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助一切众生把这些妄想、分别、执著统统灭掉,这是破障断惑。帮助一切众生证入无余涅槃;无余涅槃,涅槃是不生不灭,无余是究竟圆满。因为二乘人有涅槃,但是有余;阿罗汉、辟支佛证涅槃了,他尘沙无明没断,所以不是究竟的,不是圆满的。前面讲的诸佛是分证诸佛,从初住到等觉,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断,还不是究竟圆满。那一品生相无明断了,那就究竟圆满,无余了。你想想看,佛帮助众生,要帮助众生到什么地步?要帮助他证究竟圆满的佛果。帮助他证得等觉菩萨,那还不够,我的责任义务还没尽到,一定要帮助众生成佛。像地藏菩萨所说的,「众生不成佛,我就不成佛」,这样的大愿心,这才叫做大慈悲心,这才叫做修一切善法。这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告诉我们,一切善法是指这个,不是别的善法。修一切善,要离一切相。底下一句「而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决定不执著度众生的相。我能度、众生为我所度、我说种种佛法度,统统不执著,三轮体空。所以底下这一句是离一切相,上面这一句是修一切善,这叫做大慈悲心。《金刚经》全经所说,不外乎这两句。
到最后「忘其为菩提心」,这是《金刚经》到下半部了。菩提心者,即非菩提心。菩提心也不能执著,执著一个菩提心那就不善,那就没有离,离得不干净。所以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要不要?法当然要。我们是凡夫,不要佛法怎么行?一定要依靠佛法,我们才能得度。要这个佛法,但是不能执著佛法。就在要的时候就不执著,这个高明!这才叫金刚般若 。如果说现在要的时候我执著,到我过了河,得度之后,我才不要、才不执著,那不是金刚般若 ,那是一般的大小乘佛法,过了河,船不要了。金刚般若 不是,就在船上就知道:船我要利用它得度,船我就不执著;不是我过了河才不执著。当下就不执著,这叫从根本上破障断惑。当下就不执著,诸位要晓得,当下就是清净心,当下就是平等心,这比一般渐修的菩萨高明太多了。直截了当「向一念不生处契入」,一念不生就是无余涅槃。可见得这个经的功用,的确是不可思议。
【一切众生,以不觉十法界同一体性。】
前面说过,实际上就是一真法界,因为不觉,把一真法界变成了十法界。真相看不到了,看到的是妄相,十法界是虚妄的。妄依真起,妄没离真!当你分别、执著的时候有十法界,离开一切分别、执著,十法界原来是一真法界,法界原本是一真。
【妄想分别,起人我见。】
因为不晓得法界是一体,在这里面起妄想、起分别、起执著。
【遂生三毒】
三毒是贪、瞋、痴,三毒烦恼。这是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提起,一定要重视。我们这个身体健康吗?不健康。为什么不健康?里面都是毒。我们的心坏了,心里头有毒,有贪、瞋、痴三毒,世出世间一切的毒都没有这个毒重!心坏掉了,身还能好吗?所以诸位看到现在这个社会,奇奇怪怪的病很多很多,那些疾病的根源从哪里来的?科学家、医学家在那里研究这个细菌、那个细菌,都不对,贪、瞋、痴三毒来的!这是真的。所以一定要认识清楚,要晓得这个病的严重性。佛法常常比喻佛菩萨是大医王,佛所说的一切法就是法药,专治三毒重病,尤其是金刚般若 特别有效。如果能把三毒拔除,我们就恢复到健康,健康的人叫佛、菩萨,不健康的人叫凡夫。所以佛法带给我们什么?带给我们是健康,健康才长寿,长寿是无量寿。因为有三毒,所以你才造业、造一切恶业。
【造罪受苦,轮回六道。】
只要是在六道里面,必然是:
【愈迷愈苦,愈苦愈迷。】
我们从无量劫辗转到今天,冷静仔细去想一想,不难体会。我们在座每一位同修,都有非常深厚的善根,佛在《金刚经》上讲的,在《无量寿经》上讲的,为什么有这样深厚的善根,到今天还落得如此地步?虽然生生世世修一切善,没有离相,毛病在此地,没离相。没有离相,贪、瞋、痴除不掉,我修一切善,为什么修善?为贪。这目的搞错了,佛叫你修一切善,是断贪的,结果你给弄错了。听说佛门舍一得万报,今天在这里舍一块钱,明天就可以得一万块钱回去了,一本万利,把学佛当作生意来看待,当作投资的性质来看待了。你看,这不是大错特错吗?所以我们的三毒不但没减少,生生世世在增长,这怎么得了?所以才搞得今天这个状况。毕竟是善根深厚,所以在这末法时期、乱世之中,我们还能遇到正法,还能遇到纯正之法,这不能不说是善根、福德、因缘的深厚。若没有无量劫的善根、福德、因缘,遇不到!遇到就是有机会,有机会断三毒,有机会觉悟,有机会成佛。只要我们能够把这个机会抓住,决定不放松,知道过去生中学佛学错了,这一生我们决定不再做错事了,要把佛在经上这些理论搞清楚,方法搞清楚,如理如法的修学,我们才能得到正果。此地说的,这是一般大众的状况,换句话说,善根、福德薄的人,不能说他没有,有,比我们薄,遇不到正法。
【纵有善根遇善友劝令发心,归依三宝。】
这个情形很多。
