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第九集▪P3

  ..續本文上一頁題、總綱領、總原則,就是不能著相,不能著相就是決定不能夠執著,不分別、不執著。請看下面一頁:

  【觀照純熟,當體即空。】

  這是觀照功夫得力了。剛剛初學自然不得力,這個境界或有或無,有的時候提起,想起來了,再過一會兒忘掉了,這個情形初學的人總是不免,功夫或斷或續,總在這個境界裏,但是不要怕,起步都一樣,我們現在是一樣,別人也是一樣,現代人如此,古人也是一樣,即使是諸佛如來,他們在因地當初也跟我們是一樣的,所以這是很正常的現象。要常常提起,怎麼會提起?因此早晚課就很重要了,早晚課養成一個習慣,縱然有的時候忘掉了,但是到這個時候,他就會想起來。早晚課,實在講就是養成一個提起觀想的習慣,重要是在這個地方。功夫得力,你煩惱、妄想,也就是錯誤的想法看法少了,逐漸逐漸我們的想法、看法,跟佛經上講的逐漸逐漸趨向一致,這是功夫得力的現象。真正能夠體會到萬法皆空,你心清淨了,這是從觀照達到一個程度的效果,叫照住,照住就是得定。你爲什麼會得定?你有高度的智慧,看到一切法「相有體無」,所以在相上你可以受用;因爲它體無,你決定不執著它。它體是空的,你執著它幹什麼?這是有受用而沒有副作用,沒有煩惱、沒有憂慮、沒有牽挂。

  【起念則有,若無於念,一切皆無,故知本來平等。】

  一切法是因爲有念,它才有。不但我們這個身體,剛才我舉例子跟諸位說,我舉一個很淺顯的例子,健康與你的念頭有密切的關系,完全成正比例。再要是擴大,我們依報的環境,我們居住的環境,居住環境大則地球,再大的我們今天講太空,太空許許多多的現象,我們今天講天文現象,這些現象與我們的念頭也有密切的關系。你不要以爲這地球那麼大,太空更大,與我根本就不相幹,你就錯了,我們起心動念那裏頭都會産生變化,我們的念頭不太強,它的變化比較弱,我們覺察不到,決定有影響。一個念頭生、一個念頭滅,實在講它影響的範圍真的是盡虛空遍法界。如果沒有影響那麼大的範圍,你們想想看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距離我們這裏十萬億佛國土,我們這裏動個念頭,爲什麼他曉得?就是因爲我們這個念頭的波,像電波一樣,已經傳達到盡虛空遍法界,所以他知道。念頭的生滅就是波動,不生不滅那個波就不動。不動是本體,動是現相,相跟體是一不是二。就像水跟波一樣,不動的時候,我們叫它做水,它動的時候,我們叫它做波浪,問一問波跟水是一還是二?不能說一,也不能說二。你要說二,它根本就是一,波就是水,水就是波;你要說是一,水是平的,波是動的。所以佛給我們講真話,是不一、不二,這絕對不是模棱兩可的話,是講的真相。所以大家向這些事相上去觀察、去體會。

  我們學佛的人,大多數同修家裏都供一個小佛堂,佛堂裏面可以不必燒香,燒香當然很好,不燒香也沒關系,可以不必供香花,這些都可以不必供,但是那一杯水一定要供。供水是什麼意思?要供清水,不要供茶,供茶就錯了,水表清淨心。每天供這一杯水,不是給佛菩薩喝的,是提醒我們自己,我們的心要像水一樣的清淨,像水一樣的平等,就是代表清淨心、平等心,清淨心、平等心是佛心,是真心,提醒我們這個意思,要明了,時時刻刻在提醒我們自己。有很多人不知道,供一杯水以爲這是敬佛的,給佛,怕佛口渴,自己一天到晚還是胡思亂想,跟自己的心行毫不相關,這就錯了,這是完全搞錯了。所以這是用這種方式提醒自己。

  【真心妄心,本來同體。】

  就是我剛才講的比喻,真心就像水,妄心就像波浪,就這麼一回事情,妄心就是波動,它是一不是二。

  【起心動念,則全真成妄。】

  這就是我們講的十法界依正莊嚴,無量無邊的法界,就是你真心波動變成幻相。

  【心開念息,則全妄即真。】

  心開是開悟了,覺悟了、明了了,不再迷惑;念息是分別、執著、妄想沒有了,這個時候全妄即真。那個妄在不在?在,在是真的,樣樣都是真的,曉得波就是水,不要再去找水了,波就是水。雖然妄相在,《華嚴經》上說得好,「理事無礙」,理是真,事是妄,不相妨礙,真妄不相妨礙。真妄不相妨礙,那個妄相妨不妨礙?也不妨礙,事事無礙,事跟事也沒有妨礙了,這真正叫得大自在。我們今天事跟理有妨礙,事跟事更是妨礙,這是什麼道理?理沒有透徹,事實真相沒有搞清楚,所以才産生許許多多的誤會,造作一些冤枉的事情。本來統統沒有的,我們要說本來可以避免,這個話說得都太勉強了,根本就沒有的事,爲什麼會發生這麼多的事?都是理沒有搞清楚,事實真相不明白,不知道全妄即真。

