,一样的清净,从来不染。我们看小注,这是我把大意先跟诸位说出来,你才晓得这个经的味道真是无穷,才知道这个经文解释金刚般若 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应奉持」,才晓得怎么个奉持法,后面教我们三小段经文。世尊真是慈悲到了极处。

  【如来是性德之称。性体空寂,岂有所说之法相耶。不曰佛说而曰如来说,意在明此。】

  这说明了。佛所问的话,须菩提尊者所领会的答的话,其中的义理则是无限的深广。

  【无所说者,无其所说也,非谓无说。】

  说是相,无所说是性,真心里面无所说。一切凡夫所说,是从妄心里头说出来的。我们要问,如来为我们说这些法,是真心还是妄心?如果是真心,「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一个字也不能说,也说不出来;如果是妄心,如来岂不变成凡夫!这个地方就得用般若 波罗蜜来解释。诸佛菩萨示现在六道里面,「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佛现的相,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现这相。相怎么现?是不是佛有意来现?佛有意现,那就是凡夫。佛决定没有意。没有意,怎么会现相?众生有感,佛就有应,所以这个相是感应道交所现的。也许你觉得这不可思议,这很奇怪,怎么众生有感,他又没有意思,他怎么会现?如果你要想不通,我们下面不是放的有磬吗?你试试看、敲敲看,你一敲它就响。你问问它,我敲你,你是不是有意思响?它没有意思。敲得重,它就响得大;敲得轻,它就响得小,自自然然的感应,确实没有心,如果有心就不会感应。有心的话,你敲我就不响,他就没有办法;你不敲,我也响,它有心。没有心!你就晓得,跟诸佛菩萨感应道交,要怎样才真的得到感应?没有心,心清净就得感应,心愈清净,感应愈快、感应愈明显。

  我们凡夫跟佛菩萨为什么没有感应道交?心里头杂乱、妄想杂念太多。心要空,空才灵。我们的心不空,里头垃圾装满,所以那个心不灵。…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三十三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