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已。觉正净是一而三,三而一。虽然讲三个字,实际上是一桩事情,因此任何一个法门,功夫的总持都是净念相继。所以,这个名词的含义是包括整个佛法;不但是整个大乘包括在其中,小乘也不例外,都概括在其中。
【此节经文,从反面显其必应三空之故。】
这个词句非常肯定,必是必须,非这样做不可,一定要入三空。换句话说,决定不能有执著,分别执著一定要把它舍掉。分别执著,可以说是我们无量劫来,修行没有能够成就的根本障碍。前面说过,我们不是这一生才修行,每一位同修善根福德因缘都不可思议。善根、福德不必说,因缘,我们在这一生中遇到大乘正法,遇到《金刚般若 》,遇到净土三经、五经,这个因缘不可思议。换句话说,善根、福德、因缘,我们统统具足了。这一生能不能成就,就看这个根本的障碍你晓不晓得。知道这个根本障碍之后,把这个障碍除掉,我们这一生当中就成功了,我们的功德在这一生当中就圆满了。如果不知道障碍在哪里,不晓得把障碍除掉,这一生虽然是三个条件具足,不能成就,这真可惜!因为这三个条件统统具足很不容易,太难太难了。我们今天三个条件具足,但是要知道它有障碍;你要认清障碍,除掉障碍,那就圆满了,功德就圆满了。
【以明丝毫著相,便是分别心,便非清净自性,便是逐妄、迷却真性、起惑造业、苦报轮回的凡夫。】
读这一段文,确实惊心动魄,寒毛直竖。这对於真正希望在这一生成就的同修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开示,那就是丝毫的分别执著都不能有,我们这一生念佛才保证往生。我们这一生所希求的,就是这么一桩事情,在这一生当中,一定得到究竟圆满。所以一丝毫的分别执著都不能有;有了,就是障碍,障碍我们清净心,清净自性就是清净心,就是逐妄。换句话说,这是走了回头路,我们无量劫来,就是逐妄、就是迷真。这一生当中好不容易善根、福德、因缘具足,有可能脱离三界轮回,有可能往生极乐世界,被这个障碍障住了,这个多可惜,又走了回头路。
所以,世间五欲六尘留恋不得,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当我们面对六尘境界的时候,心里动了心,起了贪瞋痴的念头,能立刻想到佛在《金刚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把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立刻把它伏住,把它打掉,这叫功夫,这个叫得力。不能再迷,迷了真性的人,不可能不起惑造业。惑就是迷惑,一有分别执著就迷惑。分别就是起惑,执著就是造业。起惑造业,又搞六道轮回了,所以这叫轮回心、轮回业。我们用轮回心、轮回业修学佛法,佛法也是轮回,你出不了六道。
但是佛法是善法,你所得的果报是高等的,你身心清净。善心、善行,像经上常讲的慈悲喜舍,修十善业,生三善道享福,你得这么个果报;如果你的心行不善,还是有福报,恶道里面享福。恶道里还有福报吗?有!我们在新加坡就看到,新加坡有很多神庙,信徒很多,初一、十五你看多少信徒去烧香拜拜,去祭祀鬼神。饿鬼道里面有福报的,他在鬼道里享福。畜生道里享福的更普遍,大家都能看到,多少人养的宠物,很享福!你看看,它什么心都不要操,主人侍候它,照顾它非常周到,它的福报很大,比人大,人享福要像它那么享福不容易。所以你仔细去观察宠物,我们学佛的人警觉性高,人不如畜生,养宠物的那个家庭,哪个最有福?宠物最有福。它的主人侍候它,主人是它的奴婢,它才是真正的主人,主仆颠倒了,真正的主人是那个宠物,仆人照顾主人、侍候主人,你想想看,颠倒了。这就是什么?它修的福报很大,但是它的心行不善,堕畜生道;修的福,它还是照享,畜生道里面享福。因果报应丝毫不爽。
佛在这一部《金刚般若 》也明显为我们指出来,因果不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因果是真的。我们不能不重视,不能不谨慎小心。所以要晓得,用轮回的心,就是分别执著的心;轮回业就是分别执著这些事相,这是轮回业;修佛法也不行,也得不到结果,念佛不能往生。不能往生,念佛也是福报,这一生所修的都变成福报,这是很可惜,依旧去做一个苦恼的六道众生。底下一段教我们正确的修行方法。我们要以佛心、要以菩萨心来修行,才能出得了三界六道,才能得究竟的果报。究竟果报就是了生死,从此以后再不搞生死轮回了,这才算是究竟,这个果报才算是真实。
【广修六度万行】
这一句话意思就是说,我们全心全力去做利益一切众生的好事、善事,对於众生有利益的,尽心尽力去做。
【而心中若无其事,湛然凝寂,不为所动。】
这就不是轮回心,就不是轮回业。心里面怎么样呢?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若无其事,每天认真努力在做,做了怎么样?没事!这样做,很快乐,不疲不倦,你不会感觉得很累。一般人做事,做一点事他都感觉到疲倦,感觉到累了。为什么累?他执著分别,我今天做了好多好多事,那怎么不累!当然就累了。菩萨一天做那么多事,没做、没事,没有事,他怎么会累!
