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念佛開示▪P4

  ..續本文上一頁是動中修。靜中修比較容易,動中修比較不容易。你動中修,眼睛不要東看西看,否則打妄想,“樹上有只蘋果”,“黃居士來了”……你們可能會想:幹脆走路念佛的時候,我閉起眼睛。那不行,要發生車禍的。也不能閉眼睛,也不能打妄想,那麼挑選一個比較好的環境,自己好好地去用功。

  少說一句閑話,多唸一聲佛號

  “唸佛時不說閑話,要多唸一聲佛號,少說一句閑話”,因爲你一說閑話,就不可能一心不亂,而且浪費了時間。有人一面唸佛,一面撥念珠,忽然說話了,“黃居士,我五千滿了,你多少了?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還有的人說得更多,“黃居士啊,昨天星期天,我媳婦又把家裏東西拿回娘家去了。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黃居士啊,當時我可沒說話啊,你看我氣量多大了,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衆笑)這怎麼唸得好呢?你們假如有這種習氣,趕快要改啊。

  有句話你們過去也聽到過,“少說一句話,多唸一聲佛”。我看,最好再補充一點:“少說一句閑話,多唸一聲佛號”,這樣比較全面,以免發生誤解,産生笑話,“老師,你講法時間這麼長,話這麼多,你不知道嗎?“少說一句話,多唸一聲佛”,快唸佛去。”如果你給衆生講法,哪能少說,要廣說大說,如果你講閑話,一句也不要說。

  

  念佛開示 (9)

  ──────────────

  傅味琴講于浙江泰順崇教寺 2009.7.9

  

  不可因追求數字,引生緊張急躁,

  心不安亦難入定

  提要:

  ·閑話與修行無關,修行人說修行話

  ·不可因追求數字,引生緊張急躁,心不安亦難入定

  ·唸佛的功夫是根據一心不亂,並非根據數字

  ·如能一心不亂,一念也能往生;如口唸佛心打妄想,十口氣也往生不了

  ·至少一日,最好七日,能達一心不亂才穩當

  ·老人病多,心想“來不及了”易引起緊張、著急、恐懼,更難一心

  閑話與修行無關,修行人說修行話

  世間上人的閑話很多啊,從前能海上師講經時提到:“四川人一見面就要打招呼,“今天天氣好”,天氣好跟你修行有啥關系啊?”從前我在隆昌寺主持僧伽培訓班,一個小和尚看見我,“老師,今天起霧了。” 這也叫閑話。我就朝他說:“天氣起霧跟你修行有啥關系啊?”說“我不說話難受啊”,那麼你就說說修行的話,修行人只說修行話,說什麼閑話啊?

  而且我們規章製度規定,不准串寮,你到別的人寮房裏去,還不是說閑話?你一說閑話,一串寮房,糾察就要批評,所以有句話“糾察無好臉”。當然對你們小住同學放寬的,對常住同學那可嚴了。

  不可因追求數字,引生緊張急躁,

  心不安亦難入定

  “唸佛不要追求數字,以免引生緊張急躁,心不安亦難入定”。我年輕時聽到,一個居士說,“李居士一天唸兩萬。”另一個居士說,“黃居士一天唸四萬。”那個又說了,“黃居士雖然唸四萬,可是他唸四個字。”(衆笑)因爲追求數字,所以大家動腦筋,怎麼樣多唸一點,一種是唸得快,一種是減少字。有人喜歡念四個字,可能也是這個原因吧。有位法師講經時就講,“阿彌陀佛又不是開公司的,一定要叫你唸滿多少數字才能往生。”

  唸佛的功夫是根據一心不亂,並非根據數字

  根據《佛說阿彌陀經》,念佛要念到一心不亂,不根據數字的。你唸一萬、十萬、一百萬,達不到一心不亂仍然沒用。可是哪怕你過去心散亂,臨命終時經過善知識開導,翻然醒悟,一下子心定下去,一句“阿彌陀佛”,就往生了。(衆鼓掌)往生是根據你打不打妄想。

  如能一心不亂,一念也能往生;

  如口唸佛心打妄想,十口氣也往生不了

  有說唸十口氣就能往生,我說念一口氣就能往生,有說十念就能往生,我說一念就能往生,可是有標准,要一心不亂。假如你要斷氣了,剛剛一心不亂,湊上了,中獎了。假如你功夫不到家,念了十句,或者一句,也達到一心不亂,可是沒斷氣。等到你妄想起來了,卻斷氣了,那還是不行。

  至少一日,最好七日,能達一心不亂才穩當

  怎麼樣才穩當?要若一日、若二日,最穩當是若七日一心不亂,那就看你的念佛功夫,也就是你定力的功夫。

  我是愛好心理學,也懂得一點醫學,假如你去追求數字,必然會引起緊張著急。尤其是老年人、經常生病或者從前個性不好,更容易緊張著急。一緊張著急,肯定心不安。

  比如你在等人,等不到,心裏著急,你會慢條斯理地說話嗎?肯定語速快得很,“說好四點鍾來,怎麼還不來?急死人了……”

  你正在趕時間去上班,馬路上碰到一個人,“小黃,你到哪裏去?”你正跑得快,不可能慢吞吞地“我──去──上──班”。你唸佛心裏一著急,肯定念珠撥得快,念珠撥得快,肯定心裏著急。著急要中風的啊,我一著急,血壓馬上升高,我著急晚上就睡不著,因爲心不安啊。

  老人病多,心想“來不及了”易引起緊張、

  著急、恐懼,更難一心

  還有一點,心裏不要想,“我年紀老了,來不及了”,一想你就要緊張著急,“來不及了”,你還不緊張嗎?要懂得一點心理學啊。

  佛教修行要觀無常,觀無常可不能引起你的緊張著急、心裏恐怖啊,觀無常就是叫你不要浪費時間,是這麼個意思。

  聽說從前有一個人臨命終時,很多同參道友到他那裏去助唸,結果麼這個人還沒有死,助唸的人中有一個人突然死掉了。(衆笑)我想可能是他有高血壓心髒病,心裏也是很著急地在念吧?

