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受持是做到,佛在经上教导我们的,我们统统在日常生活当中都做到,那叫受持。佛教给我们应无所住,我们确确实实把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放下就无所住,真放下了,恢复到心地清净光明,这是受持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工作里面、处事待人接物里面,都能够遵守六度,决定不违背六度,这是生心,而生其心,我真的这样做了。做的人一定是有读诵,读诵而做不到的,那就没有受持。受持又能读诵:
【明其必能领纳修持,方为真能读诵。】
这个读诵,跟能读不能行的人完全不一样,这个人能行又天天在读诵,他一定是能够领会经中无尽义趣的教训。这在前面跟诸位报告过,本经字字句句含无量义,他能够体会。纳是接受,接受是依教奉行,领是明了,领会是明了,依教奉行。这样的读,是真读,读了就做到。
【以经义无尽,时时读诵,时时有悟处。】
学佛必须要知道,一部经就不可思议,不仅说《金刚经》,任何一部经都不可思议,都是无量义。为什么?都是世尊从真如本性里面流露出来的,自性无量无边,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言语文字,里头也是无量无边义。因此我们从初发心,从初学一直到将来证到等觉菩萨,《金刚经》意思还有没有尽?还没尽。这是跟我们世间学校的教科书不一样,世间学校教科书,一年级的二年级就不适用,二年级的三年级也不适用了。佛门的教科书很奇怪,从幼稚园、一年级念到博士班,还是这一本书,这很奇怪。像《金刚经》就如此,我们从初发心来学它,一直到将来成佛,还是这一本,无量义。读的也年年升级,年年升级是那个意境不相同,意境是愈来愈深、愈来愈广,深广无有止境。所以认真去做,又能常常不断去读诵。
【薰习不断】
薰习是两桩事情,薰就是读诵,习就是认真去做、实习,把佛这个道理、方法、教训,在生活里头统统都做到,认真去学习,不能间断,这样:
【增长定慧,受持之力,日益进步。】
我们常讲功夫得力,他真有进步。功夫得力,表现在哪里?表现在妄想少、烦恼少、心清净、心自在、智慧开了,这都很明显的你能够感觉出来的。在工作上,事事都很顺利,纵然遇到很复杂的事情,你处理起来是很轻松,就把事情办好了。你会感觉得,从前遇到这个事情不知道怎么办好,现在遇到这些事情,很简单的就处理掉了。所以带来的生活,真的是幸福、美满、快乐,这是功夫得力的样子,得力的现象。从表面看,也能看得出功夫得力,从哪里看?看你愈来愈年轻,看你的身体体力愈来愈好,这都是用功功夫得力的现象。如其不然,你虽然学佛,功夫不得力。所以佛法的修学有真实的效果,绝对不欺骗人,短命薄福的都能够转得过来,何况在生活上这一点点烦恼、不如意,哪有转不过来的道理。
【若非尽受尽持,岂能头头是道,为众随缘而说也。】
这是进一步,你为人说经,说得很流利,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持个一偈二偈,不能说没有效果,很困难。持诵一偈半偈,也能够头头是道,随缘而说,那是功力深了,行,是可以做得到。但是我们初学没这个功夫,我们给人家说个一句二句,都讲得很浅,不够深度,没有功力。没有功力怎么办?有补救,多读、多持、尽持。那就是告诉你,全部的金刚般若 ,你都要受持。对於初学的人来讲,你理解得愈多,在日常生活当中,你能够用得上的也多,许许多多的教训句子,在日常生活当中统统用得上,你才能得真实的受用。自己得真正的受用,给别人介绍,那就方便了。这不是人云亦云,不是道听涂说,是我亲自做到的,我亲身体验的,那就当然不一样,说出来也能够感动人心。
【如来之意,实欲人人既能受持,又能为人演说。】
这句话大家要记住,读诵受持、为人演说,世尊这样的句子,不仅仅在《金刚经》上,可以讲一切大乘经上我们都曾经见过,不是一部经。从这句话里面,我们能够体会到佛的心意,佛的心是实实在在要教我们,不但要依教奉行,一定要为人演说。为人演说这四个字要看清楚,演是表演给人看,用现在的话说,我们在这个社会当中,要给众生做一个好榜样,那是演。演跟说是两桩事情,演是身教,说是言教,演是自己真正做到。在前面我们都讲得很清楚,用大家都知道的这两句经文,「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大家都知道的,不学佛的人也知道《金刚经》上有这两句,这是因为过去六祖能大师,在这两句开悟的,所以这两句经文就出了名。我们怎样做到?身心清净就是应无所住,心里面没有忧虑、没有牵挂,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这是应无所住,要做到。心里头真的到无所住,我刚才讲的,你就年轻、就长寿、就不老,都表现出来了,这个样子就可以给别人看。体力充沛,什么原因?人的老、病、死,都是心太脏,心有病,那个身怎么会好?佛给我们讲,贪瞋痴叫三毒。心里有贪瞋痴,那个心好毒,心已经有毒了,身怎么会好?所以外面环境稍稍一点污染、刺激,就得病了。如果心清净,不会得病的,不会长病。病是从污染来的,心地污染,所以心清净要紧。又能行於布施,行於布施,要是用现代的话说,为社会、为国家、为一切众生服务,这个服务是尽义务,不求报酬,不求代价,尽心尽力为社会、为国家、为人群来服务,这就是而行布施。我们只有付出,不求回报。一般人觉得,这个人不是傻瓜吗?他才不傻,他才聪明。不求报酬,福德不可思量,《金刚经》讲得很清楚,福德不可思量。他修的是无量无边的大福德,心清净是修慧,行於布施是修福,福慧双修,这是无量无边,他哪里傻!他有大福报,这个大福报一切众生羡慕,这叫演,你要是真正做到,这是演。你做到了,人家看到他生羡慕心,他就想向你请教,你的日子怎么会过得这么幸福,怎么会过得这么快乐?他来请教,你就给他说法,这是演说。
