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1~9)▪P4

  ..续本文上一页恼解脱生死;大乘菩萨戒,是广行菩萨道的准则;密乘戒又叫金刚乘戒,是修密的修行准则。

  戒以别解脱戒为根本

  如果没有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修行成了空中楼阁。没有别解脱戒,菩萨戒也就缺支分。你只持别解脱戒,不受持菩萨戒、密乘戒,这还不能算错,至少你能了生死。如果你受菩萨戒,不受别解脱戒,没这回事情,只能叫“轻毛菩萨”。你受了别解脱戒、菩萨戒,不受密乘戒,可以。你不受别解脱戒、菩萨戒,要受密乘戒,也没这回事。所以别解脱戒是根本啊。

  戒流于形式,做不到就不能得解脱

  学戒首先要学别解脱戒,有的居士还没有受五戒,可以先学起来,不杀,也不偷,不说假话,不邪淫,也不饮酒,你能做到就有功德。受戒不是哄热闹,也不是在自己脸上贴金,受了戒你做到了没有啊?戒本都背不出!要做到才叫保解脱,流于形式是没有用的,红本本仅仅是红本本,你不做到什么都没有,犯戒下地狱。

  受了戒什么都搞不清楚,等于画饼充饥

  受皈依时要受三皈戒。以前我在深圳时,有个学生说:“我要重新皈依。”旁边一个说:“你已皈依了,那年不是我跟你两个人去受皈依的吗?”他说:“那次皈依,我什么都没搞清楚,糊里糊涂,只是摆个仪式,这有什么作用?我听了老师讲法,才懂得三皈戒,所以我要重受一次。”真正修行可不能流于形式,饼画得再像,仍然是画饼,画饼充饥是不能解决饥饿问题的。下课。(2001.5.11 第二讲完)

  

   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 (9)

  ────────────────────────

  归敬请戒缘起之十义颂解

       能海上师编集 傅味琴浅说

  

  

  没有法的依靠,烦恼压不住

  本次提要:

  ·定学里澄清混浊,生起观证的修持法

  ·“禅”释“静虑”,滤清众生妄想烦恼

  ·思维为了觉心朗照

  ·“舍”是为了要提高

  ·要止住妄念,要在静中去思考

  ·众生没有法的依靠,烦恼压不住

  定学里澄清混浊,生起观证的修持法

  “稽首礼诸佛,及法比丘僧”。法,归纳起来是戒定慧三学。上次讲到定学是控制意念,定动止散,澄清混浊,生起现证的修持法。包括世间禅和出世禅。戒学是止恶修善,我们佛弟子的止恶修善,应以佛教的戒律为准则,若广开还应修十善,但是最根本是要持戒,戒学包括律仪戒、大乘菩萨戒和密乘戒,这三乘戒学。

  “禅”释“静虑”,滤清众生妄想烦恼

  定学也称心学、禅学,由此可知,它是在心理上用功的一门学问。“禅”翻译成汉文,叫“静虑”,是思虑中的一门学问,通过思虑就能够滤干净我们心地的肮脏。这个思虑的“虑”字,打一个比方,在虑字旁边加三点水,就是滤过器的滤,泥沙水通过滤过器就成了清水。所以,众生的烦恼通过静静的去思虑,能够把肮脏的妄想杂念滤干净,禅定就起这么一个作用。

  思维为了觉心朗照

  如果仅仅止住妄念,不从思虑中开发智慧,那就弄错了,比方说,一缸水,泥沙沉淀下去,这缸水就变了清水,可以起照脸当镜子的作用,但清水的作用还可以止渴,滋养生命。所以不要单以为禅定是止住妄念、入定得到境界、乃至达到禅宗的见本来面目,就好像解决问题了,还应该懂得禅定的作用,是能滋长法身慧命。修行离不开法,止不等于把法止住,即使到也要把法舍掉的时候,那是舍掉对法的执着心,但法仍然在你心里存在,我们把凡夫的思维转变成佛之知见,也就是要觉心朗照。

  “舍”是为了要提高

  在我们学法的阶段,是不可能脱离第六意识,我们凡夫的一切思维活动全靠第六意识的功效。在你提高的时候,看起来这一步应该要放弃了,并不等于不好而要放弃,也是为了要提高而要放弃。比如说你一年级升到两年级了,不等于一年级的课本不好啊,那是因为升到两年级了,一年级已经完成了,不必要再学了,所以要舍掉了,应该这样理解。很多人搞错了,搞成不要基础,在修行上有些人总喜欢跳越前进,好比看到两年级的学生把一年级功课丢掉了,我何必去拿,我就干脆进两年级,这就错了。修行要现实,不要空想,走路一步步走,饭总是一口口吃。

  要止住妄念,要在静中去思考

  修习静虑的人,要使这个心的力量在滤的过程中起作用,首先要达到一个要求:“安静”,静中去思虑。我们的心是一向不静的,外面有五欲的引诱,色声香味触的扰乱,心里起的念头,全是五欲的念头,贪瞋痴的念头,所以既不安静,也不清净。修禅定呢,就是要止这些妄想,在思虑中得到觉悟。

  众生没有法的依靠,烦恼压不住

  静是要使你妄念静下去,贪五欲的心静下去,止呢,完全止住了。你心不静,要想止,那便是硬做了,是用强压的办法。如果你有所依靠,开头还比较压得住,比如举个例子,你想干一件什么事情,已经发心了,有种起欲的心,很喜欢把它干成功,而且心里欢喜干,有这个依靠,还容易压得住,卡拉OK也不去,电视也不看了。如果没有这种依靠,你就压不住。如果这个依靠放弃了,那更压不住。一般在小庙里依靠师父,即使早晚两堂功课,师父也是精神上最大的支柱寄托啊。假如师父你也不恭敬了,早晚功课也不做了,念佛么也随随便便了,那个烦恼心你就根本压不住。众生无始以来习气的力量厉害得很,你至少要有那么一点法的依靠,像世间上社会上发明家、科学家,他就是有个依靠,想要有所研究成就,就是他的依靠。

  [转载自-佛教菩提心网]

  

  

《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1~9)》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