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天,得这个定就生这个天。佛告诉我们,这个定力能够持续八万大劫,也就是说八万大劫之内,你的妄想不会起现行,这是很难得、很了不起。但是八万大劫要比无量劫,那还是个小数字,八跟无量比,不是小数字吗?八万大劫过了以后,他那个念头又起来,心又动了,心一动就往下堕落,他不会往上升,他就往下堕落了。俗话讲爬得高、跌得重,就是这个道理,他没能爬出去。如果要出去,那个定功继续不断再修,修到第九定,出去了。第九定是谁?阿罗汉证得的。你要是修成第九定,你就是阿罗汉,出了三界,不会再掉下来。八定会掉下来,到第九定不会掉下来,那就得到保障,真的是超越三界了。这叫暂时停止。
虽然暂时停止,也生智慧,也就是说,我们的心能够清净一分就生一分智慧,清净二分就生二分智慧;何况他有这样深的定,那个智慧当然我们是比不上。阿罗汉那个智慧、那个能力,他能够知道过去五百世、未来五百世。阿罗汉能知五百世,你就晓得,色界天人跟无色界天人他们的能力比阿罗汉差一点,换句话说,过去二、三百世,未来二、三百世,他们有能力知道。欲界的天人,有天眼通也有五通,过去、未来他们也都知道,但是不能像高品位的人知道得那么多。鬼神也有小通,那个小通的几个月的事情他知道,未来二、三个月的事情,或者是半年、一年的事情,他知道,再远他就不知道了。所以有的时候扶乩请鬼神问事很灵,近的事情很灵,远了他就胡说八道,反正他说了,你也找不到他,你对他也无可奈何。近的事情很灵,跟你说最近几天的事情,或者几个星期以后的事情,往往很灵验,小事情他知道得很清楚,大事他就糊涂了。那就是说,他的力量很小、不大,比我们人高明一点,也高明得有限就是了。我们了解这些情况,也就不会被鬼神欺骗,这个很要紧。
「本有光明,自然发露,此即智慧。」会用功的人,慧帮助定,定再帮助慧,定跟慧相辅相成,这个修学方法就正确,决定不能把它搞邪、搞歪了。怎么会搞邪、搞歪了?里面加一点烦恼就坏了,这烦恼是什么?他有点智慧、神通,得定一定有这个能力,於是就搞名闻利养,欺骗众生,拿这个来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最后是堕落,那个堕落决定堕三恶道,那就坏了,这是用得不正。所以佛菩萨、阿罗汉,他们用得纯正,一点都不歪、不邪,换句话说,纯正的标准,《金刚经》是最好的标准,他不会离开《金刚经》上所讲的这些原理原则,那就不会走偏差了。定慧要等学,定中有慧,慧中有定,定慧到等持的时候,就开悟了,就照见了。
「照见,指功夫修成。」只是功夫成功了,没圆满,成功了,也就是说不会再退转了。我们佛法里面,大乘法里面讲三不退,这个成功是他证得三不退了;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这叫成功。在圆教,初住菩萨证得了,在别教,初地菩萨证得这个地位,这都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明心见性,这叫修成。《心经》上,观世音菩萨所说的,观自在就是观世音,菩萨讲的「照见五蕴皆空」,这就是说明他的功夫成就了,他照见了。五蕴就是代表世间所有一切万法,这个世间一切法都是五蕴和合而生起的。照见五蕴皆空,也就是说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完全明白了,彻底的了解。真相是什么?真相是万法皆空,我们一般人听到这句话,害怕了!一切法空了,怎么办?其实你也不必害怕,你怕也是这个样子,不怕也是这个样子,这是事实真相。
这个空的意思很难懂,佛在经论里面跟我们讲十八种空、二十种空。空不是无;空,都没有了,这还要释迦牟尼佛讲?还要这些大菩萨才懂?两、三岁的小孩告诉他,空了、没有了,他都会懂,他都晓得。所以空不是无,这就难懂了。空是有,我们现在这一会,大家看看,明明有!有就是空,这个难懂。空跟有是一桩事情。我们最困难的是:空不是有、有不是空,一定要把它分成两桩事情,这是我们迷惑,不知道它是一,说空、说有是一。有人分开来讲,这是方便说,相是有的、体是空的,这个说法佛在经上讲得很多,相是有的、体是空的,这是方便说,没说到究竟处,没说到圆满处,圆满处不是这个意思,圆满处是:有就是空、空就是有;相也是空,体也是有。《心经》里面不断的在重复,「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那是真的明白,这才叫照见,见到这些事实真相。
正如同我们现在科学家发现的,物质是波动的现象,爱因斯坦说是场的现象,换句话说,在他们认识里面,根本就不承认有物质的存在,这是科学家观察到的。波动的现象,波为什么会动?为什么会产生现象?这些所以然的道理,他还没搞清楚,他只是看出这是波动的现象,但是这个已经相当了不起。也就是说,跟佛法所说的相当接近,没有达到佛法的中心,靠近佛法的边缘,也可以给我们做一个旁证,证明佛经上所讲的真有道理。希望科学不断再进步,能够契入佛法的核心,佛法里面东西都被科学证明了。
