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九集▪P2

  ..续本文上一页可以有,心没有了,取舍的念头没有了。你看,岂不就是符合《金刚经》上佛教给我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心里头无住,干干净净一尘不染,生心就是你的日子过得很幸福、很自在、很快乐。凡夫的麻烦在哪里?生心他要住,这很麻烦,他有得失的念头,患得患失,在这里面起严重的贪瞋痴慢,这是自己自作自受,苦恼无量,就是不知道事实的真相。《般若 经》的特色,就是把这些事实真相,给我们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我们知道世尊四十九年说法,第一时华严我们不说它,那是世尊在定中跟法身大士们所说的。出定之后,从鹿野苑度五比丘开始,开始说小乘十二年,阿含讲了十二年,等於是办学校,小学六年,中学六年,培养基本的知识。第二个时期进入到方等,方等八年,等於办大学,有方等八年的基础,才进入般若 ,般若 讲了二十二年,二十二年讲的是什么?给诸位说,就是讲无住生心,或者就是讲一个无智亦无得,讲二十二年。真正明白了,那个受用无穷,由般若 才进入法华,法华跟华严完全相同。这是头一个晓得一切法是缘生的。第二,你去观察:

  【同体,相虽别而体同,一法界也。】

  一法界,一是真的,二就是假的。我们学佛的人,永远的牢牢记住这句话,一就是真的。所以念佛叫你一心称念,一心是真心,二心就是妄心,二心不是真心,一心才是真心。一法界是体,十法界、无量法界都是从一法界生的,一法界是本体。为什么会生十法界、生无量法界?无量的法界是从分别、妄想里变现出来的,这就是世尊在大乘经上常常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一切法,实在讲就是十法界、无量无边的法界,从什么地方来的?从心想来的。所以,观想非常重要。

  一个人他这一生幸福与否,与他的念头完全是成正比例,他的思想要是很健康,他的身体一定很好,思想健康纯正,这个人身体一定很好,一定很快乐、很幸福、很美满。如果他思想有了问题,身体不可能好。思想有些什么问题?一天到晚胡思乱想,他的问题就来了。思想纯正,跟诸位说,想一个事情,这叫纯正。譬如世间法,你读书,你常常就想你读的功课,这就纯正,他没有胡思乱想。你工作,你在这个行业,你天天就想你这个行业里面的工作,如何来发展你的事业,如何来帮助这个社会,这是很纯正的思想。确确实实世间法里面讲的,你得福报、你得健康长寿,都可以得到的。纯正的思想就是:我的学业、我的事业,一定要帮助这个社会。如果念念都为自己个人利益,这个思想不健康;为一切众生、为大众,这是健康的。

  佛菩萨他的想法,是为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做好样子,这我讲了多少遍,这叫最健康的思想。所以佛的身,他得的身是金刚不坏身。我们这个世间人最差的思想就是想病,本来没有病,一想病就来了。病从哪里来的?观想当中来的。今天想这个病,明天想那个病,想到浑身都是病,这就糟了,糟透了,这是最不健康、最不幸的想法,这个我们要知道。所以有一些已经有病的人,甚至於病很重的人,他要肯相信的话,念头一转,他病好得就很快,医生治疗也非常有效,要他自己本身念头转过来,从今而后不要去想病。想佛多好!想佛会成佛,想菩萨就成菩萨,想病就得病,想死就活不了,这是一定的道理,想什么就变什么。十法界、无量法界,都是从心想生的。

  知道所有无量无边法界,同一个真如本性,真如本性就是体,同一个体。佛菩萨明白了、见到了,所以对於一切众生,他所施舍的是无缘大慈,缘是条件,没有条件!帮助一切众生,尽心尽力而没有条件,为什么没有条件?他知道是一体。我们今天做事情都要讲代价,都要讲条件,为什么?我们不知道是一体,不承认是一体,所以一切要讲条件,条件谈不拢就不肯帮助,不知道是一体。唯有诸佛与法身大士他们明白,他们证得了。所以我们要常常想,一切众生是同体的,相虽然不一样,体是同的,而这个体是什么?实在讲就是清净心,如果大家心里头一念不生,这个心是相同的、一样的。诸佛如来的心是一念不生,如果我们的心也一念不生,跟诸佛如来同一个心。你要晓得,同一个心,那功德可不得了,同一个心就同一个智慧、同一个德能,一切都同了。这道理事实你真的搞清楚,真的搞明白了,你才晓得念佛法门不可思议。为什么?念佛法门是直接修清净心,它没有拐弯抹角,没有任何委曲婉转,直捷了当修清净心,清净心就是佛性,清净心就成佛了。如来的无量智慧德能,都是从清净心里面生出来的。这个方法,实在讲非常非常高、非常妙!而且也不难,人人都可以能够修学。这是同体。第三,要知道:

