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梦见掉大牙,对父母不利。如今你父母都死了,不能这么解说”,哦,她说“我梦见掉了两颗大牙,掉的地方又生出两颗小牙齿。”我说“这很明显,是叫你培养下一代。”她说对啊!高高兴兴去朝大势至菩萨道场了,结果她是挺好,(众笑)所以学佛法就有这个好处。 附带说一句,如果佛门不培养下一代,也只好装假牙了。
对梦不要迷信,但可取其中法义
对梦不能迷信,不要不信。如果你迷信你会上当,你完全不信,可能梦里的意义很好,你就拿不到了。怎么办?你学会佛法,你自己也会解说。
我的故事很多,但老同学说,这种故事我早就听过了。(众笑)要知道做善知识很难啊,即使我有一百个故事,讲了40年的法,总要讲光的呀,你再叫我不重复我拿不出来啊。
念珠一百零八粒,多八粒是补上你起了八个妄念
有人唸佛,念珠拨得特别快,唸一句要拨两三粒,(众笑)一串念珠是一百零八粒,为什么算数字只能算一百,不能算一百零八?因为你可能有几粒在打妄想,所以再给你添一点补上。这么说起来,你唸一串念珠,只能打八个妄想。(众笑)如果你打了八十个妄想,那么念珠应该要一百八十粒。
可是有些人不听法,只知道唸,不知断烦恼止妄想,拨念珠习惯了,手不停地拨,边念佛边讲话,他把讲话也算在念佛的数字里去了。(众笑)而且还很高兴了,“黄居士,我一圈又完了,我已经五千了。”非但数字不正确,而且你这么念佛质量不高啊。要求质量,不要求数量。
念佛开示 (14)
──────────────
傅味琴讲于浙江泰顺崇教寺 2009.7.10
在家修行很难修,越是亲爱越是没恭敬心
提要:
·有人提问:今世唸佛的人前世也唸佛,那怎能说“万人唸万人去呢”
·只求数字不求质量,会把你搞得很苦
·在家修行很难修,越是亲爱越是没恭敬心
·唸佛不可起瞋,以免出口骂佛
有人提问:今世唸佛的人前世也唸佛,
那怎能说“万人唸万人去呢”
从前无锡有位老太太给我提了一个问题:“今世唸佛的人可能前世也有善根,也是唸佛的吧?”那么前世就没有往生了,怎么说万人念万人去呢?她就想不通了。
比如有人说我前世是唸佛老太,说我两个耳朵有洞洞的痕迹,可能前世戴过耳环,而且我大拇指头,这一只是扁的,说是我唸佛拨念珠拨了一辈子了,拨扁了。(众笑)
只求数字不求质量,会把你搞得很苦
我看她听课听得高兴,可是一面听课一面拨念珠唸佛,我也不知道她能不能一心三用。我说“你唸佛就好好唸佛,听课就好好听课。”她说“老师,我苦恼啊,我要唸完这个数字才能睡觉,天天唸到11点钟还唸不完,因为唸唸打瞌睡了,只好听课也唸。人家告诉我,不能少唸只能多唸,吓得我不敢少唸。”这样子修行还修得好啦?所以只求数字不求质量,会把你搞得很苦。
在家修行很难修,越是亲爱越是没恭敬心
“唸佛不可起瞋,以免出口骂佛”,从前一般都是听无线电,如今家家有电视机,在家里修行,实在没办法,因为电视机、收音机一开,有耳朵总听得见,你不要听也得听,所以家里修很难修。越是亲爱的人,越是没有恭敬心。什么叫情爱?就是我对你有情,你必须要爱我,至于我,我也爱你,但是爱的方式是要你照顾好我,别管我照顾不照顾你。这可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况,而不是文艺家描绘得那样美好。
唸佛不可起瞋,以免出口骂佛
收音机、电视机一打开,故事也多。从前武打开打之前总要说几句话,“报上名来,我不斩无名小卒”。另一个说,“你站站稳,别把你吓倒了。”(笑声)有一次,这两个人是外道跟和尚,这个和尚大概跟《水浒传》里的鲁智深差不多。开打前,一个喊“无量天尊”,一个唸“阿弥陀佛”,就噼啪噼啪打起来了。(众笑)
奉劝念佛人要慈悲,不要起瞋恨心,打人骂人都不好,唸佛的人怎么能打人呢?你实在要打就打呗,偏偏要唸声佛号再打。说句笑话,这不是成了无量天尊打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打无量天尊吗?(众笑)真是罪过罪过。你们听了这个故事只会笑,我听了就想得多。我想出来的道理也是一种觉悟吧?所以这么多年还没有忘记。
说“我们佛弟子不会这样”,有时候也难免。由于不好好听法,疏忽了戒定慧,定力、智慧都不够,虽然知道唸佛,但是不知道怎么去断烦恼。每个众生肚子里都有一笔苦账,三天三晚说不完,既没有禅定功夫,也没有智慧的觉悟,唸唸佛就打妄想了,不是想贪就是想瞋再不就是想痴。忽然想起过去受人欺负,实在熬不住了,冒出一句“不是东西”,那就坏了,前面唸句佛号,后面“不是东西”。(笑声)不是我说得过份,是有这种情况的。希望大家要修慈悲心,什么都要放得下,要大慈大悲。
