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错了自己没有发现,那就危害无穷。有个佛学院,为了知名度高一点,请一个大学教授来讲语文,知见一错,弄得很多人还俗,为什么?后来追究原因才知道,因为他在佛学院讲起爱情文学来了。如果佛学院里的老师真正佛法的知见没有吃深吃透,又不能广泛反复地讲深讲透,其中加入了个人的知见,如果成了错见邪见就会危害无穷。所以大家要发心,令正法久住主要在法上,法上非但不能偏,不能缺,而且要吃深吃透,并要依教奉行,那样才出人才。现在下课。 (第九讲完,2001.7.6)
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 (37)
────────────────────────
归敬请戒缘起之十义颂解
能海上师编集 傅味琴浅说
学法,是凡夫到觉悟的必要手段
提要:
·大乘佛法的目的就是要我们成佛
·虚空没有圆,也没有满,这才是真正的圆满
·学法,是凡夫达到觉悟的必要手段
·到了彼岸,就不必把船背着走
·十方也是假名,宇宙哪有东南西北
大乘佛法的目的就是要我们成佛
今天我们讲《律海十门》的“制戒缘起”,是男女两班合起来听讲,所以前几次在女众班里讲的头几句再提一下。“稽首礼诸佛,及法比丘僧。我今学毗尼,令正法久住。”“稽首礼诸佛”,稽首就是顶礼,诸佛指十方佛,释迦佛讲大乘佛法时,告诉我们有十方佛,十方就包含了整个太空里所有的世界,每个世界里有众生,有佛、菩萨、罗汉。所有的佛,我们都要顶礼。大乘佛法的目的就是要我们成佛。在我们成佛的过程中,首先要把心量放大,小心办小事,大心办大事,小心可以有小的圆满,不可能有大的圆满,要有大的圆满,必须要有大心。
虚空没有圆,也没有满,这才是真正的圆满
画一个圆圈,随便你画多大,还是小,因为有一个圆的边把它圈住了。所以我们讲的圆和满,是辨正的。一只茶杯是圆的,一只碗也是圆的,一只大盆子也是圆的,这个圆都是有限度的。它们的满也是有限量的,茶杯里的茶水满了也叫满,水缸里的水满了也叫满。圆满不过是一个假名,要离开我们假名的圆满才有真正的圆满。离开了以后就没有茶杯这个有限度的圆,有限量的满,也没有水缸那样有限量的圆,有限量的满,什么都没有,就是无量,要无量才算真正的圆满。真正的圆满没有圆也没有满,虚空无量,虚空没有圆也没有满,这才是真正的圆满。
学法,是凡夫达到觉悟的必要手段
凡是讲到佛法都不要忘记,一切法自性空,自性无所缘。语言文字也是如此,一笔写不出两个王,一开口不能把所有的话同时讲出来。所以语言文字,并不是最彻底究竟的东西,而是我们凡夫众生为了达到觉悟,在学法过程中必要的手段,必需的工具。佛讲的法也是如此,如果你执著于佛的法,就永远不能圆满。如果你能够把你执著的心,执著的法全部放下,你就能达到圆满。因为我们是大般若宗,所以我讲法的时候常会提到这样的道理。
到了彼岸,就不必把船背着走
说法仅仅是药,药本身就是被病人利用的东西,正常人需要什么药?病人才需要药呀。因为我们凡夫众生有烦恼病,所以才需要法。你抓住了也不对,你不要也不对。病人不吃药对吗?你病好了把药一直吃下去,你永远是一个病人。没有过河的时候,需要船,你不能不要船,你过了河,你不能再把这个船背在背上走。