我们常常劝人,尤其年岁大的人,要多休息,实在讲休息都累。为什么休息会累?在打妄想,身休息了,念头没休息,所以他还是累,还是会疲倦;最要紧的是要念头休息。心清净了,这个身一天到晚做,做再多都不累。这些事情,诸位同修你不妨试验试验,就能体会到了。这是真的,你会做得精神饱满,甚至於晚上不睡觉的做,都不会累,愈做愈快乐。如果你不相信,我举个很浅显的例子,年轻人跳舞,跳上两天两夜,他欢喜,他不累。还有人打麻将,打个通宵,他也不累,那是什么?精神专注,他也没有别的妄想,他打牌要是打妄想的话,他要输钱,所以他也集中精力,也入了三昧,他也行。不过那个不究竟,那个心里还是有念,不过他的念集中了,他不是很多的妄念,他集中,只有一个妄念、几个妄念,他妄念少了,所以他能够不疲不厌。如果一个妄念都没有了,那个精神饱满,那个不会疲倦的。所以许多人觉得:我读《无量寿经》,一本念不下去,会很累。来跟我说。我说:那怎么办?好了,你就分几段念,一次念一小段吧!这没有法子,这证明妄想太多了。他一说这个话,我就晓得,妄想太多了。一部经,初学的人两个小时,两个小时的定力都没有,你才晓得他的妄念多少!这个病很严重,一定要克服。
要学著心中若无其事,要真正放得下。放下从哪里放起?佛在经教里教导我们很多,从你执著最重的放起。譬如我们对财看得很重,我们就从财先下手;我们名看得很重,你就从名先下手。每个人的状况都不相同,每个人的病情不一样,哪一个病最重,就从那个地方下手。一般讲起来,把财看得重的人是比较多一点,可是也不一定。譬如我们从前在台湾,道安老法师的确不贪财,财看得很轻,道安法师名看得很重。所以有人就骗他,组一个公司请他作董事长,他很高兴。董事长要出钱,他的钱马上就拿出来,被人骗去了。哪一个毛病重,从哪一个毛病下手,把它舍掉、把它断掉,心中若无其事。所以这个若无其事,这里头境界也有浅深广狭不同。我们要知道,自己哪个毛病重,从哪个地方下手,舍!舍,他的心就清净了。
「湛然凝寂」,这是功夫成就了。湛然是比喻,像清水一样,水很清,没有污染,很清很干净,没有波浪。水在平的时候,在定的时候,这是湛然凝寂。「不为所动」,不会再被境界所动。从前我贪财,现在再多的金银财宝在面前,不动心了,这就成功了。所以心要不动,事情要做。心不动,就是佛心、菩萨心;你所做的一切事业叫菩萨事业,就不是轮回业。心一动,还有一点点分别执著、贪瞋痴慢,那是轮回心,所做的佛事都是轮回业,何况世间的什么善事、恶事,那不必说了;关键就在这一点,真的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此即是不取法相的真实义。」不取法相,不取非法相。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十八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