底下这两句,关系我们现前用功。「观照须观吾人心性」,须是必须,「所谓消归自性」,这样才得受用。心性是什么?真心,心性就是真心、本性,要观这个,你才会有受用。为什么?这是根源,好像我们看一棵树一样,看树根,再大的树都是那个根长出来的。你把这个问题找到,整个问题都解决了;你要是枝枝叶叶上去观照,那个麻烦可大了,时间就太长,费的工夫太多,很难收到效果。所以无论是禅宗,无论是教下,教人修行都是教你从心性上观照。从心性上观照的方法,也有很多很多种不同的方法,可是目的是一样的。譬如我们念佛,我们念佛求什么?清净心,清净心就是心性,用这句阿弥陀佛把清净心念出来,那就见性,所以念佛就是观照。目标要正确,《金刚经》任何一句经文,都可以把它拿来观照,都可以观照自己的心性。这个方法刚才讲了,依旧可以用心意识,常常思惟,譬如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就观照这一句。当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的时候,眼见色、耳闻声,心里一动心,动了贪爱的心,「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贪爱了。动了瞋恚心,「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也不瞋恚了。时时刻刻把这个心拉平,这叫功夫!保持你的清净、平等,不要被外头境界所动,因为晓得一切相是虚妄的,这就不必计较了,不用分别了,心自然就平静下来。像这些句子,随便拈一句,你就用这个功夫,这叫用功,这才叫修行。行就是思想行为,思想行为错了,把它修正过来,叫修行。我们成天打妄想,这就是过失,用这个方法把妄想去掉,使心恢复到平静,这叫修行,这就叫消归自性。也就是说,真消归自性,我们才得到真实的受用;也就是说,得到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这个心起作用,这就得受用。
【读诵受持大乘经典。受持即观照也。】
这句话说明,教下每个宗派修行的方法,没有离开观照。读诵是预备修学的阶段,先要把经读熟。不读熟,从哪里观照起?没法子观照。所以你要想用功,先要把经念熟。古人修行比我们认真,比我们守法,古人老实,现在人聪明,什么叫聪明?投机取巧。古人不会投机取巧,老老实实的,所以古人那个功夫比我们好,比我们也快。我们看《高僧传》、看《居士传》都看到,无论在家、出家,都相当可观,不像现在人。老实从哪里看?第一个你能观察到的,肯念,这就老实。现在人不肯念,一听说要背书都吓跑了,古人都是从背诵下手。读诵,读是看著本子读,诵是不要看本子,背熟了;他能背得很熟,能记得很清楚,他才能受持。佛在经中讲的道理,他接受了,佛所讲的方法,他也接受了,持是什么?持是真正做到,那个叫持。
现在有很多人把受持两个字搞错了,完全搞错了,认为受持就是把经念一遍,我就受持了,这个完全弄错了,那是读诵,那不是受持。每天你把你的课诵本念一遍,那不叫受持,叫读诵。受持是真正明达其义,依教修行,真正做到,这个就是受持。《金刚经》上一再说较量功德,很多遍,这我们很熟的,於这个经上,乃至受持四句偈,再加上为人演说,那个功德福德无量无边!四句偈,四句,哪四句偈?任何四句;四句就是一首偈,任何四句。不要说四句,两句都够了,你的一生受用不尽,你就凭这两句,可以照住、可以照见。只要这两句、四句常常在心里,把你的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换掉,它就管用,这叫受持。这是我们必须要晓得,受持就是此地讲的观照。
【众生之大病根,即是心量狭小。】
诸位要知道,心量狭小,难,不但修行不能成就,不能开智慧,得一点小定还可以。心量狭小的人,能得一点小定,不能开智慧,再跟大家说明,不能往生。为什么?阿弥陀佛的心量是尽虚空遍法界,我们心量跟阿弥陀佛的心量不一样,怎么能往生?念佛就能往生,这个话似是而非。古人说得很好,纵然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喊破喉咙也枉然,去不了!什么原因?心量太小。西方世界佛菩萨诸上善人,心量都是那么大,你这个小心量跑到那里去,天天跟人家斗争,你跟人怎么相处?所以要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心量要像阿弥陀佛一样,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才行!才保证这一生决定往生。
这是我们常常在净宗讲席里说的,我们的心要同佛、愿要同佛、解要同佛、行要同佛,心愿解行都跟佛一样,哪有不往生的道理!这叫保证往生。所以我们定的课诵本,早晨念四十八愿,《无量寿经》的第六品,目的何在?希望我们的心、我们的愿,跟阿弥陀佛一样。念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要用他的愿行,把我们自己本性里头的本愿引发出来。四十八愿是我的本愿,依照阿弥陀佛的本愿,把我的本愿给引出来,我的心愿跟阿弥陀佛完全一样。晚课念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这一段经文,诸位都很清楚,持戒念佛,就是《金刚经》上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也就像倓虚大师在本经里头所讲的「离一…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十一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