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三集▪P4

  ..续本文上一页般若 ,无异念实相,是故能灭重罪,能消重业。】

  佛这么说,菩萨也这么说,古来祖师大德也这样说,那还会有错吗?所以,般若 的理论懂了、方法懂了,我们做不到,怎么办?老实念佛,就成了,老实念佛就是究竟圆满的金刚般若 。江味农居士,这就是一个好榜样,他就是老实念佛,他临命终时,那个瑞相多好,走的时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告诉大众:「金光遍照,佛来接引」,他走了。凡是这样子跟大家说明,见到佛来接引,这决定往生,没有错误。所以要晓得,持名念佛这个法门非常不可思议。不要看到它很简单、很容易,它跟最深、最不可思议的妙法相应,与《金刚般若 》相应、与《大方广佛华严经》相应、与《妙法莲华经》相应,统统相应,暗合道妙。就本经上说,持名念佛,他就是真的在行深般若 波罗蜜多,《心经》上讲的;他真的在做,他不是在讲,他真的在做,真在修。修什么?修深般若 波罗蜜多,就这一句佛号。深般若 波罗蜜多,就是前面讲的「离一切相,修一切善」,你们想想他是不是符合这个标准?老实念佛的人,心里只有一句佛号,其他的什么都没有,不是离一切相吗?这一句佛号是善中之善,没有比这个更善的,他一心持名就是修一切善。

  我们在《无量寿经》跟诸位详细介绍过,整个佛法,不但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所说无量无边的法门,到最后一归纳、总结,就是一句阿弥陀佛。所以阿弥陀佛是诸佛所说、所证、所修一切法的总纲领,真的是修一切善。所以这个法门只要一心称念,要紧的是一心称念,你二心称念就不符合了。二心是什么?念佛是修一切善,但是没有离一切相,一心就离一切相。所以你要是二心念佛,与金刚般若 不相应,一心称念就相应。我念佛的时候,身心世界一切都放下,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求生极乐世界,求见阿弥陀佛。除这一念之外,别无二念,统统放下。离一切相、修一切善,跟金刚般若 完全相应!所以他真的在干,真的在修金刚般若 波罗蜜。「是故能灭重罪,能消重业」,再重的罪业,这一句佛号都能把它消得干干净净,任何一个法门不能跟它相比!所以真正懂佛法的人,真正明白佛法的人,真正希望消业障的这些大德们,他们怎么修?就是一个念佛堂,一切的经咒他不念,一切忏法他也不要,就是一句阿弥陀佛,消灾灭罪、开慧得福,开智慧、得福报,一句阿弥陀佛,圆满的成就了。

  【念实相者,空有不著,双照二边。实相之慧,从大悲生,以大悲广修六度,得无量福。】

  「念实相」,前面讲的端坐念实相,我们念阿弥陀佛是不是念实相?是的。念阿弥陀佛就是念实相。为什么?念实相是空有两边不著。我们念阿弥陀佛,放下身心世界一切万缘,不著有;这一句阿弥陀佛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著空;空有两边不著。所以一心称念就是念实相,要不然它怎么能灭罪?「双照二边」,空有两边都不著。「实相之慧,从大悲生。」我们念佛,念佛的人就是大慈大悲,为什么?要自己往生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干什么?见阿弥陀佛,为的是什么?为的是明心见性,为的是得无上菩提。得无上菩提之后,为什么?为了广度众生。我自己有智慧、有能力,像佛菩萨一样,应以什么身得度,我们就能现什么身,这度众生才真的叫自在。

  所以没有见阿弥陀佛之前,我们想度众生,心有余而力不足,纵然发恳切的愿望,智慧、能力做不到也是枉然。修学其他法门,要像佛菩萨一样能够自在现身,谈何容易!即使遇到真善知识,如法修行,经上跟我们讲,要想证得法身大士的地位,至少还要修两个阿僧只劫,才有这个本事。两个阿僧只劫是天文数字,我们觉得时间太长了,还是念佛往生净土好。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经》四十八愿里面所说的,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自己宣说的,是净土的根本。净土三经无非是四十八愿详细介绍而已,它的根源就是四十八愿。佛在四十八愿明白的告诉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皆是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菩萨就是《弥陀经》里面讲的阿鞞跋致,这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七地以上。我们要是依其他的法门,修到七地菩萨要两个阿僧只劫;这不费力,超过一般菩萨两个阿僧只劫,我们超过了,一下子就超过了。所以有能力分身,十方无量无边的世界,众生有感,你就有能力应,感应道交,这才能够普度众生。真实的智慧是从大悲心生的,我们念佛求生净土是大慈大悲。