十方也是假名,宇宙哪有东南西北
十方诸佛,十方也是假名。宇宙哪有东南西北?我们地球上有东南西北,这是人类在生活中累积起来的经验,是使人类能更恰当、更方便地过好生活的一个必要手段。因为生活中有很多的情况,人类就安立了很多的名词,我们因此就能把问题说得清楚了。
比如太阳出来的方向叫东方,太阳下去的方向叫西方。比如人名字,一个叫国栋,一个叫国梁,原来有这两个名词吗?没有。这两个名字是爸给他们安立的名词,是为了方便呀,即使叫老大、老二,还不是名字?如果没有名字呢?几个孩子在玩,你要去叫他,“哎,过来!”大家朝你看看,叫哪个?假如走过来一个,爸爸摇摇手,“不叫你”,又过来一个,“不叫你”,那麻烦不麻烦?取了名字,叫声“国栋”,国栋就来了,“国梁”,国梁就来了。现在父母叫孩子的小名,往往喜欢叫动物的名字,“兔子啊”,“老虎啊”,兔子老虎也是个名词啊。
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 (38)
────────────────────────
归敬请戒缘起之十义颂解
能海上师编集 傅味琴浅说
心量要扩大,十方佛都要顶礼
提要:
·不是真理就不能永存
·人们在追求经常要变化的东西
·我们在研究事物的本来面目
·离开地球,也就离开了太阳升起的方向
·诸佛只有一个共同法身
·理上要走得通,还要从行动上去修
·心量要扩大,十方佛都要顶礼
·能依教奉行,才是真正的恭敬法
不是真理就不能永存
其实最最原始什么也没有。人世间的一切都是人创造出来的,人创造出来的东西就不是宇宙本来的东西。宇宙本来的面貌,你也用不着创造,它本来就客观存在的。如果人不创造风扇,人世间有风扇吗?没有。风是有,风扇没有。可惜人所创造的一切东西不能长久,犹如不是真理的东西不能永存,经常会变化。
人们在追求经常要变化的东西
人们在追求经常发生变化的东西,全靠不断在改进。我们承认一切都必须改进,病人必须吃药,生活必须美好。科学的发达没有什么错,只是有的人心错了,去发明原子弹,现在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又出现了“人体炸弹”,报纸经常报导,恐怖分子把炸弹绑在自己身上,走到人多的地方去,当然他是有一股仇恨心,把炸弹一引爆,“嘣”炸死很多人,当然自己也炸得粉碎,那多不好啊。现在科学发达了,我们很快就盖成了这个大楼,我们能够听经,传播佛教智慧,这有什么不好?所以看问题要一分为二。
我们在研究事物的本来面目
我们应该承认,所有世间上的人在劳动,在研究科学,在发明创造,全有功劳,他们是在为全人类做贡献。我们也在辛苦地研究追求全人类必需要解决的一个课题,什么课题?一切事物的本来面目是怎么样的。科学家只是在现象上研究,在现象上改变,我们是在实质上研究,实质上去圆满。
离开地球,也就离开了太阳升起的方向
例如人们以太阳为标准,太阳升起的地方,取名叫东方,又把这个时间取名叫“早晨”。而我们研究的是没有东方,没有南方,没有西方,没有北方,没有上方也没有下方,如果人离开了地球,整个辽阔无有边际无有穷尽的太空哪有东南西北?你说根据太阳,中国根据太阳就跟美国根据太阳不同,中国的早晨,美国恰恰是晚上。中国指着这个方向说,这是东方,美国却说,这是西方,你怎么说呢?
