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人是不是真诚、我对事是不是真诚、我对物是不是真诚?要问自己,反过来问自己,不要去问别人,别人诚不诚与我不相干,要紧是自己。
世间有一等奇怪的人,听了佛法之后,法师,人家明明欺骗我,我还要诚心诚意对他,我不变成傻瓜?不甘心、不情愿!你骗我,我也骗你,报复的心太强烈。我就告诉他:他下地狱,你也跟著下去?他到地狱去,我不去不行,那不是傻瓜吗?理跟事都要搞清楚。他们用的是虚妄心,欺骗一些众生,他搞三途。我今天要成佛,要成菩萨,佛跟菩萨,真心成就的!《金刚经》上教给我们而生其心,是生这个心,要生成佛之心,那就对。真心跟众生、一切众生是一体,跟六道众生、跟阿鼻地狱众生也是一体。众生为什么搞轮回、为什么堕三途?迷,迷失了自性;也就是说,迷失了一念心性。一念就是真,二念就是妄。有我、有人就是二念,有自、有他也是二念,二念不是心性、不是真心,不是本性。大乘经上常说「真心离念」,真心里头没有妄念。
我们看《六祖坛经》,六祖在广东,就是现在的光孝寺,遇到印宗在讲《涅槃经》。外面幡被风在那里吹,有人在那里争论,到底是风动、是幡动?有人说幡动,有人说风动,他老人家看到两面争论不休,他在当中打一个岔,「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句话被印宗听到,印宗说这个不是平常人。请他上座,再问他的来历,知道他是黄梅得法的六祖,对他非常尊敬,向他请教。他说:你在黄梅的时候,五祖常常说法,五祖对於禅定、解脱怎么讲法?能大师说得好,「禅定、解脱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落到二就不是一念心性,一念心性里没有这些妄念。禅定、解脱,菩提、涅槃,五祖讲不讲?常常讲。能大师会听,怎么叫会听?离名字相、离言说相,他会归自性。会听的人,常言说得好,闻法要消归自性,消归自性就是一念心性。理跟事都明白,回到自性里面,都融成清净平等。起作用的时候就是后得智,无量的差别智;不起作用的时候,完全融在心里面,一片清净平等。那么多人听讲,就是惠能大师一个人听进去,消归自性;别人所听的都落在意识里头,都在那里虚妄分别。印宗还想听听五祖忍和尚怎样讲解脱、怎样讲禅定,你就可想他分别执著没有离开。六祖回答他,是完全融成一片,完全融到自性里面去,那个境界完全不一样,高下在这个地方,你就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从心性上说,佛跟众生是一体。
「且体本空寂」,性体里面一法不立。惠能大师说得好,「本来无一物」,本来无一物就是空,本来无一物。寂是讲它静、寂静,如如不动是寂的意思。本来无一物、如如不动,这个心是尽虚空遍法界,没有一点障碍。所以,上与诸佛是一体,下与六道众生也是一体。
「然后感应神速」,感应之快不可思议。凡夫学佛在现在这个时代,中国、外国到处我们都看见,绝大多数天天在拜佛、供佛,求佛菩萨保佑,在求感应。怎么求都没求到,什么原因?违背了求感应的理论与方法。感应的理是一念心性,与一切众生本来是一体,这是理。感应的方法,心要空寂,才能得感应。心不空,心不寂,哪来的感应?我们心不空也不寂,妄念很多,妄想很多,烦恼很重,忽然佛菩萨来感应,这种感应有没有?有,现在这个社会很多,这不是佛,是妖魔鬼怪。这个感应一来,你这一欢喜,上了当,你一生被魔王控制住。《楞严经》末后,佛为我们讲五十种阴魔。在过去,只是经上听说而已,事实上很少见,现在这五十种阴魔,几乎在这个社会每一个角落上,你冷静一观察都在,真的出现了,我们不能不知道。佛很慈悲,教给我们如何能够避免这些麻烦。佛教给我们一个原则,我们要记住,这种境界现前,根本不要理会,就什么事都没有,见如不见。境界现前,他现的是佛也好,现的菩萨也好,在我们面前,我们记住《金刚经》上两句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不生欢喜心,也不生排斥心。你现你的,与我毫不相干,就没事,那个相不久就消失掉,以后就不会再见到。就怕这个相一现前之后就生欢喜心,我修行有功夫,你们不如我,我看到佛,你们都没看到。我看到莲花,我看到这个、看到那个,我跟佛菩萨有往来、有交通,就完了!其实那不是佛菩萨,妖魔鬼怪。真的佛菩萨跟你感应道交,你也不会说一句话。为什么?你心清净、你的心空寂。佛菩萨示现在你面前,为你证明你所证得的境界是真实不虚,你所修行的完全如法,佛菩萨偶尔展现这个境界让你看见。
