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 (第十六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9-23-016
请掀开经本,卷二,第二十七面,从最后这一行看起,第四段看起:
【用功最要是作观,作观即是改变想法、看法,凡夫见思皆不离执著,即是错误。】
这部经讲了这么多天,诸位同修若是没有缺席的话,大概这个意思都能够体会到,知道妄想执著之严重。我们不仅是现前受到伤害,无量劫来,对我们伤害最大的、最严重的,无过於此。了解这个事实真相,明白了这个道理,如果在这一生当中,我们要想真有一个成就,成就实在讲是无比的殊胜。就以最现实的话来说,我们在这一生当中会得到真实幸福美满的生活,就要把世尊的教诲,认真的去思惟,认真去想一想,想通了当然我们就会很认真的去奉行、去照做。世法、出世法这些名相都是假名,有没有这些事实?事实有的,怎么有的?都在观念上,一个错误的观念,你就制造六道轮回,永远不能摆脱六道轮回,这叫世间,世间是这个意思。如果你看破、放下,你就能够脱离六道轮回,那就叫做出世间。所以出世间、世间,在乎我们一念之间。因此,修行用功最要紧的就是作观,前面讲观照、照住、照见,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大小乘佛法,各宗各派都离不开这个原则。
什么叫做「作观」,这是佛学的一个名词,古人有种种解释,但是我们愈看愈迷惑,所以名相名词的术语,正确的解释对我们初学人来说,似乎相当困难。这个地方解释得简单,也容易明了,就是改变想法,改变看法,「观」实在就是观念。观念两个字,分开来讲,观是看法,我们对人、对事、对物,对宇宙人生的看法;念是想法,你怎么个看法,怎么个想法。凡夫见思,见是见解,就是看法,思就是想法,皆不离执著,那个病就在此地,总离不开分别执著。佛在这一部经为我们指示出来,这是错误,严重的错误。世尊当年在世,说法四十九年,一切法所说的,都不外是这个事实真相,叫我们先要认识清楚,妄想、执著是错误的。实在讲见思烦恼之所由,它的根源就是从这个地方生出来,这是不可以不知道的。知道之后,要认真去把它转移,也就是把它断除,断除不如说转移来得切实。
请翻过经本,看二十八页,「吾人终日所闻」,这是举一个例子来说。「车声、人声,种种喧扰声」,这些话特别是我们住在都市,就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几乎没中断过,所接触的境界。「然此实非车声、人声、种种喧扰声」,我们听到是车声、是人声,是许许多多很多种的这些音声,我们现在讲的噪音。修行人把观念转过来了,转过来之后,他们听的跟我们听的不一样,我们听的是许许多多的噪音,念头转过来,他们所听到的是说法的音声,法音宣流,果然就不相同了。
【乃无常、苦、空、无我声】
这种情形几乎有一点像佛经上讲极乐世界的状况,这看你能不能转得过来,你仔细观察音声。所以佛门用这个观字用得好,观是不用心意识,用你的清净心、真实智慧,你去观察,确实是无常,在这个境界里面展现出无常、苦、空、无我。
刚才讲,这是举一个例子,我们所闻。从这个例子当中,我们要深深体会到,不仅是所闻,我们所见到的,见到一切人,见到一切事,见到一切物,就摆在我们眼前,人事物是不是无常的,你能够看出无常,你比过去就进步很多了。过去你迷在里头,你不晓得,现在你能够看出无常,高明太多了!你看到苦空,不少人生活很辛苦,很明显的我们见到。这个世间有不少大富长者,他生活怎么样?你仔细观察,他苦不苦?他那个苦处比贫穷人还要苦,你有没有见到?不要以为他吃得很好,穿得很好,住大房子,出门有名牌轿车,你要知道他那一点点享受,他要付出多少代价,他比一般人苦!我们一般人出门自由自在,那些有钱的人出门要请好多保镖,那根本就很苦!他哪有我们这么自由。你才晓得真苦,没有一个不苦!你有没有看出来?再往深处看,看到究竟处,一场空!这个空不是到他死了什么都没有了才空,当下即空,你就看出来,当体即空!
你要是把这些事实都看清楚,这些事实就在眼前。我们从早到晚一年到头,从来没离开,从来没有中断过;换句话说,就是在眼前,就是看不出来,这叫迷惑,这叫颠倒,我们不能不承认自己迷惑。诸佛菩萨为什么他看得那么清清楚楚,他看清楚了,他才没有妄想,才没有执著,他才能真正彻底放下,放得那么干干净净,显示出的生活,真正得大自在!这个大自在就是真实的幸福美满,没有一丝毫的缺陷。我们要学就学这些,如何能叫我们现前的生活,过得跟佛菩萨一样,你学佛才叫真的学到,你没空过,真的学到,真得受用了。
【乃是般若 波罗蜜声。】
声是究竟圆满智慧之声。你的般若 波罗蜜,究竟圆满的智慧,从这个地方显现出来。眼见色,在色相里面显现出来,鼻闻香,在香味里面显示出来,显示出来是无上甚深的微妙法。金刚般若 波罗蜜,就在见色闻声之中。佛法到哪里去求,你想想到哪里去求?