  有一些人说,念佛功夫不得力,为什么不得力?没有慈悲心,所以你功夫不得力,你要是有大慈悲心,你的功夫必定得力,决定不会退转,决定不会疲厌。没有慈悲心,念几句佛号就累了,就要休息了,都是没有慈悲心。「以大悲广修六度,得无量福」,怎么修法,等讲到经文的时候再跟诸位细说,这个修法都在日常生活当中。释迦牟尼佛为我们所表演的,穿衣吃饭、待人接物,这些地方都修圆满的六波罗蜜。

  【经体为生实相。修宗为离一切相,修一切善。】

  这是修学的纲领。

  【离相,观空也,修慧也。】

  离相是修慧、观空。

  【修善,不住空也,修福也。】

  所以福慧双修。离一切相是修慧,修一切善是修福,福慧双修。因为福慧双修,这才能圆成佛道。我们受三皈依的时候,皈依佛,二足尊。换句话说,二足尊就是佛。足是满足、圆满的意思,没有一丝毫欠缺。二是两种圆满,一个是智慧圆满,一个是福报圆满。所以修行,福慧要双修,不能够修慧不修福、修福不修慧,统统错了。如果是修福不修慧,果报决定在六道,不能够出离三界。修慧不修福可以出三界,能证小果,小乘的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能证果。证了果,怎么样?没有福报。经上有比喻:「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阿罗汉到外面去托钵,没有人供养他,没有福报!诸位想想看,没有福报不能度众生,虽然你有智慧,但是跟人家没有缘分。不跟人结法缘,没有缘,托钵都托不到,不供养,你还能够跟人说法?谁听你的?没人听你的。由此可知,你成佛的目的想普度众生,那你不修福,你怎么能度众生?所以学佛的人,一定要懂得福慧双修。

  福慧双修当中,慧重於福。你知道这个道理,你才晓得离一切相是主,是第一重要。修一切善是辅助,也非常重要。离相从哪里离?就在修一切善里头离,不修一切善那你离什么?你也没得离了。一定要懂得离相修善,这才是福慧双修,这才叫真忏悔。学佛最忌讳的是修福不修慧,佛门这样的弟子很多。喜欢修福、喜欢福报、喜欢享福,不要智慧,这是痴福。这个福报到哪里去享?你要知道,因为他愚痴,愚痴变畜生,畜生道里面去享了。所以佛在经上说:「修福不修慧,大象挂璎珞」。痴福,他到畜生道中去投胎,投到大象,那象是国王坐骑的。国王从前出门没有汽车,都是马、象。国王乘的象,都是金银、琉璃、七宝挂满身,那是他的福报,他就享那个福去了。现在国王出门不骑象,坐车了。但是现在享福的畜生很多,我们看到外国那些宠物,你要是修福不修慧,来生都被那些外国人当宠物去了。很重要、很重要,一定要懂得福慧双修,慧重於福,这就对了。

  【此是真忏悔,能灭重罪定业。】

  大乘许多经论上说,定业不能转,实际上那是佛的方便语,不是真实语。是佛为我们提出严重的警告,不要造重罪,是劝勉我们的意思。实际上定业也能转,不过很难。转定业一定要见性才能转,不能见性不能转。修定,转不了定业。像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都转不了定业,一定要证得法身大士的果位,就行了,就能转。由此可知,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生到极乐世界就是七地菩萨、八地菩萨,就是这样的果位,试问问定业转了没有?转了。所以念佛法门无比的殊胜,「内外障缘,一齐销尽」。