诸佛只有一个共同法身
所谓十方佛,其实无有十方,所谓诸佛,其实无有诸佛,因为诸佛的法身只有一个,所以叫十方诸佛共同法身。这儿有好几盏电灯,电灯里出来的光只有一个光。
理上要走得通,还要从行动上去修
道理懂了,但是修行不能只从道理上修,还要从行动上去修。理上要走得通,事情上也要走得通,事跟理还不能闹矛盾。所以我们说法可以说得高一点,行动起来可不能脱离基础,唸书不能从大学念到小学,初进佛门马上听《六祖坛经》,那么讲戒定慧谁要听啊?高了就不肯下来,先天不足,又不肯后天补上,结果一辈子体弱多病。所以要从小学一年级唸到大学。修行要有步骤,要有系统的安排。
心量要扩大,十方佛都要顶礼
“稽首礼诸佛”,首先心量要扩大一点,不要只礼一尊佛。十方佛都要顶礼,这是释迦佛的教导。“及法比丘僧”。礼佛礼法礼僧,礼就是恭敬,有人佛龛里供了一本《金刚经》,他天天顶礼,说“我顶礼法宝。”可是这本《金刚经》,他从来不唸,只不过搞了个形式,法师在讲《金刚经》也不去听,这些就是不恭敬《金刚经》。
能依教奉行,才是真正的恭敬法
礼法,也是恭敬法,但你光向经书磕头,还不如依教奉行,经书里怎么说,你就怎么去做,那才是真正的恭敬了。
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 (39)
────────────────────────
归敬请戒缘起之十义颂解
能海上师编集 傅味琴浅说
学法后要修行,修行以戒为首
提要:
·不违师言教,不能强求师听你的话
·非真善知识要远离,非正法,可以不听,要远离
·傲慢无礼,称得上佛弟子吗?
·路上遇到出家人,应合掌让路,不必顶礼
·七众弟子,比丘为首,一家人要和合
·学法后要修行,修行以戒为首
·不怕犯戒,等于地狱里的“英雄”
·依戒依法修行,为令正法久住
·只学不修,佛法成了世间学问
·令正法久住是最大的菩提心
·菩提心不坚固,一切都成了空话
不违师言教,不能强求师听你的话
礼僧呢?对出家人要顶礼,要恭敬。我有时礼拜出家师父,没有礼拜下去,因为他把我挡住了,他说“不顶礼”我只好不顶礼,因为恭敬不如从命,听话是最大的恭敬。我从前看到某些居士在清定上师的面前跪着不起来,说:“上师不满我们愿,我们宁愿跪着不起来。”上师实在没得办法,只好“好好好”,这不是他听上师话,而是要上师听他的话,用跪着不起来进行强求。师父是大慈大悲,他竟然钻空子。
非真善知识要远离,非正法可以不听
法师是最值得尊重的,这是指真正的善知识啊,并不是假和尚、假法师。听法师讲经还要迎请,这不是法师架子大,这是为了恭敬法。迎请时还有出家人代表、居士代表,到法师面前用不着多说话,只要一问讯,法师就起身了,前面托着戒定真香。走进法堂,维拿师就喊“站起来”,法师驾到,非同小可啊。大和尚也要坐在下面听经。哪怕是方丈,你再忙,讲经法会头一天和圆满那一天全要到。但如果这不是真正的善知识,讲的并非正法,你可以不听,要远离恶知识,是对是错要以释迦佛的话为准则。
傲慢无礼,称得上佛弟子吗?
现在的风气很不好,前几天,有位出家师父给我看的一个文件背后有人写了几个字,“法师算老几?”法师算老几?那你是老大了。如此傲慢无礼还算佛弟子吗?
