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法,好方法。怎么样能做到不取於相、如如不动?这两句经文很有效。而且这两句经文,最好写在时时刻刻看得见的地方,提醒自己不要忘掉。一忘掉马上就迷了,迷得很快,所以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要迷惑,要断惑。
【断惑必须苦行】
这一点很重要,为什么?迷惑为什么断不了?贪心太重了。看到别人穿一件新衣服,我也想有;看到别人开个好车,我也想有。天天换花样的,天天讲究生活品质的,今天讲追求时麾的,要知道那是魔,那是妖魔鬼怪,我们怎么可以跟他学?不能跟他学,不能上他当。他们的本事就是时时刻刻来诱惑你,时时刻刻在迷你,迷惑你,学佛的人要提高警觉,决定不被他迷惑。所以要修苦行,苦行就是我们在物质生活的水平要降低一点。降低有很大的好处:第一个,对这个世间没有留恋。我生活过得很苦,希望早一天到极乐世界去,没有贪恋的心。第二个,那就是广度众生,给众生做个样子,让别人看到,心里觉悟。你不是没有钱,不是没有能力,有钱还过得这么苦,那钱干什么?布施,去帮助一切众生,做这个有意义的事情,让众生都享你的福。我们自己把享受降低,让众生都享你的福,让众生以你做榜样。由此可知,所谓菩萨,说一句实在话,就是要给所有一切众生做一个好样子,那就是菩萨。
出家人,释迦牟尼佛做个好样子;在家菩萨,你经商,你要能够做整个世界商场里面的第一个模范、好样子;你做工,你是工人里面好样子、榜样!你做学生,在学校同学当中是个好榜样,那就叫菩萨。样样如法,如理如法的修学,这叫做修行,这叫做学佛。所以佛法要在生活当中行,不是在口头上念的,口头上念不能成就,要做出来;果然做出来,你身心清凉自在,天天智慧增长,法喜充满,这得无量的受用。不是叫你每天念多少部经,念几万声佛,念累死了,还是打妄想,还是生烦恼,那样学佛没用处的,不能成就的。
世尊在这里表演这个样子来发起,不简单!所以要晓得,苦行对自己绝对有好处,对身心健康有最大的利益。不要以为现在很多这些科学家,特别是医学家,天天在报纸、电视发表,要讲求怎么样营养,这个东西养分多少,那个养分多少。给诸位说,那都是妖魔鬼怪,想尽方法叫你起心动念,叫你起贪瞋痴,叫你口袋里荷包钱全部被他骗去。维他命,是维他的命,不维我命;我的命没有了,他维了。所以学佛有好处,学佛就聪明,开智慧了,就不会被骗,不会被欺骗。所以你看看,佛门太多太多了,在古大德当中,他们的生活,吃得非常简单,在我们看起来,一点营养都没有,人家身体健康长寿,体质比我们好。
像虚云老和尚,我没有见过他,我在香港讲经,我听香港同修们告诉我,老法师在香港住的时候,他们常常亲近,知道老法师的生活状况。虚云老和尚一年剃一次头,他的头发都很长,一年剃一次头,一年洗一次澡。我们三天不洗澡,身上臭汗,他一年洗一次澡,他身上放清香,没有难闻的味道,身上放清香,体质不一样。人家粗茶淡饭,我们看一点营养都没有,这么好的体质。我们天天讲求营养,天天讲求补品,一身的臭汗,这都是事实。所以,一定要晓得。你明了之后,你才喜欢苦行,你才会赞叹苦行,你才会愿意苦行。真好!省事!一点都不操心,这样才能达到身心健康,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一切都随缘,这才得大自在。
【使人见之,道心增长,俗念减少。】
所以一个修行人,要不要长篇大论去跟人家演讲?不需要,真做到了,身教,做出样子给你看。你一看,不就明了了吗?比说还有效。说了、听了,未必是真的;真正做到了,那人家看到,这不是假的。像印光大师,我们在《印光大师传记》里面看到,那个《传记》不是随便写的,不是造谣言骗人的。印祖在七十岁那一年,蚊虫跳蚤不咬他,房间里面原来有蚊虫、有跳蚤,有这些东西,他老人家这一住,那些东西都搬家了,都搬走了。这些小动物都有灵性,那是个有道德的人,不能够骚扰他,他在修定,不要去扰乱他。小动物都会迁单、搬家,它都搬走了。何况是人,哪有不能感动的!如何感动?真诚。你没有能感动人,你的真诚心不够。果然做到真诚,没有不被感动的。
