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三十集▪P2

  ..续本文上一页如果没有信心,你就不能很认真很努力的去研求,一定要对於佛法生起信心,信心很难生起,这是实实在在的,信心很难。当然,信心的生起也必须有条件。现在人讲条件,佛法里讲因缘。因缘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条件,条件很多很复杂,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善根,自己没有善根,遇到殊胜的外缘也没用处。自己一定有善根,再遇到善缘,於是信心才能生得起来,明了佛法的殊胜,明了佛法的功德利益,这个信心才能生得起来。生起信心,一定是很认真很努力的去修学,修学一定能够得受用。得到受用,信心就更坚固,味道尝到,利益得到,可见得这个不假,这是真实的,你的信心、愿心愈来愈坚固。信愿帮助行证,行证又帮助信愿,相辅相成,互相的增长,那个境界好,这个境界是愈来愈好。

  【必明得佛法真实之义,而后方知真实修行。此有次第也。】

  我们一般入门都是这个样子的,一定是经过这个次第,功夫一得力,这次第就融成一个,就能够到圆融。

  克实而论,这讲实在的。

  【若无功行】

  功是功夫,行念去声,这是个破音字,念去声,念ㄏㄥˋ,当动词讲,不当名词讲,当动词讲,念ㄏㄥˋ是当动词讲。是什么?生活行为,功夫在日常生活行为之中。什么功夫?通途而论,就是戒定慧。戒有功,有功夫了,得定,得定我们在讲堂里面常常换个名词来讲,大家好懂,得身心清净,定就是身心清净、清净心。定有了功,智慧就现前。智慧一现前,你在日常生活之中,处事待人接物,乃至於大小工作,生活里头点点滴滴的,全是三慧。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是智慧,一接触就明了,一接触就不迷,你知道如何去处理,如何去运用,所以你生活在高度智慧当中,这个不假,要在功夫得力。功行两个字要很清楚,功是功夫,行是生活,日常生活里面显示出你修学的功夫。假如没有功夫,也就是说你所学的,与你日常生活完全不相干,统统用不上。

  【则障深慧浅,决不能深解。】

  须菩提在本经告诉佛陀,他深解义趣,这句话难得!为什么他能深解?他做到,他在日常生活当中把无住生心完全体会到,所以他能够深解。不能深解,当然你也就很难深信。

  【若无解行,信亦不真。由是言之,信、解、行定要同时并进,岂有前后次第之可言。】

  我们今天想成就,想早一天成就,有没有方法?有,你能够把信解行合在一起,那就是证。换句话说,要尽可能的把次第拉近,信解行的次第拉近,把它拉成一体,你就成功。听了,一听就明了,一明了,境界马上就转过来。境界一转,生活当中就表现出来,就做到,这样才能真正得受用,这个受用的表现,就是刚才讲的法喜充满,真是在生活里头得到无比的快乐幸福。底下为我们说明几个例子,这些例子也是我们常常会遇到的。

  【或遇有人,无端而能信佛。一闻便得明了。】

  确实有这样的人,当然是少数人,不是多数人。或者是偶尔之间,或者是别人对他讲佛法,他一听就欢喜,一听他就能相信。我们也曾见到过,在临命终时,一生都没有听到过佛法,没有接触过佛法,临终之前有个善友告诉他佛法,劝他念佛往生,他一听就相信,马上就念,结果真的就往生,我们确实曾经见到过。

  【亦有於佛法一毫不明】

  佛法的道理他是完全不知道。

  【而能发心精进勇猛修行者】

  他闻到佛法,他真干,真勇猛、真精进。勇猛是说他不休息、不懈怠、不疲倦;精进是说他一门深入,纯而不杂,那个叫精进。我们一般同修所生的毛病,不能说你不用功,不能说你不努力,你也很进步,但是你不是精进,你那种进叫杂进、叫乱进,所以你得不到利益,你搞杂、搞乱了。这个进步要注意,要精进。佛法最忌讳的是夹杂,不但世法不能夹在里头,不能夹杂,佛法也不能夹在其中。佛说的法门太多,浩如烟海,只能够学一个法门,那你就决定成功。你要学两个法门、三个法门,就很可惜,非常难成就。我们也遇到一些同修,大概认为一门不太保险,两门总好一点。我们劝他念佛,他还要去参禅,禅净双修,好像那时候比较保险一点。还有一些人认为两门还不保险,还得搞三门,比较更可靠一点,禅净密三修。还有一些更杂的,掺杂得太多。古德是有提倡,没错,永明延寿大师就提倡禅净双修,你听到你就想学,你就错了。永明大师提倡禅净双修是对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法?你要把他的意思搞清楚,他老人家是对参禅的人说的。为什么对参禅人说?看到这些参禅人不会成就,不但不能开悟,得禅定也得不到,但是叫他放下禅去念佛,他贡高我慢,他不甘心不情愿,认为净土是很低的法门,禅很高,他贡高我慢,所以祖师大慈大悲、善巧方便,教他禅净双修,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这个用意在哪里?知道你那里不能成功,将来你在净这一半上你还能够成功,是这么一个苦心。你要是念佛人,他再不会劝你禅净双修,那不是破坏你!那不是给你找麻烦!所以诸位一定要懂得祖师说话是对谁说的,为什么要这样说,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走的是正路。他们是路走偏差,给他修正,是这个意思。这些不明佛法的人,偶尔接触的人,他能信能愿能行,