  【本寂,本无生灭,哪来的涅槃?】

  世尊为我们讲大菩提、大涅槃,是方便语,因为众生有烦恼,佛就说一个菩提,从烦恼对面建一个菩提;因为众生执著有生死,所以佛就说一个涅槃,涅槃是不生不灭,没有生死。如果我们觉悟了,烦恼没有了,跟诸位说,菩提也没有了。烦恼没有了,还要有一个菩提,菩提就又变成烦恼,你就又有一物。我们生死没有了,你还以为有个涅槃,涅槃又变成生死。它是相对建立的,一边倒了,那一边就没有了,这个一定要知道。所以佛给我们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菩提、涅槃是佛法,法也要舍,法也不是真的,不可以执著;用它来治病,病好了,药也不要了。病好了,那个人还吃药,你想想看,这个人是健康的人吗?健康的人不要吃药,吃药的人一定不健康;健康的人不需要补,天天吃补品的人,这个人一定不健康。怎样过得健康?首先要修清净心,清净心是健康真正的来源。要知道心本来是清净的、寂灭的,清净寂灭。第四:

  【无念,若无有念,则众生无,得亦无。】

  这个念叫观念,因为有念就有思想。本经后半部讲四见: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那个见就是念头,我们讲意见,就是念头;比前面讲的四相要微细很多,相是显相,这是念头。相从哪里生的?相从念头生的。因此,我、人、众生、寿者这个念头都没有,念头没有了,四相才真的没有了。只要有念,就有相在;念没有了,相就没有了。相虽然在,不碍事,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要紧的是念头要离开。念头没有了,得失当然没有了。念没有了,相没有了,哪里还会有得失!一个人真正到没有得失心了,你才会真正懂得佛法里面讲的解脱、讲的自在,真自在!有得有失决定不自在。你心里头有牵挂,有牵挂当然就有忧虑,有忧虑当然就有烦恼、就有痛苦,这是一定的道理。如果到念头没有的时候,你就没有牵挂、没有忧虑、没有烦恼、没有痛苦,这才叫真正的乐,离苦得乐,那是真乐。那个乐,我们普通人没有法子体会,没有法子想像,为什么?从来没有经验过,不但这一生你没有经验过,生生世世你都没有经验过,所以你很难体会。一定要做,做了之后才晓得、才知道。第五:

  【平等,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平等真法界,佛不度众生。】

  《无量寿经》上教给我们,修行的三大纲领:清净、平等、觉,我们对待一切众生都要用平等心,这叫真修行。有一些人在僧团里面,看到这个僧团人太多,意见太多,就想办法赶快离开,找一个清净的地方去修,也未尝不好。实在讲,他不会用功。清净心在哪里修?就是在染污里头修清净。平等在哪里修?在极不平等里面修平等,那是会修行的人。会修行的人,没有挑剔,没有选择,什么环境都好,人事环境、物质环境没有一样不好,无论什么人,善人、恶人都是善知识,没有一个人不能和睦相处,那才叫功夫到了家。

  像诸佛菩萨,哪个地方有感,哪个地方就现身。大家念过《普门品》,《普门品》读诵的人很多,观音菩萨千处祈求千处应,饿鬼里面求他,他就现饿鬼身,他不嫌弃他;畜生道念他,他就现畜生身;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我们要想学佛,不在这上下功夫,不在这上学习,你怎么会成就?一定要选择一个你自己认为理想的环境,那哪里能修得成!你想想看,选择一个自己理想的环境,你依然是严重的分别、执著,你的心不清净,你的心不平等;心要是清净、平等,哪个地方都一样。我们凡夫住十法界,你要晓得,观音菩萨、诸佛如来现身在十法界里面,他住的是一真法界。我们跟观音菩萨平排坐在一起、手拉著手,他在一真法界,我们在十法界,怎么回事?他心清净一念不生,我们心里胡思乱想,不一样!我们要学的是学他的清净心,学他的平等心,学他的慈悲心,学他能随缘,这叫修行,真修行!

  所以这个地方,古德教给我们常常观想:缘生、同体、本寂、无念、平等,常常想著这个。一切时、一切处,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常想,想这个理,想这个事,这就叫修观。把我们的观念转变过来,我们从前的观念是错误的,这个观念才是正确的,与事实真相相应。我们以前的想法、看法,与事实真相不相应,是错误的。

  【总之,性真实。】

  性是能变、能生。

  【相虚妄】

  相是缘生之法,波动现象,波动还是缘生。

  【证真实性,於一切境界。】

  真实性在哪里?就在一切境界之中。离了相,哪去找性?性相一如,性相不二;你要证真实性,就在相上证。你要证平等性,在哪里?在极不平等的境界里面去证;你要证清净心,在一切污染的境界里面去证清净心,那才是成就,那才证得。可见得清净处就在污染处,平等处就在极不平等处,一不是二,在这里面证得一,就清净、就平等了。离开这个境界,你到哪里去修,到哪里去证?没地方修,没地方证。所以我们真正想修行、想成佛,找个什么道场?就在你日常生活当中,就是最好的道场,没有改变你生活的方式,没有改变你日常的工作,你在这里面就得清净心、得平等心,得成正觉之心,你就成了菩萨、成了佛,每个行业都是佛菩萨。

  【不著相而归於自性,乃为真实。】

  般若 会上讲的主…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九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