中国人讲孝、讲孝子,历史上第一个就提出舜王,为什么提出他?他的父亲,父亲还没什么,后娘虐待他、折磨他,父亲也无可奈何,跟著他的后娘,听他后娘的话,百般折磨,他以真诚感化,到最后一家人都被感化,这叫大孝。尧王听到这个事情,世间有这样一个好人,把两个女儿嫁给他,王位传给他。他能够感动他一家人,他就能够感动天下人。在家里是个好儿子,那作皇帝一定是个好皇帝。真诚,这个要紧。印光大师在《了凡四训》序文里讲,圣贤的大道,圣是佛,贤是菩萨,圣贤大道,唯诚明而已。就是两个字,一个是诚,一个是明,明就是般若 、智慧。真诚、智慧,那就是佛菩萨。所以我们待人,对事、对物,对一切万物,用真诚心,决没有一丝毫的隐瞒,没有一丝毫的欺诈,完全出之於一片真诚。你不要误会,我以诚心对他,他来骗我;他真的来骗我,又有什么关系?他骗我顶多骗个几十年了不起,几十年之后,我到西方极乐世界当菩萨去了,那有什么关系?如果你不甘心、不情愿,「这几年他欺负我,我忍受不了」,那好了,你又搞六道轮回了。这个帐要好好的去算算,好好去想想,亏吃大了!要忍,忍人之所不能忍。我们都要能忍,这一关通过,禅定就得到,般若 就现前。忍辱这一关一定要通过,不能忍就不能成就。到忍受不了的时候,你就去念《金刚经》,念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那还有什么不能忍的?根本就没事!都是假的!末后这一句:
【则乞食之有益於众生也大矣。】
出家人当年行这种制度,这个生活方式,利益众生真的是无量无边。可惜佛教传到中国之后,这个制度在中国就行不通了。因为佛教传到中国来的时候,中国人对於佛法真正的意思并不完全了解,以我们世俗的情见来看佛法,这个制度自然就废除了。中国人尊师重道,对老师很恭敬。而中国人最看轻的,就是要饭的、讨饭的,是贫贱到极处。贫是没有财富,贱是没有地位,到了极处是要饭的乞丐。老师怎么可以让他去讨饭,那还得了,学生还有面子吗?尤其佛法当时是帝王请来的,皇帝的老师,叫他到街上去讨饭,那还得了,不得了!不但不让他出去乞食,而且还给他建筑宫殿,还派很多人伺候来供养。这是每个国家的国情不一样,中国跟印度不相同。印度可以说从帝王到庶民,对於出家人乞食都非常恭敬,在中国观念上不一样。可是我们要晓得,乞食好处太多了,虽然我们观念上不一样,但是我们在生活上尽量把水平降低。
在中国,古来的这些高僧大德住茅蓬,许多茅蓬都是自己建的。就在山上就地取材,砍树、砍竹子,搭个小茅蓬。粗茶淡饭,就附近旁边种一点菜,过这样的生活,清心寡欲,身心健康,这样对於佛法的弘扬,有很大的利益。到后来,施主多了,信徒多了,大家出钱出力盖大庙,出家人一接受这些五欲六尘的供养,於是一个个都往生到地狱去了。所以俗话常讲:「地狱门前僧道多」。要明白这个道理,这是真的。我过去在许多地方讲经,提醒大众,出家人为什么会堕落?是你们帮助他堕落的,你们引诱他堕落的。你们还说你供养有功德,天晓得!将来那个出家人一堕落,跟阎罗王说:哪个信徒供养我的,哪个信徒供养我的,那个帐拿出来,我就是这么堕落的。你们还想有成就吗?不可能!所以诸位一定要晓得,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多做弘法利生的工作,我们能报佛恩,没有第二个方法。
佛的智慧、佛的福报,世出世间没有人能够相比。释迦牟尼佛示现著衣持钵,这是表演给我们看的,真正是他自己果地上那个富贵,你读《华严经》就晓得,不读《华严》不知道佛家的富贵。他那种受用,是性德显现出来的,他不是求的,本来就是那个样子。为了度我们这些苦难众生,做这个样子给我们看,让我们断贪瞋痴,目的在此地。我们修行,一个是为自己,一个是为一切众生,怎么能不这样做?点点滴滴要为众生,要为宣传佛法,要把佛法殊胜的利益介绍给一切大众。印光大师是我们近代一个好榜样。印光大师很出名,中国、外国都知道他,都尊敬他,信徒不知道有多少,供养也不晓得有多少。老法师穿的衣服,没有做一件新衣服,没有去做一双新鞋子,没有在吃饭时多加几个小菜,没有。一件衣服还是穿二、三十年,那些钱哪里去呢?都印经去了。
苏州报国寺,是他晚年闭关的地方,他就在报国寺成立一个弘化社。信徒所有的供养,都拿去做印经的经费,流通佛法,布施佛法,这是他做给我们看的。他一生就做这一桩事情,怎么知道的?我在《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上海护国息灾法会,请老法师去主持、讲开示,我从那里面看到的。那个时候北方有灾难,好像是旱灾,老法师发心,从印经款里面提出三千块,那时候是大洋,三千块大洋到北方去赈灾,是从印经钱里面提出来的。我们才晓得老法师一生就做印经一样功德,必要的时候,救灾的时候,是从印经钱里头拿,并没有其他的专款。他做得专,专精於一门,这是值得我们效法,值得我们学习。
