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90~95)▪P3

  ..续本文上一页墙算是另外一个地方。

  女居士在男僧庙里挂单,有的师父很慈悲,也允许你挂单,但不能挂长,一般挂个三天五天就叫你走。男居士到比丘尼庙里去,也不能住长,一个人绝对不能住,要两三个人方才能够住。

  我有一年在九华山到一个比丘尼庙里去,那个比丘尼没有出家前,咱们就认得的,所以她见我去很高兴。可是我只有一个人,到了下午我就要走了,她想把我留住,我说“我一个人怎么好住比丘尼庙呢?”她说:“你虽然是一个人,可是咱们这儿比丘尼好几个了,可以住的。”我胆子小,还是跑掉了。

  

  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 (95)

  ────────────────────────

  归敬请戒缘起之十义颂解

  能海上师编集 傅味琴浅说 ( 2002.6.20)

  

  犯戒行为不能学,比丘要庄严,

  修行人只学如何断烦恼

  提要:

  ·烦恼断尽,虽遇境而不起贪爱,不坏事相而坏外相

  ·“和尚尼姑合板凳”、“抱女人如抱枯树”、“酒肉穿肠过”,没水平的人

  都不能做

  ·前人斩猫、劈佛像,后人都不能学,学了就犯戒

  ·袈裟着地并非一丝不挂,是不庄严,比丘不庄严,还像什么样子

  ·修行人只学如何断烦恼,学罗汉挖耳,学老师驼背,口说“善哉,善哉!”

  岂不令人奇怪

  烦恼断尽,虽遇境而不起贪爱,

  不坏事相而坏外相

  “已证阿罗汉者可以,但不坏事相,而坏外相”。阿罗汉贪瞋痴都断尽了,完全是清净心,那可以,因为他没有烦恼了当然也不会出现烦恼的事相。虽然他不坏事相,可是坏外相,外面人看起来就不太好看了,所以叫坏外相。

  有的出家男众,经常到比丘尼庙里去,可能他跟某个比丘尼从前认得,或者是同乡,还经常送一点东西去给她吃,这个就不恰当。比丘尼可以到男僧庙里去,因为要行八敬法。比丘跑到比丘尼庙里去,除非真有事情。说句笑话,哥哥跟妹妹也不得太亲近啊,否则妈就要说话的。出家人更是要注意,男女要隔离。

  “和尚尼姑合板凳”、“抱女人如抱枯树”、

  “酒肉穿肠过”,没水平的人都不能做

  从前有句话,“只要心清净,尼姑和尚合板凳”,话是不错,你有这个水平吗?从前有个人问一个老和尚,“你怎么抱女人?”老修行朝他笑笑:“我没有抱女人,我抱的是一棵枯树啦。”即使有这样水平,不坏事相,也坏外相,社会上的人也要说闲话。从前有水平的个别人这么做,但是一般人不能学,你没有这样水平也去做,那还不是疯子?

  历史上济公被称为疯僧,如果你有他这个水平,你也去装疯好了。人家都看见他在吃鸟,他不承认,他嘴巴一张,一只鸟飞出去了,你有这个水平吗?说起来“酒肉穿肠过”,没这水平也别说这话。济公也不是真疯,他是假疯,为的是不给别人看出他本来面目,他是罗汉转胎的,你凡夫要证到罗汉还早咧。

  前人斩猫、劈佛像,

  后人都不能学,学了就犯戒

  所以我们对历史上有成就的人表现出的很难使人理解的行为,千万不能学。譬如说禅宗的公案里有一个禅师竟然斩猫,把一只活的猫一斩两半,这个学不得。有位禅师劈木头佛像,这倒也罢了,因为在他眼里,看成是泥塑木雕。一个活生生的猫有生命的,为了表现你无所畏惧,不执著,至少猫死了这个因果你也难逃,不能否定因果的,所以后人学不得,后人学了就是犯戒的行为。

  袈裟着地并非一丝不挂,是不庄严,

  比丘不庄严,还像什么样子

  古来许多境界高的话,只能作个启发,给你点拨一下,可不是真的叫你去学着做。听说从前有两个出名的禅师,两人辩来辩去,不相上下。临走了,男禅师告别,没走几步,女的禅师就说了一句话:“仁者,袈裟着地了。”就是说你的袈裟拖在地上了。男的禅师就马上回头去撩袈裟,她在里边一拍桌子:“好一个一丝不挂。”你口里说“一丝不挂”,我只要说一句,你心就挂住了。这是启发性的点一点呀,可不能学,你一学,你们的袈裟拖在地上就不能去撩了,撩了就有所牵挂了,那大家都让袈裟拖在地上,还像什么样子啊?

  修行人只学如何断烦恼,学罗汉挖耳,学老师驼背,

  口说“善哉,善哉!”岂不令人奇怪

  我们对于有成就的人,哪怕是阿罗汉,我们凡夫不要学他的这种外面形象,应该学他怎么断掉烦恼,这对修行才有好处。学他的形象有什么意思?有人画的罗汉像,各种样子都有,所以艺术文学,修行人不要投入进去,这些跟修行断烦恼没有关系的。可是现在知识分子或者说出家的知识分子,就喜欢这一套。

  我记得有一个画家画过一幅图,叫罗汉挖耳朵,这有学的必要吗?假如有个老修行,说说话要挤挤眼睛的,他又改不掉,你也跟他学啊?我这个老师驼背的,你也跟我学驼背?所以我们只是学修行的方法,来断除烦恼,用不着去装模作样。说句笑话,你们假如学电视里的老和尚,看见居士来了,你也装模作样,一合掌:“施主驾到,近来可好?善哉善哉。”人家看见你不是很奇怪?今天讲到这里。

  

  [转载自-佛教菩提心网]

  

  

《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90~95)》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