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 (第十七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9-23-017
请掀开经本,卷二,第三十面,倒数第七行,从第八段看起:
【持戒能舍世间之欲,修福能舍自己之财。以财、法、无畏施之於人,正是修般若 即在持戒修福下手。】
我们看这一段,前面说过,持戒的人必定是少欲知足。少欲知足,世间种种的享受他能够放下,实在讲这才是真正的有福。一个人到中年以后,会深深的体验到,真实的福报就是身心健康、生活愉快,这才是真正的福报。福报决定不是有财富、有地位,世间人看错了,以为有财富是福报,有地位是福报,其实不然。一生之中要是生活不快乐,纵然有财富,富而不乐,反而不如贫而乐,那个人生有价值、有意义得多了,这是要有相当智慧就能够观察得出来。
由此可知,古人常讲的贫而乐,那叫享清福,清福高!红尘里面享受五欲六尘叫红福,红尘之福,红福没有不污染的,身心都污染,换句话说,那个福是享了,身心都不健康,这就是我们说的,他付出的代价太大太大了,简直不能成比例。真正会享福的,真正会生活的,身心清净,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妄想、没有烦恼,这个人过的是神仙生活,我们佛门里面讲佛菩萨的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幸福美满。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对於世间五欲六尘决定不追求。何况世尊在大乘经里面,讲得这么清楚、这样的透彻,那都是假的,缘聚缘散,当体即空,了不可得。
持戒的人行,持戒的人善根非常深厚,他在这个时代他欢喜守法,愿意守规矩,循规蹈矩,这就是持戒之人。修福,实在讲那也是大智慧,正是与修般若 相应,般若 是真实的智慧。福与大众共享,这是真正的福报,这是真实福报。决定不能够独享,一家人独享,一个集团的人独享都不行,要与一切众生共享,这个人福报就大了,这个福报才叫真实的福报。在世间我们看到富贵之人,富,他拥有财富;贵,他得到地位。这种果报都是多生多劫修善积德而得来的,不是偶然的,一世、二世的修积得不到,果报没有这样殊胜,所以这是多生多劫的累积。这种情形只有佛眼看得清楚。
佛给我们提出警告,就在《金刚经》上,佛也说得很清楚:菩萨修福不应受福德,也就是说,世尊教导菩萨要修福不要享福,这个是真实的智慧。为什么?我们仔细去观察,读历史看古代,看报纸、看新闻,看现代,享大福报的人很容易造罪业。多生多劫修的福,这一生就报掉了,如果在这一生当中不能够继续再修福,往后的麻烦大了。有几个人得福报的时候,肯继续再修福?不多,真的不多!古时候还有,古时候因为都读圣贤书,多少都受过圣贤教育的薰陶,还有智慧,还能够辨别善恶是非,有能力辨别。所以有福报的人肯修福,欢喜修福,这是很难得的。现代人不读圣贤书,不相信这个福报是命里有的,他不相信,他以为他很能干,他有本事、他运气不错,他以为是这些,以为是这么得来的,不知道得来的前面有深厚的因缘,他不懂得,因此得到之后就不懂得再去培福,就不知道了,这样,福报享尽之后,恶业现前,果报就在三途。这是佛法里面常说的三世怨,第一世多生多世在修福;第二生享福,享福造罪业,福享完了,第三世堕恶道去了,很冤枉!所以财法都要与大众共享。
无畏施也离不开财与法,施财使人物质生活安定,他心得安定就是无畏施,法施使人明理,理明了之后心自然就安了。我们常讲心安理得,心为什么安?道理得到了,明白了,道理明白了他心就安了。由此可知,无畏布施在手段上离不开财与法。所以世尊在本经只用一个布施,多次的为我们开示,教导我们应无所住而行布施。这是说明修般若 要具备这个条件,这就是本经教学的对象。底下一段说:
【诸恶莫作是持戒,众善奉行是修福。谨小慎微,放下一切,是佛所拣定之机,必蒙佛加被。】
这不但是理,也是摆在我们现前的事实。这一段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善跟恶的区别,什么是恶,什么是善,一定要辨别得很清楚。我们是学佛,而且是学的高级佛法,金刚般若 是属於高级佛法,不是初级、不是中级,因此这个标准就高了。恶的标准就是自利,凡是对自己有好处,要利益自己的都是恶;凡是能够利益大众的,这是善。而佛法讲利益众,众生现在得利益,来世也得利益,后世也得利益,那才叫真的善;现在得利益,来世不得利益,这个不叫善;现在不得利益,来世得利益,后世得利益,这个也叫善,善恶这样分法。