我们要认真去修学,现在在这个时代,无论中国外国,大家的日子都过得很辛苦,即使是豪门贵族,表面上看,他在社会上有崇高的地位,做了总统,亿万财富了,他的生活很苦,很可怜!你们都不知道,哪有我们这么自在!出门还要请保镳,怕人杀他,提心吊胆,这多苦。吃东西怕人下毒药,那个生活真是紧张,晚上睡觉都睡不好,日夜提心吊胆。所以穷人有穷人的苦处,富人有富人的苦处,总而言之,统统苦,这是事实。我们学佛的人自在,非常快乐,这些人看到的确是羡慕。我在美国许多地方,住在那个地方住了几天,那些邻居外国人就打听,这些人为什么这么快乐?一天到晚都笑嘻嘻的,从来没有看到我们愁眉苦脸,绝对看不到,看到我们都很快乐,就去打听,这些人是干什么的?我就告诉他:我们这些人是学佛的,学佛就快乐!你要想快乐,那你就跟我们一起学佛。所以有演才有说,不但自利,自利一定利他,这是世尊对於我们四众弟子的愿心,他的愿望。我们能这样做,满佛的愿望,这就是孝顺佛陀、孝顺师尊、孝顺父母,这几句话很重要。
【而成就必须自度度他,二利圆满方可。】
过去我们总以为,这个成就一定是大乘菩萨,要自利利他,二利圆满。在《金刚经》上看到,这的确是叫我们大开眼界,原来小乘连初果须陀洹,也要自利利他,也是二利圆满。以往我们总认为大乘菩萨不著相,这《金刚经》上说得很清楚,须陀洹不执著须陀洹的相,他才证得须陀洹。所以「无住生心」这四个字,在佛法里面,从小乘初发心,一直到大乘圆教等觉菩萨,都不能离开这个原则,都要遵守这个原则去修行,不管你修哪一个法门,这是最高的指导原则。这就说明,我们一定要自利利他,要自利就要受持读诵,要利他就要为人演说。自己修持跟弘法利生是一样的重要,没有说哪个重要、哪个不重要,没有,同样的重要,一定要这样做,我们才会有成就。也许有同修听到了,我没有办法,我不会讲经说法。这上面说,说一句、说一偈,没有一定要求你讲全经,一句半偈要很热心的到处跟人讲。跟大家在一起谈话,俗话说三句不离本行,到第三句我们就要念阿弥陀佛了。
底下一段经文:「正明所以」,正是跟我们说明它所以然的道理。
经【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
这个实实在在不可思议,若不是世尊为我们说明,我们怎么也想不出其中所以然的道理,这样殊胜功德利益,原来就在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当中成就的。
【最上第一希有之法,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也。】
这是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完全用中文写出来。
【《弥陀经》云:释迦牟尼,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於五浊恶世中,得阿耨菩提。甚难希有,即第一希有也。】
蕅益大师的《弥陀经要解》,是一部不可思议的著作,我们净宗印光大师对他赞叹备至,说:「即使是古佛再来,给弥陀经做个注解,也不能超过其上。」这是把《弥陀要解》赞叹到颠峰,赞叹到最高处!我们晓得,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大势至菩萨这样赞叹,蕅益大师到底是什么人?古书上没有记载,我们看到大势至菩萨这样赞叹,他要不是阿弥陀佛再来,准定是观世音菩萨再来。注得是好,是真好!蕅益大师有不少地方发前人之所未发,实在是非常的难得。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告诉我们,释迦牟尼佛成佛是念佛成佛的,这是从前我们没有听说过的,古书里也没人说过,蕅益大师在《要解》里为我们说的。有没有证明?有,就在《弥陀经》上,我们《弥陀经》读了不少遍,没有发现,他替我们指出来,这非常希有。在五浊恶世,示现证得无上菩提,这不但在世间是第一希有,出世间也是第一希有。这个话里面的含义,我们要能够体会。什么意思?我们能够一心一意念佛求生净土,就是第一希有。何以见得是第一希有?这个人在一生当中,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不退成佛,这能说不希有吗?这能说不是第一希有吗?法门无量无边,不能保证你在这一生…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二十九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