尤其不要在日常生活中随便念佛,因为烦恼来了,控制不住,经常会出口的。比如一个人受了刺激,气得不得了。跟人家说说,有时候气还消掉一点;有时候人家劝他也没效果,他想:你是旁边人,尽说风凉话,轮到你,你也会气死的。他也不想跟人多说,一个人跑到马路上,叽咕叽咕在骂人,他不骂两句,气出不出去啊。所以日常生活中,不要随便念阿弥陀佛,习惯了,不经意就会带出来,比如生气的时候会自言自语,“我活着对你没办法,我死了来找你……阿弥陀佛。”(众笑)这些事,很多佛弟子都不注意的。修行就要修得纯粹,不要太随便了。
念佛开示 (15)
──────────────
傅味琴讲于浙江泰顺崇教寺 2009.7.10
人从无明来,破无明就要消除愚痴,
不学佛法去学愚,无明上加无明
提要:
·唸佛不可过于疲劳,以免堕于昏沉,难破无明愚痴
·人从无明来,破无明就要消除愚痴,不学佛法去学愚,无明上加无明
·临终提不起正念,昏迷中风,亦难往生极乐
·既然已经往生,又何必再去请人超度
·居士受持八戒那一天,仍可工作学习,八戒并没有规定要整天唸佛
唸佛不可过于疲劳,
以免堕于昏沉,难破无明愚痴
“唸佛不可过于疲劳,以免堕于昏沉,难破无明愚痴”,你疲劳,唸佛是唸不好的,还是去睡一睡,睡醒了再唸吧。
你处于昏沉状态,无明愚痴破不了的,昏沉睡眠本身就是大无明。睡眠不能少,少了影响身体,但是不要贪睡。贪睡的人很吃亏,因为进入了大无明,修行开悟就要破无明嘛。无是没有,明就是光明,光明代表智慧,你一直在无明里你就是一个没智慧的人,无明破不了,你就一直是愚痴众生。我们勤修戒定慧,熄灭贪瞋痴,就要接受佛陀的智慧。
人从无明来,破无明就要消除愚痴,
不学佛法去学愚,无明上加无明
众生本来就是愚痴颠倒,处于无明状态。人从哪里来?十二因缘,人从无明来。佛经里有许多话都是比喻,不懂佛法的人,却把比喻当作真的。佛经里有说:杀父杀母不下无间地狱。奇怪,明明佛说过杀父杀母犯无间罪,要下无间地狱,怎么又说杀父杀母不下无间地狱?这里说的父母不是你亲生父母,这个父母是比喻你的无明与贪爱,你把无明与贪爱杀死了,当然不下无间地狱,不但没有罪过,你还成就了。这是比喻呀。
修行就是破无明,就是要消除愚痴。我们今天学佛法,消除愚痴还很慢,因为根基差了,竟然还有人去学愚,那是无明加无明,愚痴加愚痴。我们是要学佛陀的智慧,而不能学愚。为什么有人对愚这么感兴趣?我从进佛门以来,听法师讲经,或者是看经书,佛从不提倡愚。
所以我们佛学苑有个校规:“我们需要的是佛法的教育,我们不需要不符合佛陀教育的知见和迷信”。学愚,不符合佛陀的教育,也不符合佛的知见,那是愚痴众生颠倒的知见。
临终提不起正念,昏迷中风,亦难往生极乐
所以我们一定要排除无明昏沉。昏沉的时候,不可能觉性朗然,昏沉就是迷迷糊糊。如果你临终昏沉,你正念是提不起来的,那是不可能往生极乐世界的,因为往生靠的是正念。如果你临终小中风,也不可能往生极乐世界,因为中风意识模糊。但是现在有人昏迷状态死了,人家也说他往生了,小中风死了,也说往生喽,全是乱说一通。
既然已经往生,又何必再去请人超度
还有自己的妈死了,到寺院里去求超度,“我妈昨天往生喽,请师父给我妈超度超度。”大家听听这句话有矛盾吗?(下面议论)你妈既然往生到极乐世界了,还要超度到哪里去啊?(众笑)你假如真要超度,肯定没有往生啊。而且现在超度的人这么多,偏偏要说万人念万人去。愚到这样明显的错误都不知道了。
居士受持八戒那一天,仍可工作学习,
八戒并没有规定要整天唸佛
修念佛法门的,现在有个风气,疲劳了也唸。白天就别说了,有的还24小时唸佛。还说受了八戒这一天,要唸一天佛。这个说法不对。受八戒,你天蒙蒙亮时受,受完了你就可以回去了,社会上人尽管去工作,哪有工作也不去,整天唸的?而且还要通宵唸。
寺院里的主持实在有点害怕,因为在寺院里受八戒,寺院里念佛,老太太一般都有高血压心脏病,这么样疲劳,出了事情,咋交代啊?可是他们劝也劝不醒,也不知道她们这个信仰从哪儿来的,只好在旁边房间里给她们铺好了床,一再劝,如果你们晚上打瞌睡了赶快去休息。奉劝你们不要这么搞。阿弥陀佛大慈大悲,也不希望你因为称佛名号,而唸出事情来了。
念佛开示 (16)
──────────────
傅味琴讲于浙江泰顺崇教寺 2009.7.10
邪知邪见的人,竟然想自杀求往生,
难道佛希望你短寿吗
提要:
·不救护病人犯菩萨戒,有些愚人却认为早死早往生
·邪知邪见的人,竟然想自杀求往生,难道佛希望你短…
《念佛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