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华经》没听说过,法达是念《法华经》的,六祖没听说过《法华经》,你念给我听听!《法华经》二十八品,法达只念到第二品,方便品,六祖听了之后,好了!后头不要念了,全都明白了,那就叫「我转经」。世出世间法,今天科学家费多少心血,集多少人的力量,发现许许多多新科技的科学技术。如果是一个开悟的人,他一听、一看,他全都会了,不但会了,比你还会得多,你还有很多不知道的,他完全都晓得。我们要问,这些佛菩萨为什么不发展高科技给我们受用?佛菩萨真有能力,为什么不肯发展?这桩事情不要问别人,问诸葛亮就知道了,我说的话是真话。
你们读《三国志》,《三国志》是《二十五史》里面的一部书,诸葛亮的确很有科学头脑,他发明的木牛流马,就是机械化的运输,可惜没有详细记载,不知道他用什么动力。现在的车辆动力都是用石油,那个时候没有石油,他用什么东西做动力?能够用机械运输,虽然每天走的路不多,走三、四十里,那也相当可观。这些技术,他为什么不传下来?他死了,他也把它毁掉,为什么不留给后世?这是他的大慈悲心。如果科技从那个时候开始不断的发展,诸位晓得,我们现在这个世界的科技文明发展历史不到一百年,发展的结果怎么样?再过五十年人类就要毁灭了。如果在那个时候发展,这个地球早就完蛋了。他们大慈大悲,所以不愿意把这些东西说出来,道理在此地。这是诸佛菩萨,不但有大智慧,而且有大慈悲心。科技给我们带来是一些方便,换句话说,我们付出的代价,诸位要是细心想一想,得不偿失。现在表面上所看到的,地球上生态环境被破坏了,严重的污染,每天地球上的生物,包括动物,有一百多种绝迹。每天都这样子,这还得了,有增无减!再加上这个社会人心,贪瞋痴慢,加速度的在增长,整个社会动乱不安,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人心惶惶,没有一丝毫安全感,哪里有生活的乐趣?这就是说我们付的代价太惨重,我们得到的便利太小,得不偿失。这就是诸佛菩萨、古圣先贤,他们有这个能力,有这个智慧,不肯为的所以然道理,真正是慈爱一切众生。
【古德说:但求息妄,莫更觅真。若一觅真,即成为妄。】
这在修行过程当中,是一句非常重要的开示。所以古人教人修行,就是说:你就一直去,不要回头,不要犹豫,自然就成功了。譬如叫你念佛,念佛会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你听到了,我认真念佛了。念佛求什么?先求功夫成片,念了几年,功夫还没成片,再念几年还不成片,念一辈子也不会成片。为什么原因?因为你有一个功夫成片的妄念在当中夹杂著,所以它不能成片。你有一个求一心不乱这个杂念在里面,夹杂在里头,决定得不到一心不乱。不能求真!妄去掉真就现前,你何必再求真?求真就是一个妄想。你要想证果、要想成佛,有一个念头「我要成佛」,你就决定成不了佛,你有个念头「我要证阿罗汉」,你算了,你这一辈子证不了阿罗汉。阿罗汉、菩萨、佛都是成就的正果,正果里面没有妄念、没有妄想,你老是还有一个妄想、妄念存在心里,你怎么能成正果?所以这个要紧,但求息妄,莫更觅真,妄去了就是真。
【必妄心分分除,真心分分现。】
像菩萨五十一个阶级,五十一个阶级从哪里来的?就是那个妄一分一分的断,妄断一分,真就现一分。好像我们一面镜子,这个镜子盖了很多灰尘,都不起作用了,我们去擦它,我们擦掉一块脏的东西,那一块就现前,它就起作用,就照了,再多擦一点,它那光明又多透一点,就是这么个道理。只要除妄就行!妄一定是渐渐除,不可能一下就除干净,不可能,所以菩萨五十一个阶级,就是这样分的。愈是高位的菩萨,他那个妄就愈少,留得愈少;愈是位次低的,他那个妄还留得很多,就这么个道理。所以妄心分分除,真心分分现。
【妄心是无明、妄想、烦恼。】
这个也要把它辨别清楚,哪是妄心?无明是什么意思?无明就是不明白。对人、对事、对物,对过去、对现在、对未来,样样都不明了,这就叫无明。无明要是明了,明了就是智慧现前,就是样样都明白,样样都明了,那就叫明了。从一个自然现象上来说,因为我们有无明,真的是无明,我们的太空一片漆黑。现在太空人飞到月亮,到星球探险,知道太空是黑暗的,为什么是黑暗?无明!如果你的心明了,不需要太阳、月亮、灯光,不需要,这个天空,天空是光明的。所以天空为什么是黑的?我们的心黑,所以天空是黑的,因为无明!