【以夙世障缘,叠起环生。】
环是连环的。
【欲修不得,修亦难成。】
我们常常劝同修、劝朋友,劝他,他相信了,过几天他又不信了。邀他来听经,听了两天满有兴趣,过两天又有事情不来了。这就是障缘,他有业障,他有恶缘。能读、能诵、能闻无上甚深之法,是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缘;有业障就不行,就没有这个机会。这个在我们周边,我们都看得到,都非常明显。他想修,有障碍,所以他修也难成就。
【故忏悔业障,极为重要。】
世尊在本经里面,教给我们忏悔的方法。
【经云:端坐念实相,是名真忏悔,重罪若霜露,慧日能消除。】
这首偈是世尊在经上讲的。如何能够忏除重罪?佛教给我们「端坐念实相」。这个端坐,大家千万不要误会,你一天到晚跑去打坐,那你完全是依文解义。此地讲的端坐念实相,实实在在说,就是六祖大师在《坛经》上所讲的坐禅,也就是本经最后开示的,修学两句的总纲领:「不取於相,如如不动」,这两句话就是端坐念实相。这个端,给诸位说,是端正其心,不是身,身端坐没用处,心要端坐、心要端正,心里面没有妄想就端正。坐是什么意思?坐是不动。我们人在四威仪当中,就是四种姿势、姿态:行、住、坐、卧。走路是动的,站在那个地方虽然不动,不稳当。躺在那个地方虽然不动,不庄严,躺著还会滚著翻身。坐在这个地方,这个相是个不动的相,所以就取坐,不是叫你真坐,身坐有什么用?心里头不动。也就是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境界,眼见色、耳闻声,六根接触境界,心里头如如不动,这叫坐,所以坐是这个意思;端坐是这个讲法,这就是实相。实相是真心,真心离念,没有妄念,有念就不是实相。千万不要误会,端坐念实相是老老实实在那儿坐著念《金刚经》,以为这叫做端坐念实相,这个错了,那是依文解义,三世佛怨,三世佛都喊冤枉,你把佛的意思解错了。这句话真正的意思,在一切时、一切处,顺、逆境界当中,都能够不起心、不动念,如如不动,这才叫端坐念实相。
「是名真忏悔」,常常保持著清净心,清净心是真心,也就是保持第一念。第一念是真心,第一念就是实相,第二念就变了。诸佛菩萨能够永恒保持第一念,我们凡夫保持不住,第二念里面就有分别、执著、妄想,那就不是实相。离一切分别、执著、妄想,那是实相,这叫真忏悔。
「重罪若霜露」,霜跟露水我们都晓得,存在的时间很短暂,太阳一出来就没有了。我们无量劫来造作极重之罪,只要般若 智慧现前,这些罪业都没有了。这是指佛说的是真话。为什么这些罪业都没有呢?《金刚经》上讲得很清楚:「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无量劫所造的罪业也是梦幻泡影,觉了就没有了。但是不觉,在三途六道里头决定有果报,没有办法避免,这是诸位必须要知道。换句话说,你只要有念,有我、有人,只要有四相,善恶果报你就得要受,四相没有了,这个就没有了。苦报,「我」没有了,谁受?没得受的,只要有我,你就够受的,你有得受的。所以,「我相、我见」不能不舍,不能不离;不离,三界六道就有得受的,受不完!生生世世无量劫都得要受。要想离我相、我见,谈何容易!
《金刚经》上说的道理不错、方法不错,可是你试试看,照这个方法去修吧!恐怕一万个人当中,没有一个能修得成功的。什么原因?无始劫来,四相的习气染著根深蒂固,没有能力拔除!起心动念「我」,不必去想、不必去考虑,自然就现前,你说这多可怕!想断,断不了;想离,离不开,这是事实。如果没有净土法门,没有带业往生,说个老老实实一句话,末法时期没有一个人能出三界,没有一个人能有成就。无论你修学什么法门,你要不离四相,就不能成就,顶多修一点三界的有漏福报而已。除此之外,你还能有什么成就?幸亏有一个带业往生的法门。阿弥陀佛大慈大悲到了极处,十方诸佛如来、诸大菩萨没有一个不劝我们求生净土,道理就在此地。诸佛菩萨的愿心都是希望我们早一天成佛道,早一天脱离轮回、脱离苦海,可是想想只有阿弥陀佛这个法门能做得到。诸佛菩萨跟凡夫不一样,凡夫有分别、有执著,是情见,诸佛菩萨都是圆满智慧,没有一丝毫的私心,统统劝你到极乐世界去。
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本师,他没有叫我们念他的名号,他叫我们念阿弥陀佛,他教我们求生西方净土,我们能够依教奉行,才是释迦牟尼佛的好学生,这个要知道。可是还有一些众生感情很重,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本师,我怎么可以离开他到极乐世界去?不但在家人有执著,还有很多出家人有这个执著,我都遇到过。他们还劝我不要念阿弥陀佛,不要求生极乐世界,要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这个误会就很深。
【持名念佛,暗合道妙,即是行深…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三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