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念佛开示▪P4

  ..续本文上一页是动中修。静中修比较容易,动中修比较不容易。你动中修,眼睛不要东看西看,否则打妄想,“树上有只苹果”,“黄居士来了”……你们可能会想:干脆走路念佛的时候,我闭起眼睛。那不行,要发生车祸的。也不能闭眼睛,也不能打妄想,那么挑选一个比较好的环境,自己好好地去用功。

  少说一句闲话,多唸一声佛号

  “唸佛时不说闲话,要多唸一声佛号,少说一句闲话”,因为你一说闲话,就不可能一心不乱,而且浪费了时间。有人一面唸佛,一面拨念珠,忽然说话了,“黄居士,我五千满了,你多少了?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还有的人说得更多,“黄居士啊,昨天星期天,我媳妇又把家里东西拿回娘家去了。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黄居士啊,当时我可没说话啊,你看我气量多大了,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众笑)这怎么唸得好呢?你们假如有这种习气,赶快要改啊。

  有句话你们过去也听到过,“少说一句话,多唸一声佛”。我看,最好再补充一点:“少说一句闲话,多唸一声佛号”,这样比较全面,以免发生误解,产生笑话,“老师,你讲法时间这么长,话这么多,你不知道吗?“少说一句话,多唸一声佛”,快唸佛去。”如果你给众生讲法,哪能少说,要广说大说,如果你讲闲话,一句也不要说。

  

  念佛开示 (9)

  ──────────────

  傅味琴讲于浙江泰顺崇教寺 2009.7.9

  

  不可因追求数字,引生紧张急躁,

  心不安亦难入定

  提要:

  ·闲话与修行无关,修行人说修行话

  ·不可因追求数字,引生紧张急躁,心不安亦难入定

  ·唸佛的功夫是根据一心不乱,并非根据数字

  ·如能一心不乱,一念也能往生;如口唸佛心打妄想,十口气也往生不了

  ·至少一日,最好七日,能达一心不乱才稳当

  ·老人病多,心想“来不及了”易引起紧张、着急、恐惧,更难一心

  闲话与修行无关,修行人说修行话

  世间上人的闲话很多啊,从前能海上师讲经时提到:“四川人一见面就要打招呼,“今天天气好”,天气好跟你修行有啥关系啊?”从前我在隆昌寺主持僧伽培训班,一个小和尚看见我,“老师,今天起雾了。” 这也叫闲话。我就朝他说:“天气起雾跟你修行有啥关系啊?”说“我不说话难受啊”,那么你就说说修行的话,修行人只说修行话,说什么闲话啊?

  而且我们规章制度规定,不准串寮,你到别的人寮房里去,还不是说闲话?你一说闲话,一串寮房,纠察就要批评,所以有句话“纠察无好脸”。当然对你们小住同学放宽的,对常住同学那可严了。

  不可因追求数字,引生紧张急躁,

  心不安亦难入定

  “唸佛不要追求数字,以免引生紧张急躁,心不安亦难入定”。我年轻时听到,一个居士说,“李居士一天唸两万。”另一个居士说,“黄居士一天唸四万。”那个又说了,“黄居士虽然唸四万,可是他唸四个字。”(众笑)因为追求数字,所以大家动脑筋,怎么样多唸一点,一种是唸得快,一种是减少字。有人喜欢念四个字,可能也是这个原因吧。有位法师讲经时就讲,“阿弥陀佛又不是开公司的,一定要叫你唸满多少数字才能往生。”

  唸佛的功夫是根据一心不乱,并非根据数字

  根据《佛说阿弥陀经》,念佛要念到一心不乱,不根据数字的。你唸一万、十万、一百万,达不到一心不乱仍然没用。可是哪怕你过去心散乱,临命终时经过善知识开导,翻然醒悟,一下子心定下去,一句“阿弥陀佛”,就往生了。(众鼓掌)往生是根据你打不打妄想。

  如能一心不乱,一念也能往生;

  如口唸佛心打妄想,十口气也往生不了

  有说唸十口气就能往生,我说念一口气就能往生,有说十念就能往生,我说一念就能往生,可是有标准,要一心不乱。假如你要断气了,刚刚一心不乱,凑上了,中奖了。假如你功夫不到家,念了十句,或者一句,也达到一心不乱,可是没断气。等到你妄想起来了,却断气了,那还是不行。

  至少一日,最好七日,能达一心不乱才稳当

  怎么样才稳当?要若一日、若二日,最稳当是若七日一心不乱,那就看你的念佛功夫,也就是你定力的功夫。

  我是爱好心理学,也懂得一点医学,假如你去追求数字,必然会引起紧张着急。尤其是老年人、经常生病或者从前个性不好,更容易紧张着急。一紧张着急,肯定心不安。

  比如你在等人,等不到,心里着急,你会慢条斯理地说话吗?肯定语速快得很,“说好四点钟来,怎么还不来?急死人了……”

  你正在赶时间去上班,马路上碰到一个人,“小黄,你到哪里去?”你正跑得快,不可能慢吞吞地“我──去──上──班”。你唸佛心里一着急,肯定念珠拨得快,念珠拨得快,肯定心里着急。着急要中风的啊,我一着急,血压马上升高,我着急晚上就睡不着,因为心不安啊。

  老人病多,心想“来不及了”易引起紧张、

  着急、恐惧,更难一心

  还有一点,心里不要想,“我年纪老了,来不及了”,一想你就要紧张着急,“来不及了”,你还不紧张吗?要懂得一点心理学啊。

  佛教修行要观无常,观无常可不能引起你的紧张着急、心里恐怖啊,观无常就是叫你不要浪费时间,是这么个意思。

  听说从前有一个人临命终时,很多同参道友到他那里去助唸,结果么这个人还没有死,助唸的人中有一个人突然死掉了。(众笑)我想可能是他有高血压心脏病,心里也是很着急地在念吧?

