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念佛開示▪P6

  ..續本文上一頁夢見掉大牙,對父母不利。如今你父母都死了,不能這麼解說”,哦,她說“我夢見掉了兩顆大牙,掉的地方又生出兩顆小牙齒。”我說“這很明顯,是叫你培養下一代。”她說對啊!高高興興去朝大勢至菩薩道場了,結果她是挺好,(衆笑)所以學佛法就有這個好處。 附帶說一句,如果佛門不培養下一代,也只好裝假牙了。

  對夢不要迷信,但可取其中法義

  對夢不能迷信,不要不信。如果你迷信你會上當,你完全不信,可能夢裏的意義很好,你就拿不到了。怎麼辦?你學會佛法,你自己也會解說。

  我的故事很多,但老同學說,這種故事我早就聽過了。(衆笑)要知道做善知識很難啊,即使我有一百個故事,講了40年的法,總要講光的呀,你再叫我不重複我拿不出來啊。

  念珠一百零八粒,多八粒是補上你起了八個妄念

  有人唸佛,念珠撥得特別快,唸一句要撥兩叁粒,(衆笑)一串念珠是一百零八粒,爲什麼算數字只能算一百,不能算一百零八?因爲你可能有幾粒在打妄想,所以再給你添一點補上。這麼說起來,你唸一串念珠,只能打八個妄想。(衆笑)如果你打了八十個妄想,那麼念珠應該要一百八十粒。

  可是有些人不聽法,只知道唸,不知斷煩惱止妄想,撥念珠習慣了,手不停地撥,邊念佛邊講話,他把講話也算在念佛的數字裏去了。(衆笑)而且還很高興了,“黃居士,我一圈又完了,我已經五千了。”非但數字不正確,而且你這麼念佛質量不高啊。要求質量,不要求數量。

  

  念佛開示 (14)

  ──────────────

  傅味琴講于浙江泰順崇教寺 2009.7.10

  

  在家修行很難修,越是親愛越是沒恭敬心

  提要:

  ·有人提問:今世唸佛的人前世也唸佛,那怎能說“萬人唸萬人去呢”

  ·只求數字不求質量,會把你搞得很苦

  ·在家修行很難修,越是親愛越是沒恭敬心

  ·唸佛不可起瞋,以免出口罵佛

  有人提問:今世唸佛的人前世也唸佛,

  那怎能說“萬人唸萬人去呢”

  從前無錫有位老太太給我提了一個問題:“今世唸佛的人可能前世也有善根,也是唸佛的吧?”那麼前世就沒有往生了,怎麼說萬人念萬人去呢?她就想不通了。

  比如有人說我前世是唸佛老太,說我兩個耳朵有洞洞的痕迹,可能前世戴過耳環,而且我大拇指頭,這一只是扁的,說是我唸佛撥念珠撥了一輩子了,撥扁了。(衆笑)

  只求數字不求質量,會把你搞得很苦

  我看她聽課聽得高興,可是一面聽課一面撥念珠唸佛,我也不知道她能不能一心叁用。我說“你唸佛就好好唸佛,聽課就好好聽課。”她說“老師,我苦惱啊,我要唸完這個數字才能睡覺,天天唸到11點鍾還唸不完,因爲唸唸打瞌睡了,只好聽課也唸。人家告訴我,不能少唸只能多唸,嚇得我不敢少唸。”這樣子修行還修得好啦?所以只求數字不求質量,會把你搞得很苦。

  在家修行很難修,越是親愛越是沒恭敬心

  “唸佛不可起瞋,以免出口罵佛”,從前一般都是聽無線電,如今家家有電視機,在家裏修行,實在沒辦法,因爲電視機、收音機一開,有耳朵總聽得見,你不要聽也得聽,所以家裏修很難修。越是親愛的人,越是沒有恭敬心。什麼叫情愛?就是我對你有情,你必須要愛我,至于我,我也愛你,但是愛的方式是要你照顧好我,別管我照顧不照顧你。這可是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情況,而不是文藝家描繪得那樣美好。

  唸佛不可起瞋,以免出口罵佛

  收音機、電視機一打開,故事也多。從前武打開打之前總要說幾句話,“報上名來,我不斬無名小卒”。另一個說,“你站站穩,別把你嚇倒了。”(笑聲)有一次,這兩個人是外道跟和尚,這個和尚大概跟《水浒傳》裏的魯智深差不多。開打前,一個喊“無量天尊”,一個唸“阿彌陀佛”,就噼啪噼啪打起來了。(衆笑)

  奉勸念佛人要慈悲,不要起瞋恨心,打人罵人都不好,唸佛的人怎麼能打人呢?你實在要打就打呗,偏偏要唸聲佛號再打。說句笑話,這不是成了無量天尊打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打無量天尊嗎?(衆笑)真是罪過罪過。你們聽了這個故事只會笑,我聽了就想得多。我想出來的道理也是一種覺悟吧?所以這麼多年還沒有忘記。