路上遇到出家人,应合掌让路,不必顶礼
顶礼也要注意,出家师父走路时不要顶礼。出家师父因为忙,脚步也在加快,有的居士为了恭敬,“师父啊,顶礼了。”出家师父只好停下来,“啊,不顶礼,消灾延寿。”这个刚刚完了,再走几步,又来一个“师父啊,顶礼了。”这个师父要办事情去,实在来不及了,没理他就走了,他起烦恼了“我这么恭敬,理也不理我!”所以路上不要顶礼,看到出家人来,赶快恭敬合掌退在一边。前些时候,有位法师到居士林去讲经,在台阶前的路上,有个男居士挤到前面等着,法师一来,立即五体投地大礼拜,差一点冲着法师,这么顶礼也欠妥当。
七众弟子,比丘为首,一家人要和合
七众弟子,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再加正学女,然后男居士女居士,以比丘僧为首。你们昨天去看演出,最后朗诵了一首诗,《佛弟子是一家人》,听说好多人听完就感动得掉眼泪了。这首诗总结了佛协文教部三学讲堂四年来的风风雨雨,可是我们还是教育大家,我们是一家人,如果佛弟子跟佛弟子搞斗争,互相排斥,佛教就要消灭了。所以四众弟子都要和合,居士跟居士要和合,出家人跟出家人要和合,居士跟出家人要和合,出家人跟居士要和合,咱们都是一家人。
学法后要修行,修行以戒为首
“我今学毗尼”,毗尼就是戒律。前面顶礼佛顶礼法顶礼僧,是表恭敬。皈依了三宝,成了一个佛弟子,第一步就要学习,学了就要实践。真正修行是从戒开始,戒定慧,戒就在前面,我们将来成就法身,法身以法为身,法身有五种成份,戒法身、定法身、慧法身、解脱法身、解脱知见法身,五分法身也是以戒为首。
不怕犯戒,等于地狱里的“英雄”
既然我们今天都懂得戒的重要性,佛学苑的学生,就要持好各自的戒。将来你们出去,肯定有两种反映,一种恭敬你,另一种取笑你,“现在还讲戒?”不怕犯戒就等于地狱里的英雄,下了地狱的人从油锅里捞起来,“英雄”也成了油条。(众笑)
依戒依法修行,为令正法久住
我们再继续讲,“令正法久住”,我们皈依三宝,受戒学戒持戒,究竟为了什么?为了令正法久住。没有戒,没有定,这个慧变了世间上的学问。有的人很会写书啊,厚厚的一本又一本,书名都很好听,也很能讲,三教九流什么都懂,嘴里却叼着香烟,连个香烟都放不下,你修证什么呀?
只学不修,佛法成了世间学问
没有戒的定是邪定,没有戒也没有定的慧是邪慧,佛法在他那儿成了世间学问,即使是个好人,也不能算是个佛教里的修行人。我们佛弟子有信仰,而世间学问只是文化,保留古代文化作为欣赏,犹如保留了一块汉朝的白玉,肚子饿了能把它咬咬吃吗?缺少了信仰,不能依教奉行,所有的佛像、经书全成了佛教文物。
令正法久住是最大的菩提心
我们今天弘扬佛教文化,那就两样了,我们弘扬佛教文化是为了促进佛弟子的信仰,为了促进佛弟子的依教奉行,佛弟子依教奉行了才能使正法久住。令正法久住是最大的菩提心。现在佛法越来越衰落了,很难听到正法了。就算有人天天唱唸,就连“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也听不到了,其实唱的人有没有发菩提心,谁也不知道,只会唸“悉发菩提心”,又不发菩提心,有什么用?
菩提心不坚固,一切都成了空话
为了正法久住,咱们要有坚固的菩提心,好比乱丛一棵松,哪怕种种的磨难,种种障碍,恶意诽谤,哪怕是烧红的热铁轮,在我头上转,也不退菩提心。要有这样的菩提心,才能使正法久住,否则全是讲空话,平时很会讲啊,真要他弘扬正法他又不干,真像萨迦格言中所说:“在大家商量的时候他是英雄,委派他事情时就要讨价还价;真正要他上前的时候他就装病,还没到战场他就拔脚逃跑了。”
一颗树是打打比方呀,树倒下去了就爬不起来,人倒下去又能竖起来,始终倒不下去,叫不倒翁。要我放弃菩提心是不可能的,要我放弃雄心壮志不可能的,要我倒下去也不可能的,别人害怕,我可不怕。只有这样,你这一生才能够干出点事情来,才能够令正法久住。今天讲到这里。(第十讲完 2002.5.16)
[转载自-佛教菩提心网]
《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30~39)》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