  

  念佛开示 (10)

  ──────────────

  傅味琴讲于浙江泰顺崇教寺 2009.7.9

  

  唸佛要平心静气,音声和雅,不急不缓,

  不可忽快忽慢,高声激昂

  提要:

  ·见人打招呼,不宜用佛名号替代,以免与杂念相混,引生习气

  ·唸佛要平心静气,音声和雅,不急不缓,不可忽快忽慢,高声激昂

  ·怎样修好净土法门,下一次再讲

  见人打招呼,不宜用佛名号替代,

  以免与杂念相混,引生习气

  “见人打招呼,不宜用佛名号替代,以免与杂念相混,引生习气”。那一天男众有人向我提问题,一开口就是“阿弥陀佛”,然后再提问题,我就说他:你唸一声阿弥陀佛,功德无量,可是我不是阿弥陀佛,希望大家不要称我阿弥陀佛,我不敢当。

  如一个开口“阿弥陀佛”,对方开口也是“阿弥陀佛”,两个都变了“阿弥陀佛”,(众笑)这个“阿弥陀佛”也太多了,每个凡夫都变了“阿弥陀佛”了。

  佛号不能这么随便称呼,称佛号要非常恭敬。打招呼都是随随便便的,而且还有很多不恰当。外国人拿起电话,“hello”,中国念佛的人拿起电话,“阿弥陀佛”,那么外国人想,“阿弥陀佛”的意思大概就是“hello”。(众笑)佛号功德圆满,我们要极其尊重,怎么可以利用来打招呼呢?我是不主张这样。

  还有“以免与杂念相混”,你打招呼的时候,首先你看见人已经起了杂念,“这是黄居士。”再来一句佛号“阿弥陀佛”,后面“黄居士你也来了”。前后杂念,中间加一句佛号,这样念佛能起到一心不乱作用吗?反而杂念跟佛号混起来了,慢慢就养成习气,以后你们念佛的时候也会起杂念,形成条件反射,就很难达到一心不乱了。佛弟子总应该要懂得一点科学。

  唸佛要平心静气,音声和雅,

  不急不缓,不可忽快忽慢,高声激昂

  “唸佛要平心静气”,心要平静下去,心平才能气和。你能够修平等心,你心就会平,心平了,气就静下去了。那么你越念心越静。你心不平,你能够做到气和吗?呼吸就短促了。心不平的时候,心里在翻腾,“这些事情都是我帮他忙,就算我帮了他十次忙,我仅仅跟他吵了一次架,那我还有九次功德了,他竟然翻脸无情了,你说我怎么气得过呢?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还唸得好啦?我今天给你们指导都很具体很现实吧。

  “音声和雅”,唸佛声音要和雅,和雅的声音非常好听,听到唸佛的和雅声音,旁边听的人心也会静下去,何况本人呢?

  “不急不缓”,唸佛不要急,也不要缓。“不可忽快忽慢”,不能一会儿快,一会儿慢。本来唸得蛮好的,忽然越唸越快,“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忽然又慢下来了,你这样心能够定下去吗?

  “高声激昂”,念佛不要高声。有的人怕自己声音念不高,还装了扩音器。修行要寂静,怎么搞反了呢?从前我在宝华山隆昌寺主持僧伽培训班,来了一个东北的年轻出家人,经常请假,一会儿说头疼,一会儿要回寮房念经,一会儿要回寮房念佛。

  后来我讲完课回到自己寮房里,隔壁就是他的寮房,我听他正在唸佛。他唸佛是慢慢快快,快快慢慢,后来越念越快,越念越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最后来个拖长音的特慢“阿──弥──陀──佛”。(众笑)这是歌星表演还是咋的?所以不要自搞一套,别人自搞一套,你不要跟他学。

  怎样修好净土法门,下一次再讲

  今天非常抱歉,我很想讲完,可是现在已经10点钟了,下面这一段“怎么样修好净土法门”,只好等到下一次再跟你们讲。

  现在我们就唸佛吧,既然唸“南无阿弥陀佛”,合掌不合掌没有关系。大家就开始吧。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大众一起唸佛)

  好,咱们回向。(回向)

  

  念佛开示 (11)

  ──────────────

  傅味琴讲于浙江泰顺崇教寺 2009.7.10

  

  贪爱身子不像个修行人,

  不爱护身子也是愚蠢的表现

  提要:

  ·贪爱身子不像个修行人,不爱护身子也是愚蠢的表现

  ·唸佛不可贪多,即使八大菩萨为你指路,也没提出要你唸满一百万

  ·与其你代别人求佛菩萨,还不如叫他自己求佛菩萨

  ·能七天一心不乱最稳当,不…

《念佛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怎样念佛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