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二十二集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  (第二十二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9-23-022

  请掀开经本,第二卷,第四十二面,第一行看起:

  经【须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

  这一段经文,这是比较财布施与法布施的殊胜。请看注解:「校是比较」,古时候这个字是通用的,「胜是殊胜」。「本经就福德与智慧」,法布施是智慧,「校胜多次」,这是我们在这个经上看到的,是有很多次的比较,前后有六、七次之多,愈到后面是愈殊胜。每次必加胜,增加殊胜之处,愈校愈胜。

  【乃就修持功行愈胜,福德愈多。】

  从本经校量福德里面,我们得到很大的一个启示。绝对不是说,《金刚经》为什么后面在比较福德的时候,会比前面来的多,为什么不是一样的?实在讲,佛说这个经,当时法会的听众,人家比我们会听。会听,从哪里看?古人常讲,随文入观。佛说到什么地方,他的境界就转变到什么地方。本经正宗分的经文四个大段落,信解行证,当然愈往后面就愈殊胜。你对这个经相信,能生实信,这个功德就很大了。这个地方比较的时候,能生实信;往后去,从信心当中你逐渐逐渐了解,像尊者所说深解义趣;当然那个时候,你修的福德比现在更要殊胜了。然后到实行,不但能解,你统统做到了。最后能够契入境界,就是证果。所以你自己的功夫,修持的功行,你不断在提升,那你的福报也就逐渐增长,是这么个意思。这给我们很大而且是真实的启示,从这个地方我们就晓得,修福修慧要认真,这个地方要讲真功夫。

  一般同修们常常问我:超度有没有效果?超度最高能超到什么地方?是不是能够超度到往生极乐世界?如果要是能超度到往生极乐世界,我们可以不要修行了,可以不要念佛了,等著超度就好了。实在说,诸佛菩萨真的是大慈大悲,无尽的慈悲;如果说超度都能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些佛菩萨不把我们超度到西方极乐世界,他算什么慈悲!诸位想想,对不对?所以不行,超度的力量是有限度的。我们从《梁皇忏》里面去看。梁皇忏,主持法会的人是宝志公,在那个时代,宝志公这是老和尚,宝志公是观世音菩萨化身来的,这还有什么话说?观音菩萨亲自来主持超度,超度梁武帝的妃子,只能超度到忉利天。所以这一点诸位要晓得,超度的力量最高就是到忉利天。一般的时候,超度是免除恶道,超度你得人身、超度你生天,四王天、忉利天。往上面去单靠超度不行了。为什么?超度是福报,我有福,我有福报,可以分给你享受,你能够得到。我有智慧,你得不到。我的智慧没办法给你,我的福报可以给你。所以超度是福报、福德,不是智慧,诸位一定要明白这个事情。忉利天以上,这讲夜摩天,夜摩、兜率,我们在前头也跟诸位报告过,往生到那些地方需要定功。你没有修定,佛菩萨有定。佛菩萨定功不能给你,你没办法得到;佛菩萨的智慧没办法给你,那是要靠定功。这个定没成就,也就是我们讲不及格的定功;如果定功及格,他就到色界天、无色界天去了,不会在欲界。欲界这个定,他曾经修过定,他有定功,叫未到定;他这个定功达不到初禅,所以就在欲界的四层天。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就晓得修行要靠自己用功,靠别人超度太难太难了,千万不要存这个念头。我们看到许多忏仪上,都说要超度他到西方极乐世界,那是我们的愿望,我们希望他能去,实际上他去不了,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一定要自己认真努力。超度最重要的,是主持超度这个人,他要真正有修行,真正有功夫,那才有效果。如果他修行没有功夫,这个超度只念念经文没用处的,那个没有效果的,要自己的功力。