  【所謂除妄,實無可除。】

  佛法裏常講要斷妄、要求真,這些話都是佛的方便話,而是佛對於初機同學所說的方便語。這個講法他好懂,叫他斷惡修善,慢慢的把他這個境界提升。對於老修行,那就不是這樣說法,爲什麼?這種說法、修法不能見性。因爲他分別、執著沒離開,必須更進一步告訴他真實的,因爲妄就是真,要是把妄除掉,真也沒有了。波就是水,波不要了,水也沒有了;你要是了解,波就是水。那要怎樣見到水?讓那個波平息下來,原來它就是的;不可以去了波,去得個水,得不到的。我們把妄斷掉了、滅掉了,去找個真,真也沒有了,哪有真!真就在妄中。

  【所謂降伏,乃善巧轉移,大而化之耳。】

  這是大乘佛法,我們常講高度的智慧,高度的善巧,真正是善巧達到了極處。因爲心量愈小,波動就愈大,愈小的時候,波動就愈大,心要是拉寬,波就拉平了,再拉再拉,拉到大的時候,自然波動就沒有了,這個法子很妙!譬如,我們看波動最大的瀑布,很多地方的瀑布,我們去看,很壯觀,瀑布都是很窄小,水流得很急,它才有這個現象,假如把口拉寬,它這個現象就沒有了。我們那個心也是如此。心量愈是窄小,它的妄想、分別、執著就愈嚴重,波動就愈嚴重,心量愈來愈寬大,它波動的幅度就愈來愈減少。大乘法用這個方法,大而化之。

  所以我們的心量要大,起心動念不要想自己,不要想家庭。起心動念,佛教給我們要學佛,佛的心量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就是大而化之,大到無限大,這才好。所以起心動念,我們都想到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衆生。佛要度一切衆生,是度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衆生。我皆令入無余涅槃而滅度之,要生這樣的心,這個心是大心,這個心量就把煩惱、妄想轉移掉了,所以妄想、分別、執著不要斷,自然就沒有了。你真的要想去斷它,好困難,斷不掉!你不斷煩惱,好像煩惱還不起作用,愈想斷它愈多,愈想斷它好像它的力量愈大,這都是事實。所以大乘法方法巧妙,讓我們心量擴大,把它自自然然轉變,轉煩惱爲菩提,轉生死爲涅槃,轉變了。《金剛經》上,實在講就是給我們發明這個理論與方法。

  【發廣度心,大悲也。】

  發廣大心,度一切衆生,這是大悲,這是大悲心,大慈大悲。怎麼個度法?這個地方諸位一定要知道,就是要做一個好樣子,這就是度衆生。我做一個好的榜樣,給一切衆生去看。佛做樣子給我們看,每天這個生活,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舉一個例子,樣樣都合規矩,這是做個樣子給我們看。我們今天學佛,就是在這個社會上,要做一切衆生的好榜樣。衆生不守法,我們守法,帶頭做樣子;衆生不守規矩,我們守規矩。衆生做什麼事情投機取巧、自私自利,我們帶頭做個好樣子,我們一切奉公守法,認真去做利益一切衆生之事,能夠舍己爲人,這是好樣子。在家庭,做一個家庭的好樣子;在公司行號,做一個公司行號的好樣子;無論你從事於某一個行業,你在這個行業裏做一個好樣子。整個社會大家都能這樣做,這個國家就是福國,這個地方就是極樂世界,這才叫真正學佛,這才叫學佛得到真實的受用,真正的利益。

  你以爲利益在哪裏?學了佛,佛菩薩保佑你會賺大錢,這是你得利益,那你就完全錯了。大錢賺到了,還是你命裏頭有的,命裏頭沒有的,佛菩薩也不能夠幫助你。所以念念想給一切衆生做好樣子,這就是諸佛菩薩度衆生。度的意思,一定要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就曉得我應該怎麼學了。在學校念書,我做一個好學生;功課好、品性好、身體好,好學生,那就是菩薩。做一切同學的榜樣,那個學生叫菩薩學生。佛法要這樣學法,學了馬上就有用處。

  【觀實無理,大智也。】

  觀是觀照,觀照一切現象都是因緣生法,當體即空,本來無有,這個觀法就見到真性。從相上見到性,這是智慧,大智慧,也是禅宗裏面所講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性是什麼?性就是理,萬事萬物的本體。從相上,要能見到性。爲什麼一定要見性?因爲你見到性,你才會不執著,自自然然你就會做到無住,像釋迦牟尼佛一樣住無所住。世尊表現的是住無所住,我們也能像佛一樣住無所住,那怎麼會不自在!所以要有大智、有大悲,才能夠幫助一切衆生,你自己才甘心情願,認爲這是我應該的,我做個好樣子是應該的,沒有條件的,我應該要這麼做。不是做一個好樣子,人家會贊歎我,人家會供養我,裏面有很多名利可收,那就錯了,不是的,那個心也不清淨了,也不平等了。裝模作樣,騙自己、騙衆生,那就有罪業了。這是沒有任何條件,我應該要這樣做。

  【悲智具足,福慧雙修。】

  大智大悲,實在說大智大悲是我們自性裏頭本來具足的。雖具足,可是我們久遠劫來,把自己的自性迷失了,悲與智這個性德不能現前。所以今天一定要用修德,把我們的性德再恢複,這個做法就是恢複性德的方法。這個方法非常巧妙,也非常有效果,這是真實福慧雙修,有智慧、有福德。但是福德,世尊在本經裏面教菩薩,菩薩廣修福德而不住福德,這個話很有道理。像世尊他所示現的,他就不住福德。佛的果報依正莊嚴,那還得了!他不住,他示現在我們人間,跟…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第九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