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九集▪P3

  ..续本文上一页题、总纲领、总原则,就是不能著相,不能著相就是决定不能够执著,不分别、不执著。请看下面一页:

  【观照纯熟,当体即空。】

  这是观照功夫得力了。刚刚初学自然不得力,这个境界或有或无,有的时候提起,想起来了,再过一会儿忘掉了,这个情形初学的人总是不免,功夫或断或续,总在这个境界里,但是不要怕,起步都一样,我们现在是一样,别人也是一样,现代人如此,古人也是一样,即使是诸佛如来,他们在因地当初也跟我们是一样的,所以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要常常提起,怎么会提起?因此早晚课就很重要了,早晚课养成一个习惯,纵然有的时候忘掉了,但是到这个时候,他就会想起来。早晚课,实在讲就是养成一个提起观想的习惯,重要是在这个地方。功夫得力,你烦恼、妄想,也就是错误的想法看法少了,逐渐逐渐我们的想法、看法,跟佛经上讲的逐渐逐渐趋向一致,这是功夫得力的现象。真正能够体会到万法皆空,你心清净了,这是从观照达到一个程度的效果,叫照住,照住就是得定。你为什么会得定?你有高度的智慧,看到一切法「相有体无」,所以在相上你可以受用;因为它体无,你决定不执著它。它体是空的,你执著它干什么?这是有受用而没有副作用,没有烦恼、没有忧虑、没有牵挂。

  【起念则有,若无於念,一切皆无,故知本来平等。】

  一切法是因为有念,它才有。不但我们这个身体,刚才我举例子跟诸位说,我举一个很浅显的例子,健康与你的念头有密切的关系,完全成正比例。再要是扩大,我们依报的环境,我们居住的环境,居住环境大则地球,再大的我们今天讲太空,太空许许多多的现象,我们今天讲天文现象,这些现象与我们的念头也有密切的关系。你不要以为这地球那么大,太空更大,与我根本就不相干,你就错了,我们起心动念那里头都会产生变化,我们的念头不太强,它的变化比较弱,我们觉察不到,决定有影响。一个念头生、一个念头灭,实在讲它影响的范围真的是尽虚空遍法界。如果没有影响那么大的范围,你们想想看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距离我们这里十万亿佛国土,我们这里动个念头,为什么他晓得?就是因为我们这个念头的波,像电波一样,已经传达到尽虚空遍法界,所以他知道。念头的生灭就是波动,不生不灭那个波就不动。不动是本体,动是现相,相跟体是一不是二。就像水跟波一样,不动的时候,我们叫它做水,它动的时候,我们叫它做波浪,问一问波跟水是一还是二?不能说一,也不能说二。你要说二,它根本就是一,波就是水,水就是波;你要说是一,水是平的,波是动的。所以佛给我们讲真话,是不一、不二,这绝对不是模棱两可的话,是讲的真相。所以大家向这些事相上去观察、去体会。

  我们学佛的人,大多数同修家里都供一个小佛堂,佛堂里面可以不必烧香,烧香当然很好,不烧香也没关系,可以不必供香花,这些都可以不必供,但是那一杯水一定要供。供水是什么意思?要供清水,不要供茶,供茶就错了,水表清净心。每天供这一杯水,不是给佛菩萨喝的,是提醒我们自己,我们的心要像水一样的清净,像水一样的平等,就是代表清净心、平等心,清净心、平等心是佛心,是真心,提醒我们这个意思,要明了,时时刻刻在提醒我们自己。有很多人不知道,供一杯水以为这是敬佛的,给佛,怕佛口渴,自己一天到晚还是胡思乱想,跟自己的心行毫不相关,这就错了,这是完全搞错了。所以这是用这种方式提醒自己。

  【真心妄心,本来同体。】

  就是我刚才讲的比喻,真心就像水,妄心就像波浪,就这么一回事情,妄心就是波动,它是一不是二。

  【起心动念,则全真成妄。】

  这就是我们讲的十法界依正庄严,无量无边的法界,就是你真心波动变成幻相。

  【心开念息,则全妄即真。】

  心开是开悟了,觉悟了、明了了,不再迷惑;念息是分别、执著、妄想没有了,这个时候全妄即真。那个妄在不在?在,在是真的,样样都是真的,晓得波就是水,不要再去找水了,波就是水。虽然妄相在,《华严经》上说得好,「理事无碍」,理是真,事是妄,不相妨碍,真妄不相妨碍。真妄不相妨碍,那个妄相妨不妨碍?也不妨碍,事事无碍,事跟事也没有妨碍了,这真正叫得大自在。我们今天事跟理有妨碍,事跟事更是妨碍,这是什么道理?理没有透彻,事实真相没有搞清楚,所以才产生许许多多的误会,造作一些冤枉的事情。本来统统没有的,我们要说本来可以避免,这个话说得都太勉强了,根本就没有的事,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多的事?都是理没有搞清楚,事实真相不明白,不知道全妄即真。