这个事实,诸位可以在《虚云老和尚年谱》里面看到。虚云老和尚禅定是有相当的功夫,开悟不开悟我们不晓得,禅定的功夫他是真有。他常常也打坐,十天半个月,一出定的时候,他觉得才几分钟。有一年过年的时候,年前,他住小茅蓬,在锅里面煮芋头,芋头煮在锅里面,还没烧开,他在旁边打坐入定,是真的入定了。这一入定就入了二十多天,年都过去了,他也不晓得。有一些别的人到他茅蓬来看他,来跟他拜年,看到他入定,就拿了个引磬在他耳朵边敲,这一敲的时候他就出定了,出定看到他们来,你们来得很好,我刚刚烧芋头,来,大家一起吃。结果一看,那个芋头都长草、都长毛了。他想,怎么回事?人家就告诉他:年早已经过了。他说:不会吧!我觉得才十几分钟。他在定里面感觉得十几分钟,实际上过了二十多天。虚云老和尚生平像这些事情很多很多,常常一入定都很多天。年谱里头记载的,有这么一桩事情。我看《年谱》是刚刚学佛的时候,喜欢看这些东西。差不多有三十多年没看了,不过这一段故事印象很深,诸位要去查查,不晓得它在哪一年的。
有一年也是,有一次他是黄昏的时候,回到他自己的茅蓬,回去,大概路相当长,他老人家年岁也大了,慢慢走,一个人走。走到半路,遇到两个出家人,彼此都认识的,在半路上碰到。这两个出家人,每一个人手上拿了一个灯笼,看到虚云老和尚,「老法师,怎么天这么黑,你还一个人走路!」虚云老和尚一直走,他心是定的,心是清净的,所以那个光明永远保持那个样子。在他没有感觉到天是黑暗的,经过他们两个人一提,说天已经黑了,他一愣住,天立刻就黑下来。所以,天空的黑暗不是真的,你从老和尚这个经验,事实上,那个不是真的,妄想、分别、执著造成的。老和尚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所以他那个天空永远是明亮的;人家一提,他马上又分别、又执著了,就黑暗了。
所以佛经上说,诸佛菩萨所住的叫大光明藏,我们相信,佛菩萨那个虚空一片光明。我们今天这个光明是得自於太阳、月亮、灯光,这三样东西拿出来,太虚空真面目就显露出来了。一片黑暗,无明!无明要是断掉了,那个现象就很清楚,晚上跟白天一样明亮,不需要日月灯光,那个时候就是你的无明破掉了。这个不是普通菩萨,佛经上告诉我们,阿罗汉不行,辟支佛也不行,权教菩萨也不行,没破无明,换句话说,他不藉日月灯光,他还是住在黑暗当中。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不需要日月灯光,不需要,自性的光明透露出来了。光明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我们是自性里面本有的光明被障碍住,透不出来,才看到一片黑暗的现象。所以妄心是无明,妄想是烦恼,这些东西的根都是无明。
【真心是觉、正、清净。】
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就是正知正见,也就是说对宇宙人生的观察是真实正确的,没有错误,没有偏差,这才叫做正知正见;经论里头也说之为佛知佛见,跟佛菩萨的知见完全相同。清净,清净心。这是真心,这是真实的智慧。
【但不著相,则色即是空,相即是性。性相圆融,无碍自在。】
前面说了这么多,都是真实的道理,事实真相。我们迷失太久了,佛说的事实真相,我们听起来非常的生疏,要如何能够契入,也能够证得?佛教给我们,只要你不著相就行了,就像本经末后,「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不著相就是不取相。能够不取相,不执著一切相,才晓得色即是空,色就是色相,包括所有一切现象,一切现象当体即空。这个空的确不太好懂,为什么?空不当作无讲,我们一般人讲空,空是什么都没有了才叫空。佛法里头这个空不是当作无,不是说没有。这个空,空是有,空跟有是一不是二。相有体空,虽然是有相,但是它没有自体,体是空的,所有一切物相没有一个是例外的。所以说万法皆空,都是从体上说的。体与用从来没有离开,体用是一不是二,体虽然永恒不变,那个相刹那转变,所以它是转变,它也不会消灭的,它只是会转变。
所以相就是性,性相圆融,为什么说圆融?圆融是没有妨碍。不变的性,不妨碍会变的相,不妨碍;刹那生灭的相,刹那生灭,生灭就是变,变得太厉害,变得太快速了,不妨碍永恒不变的性体,决定没有妨碍,这才叫圆融。所以清凉解释《华严》,为我们说出如来果地上的境界,他所讲的是「事无碍、理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他说了四个无碍,叫四无碍法界。四无碍法界说的什么?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里面的现象是四种无碍,那是一真。回过头来观察我们的法界,这四样统统有碍,事有碍,理也有碍,理事当然就更有碍,事事的障碍就太大太大了,愈来愈严重。一真法界里头这四个都没有障碍,叫无障碍的法界。无障碍那才叫自在,有障碍都不自在。无障碍才叫做解脱。大乘佛法里常讲的三德密藏:法身、般若 、解脱,必须到无障碍才真正的解脱。说来说去,说真的都是自己性德圆满的显露而已;一真法界,无障碍的法界,全是自性本有的德能,不是从外面来的。实在讲境随心转,连太虚空都是自性变现的,都随自性来转。我们自性迷了,太虚空是黑暗的,自性觉了,太虚空是光明的,连整个太虚空都随我们的心在转。修行人不能不知道这个事实,不能不晓得这个道理。
经【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十六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