为什么说利益自己的都叫做恶?《金刚经》上说得很清楚很明显,菩萨要破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那才叫菩萨,才能达到菩萨的标准;如果念念为自己,诸位想想,我执就很重,我相怎么能破得掉?所以他这个标准是建立在凡是助长我见、助长执著我相的都是恶,那就是障碍,障碍你达不到菩萨的标准,这哪里是善?这当然是恶。诸恶莫作,那就是要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个不同於一般的标准,不但是跟世间的标准不一样,跟一般佛法的标准也不一样。善决定是利益众生,唯有利益一切众生,这个范围像前面所说的,必定是尽虚空遍法界,那个众善奉行要这样的心量去做,为什么?唯有这样的心量,与自性就相应,那才叫真善。修行,我们用禅家的话来说,明心见性就不难了,你把明心见性的障碍统统都除掉了。由此可知,世尊在此地拣定持戒修福,是非常有道理的。
谨小慎微,小,小善、小恶,小善也不舍弃,也要修;小恶虽然很小也不能做,也要把它断掉,谨小慎微。不能因为善小,不值得去做,那就错了;恶小不碍事,不是大的恶事不碍事,这样就错了。为什么?小的恶累积就变成大恶,小善累积就变成大善。虽然很微小的恶要断,从哪里断?从起心动念当中断,一丝毫不善的念头都不可以有。放下一切,放下是真自在,放下才有真实的幸福,才是真实的智慧。佛选定这种人,认为这是般若 会上的当机者。如果我们具备这个条件,必定蒙佛加持,决定得到一切诸佛的保佑,诸佛都护念。你想想看,菩萨、龙天、善神,哪有不尊敬的道理?哪有不保护的道理?这个人才是聪明人,真正是自求多福。自求多福就是依教奉行,依教奉行就是自求多福,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学佛者,定须行住坐卧,一切时、一切处,求三宝加被。】
这句话是真的,无论出家、在家,无论男女老少,一定念念求三宝保佑,这个很要紧,特别是在今天这个乱世。我们如果有一点成就,要求佛保佑,你的成就能保持,不要失掉;如果没有成就,也要求佛菩萨加持,使我们能够得到成就,世出世法都要求佛保佑。求佛怎么个求法?真诚心、清净心、慈悲心,这个三心最重要。真诚、清净、慈悲,一定就得佛保佑,要用这样的心去求。
【即如念佛,念时心中一无所有,专精不杂,则得弥陀加被,成就三昧。】
我们今天念佛功夫不得力,散心、乱心持名,所以没有感应,这要觉悟。从今之后,我们把不能感应的这个毛病改过来。可是必须要晓得,念佛,我们也很想专精不杂,但是做不到,很难!念啊念啊,自自然然杂念就来了,自然妄想就起来了。愈是怕妄想多,那个妄想愈多,这怎么办?一定要用方法对治。时间长了容易打妄想,时间短有办法。我们念一个钟点的佛,没有办法,控制不住,会起很多妄想;我们念十分钟,妄想当然也就少了。假如我们念一分钟,一分钟当中决定没有妄想,可以做得到!那个没有妄想的一分钟得力了,得佛加持。
过去我传给大家念佛的方法,十念法。十念法如果你念四个字,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十句不到一分钟,心地真诚、清净、平等、慈悲,十念。这个十念当中,一个妄念都没有,可以做得到,时间短。但是一天要念九次,不要以为时间短,念得很少,效果不可思议,只要你不间断。我们看到许多同修,就是新加坡、马来西亚的,有很多人打电话写信告诉我,两个星期以后他就见效了,他就觉得很好,就来告诉我,很欢喜,这个方法好!纵然我们是老佛教徒,我们有早晚课,没有关系,早晚课之外加这个十念法。
这个九次怎么念?早晨起来洗脸之后,家里如果有佛堂,在佛堂里面,在佛像面前念这个十念;如果没有供佛像,面向西方就可以了,心里想著佛就行,这个太方便了。早晨起来一次,时间顶多一分钟,这个功夫是真的、真实的,一点都不假。第二次,吃早饭的时候,你在早餐之前,我们佛门弟子都会念供养咒,普通都是念:「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供养一切众生」,然后再开动。其实这几句供养咒有口无心,没什么大的效果,小孩、小朋友唱歌而已,不是真心的,不是真心的,所以不如恭恭敬敬念十句佛号,恭恭敬敬的十句佛号念下来之后再吃饭,用这个代替供养咒。你吃饭也会吃得很舒服,吃得很自在,也会帮助你良好的消化,那个功德不可思议。第三次,你上午上工的时候,你在工作之前把心定下来,念十句佛号再去做工;上午工作完毕了,放工的时候再念一次;中午吃饭念一次,下午上工放工各念一次;晚饭念一次,晚上睡觉之前念一次,九次。一天九次,一次不要一分钟,一天九次,一次都不能够间断,那个效果非常之好。
因为这种念法,真的会念时心中一无所有,专精不杂,你看跟这个标准相应,则得弥陀加被,你就得阿弥陀佛加持保佑,一定得到,成就三昧。由此可知,念佛对我们的工作不妨碍,对我们日常生活也不妨碍,有百利而无一害,为什么不肯去修?应学愚夫愚妇之坚定信心,实在讲,我们学佛最大的障碍,就是我们的信心不定,摇摆不定,比不上那些老阿公老阿婆,比不上他们;他们信心坚定,他们念佛真的念到心里面不夹杂,没有怀疑、没有夹杂、没有间断,往往成就的功夫是上上乘的功夫,非常的希有难得。请看下面这段经文:
…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十七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