  【所谓除妄,实无可除。】

  佛法里常讲要断妄、要求真,这些话都是佛的方便话,而是佛对於初机同学所说的方便语。这个讲法他好懂,叫他断恶修善,慢慢的把他这个境界提升。对於老修行,那就不是这样说法,为什么?这种说法、修法不能见性。因为他分别、执著没离开,必须更进一步告诉他真实的,因为妄就是真,要是把妄除掉,真也没有了。波就是水,波不要了,水也没有了;你要是了解,波就是水。那要怎样见到水?让那个波平息下来,原来它就是的;不可以去了波,去得个水,得不到的。我们把妄断掉了、灭掉了,去找个真,真也没有了,哪有真!真就在妄中。

  【所谓降伏,乃善巧转移,大而化之耳。】

  这是大乘佛法,我们常讲高度的智慧,高度的善巧,真正是善巧达到了极处。因为心量愈小,波动就愈大,愈小的时候,波动就愈大,心要是拉宽,波就拉平了,再拉再拉,拉到大的时候,自然波动就没有了,这个法子很妙!譬如,我们看波动最大的瀑布,很多地方的瀑布,我们去看,很壮观,瀑布都是很窄小,水流得很急,它才有这个现象,假如把口拉宽,它这个现象就没有了。我们那个心也是如此。心量愈是窄小,它的妄想、分别、执著就愈严重,波动就愈严重,心量愈来愈宽大,它波动的幅度就愈来愈减少。大乘法用这个方法,大而化之。

  所以我们的心量要大,起心动念不要想自己,不要想家庭。起心动念,佛教给我们要学佛,佛的心量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就是大而化之,大到无限大,这才好。所以起心动念,我们都想到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佛要度一切众生,是度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要生这样的心,这个心是大心,这个心量就把烦恼、妄想转移掉了,所以妄想、分别、执著不要断,自然就没有了。你真的要想去断它,好困难,断不掉!你不断烦恼,好像烦恼还不起作用,愈想断它愈多,愈想断它好像它的力量愈大,这都是事实。所以大乘法方法巧妙,让我们心量扩大,把它自自然然转变,转烦恼为菩提,转生死为涅槃,转变了。《金刚经》上,实在讲就是给我们发明这个理论与方法。

  【发广度心,大悲也。】

  发广大心,度一切众生,这是大悲,这是大悲心,大慈大悲。怎么个度法?这个地方诸位一定要知道,就是要做一个好样子,这就是度众生。我做一个好的榜样,给一切众生去看。佛做样子给我们看,每天这个生活,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举一个例子,样样都合规矩,这是做个样子给我们看。我们今天学佛,就是在这个社会上,要做一切众生的好榜样。众生不守法,我们守法,带头做样子;众生不守规矩,我们守规矩。众生做什么事情投机取巧、自私自利,我们带头做个好样子,我们一切奉公守法,认真去做利益一切众生之事,能够舍己为人,这是好样子。在家庭,做一个家庭的好样子;在公司行号,做一个公司行号的好样子;无论你从事於某一个行业,你在这个行业里做一个好样子。整个社会大家都能这样做,这个国家就是福国,这个地方就是极乐世界,这才叫真正学佛,这才叫学佛得到真实的受用,真正的利益。

  你以为利益在哪里?学了佛,佛菩萨保佑你会赚大钱,这是你得利益,那你就完全错了。大钱赚到了,还是你命里头有的,命里头没有的,佛菩萨也不能够帮助你。所以念念想给一切众生做好样子,这就是诸佛菩萨度众生。度的意思,一定要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就晓得我应该怎么学了。在学校念书,我做一个好学生;功课好、品性好、身体好,好学生,那就是菩萨。做一切同学的榜样,那个学生叫菩萨学生。佛法要这样学法,学了马上就有用处。

  【观实无理,大智也。】

  观是观照,观照一切现象都是因缘生法,当体即空,本来无有,这个观法就见到真性。从相上见到性,这是智慧,大智慧,也是禅宗里面所讲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性是什么?性就是理,万事万物的本体。从相上,要能见到性。为什么一定要见性?因为你见到性,你才会不执著,自自然然你就会做到无住,像释迦牟尼佛一样住无所住。世尊表现的是住无所住,我们也能像佛一样住无所住,那怎么会不自在!所以要有大智、有大悲,才能够帮助一切众生,你自己才甘心情愿,认为这是我应该的,我做个好样子是应该的,没有条件的,我应该要这么做。不是做一个好样子,人家会赞叹我,人家会供养我,里面有很多名利可收,那就错了,不是的,那个心也不清净了,也不平等了。装模作样,骗自己、骗众生,那就有罪业了。这是没有任何条件,我应该要这样做。

  【悲智具足,福慧双修。】

  大智大悲,实在说大智大悲是我们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虽具足,可是我们久远劫来,把自己的自性迷失了,悲与智这个性德不能现前。所以今天一定要用修德,把我们的性德再恢复,这个做法就是恢复性德的方法。这个方法非常巧妙,也非常有效果,这是真实福慧双修,有智慧、有福德。但是福德,世尊在本经里面教菩萨,菩萨广修福德而不住福德,这个话很有道理。像世尊他所示现的,他就不住福德。佛的果报依正庄严,那还得了!他不住,他示现在我们人间,跟…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九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