修行的道场,念佛堂,从初一到三十,一年到头日夜佛号不断。我们现在佛号也不断,用念佛机。人家念佛堂佛号不断,是同修们到里面去念,晚上轮流,四个人一班,换班的,四个人一班,日夜佛号不断。一年到头佛号不断,那叫念佛堂,那是个净土道场。我们非常羡慕,非常向往。希望将来这样的道场,又能够在这个世间见到,那是众生之福。最近弘化社要恢复,我听到之后非常欢喜,我跟苏州联络,弘化社恢复之后,我建议他专印净土宗的经典,现在大陆上印经典的地方很多,有几十个地方都在印经。希望弘化社本著印祖的遗规,专弘净土,不但印经,现在还可以做录音带、录影带、光碟,都可以做,专门做净土的,弘扬净土的。我建议他们,依旧还用老招牌,弘化社,老字号、老招牌,弘扬净宗。我们有诚心,也必定有感应。第二条:
【江居士以为,欲佛法大兴,非行乞食制不可。但须信心者多,然后能行耳。】
他这个见解正确,乞食制度是好。我那个时候初出家,在台中跟李老师学佛法,我就想去托钵。因为我到台中,台中莲友跟我都很熟,台中的莲友非常多,每一条街上,每个巷子都有。我去托钵一定每天都吃得很好,他们一定拿好东西供养我。晚上睡觉,火车站上长板凳,天天晚上都有人睡觉,我就到那里去睡,我也不必到树下一宿。我就把这个事情报告李老师,我说:我出了家之后,我再回来的时候跟老师学,我的生活方式这样子。李老师听了之后,笑一笑说:「不行。」我说:为什么?他说:「你到我这个地方来,要天天托钵,火车站睡长板凳,人家会骂我!」他是真正发心来学,你不照顾他,你让他天天出去讨饭,外面睡长板凳。他说:我受不了。没法子,还是住慈光图书馆,他给我找了一个小房子住。实在讲,我那个生活一定比慈光图书馆的饮食好得太多。这都是时势,时节因缘,想这样做,客观的条件不许可。这样做法,确实会有人批评,会有人骂李老师:你对於学生不照顾,对出家人不照顾,你天天讲佛法,是假的、不是真的。这是环境条件,客观环境我们必须了解,然后知道我们在这个环境当中,自己应该怎样做法,这样才能够如法。江居士这从整个来说是正确的,他这个说法没有错。
【还至本处,回头也。】
我们看经文上「还至本处」,其实这里面「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这是守规矩、守法、守礼,是这个意思;我们从这个地方学习,我们要守法、要守礼、要守规矩。「次第乞」,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要有次第、要有先后、要有顺序,有条不紊,表这个意思。「还至本处」,就是知道回头,回头是岸。我们凡夫,不但世间人不知道回头,学佛的人也不知道回头,学佛的人要是知道回头就成功了。回头是回到哪里?回到清净心。譬如我们念佛人,念佛人除了早晚功课之外,定课、散课很重要,散课就是有空就念佛,佛号要训练它不中断,做事情的时候佛号就放下,专心做事。事情做完了,佛号又提起来,那叫回头,又回到佛号上,这才叫回头。事情做完之后,佛号也忘掉,也没有了,那就是不晓得回头。懂得回头!
【敷座而坐】
是表示入定。坐的相,前面讲过,坐的相是个定的相,这就表示回头之后心清净,万缘放下;万缘放下就是入定,恢复到清净心。从清净心里面生起一句佛号,这叫做一心称念,这样念佛才相应,古人所讲「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所以,还至本处,敷座而坐,这个意思很深、很广,我们一定要在生活当中去做、去体验,你才会真正明了。
【经行入定,意甚深广,须体会得,而落实到自家日常生活中。】
这个就是你真正得受用了。所以这两句讲的是原理、原则,无论你是什么样的身分,你从事某一种的行业,你要知道从你本行、本业里面回头,敷座而坐,你就得受用,得的是心地清净、智慧增长。有了智慧,什么问题都好解决了。唯有智慧才能解决问题,没有智慧就不能解决问题。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五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