【此经经文,乃至一切大乘经。】
不仅是《金刚经》的任何一句经文,实在讲只要是佛说的经,任何大乘经典。
【无论何句,皆可作观。】
我们都可以拿来,改变我们的观念,改变我们的想法、看法。佛说得太多太多了,所说这些法里面,也可以说有总有别,总就是从根本上说的,基本的原理原则,那个很好用;如果说「别」,那就是特别对治某一个毛病的。要知道世尊说法的善巧,说法的方便,我们在一些经典里面应当怎样来取舍。《金刚经》上,每一句都能作观。可是在本经最后,末了的时候,佛跟我们讲了一个总纲领,二句一偈,这就是总说,二句就是经末后所讲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动」,这二句,真的它是总纲领,总治一切病,不是治一样病、两样病的,总治一切病。不取於相,就是不著相,对於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眼见色,不要执著色相,耳闻声不要执著声相,鼻嗅香不要执著香的相,乃至於意知法不执著法相。外不著相,内如如不动,内不动心,外不著相,内不动心,就成功了。真的是大乘佛法自始至终,修行的总纲领、总原则。《金刚经》上两句话说出来了。
要怎样才能达到外不著相、内不动心?你就要问,我们现在为什么会著相,为什么会动心?不知道事实真相,以为外面这些相是真的,以为自己这个身心也是真的,我可以得到它,我可以享受它,以为如此!所以你见色闻声,你就动心,你就要执著,毛病在此地,不了解事实真相。所以佛又说一偈,让我们从这个偈子里面,去体会到一切万法的真相。这首偈就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就说一切有为法,有为法包括世间出世间,一切法,如梦!幻、泡、影都是假的,都是比喻那个梦。露跟电短暂,说明这个假相很短暂,一刹那就没有了。你了解事实真相,你自然就不执著,自然就不会动心。不执著,不会被外境诱惑;不动心,你才能保持你真实的智慧,因为清净心起作用是般若 智慧,那是照见。晓得有总有别,我们抓住总纲领。对别说的这些经句,观察自己的毛病习气之所在,可以针对自己的毛病,选择几条来作观,这样下手功夫就会很得力,得清净心。
【行住坐卧,不离这个。】
这一句很要紧!因为要改变我们的观念、思想,那个时间要长,要绵密不可以间断。必须要知道,我们的妄想、我们的烦恼,是无量劫到今天从来没有间断过,所以它的力量非常之强,我们今天念几句佛法,是若有若无断断续续,你要想把妄想执著打掉,那是做不到的。一定要坚持,决定不能放松,行住坐卧不离这个。「则受用无穷」,你得的好处、得的利益,真是无有穷尽。什么时候得到?现在就得到,一用功夫就得到了。如果功夫要是坚持不间断的话,不夹杂、不间断,在一般状况之下,三个月,那个境界可以说是你自己完全能够觉察得到,三个月境界就转了,开始转了,你就得法喜,法喜充满你就得到。
【读经,是经转我。作观,则为转经。经转我,则以经转移凡情。我转经,则常生智慧,更为重要功夫。】
这一段里面讲了两个层次的功夫效果。我们入门下手,读经,从这里下手,读经的目的在哪里?就是前面讲的作观,改变我们想法、看法。用读经的方法,改变我们的想法、看法,这就是经转我。用经转变我们对於宇宙人生的想法、看法,这是初学,实在说一定要从这个地方入门。至於我转经,要是入门就是这样的,我们在中国历史上只看到一个人,六祖惠能大师。惠能以前没有,一个也没有,惠能大师以后,也没有发现一个,所以这个人不能学他。这三千年来,亿万人学佛才只有一个,我们怎么能跟他学?所以那是特殊的例子,那个不能学,我们还要循规蹈矩,从读经下手,从这个地方下手。功夫做到相当程度,也能够进入第二个层次,转经。
所谓转经,就是教下里面所讲大开圆解。什么叫做大开圆解?大家都知道,参禅会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用参究的方法,豁然开悟了,明心见性;教下教你读经,用读经的方法,读到功夫纯熟之后,也会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一样的。你要晓得,用的方法手段不一样,那个功夫累积,那是定功,达到一定的程度就开智慧,就开慧了。所以教下讲大开圆解,到大开圆解的时候,就是我转经了,那就不是经转我。我们念佛,念佛,你用持名的方法,行!你用观想的方法也行,用观像的方法也行,你用读经的方法也行,我每天念《无量寿经》、念《阿弥陀经》都可以,念经就是念佛,也行。念到事一心不乱,得念佛三昧,念到理一心不乱,开悟了,明心见性了,到那个时候就转经。转经的时候是什么现象?智慧现前。智慧现前的现象,那个样子,你没有见闻的时候,你心是清净的,心是不动的,你一听统统明了了,那就是智慧现前。
像《坛经》里面六祖大师,六祖不认识字,《法…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十六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