  这个事情,我们在《影尘回忆录》里面看到,倓虚法师没有出家之前,他就学佛,就作居士。他有一个好朋友姓刘的,刘居士,他们在一起读《楞严经》。它当中有一段:八载寒窗读楞严。《楞严经》能不能体会、能不能有悟处,那另当别论;八年读一部经,纵然没有悟处,定力是有了,心定了,就凭这一点功夫,就能帮助这些鬼神。他说有一天,他们那个时候开个中药铺,中午没有什么生意的时候,就在柜台上打瞌睡。打瞌睡的时候,这个事情就很清楚,像作梦,似梦非梦,境界非常清楚。看到两个人到他店里来,来找他,他一看,这两个是冤家。这个东西就很麻烦了,怕他来找麻烦,知道这两个人已经死了,这两个鬼魂来找他。什么冤家?在过去打官司,大概是为了债务纠纷打官司。他赢了,那两个人输了;输了以后,他们两个就上吊自杀了,但是他是非常后悔,好像因为这点纠纷,让这两个人自杀了,心里也感觉到很难过。以后学了佛,对这因果事情就更清楚、更明白了。看到这两个人来,不像有恶意,所以他的心比较平一点。看到他们走来,走到他面前,跪在他面前。他就奇怪,他说:你们两个来找我,为什么?有什么事情?他们说:求超度。这个心就放下了,不是来找麻烦的,来求超度的。他说:你要我怎么超度你?他说:只要你答应就行了。他说:好!我答应你。就看到这两个鬼魂踩著他的膝盖,踩著他的肩膀升天了,什么仪式都没有。这两个人走了以后,后面又来两个,一个是他以前的太太,一个是他以前的小孩,都过世了;走到他面前,也跪在面前求超度。他点点头,答应超度她,也看到她们踩著膝盖、踩著肩膀升天了。什么仪式都没有,那是真的,不是假的。由此可知,超度要有功夫,没功夫不行。不是说我念几遍咒、念几部经就行了,那个力量太薄弱了。我们自己修行没功夫,要超度自己的祖先,要超度自己的冤亲债主,用什么方法?读经、念佛,数量要多。我给你念一卷经,那个力量太小,不管什么用处。要发愿,我给你念一百部经,这一百经是为他念的;我给你念一千部经,这一千部经是为你念的。那个有功德,那个力量就很大了。念一部经、念几声佛号,不管用!那个要有功夫,像刘居士一样,八载寒窗读楞严,有那个定功,行!他念一卷经、念几声阿弥陀佛,行!他有这个力量。我们没有这个力量,只有念一百部、二百部、一千部,这个可以,专门为他念的。就像《地藏经》上所说的,七分功德他得一分;我们自己念的人自己得六分,为他念他得一分。但是这种为超度而诵经念佛,一定要有期限的。我这一千部经,我一百天要念完,一天念十部,要这样才行。不能说我给你念一千部,遥遥无期,想到就念,没想到就不念了,那个没有用处。一定要有期限的,在这个期限之内,我要把这个经咒念完,那才管用。这里面的道理,都在《地藏经》里头。你要问到底是什么理由,为什么会有这种力量,你去读《地藏经》就明白了。这是说明功夫愈来愈深,果报愈来愈殊胜。

  【须知福慧应双修,即是要人悲智具足。智即慧,悲即福。本经所说福德,皆由大悲心而发,并非令人求人天福报也。】

  这是必须要知道的,不能把意思错会了。以为我们修金刚般若 ,目的何在?求人天福报,那就错了,完全错了!福德是自自然然的,你不需要求,自然就现前。所以,修行要福慧双修。成佛,我们皈依佛的时候,我们所念的偈子:皈依佛、二足尊;二就是福慧这两种,足是满足,就是圆满的意思,智慧圆满、福德圆满。人天当中最尊最贵这是佛,所以要福慧双修。本经自始至终教给我们的,都是修福修慧。譬如经上讲的原则,应无所住,这是修慧;行於布施,这是修福。应生无所住心,这是修慧;令一切众生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是修福。再说得明白一点,自行是修慧,化他是修福,一定要福慧双修。由此可知,释迦牟尼佛他教我们无住,他必定是一念不生,心地清净寂灭,这是他老人家真实智慧。示现在世间为我们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他修福!讲经说法是修福,清净心是修慧。所以一定是福慧双修。昨天我们也讲了很多,一定要把佛的教诲应用在生活上,就连穿衣吃饭,世尊都为我们显示得这样清楚、这样明白。心里面不著相,就是慧;事相上做得很如法、很圆满,那就是福。所以说穿衣吃饭,点点滴滴都是福慧双修。真的会了,实在讲,不要说是我们一天没有空过,我们一分一秒都没有空过。当我们没有工作、没有事情时候,我们在法尘上用功,在念头上用功。心清净真诚,是慧;念念都是念阿弥陀佛,那是福。心地清净,不著有;念念是阿弥陀佛,不著空:两边都不执著,福慧双修,这个要紧。所以这些教诲,都是要人悲智具足。福德是从大悲心里面,自自然然流露出来的。智就是慧,悲就是福。本经说福德,说得很多。几乎每一段校量,世尊都给我们说福德,不住空。般若 经最忌讳的,是怕人堕到空里面去了。以为万法皆空、一切皆空,那个麻烦就大了。所以福德就说得多,这是由大悲心而发,是真实的福德。不可以求人天福报,这句话非常重要。学佛的人如果目的定在人天福报,你这一生没有成就。为什么?人天福报在六道轮回,没有出轮回。没有出轮回,问题就非常严重。这个前面说得很多,我们生生世世修行就是因为没出轮回,想想现前的状况就知道了,才晓得这个非常恐怖。

  【福德固要】

  特别是对一般人来说的,哪一个人不要福德?当然要福德。

  【而智慧尤要】

  福德跟智慧两个比较一下,智慧就更重要。福德解决不了的问题,智慧能解决。

  【故满三千大千世界之布施】

  这是举比喻来说,三千大千世界是一尊佛的教化区,一尊佛的教区,这个范围非常广大,一尊佛的教区。在从前,我们以为三千大千世界,像现代科学家所讲的银河系,我们这个银河、这个大的星系,这个范围就相当可观。银河系的这一端到那一端,那个距离科学家用光年作单位。光的速度,一秒钟十八万英里,三十万公里,一秒钟。这个光的速度走一年那么长的距离,用这个作量天尺。天上量距离用这个来量,用这个数字来量,叫光…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二十二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