  【此皆夙世本有功行,今遇因缘,遂尔发现,非偶然也。】

  我们看到好像偶然,其实不偶然,这是他过去生中多生多劫的善根,所以一接触他的善根就发现。不但佛法当中没有偶然的事情,诸位要晓得,世法里也没有偶然的事情。诸位要是念《了凡四训》就知道,《了凡四训》过去我讲过很多遍,现在已经从录音带写出来编成书本,这个书本最近在印,台湾打电话告诉我,第一版印三万五千册,印出来之后会送到此地来,这是过去所说的。这里面告诉我们,六道众生「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哪来的偶然?你一天吃多少粒米的饭,你自己不知道,可是那是命里注定的,你不可能多吃一粒饭,你也不可能少吃一粒,你一天喝多少滴水,都是命里注定的。凡夫没有办法逃过命运,哪有偶然的?世间人不相信,钱我赚得来的,我有本事,赚来的,有本事。比你本事大的人多得很,他为什么赚不到?他命里没有,想赚也赚不到,命里有的,不赚它也来。正所谓是「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命运从哪里来的?过去生中因果里面来的,你造的因,这一生要享受这个果报;我们现在这一生所造作的,造因变成来生的果报,因因果果永远不断。

  佛在《金刚经》教给我们,要生心、要无住。「生心无住,无住生心」,这才与事实真相完全相应,相应就叫做随顺法性,顺性起修,这是佛菩萨所行的。凡夫不知道事实真相,错了因果、违背了自性去做,这样所得的果报苦不堪言!六道三途从哪里来的?违背自性变现出来的逆境界;随顺法性变的境界,就是一真法界、四圣法界,不一样!所以佛教给我们要生心。我们晓得,佛法、世法绝非偶然,没有偶然的。但是明白理的人,了解事实真相的人,命运可以转;所以命运它不是定命,佛法里不讲宿命,命运决定是有,但是不是宿命论,不是定命之论,命可以改造。正因为命可以改造,所以佛才有办法,佛菩萨才有办法度众生,教你怎么改。就像刚才所说的,教给你如何从无量无边烦恼的生活,把它改变成高度智慧的生活,那改了,这就改造命运。佛知道这个道理,晓得事实真相,教给众生改造命运的方法。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这一部大藏经就是帮助众生改造命运的理论与方法,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帮助众生转烦恼成菩提,帮助众生转生死成涅槃,这是佛法了不起的地方,是佛法最伟大的地方。这些道理、事实真相都必须要明了。

  【必须真实如法做到,始名曰行。】

  这一句的关键在如法,就如同佛在经上讲的理论与方法,我们在生活当中把它做到。最明显的例子,佛教给我们无住,我们要把它做到。无住是什么?是放下,把我们心里面许许多多的妄想、烦恼、习气、忧虑、牵挂统统放下,无住,恢复到心地清净;心里这些拉拉杂杂的东西统统放下,清净心就现前。清净心是真心,夹杂妄想杂念那个心就叫做妄心,所以妄心还是真心,真心夹杂一些妄念。《华严》上讲的妄想执著,所有一切的夹杂把它归类,可以说总不外这两大类,这两大类就是佛法里讲的二障,妄想是所知障,执著是烦恼障,总不外这两大类。统统放下,真心现前,本性现前,本性就是真心,真心就是本性。为什么说两个名词?一个讲体,一个讲用,讲性多半是讲体,讲心多半是讲作用,实在讲,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

  这是为什么要无住,一定要做到无住。有一些同修告诉我:师父,放不下!放不下,放不下也得要放下,为什么?放不下就是搞六道轮回。六道轮回从哪来的?我在经上讲得很多,六道轮回从执著来的,你有执著就有六道。十法界是从妄想来的,你有妄想就有十法界。妄想执著都没有了,不但六道没有,十法界也没有。十法界没有了,展现在面前是一真法界。诸位要知道,十法界不是真的,也是妄的。十法界之上才叫一真法界,诸佛与大菩萨们他们住一真法界,不在十法界里头。十法界里面那个佛没什么了不起,一真法界那就了不起,这个必须要知道。了解这个情形,你就晓得真要放下,不放下这个亏吃太大了。无量劫来搞生死轮回搞得这么苦,什么原因?就是妄想执著放不下。谁叫你受苦?没人叫你,自作自受。自作就是妄想执著,是你在作,所以才有六道、十法界,那够你受的!就这么回事情。佛在《金刚般若 》给我们提出忠告,讲得这么清楚、这么明白,须菩提尊者听懂,马上就想做,所以请示经题。一定要真实如法做到无住生心。生什么心?无条件的为一切众生服务,要生这个心;不能有条件,有条件不行,无条件的。有条件怎么?又有住了,无条件就是无住。尽心尽力帮助一切众生、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毫无条件,尽心尽力在做。无论你从事於哪一个行业,你这…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三十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