  

  念佛開示 (10)

  ──────────────

  傅味琴講于浙江泰順崇教寺 2009.7.9

  

  唸佛要平心靜氣,音聲和雅,不急不緩,

  不可忽快忽慢,高聲激昂

  提要:

  ·見人打招呼,不宜用佛名號替代,以免與雜念相混,引生習氣

  ·唸佛要平心靜氣,音聲和雅,不急不緩,不可忽快忽慢,高聲激昂

  ·怎樣修好淨土法門,下一次再講

  見人打招呼,不宜用佛名號替代,

  以免與雜念相混,引生習氣

  “見人打招呼,不宜用佛名號替代,以免與雜念相混,引生習氣”。那一天男衆有人向我提問題,一開口就是“阿彌陀佛”,然後再提問題,我就說他:你唸一聲阿彌陀佛,功德無量,可是我不是阿彌陀佛,希望大家不要稱我阿彌陀佛,我不敢當。

  如一個開口“阿彌陀佛”,對方開口也是“阿彌陀佛”,兩個都變了“阿彌陀佛”,(衆笑)這個“阿彌陀佛”也太多了,每個凡夫都變了“阿彌陀佛”了。

  佛號不能這麼隨便稱呼,稱佛號要非常恭敬。打招呼都是隨隨便便的,而且還有很多不恰當。外國人拿起電話,“hello”,中國念佛的人拿起電話,“阿彌陀佛”,那麼外國人想,“阿彌陀佛”的意思大概就是“hello”。(衆笑)佛號功德圓滿,我們要極其尊重,怎麼可以利用來打招呼呢?我是不主張這樣。

  還有“以免與雜念相混”,你打招呼的時候,首先你看見人已經起了雜念,“這是黃居士。”再來一句佛號“阿彌陀佛”,後面“黃居士你也來了”。前後雜念,中間加一句佛號,這樣念佛能起到一心不亂作用嗎?反而雜念跟佛號混起來了,慢慢就養成習氣,以後你們念佛的時候也會起雜念,形成條件反射,就很難達到一心不亂了。佛弟子總應該要懂得一點科學。

  唸佛要平心靜氣,音聲和雅,

  不急不緩,不可忽快忽慢,高聲激昂

  “唸佛要平心靜氣”,心要平靜下去,心平才能氣和。你能夠修平等心,你心就會平,心平了,氣就靜下去了。那麼你越念心越靜。你心不平,你能夠做到氣和嗎?呼吸就短促了。心不平的時候,心裏在翻騰,“這些事情都是我幫他忙,就算我幫了他十次忙,我僅僅跟他吵了一次架,那我還有九次功德了,他竟然翻臉無情了,你說我怎麼氣得過呢?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你還唸得好啦?我今天給你們指導都很具體很現實吧。

  “音聲和雅”,唸佛聲音要和雅,和雅的聲音非常好聽,聽到唸佛的和雅聲音,旁邊聽的人心也會靜下去,何況本人呢?

  “不急不緩”,唸佛不要急,也不要緩。“不可忽快忽慢”,不能一會兒快,一會兒慢。本來唸得蠻好的,忽然越唸越快,“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忽然又慢下來了,你這樣心能夠定下去嗎?

  “高聲激昂”,念佛不要高聲。有的人怕自己聲音念不高,還裝了擴音器。修行要寂靜,怎麼搞反了呢?從前我在寶華山隆昌寺主持僧伽培訓班,來了一個東北的年輕出家人,經常請假,一會兒說頭疼,一會兒要回寮房念經,一會兒要回寮房念佛。

  後來我講完課回到自己寮房裏,隔壁就是他的寮房,我聽他正在唸佛。他唸佛是慢慢快快,快快慢慢,後來越念越快,越念越快,“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最後來個拖長音的特慢“阿──彌──陀──佛”。(衆笑)這是歌星表演還是咋的?所以不要自搞一套,別人自搞一套,你不要跟他學。

  怎樣修好淨土法門,下一次再講

  今天非常抱歉,我很想講完,可是現在已經10點鍾了,下面這一段“怎麼樣修好淨土法門”,只好等到下一次再跟你們講。

  現在我們就唸佛吧,既然唸“南無阿彌陀佛”,合掌不合掌沒有關系。大家就開始吧。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大衆一起唸佛)

  好,咱們回向。(回向)

  

  念佛開示 (11)

  ──────────────

  傅味琴講于浙江泰順崇教寺 2009.7.10

  

  貪愛身子不像個修行人,

  不愛護身子也是愚蠢的表現

  提要:

  ·貪愛身子不像個修行人,不愛護身子也是愚蠢的表現

  ·唸佛不可貪多,即使八大菩薩爲你指路,也沒提出要你唸滿一百萬

  ·與其你代別人求佛菩薩,還不如叫他自己求佛菩薩

  ·能七天一心不亂最穩當,不…

《念佛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怎樣念佛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