像过去我们净宗初祖远公大师,他在生的时候,三次见到西方极乐世界,从来没有跟人说过,他并不炫耀自己,并不夸张,还是老实念佛,从来不说,临终往生那一天才说出来,西方极乐世界又现前,他告诉大家:我要走了,这个境界过去已经看过三次。才晓得,走的时候才说出来。我们诸位同修也有念佛念得很不错的,《无量寿经》念了几千遍,没有见到境界,常常来问我:法师,是不是我们念得不灵?为什么别人都有境界,我没有?我就常说:我恭喜你,你很好,没有,好!有就不得了。为什么佛不现境界来给你看,是因为你功夫不到家,你没有定力,佛一现境界你就发狂,「我还得了!」就完了!你要能有远公大师那个定力,佛一定现境界给你看,那就是好境界。现在我们定力不够,小小一点境界,疑神疑鬼,都要到外头夸张,我很了不起!佛菩萨大慈大悲,不害你。现在现相给你是害惨了你,也就是说你受不了,到你真的有定力,真的明白事实真相,那没有问题。由此可知,诸佛菩萨现相不现相都是大慈大悲。现相是大慈大悲,不现相也是大慈大悲。心不清净看到一些异相都不是好事情,这是一个总原则、总纲领。佛在《楞严》上一再嘱咐我们,「见如不见,不作圣解」,就是好境界。
【持此义以为人,则能胸襟旷达,不惹烦恼,而得自在。亦知谨言慎行,不错因果,而无罣碍矣。】
持此义,《金刚经》上讲的道理、方法。做人,我们这一生做人,守住《金刚经》上讲的原理原则,你的胸襟当然大,我们讲心量大。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个心量多大!心量一大,烦恼就没有。烦恼从哪里生的?烦恼从妄想执著里头生的。妄想执著放下,心地清净广大就跟虚空一样,真自在,真快乐。这个方法好,烦恼要不要断?不要断,自然就没有了,高级的修行方法。这是自己得的受用,也就是方东美先生所讲的,「人生最高的享受」,这叫真实的受用。但是我们还没有往生,我们身体还在人间,还要跟这些人,这些迷惑颠倒的人打成一团,还要跟他们再过日子,那用什么态度?谨言慎行。谨言慎行就是恒顺众生,言语谨慎,行为是起心动念、一切造作都很谨慎。谨慎就是守规矩、守法,绝对不犯法,绝对不违规。国家的宪法,地方很多单行的法规,乃至於这个地区的风俗、道德观念、习惯等等,我们自自然然都遵守、都尊重,跟这个社会就能和睦相处。虽然能恒顺众生,不错因果,这是智慧。没有智慧就会把因果搞错,有智慧决定不错因果。自己的心善、行善,帮助一切众生断恶修善,这就不错因果,这样生活就没有罣碍。无罣碍就是自在,身心自在,快乐幸福。你在《金刚经》上得一点消息,就能够在一生当中得到受用。由此可知,佛经不是随便说的,佛经不是谈玄说妙,很实用的,它确确实实可以落实在实际生活之中。这是讲的,你懂得《金刚经》,你就会做人。我们再翻过来,
【持此义以处世,则知万事皆空,任他风浪起,与我何干。亦知人情世态,纷纭往复,安危苦乐,随遇而安。】
这是讲处世。处世用现代的话来说,适合於现前的社会环境,这就叫处世。你要用《金刚经》的原理原则来处世,经上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些话要常常放在心上,要牢牢的记住,要应用在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上,你要能用得上。怎样是用上?怎样是没用上?这底下几句话就是用上的样子,用我们佛门的术语讲是功夫得力。功夫得力的样子就是知道万法皆空。知道万法皆空,你就不会在一切法里面起分别执著,你就不执著。别人执著,我们不执著;别人分别,我不分别。我在这个社会里面很自在,你执著,我随顺你执著,你分别,我随顺你分别,这叫恒顺众生。虽然随顺,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前面讲不错因果,清楚明了,决定不迷惑,决定不染著。境界转不过来的时候,转不过来是众生他迷得太深,我们晓得他这种想法、这种看法、这种做法,后来的果报会带来很多苦难,你劝告他,他不听;你跟他解释,他说你太多忧虑,他不能接受,这个时候怎么办?「任他风浪起,与我何干?」修行人要超越。这我常讲的,我们在这个世间,要做一个看戏的人,不要做演戏的人,演戏很辛苦,看戏很自在,不辛苦。哪些人演戏?有分别执著的人在演戏,他们的日子有苦有乐。看戏的人没有,很自在。不要去演戏,他演他的戏,我看我的戏,你就自在。看戏就是佛菩萨在这世间游戏神通,清楚!我们中国俗话也常讲,「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看清是什么?因为他没有利害关系、没有利害得失,因因果果看得很清楚。当局是什么?他有利害关系,所以他常常想的、看的都有错误,都有偏差,唯有局外人清楚。我们学佛要做局外人,那个局是六道轮回。我们必须有能力身在六道,心超越六道,不在六道里头。即世间而超越世间,这才自在!有没有办法?有。用什么方法?金刚般若 波罗蜜,帮助我们即世间而超越世间,得大自在。
亦知人情世态,纷纭往复。世间因因果果,一目了然,清清楚楚。安危苦乐,是众生,这是众生相。菩萨随顺在里面,随遇而安,他为什么会安?因为他不著相。众生在苦里,他真有苦受,他有受苦。菩萨在这个境界里不受,他没有感觉到他苦。众生在顺境里有乐…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三十一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