  【若能於本经,深解义趣,信心不逆,尽能受持,为人解说。】

  这四句话,实在讲把《金刚经》的精华说尽了,也是这部经里面最重要的经文。所以经要深解,解浅了不起作用,要深解,深深的去理解它,才知道我们在生活当中起心动念、待人接物,应当怎样做才是金刚般若 ,才是究竟圆满的智慧,所以不深解不行。因此,这个经实在讲是要细讲,粗枝大叶这样讲下来,起不了什么作用,要深解。「信心不逆」,不逆是决定不违背,这句话非常重要。信心不逆,实在讲,一定要这样做法,非这样做法不可,这样的信心才叫做不逆。「尽能受持」,《金刚经》上常讲受持四句偈,四句偈是少分,尽能受持是全经。「为人解说」,尽能受持是自行,为人解说是化他,自行化他。

  【即为荷担如来事业】

  这个人就是佛的传法弟子,继续佛度众生的大业,这是如来的传人。

  【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

  这些都是本经的经文,到后面我们会细讲。

  【乃至灭罪生福,当得无上菩提。】

  这无疑是世尊在本经为我们授记。果然我们能够做到前面这四句,就是如来为我们授记的弟子,不是普通弟子。第一「深解义趣」,第二「信心不逆」,第三「尽能受持」,第四「为人解说」,只要这四句你真做到了,你就是如来的传人,你就是如来授记的弟子,这是真正希有!

  【修行法门无量,而唯一宗旨,除障而已。】

  这是真的,一切法门没有别的,除二障而已,或者是讲三障。二障是讲烦恼障、所知障,三障是讲惑障、业障、报障。底下我们讲三障,「障有三」,回向偈上「愿消三障诸烦恼」,三障就是这三种。

  【第一、惑障:见思烦恼是,除则成般若 德。】

  迷惑除掉,般若 智慧就现前。

  【第二、业障:一切罪业是。】

  罪业是造作。就像地藏菩萨在《本愿经》上所说的:「阎浮提众生」,阎浮提众生是指我们这个地球,「起心动念无不是罪」。当然这是指大多数的众生,极少数例外。为什么说起心动念都是罪?起心动念都是自私自利,那就是罪。自私自利有什么不好?为什么说是罪?增长我执、增长我见,这就是罪。我见、我执增长就不能出三界,不能脱轮回,那不是罪是什么?这个一定要知道。除业障证解脱德,就得大自在。

  【第三、报障。】

  「报」是六道里面的苦报,在六道里面舍身受身,这是六道的果报。六道没有不苦,佛为我们讲三苦、八苦。三苦里面,不仅是欲界,欲界苦苦,八种苦具足;色界有坏苦;无色界有行苦,三界统苦,三界里没有安乐。《法华经》比喻,三界火宅。三界头里哪有乐?你感觉得有一点乐受,那是苦暂时停一下而已。我们要觉悟,不要以为你现在很有福报,觉得做人不错、很快乐,其实你迷惑颠倒。为什么?你一餐饭不吃的时候,饿得很苦,你就没想到吗?苦是真的,三餐饭是药,治你饥饿之苦,你有什么乐?没乐可受。所以人活在八苦之中,这是真的,绝对不是假的。「除则成法身德」,报障要是离开了,你就证得法身。

  【江注举破我、灭罪、成就如来,为本经之大用。】

  江味农居士在《金刚经讲义》里面,他以这三个为本经的德用。这个经的用途能帮助人破我执,能帮助我们灭罪业,消灾灭罪,能帮助我们成就无上菩提。成就如来就是成就无上菩提!这个经的好处、利益太大太大了,这是我们应当要晓得的。晓得有这么多的好处,这才肯用心来学习,希望经上所讲的好处,我们现前都能得到,我们学《金刚般若 》那才叫真的没有白学。学了马上就有用处,改善我们的生活、改善我们的体质,现在很流行的时髦语,改善体质,这个经真有这个作用。使我们这一生过得非常幸福、非常美满,充满了智慧,而不是生活在烦恼之中。六祖大师说得很好:「弟子心中常生智慧」,我们像他就不错了,凡夫是「弟子心中常生烦恼」。我遇到很多人来跟我讲,「我常生烦恼」;他不生智慧,他常生烦恼。与般若 相反的就常生烦恼,与般若 相应的常生智慧,生活在圆满智慧当中,那真正是幸福、快乐。今天就讲到此地。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三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