  說“我們佛弟子不會這樣”,有時候也難免。由于不好好聽法,疏忽了戒定慧,定力、智慧都不夠,雖然知道唸佛,但是不知道怎麼去斷煩惱。每個衆生肚子裏都有一筆苦賬,叁天叁晚說不完,既沒有禅定功夫,也沒有智慧的覺悟,唸唸佛就打妄想了,不是想貪就是想瞋再不就是想癡。忽然想起過去受人欺負,實在熬不住了,冒出一句“不是東西”,那就壞了,前面唸句佛號,後面“不是東西”。(笑聲)不是我說得過份,是有這種情況的。希望大家要修慈悲心,什麼都要放得下,要大慈大悲。

  尤其不要在日常生活中隨便念佛,因爲煩惱來了,控製不住,經常會出口的。比如一個人受了刺激,氣得不得了。跟人家說說,有時候氣還消掉一點;有時候人家勸他也沒效果,他想:你是旁邊人,盡說風涼話,輪到你,你也會氣死的。他也不想跟人多說,一個人跑到馬路上,叽咕叽咕在罵人,他不罵兩句,氣出不出去啊。所以日常生活中,不要隨便念阿彌陀佛,習慣了,不經意就會帶出來,比如生氣的時候會自言自語,“我活著對你沒辦法,我死了來找你……阿彌陀佛。”(衆笑)這些事,很多佛弟子都不注意的。修行就要修得純粹,不要太隨便了。

  

  念佛開示 (15)

  ──────────────

  傅味琴講于浙江泰順崇教寺 2009.7.10

  

  人從無明來,破無明就要消除愚癡,

  不學佛法去學愚,無明上加無明

  提要:

  ·唸佛不可過于疲勞,以免墮于昏沈,難破無明愚癡

  ·人從無明來,破無明就要消除愚癡,不學佛法去學愚,無明上加無明

  ·臨終提不起正念,昏迷中風,亦難往生極樂

  ·既然已經往生,又何必再去請人超度

  ·居士受持八戒那一天,仍可工作學習,八戒並沒有規定要整天唸佛

  唸佛不可過于疲勞,

  以免墮于昏沈,難破無明愚癡

  “唸佛不可過于疲勞,以免墮于昏沈,難破無明愚癡”,你疲勞,唸佛是唸不好的,還是去睡一睡,睡醒了再唸吧。

  你處于昏沈狀態,無明愚癡破不了的,昏沈睡眠本身就是大無明。睡眠不能少,少了影響身體,但是不要貪睡。貪睡的人很吃虧,因爲進入了大無明,修行開悟就要破無明嘛。無是沒有,明就是光明,光明代表智慧,你一直在無明裏你就是一個沒智慧的人,無明破不了,你就一直是愚癡衆生。我們勤修戒定慧,熄滅貪瞋癡,就要接受佛陀的智慧。

  人從無明來,破無明就要消除愚癡,

  不學佛法去學愚,無明上加無明

  衆生本來就是愚癡顛倒,處于無明狀態。人從哪裏來?十二因緣,人從無明來。佛經裏有許多話都是比喻,不懂佛法的人,卻把比喻當作真的。佛經裏有說:殺父殺母不下無間地獄。奇怪,明明佛說過殺父殺母犯無間罪,要下無間地獄,怎麼又說殺父殺母不下無間地獄?這裏說的父母不是你親生父母,這個父母是比喻你的無明與貪愛,你把無明與貪愛殺死了,當然不下無間地獄,不但沒有罪過,你還成就了。這是比喻呀。

  修行就是破無明,就是要消除愚癡。我們今天學佛法,消除愚癡還很慢,因爲根基差了,竟然還有人去學愚,那是無明加無明,愚癡加愚癡。我們是要學佛陀的智慧,而不能學愚。爲什麼有人對愚這麼感興趣?我從進佛門以來,聽法師講經,或者是看經書,佛從不提倡愚。

  所以我們佛學苑有個校規:“我們需要的是佛法的教育,我們不需要不符合佛陀教育的知見和迷信”。學愚,不符合佛陀的教育,也不符合佛的知見,那是愚癡衆生顛倒的知見。

  臨終提不起正念,昏迷中風,亦難往生極樂

  所以我們一定要排除無明昏沈。昏沈的時候,不可能覺性朗然,昏沈就是迷迷糊糊。如果你臨終昏沈,你正念是提不起來的,那是不可能往生極樂世界的,因爲往生靠的是正念。如果你臨終小中風,也不可能往生極樂世界,因爲中風意識模糊。但是現在有人昏迷狀態死了,人家也說他往生了,小中風死了,也說往生喽,全是亂說一通。

  既然已經往生,又何必再去請人超度

  還有自己的媽死了,到寺院裏去求超度,“我媽昨天往生喽,請師父給我媽超度超度。”大家聽聽這句話有矛盾嗎?(下面議論)你媽既然往生到極樂世界了,還要超度到哪裏去啊?(衆笑)你假如真要超度,肯定沒有往生啊。而且現在超度的人這麼多,偏偏要說萬人念萬人去。愚到這樣明顯的錯誤都不知道了。

  居士受持八戒那一天,仍可工作學習,

  八戒並沒有規定要整天唸佛

  修念佛法門的,現在有個風氣,疲勞了也唸。白天就別說了,有的還24小時唸佛。還說受了八戒這一天,要唸一天佛。這個說法不對。受八戒,你天蒙蒙亮時受,受完了你就可以回去了,社會上人盡管去工作,哪有工作也不去,整天唸的?而且還要通宵唸。

  寺院裏的主持實在有點害怕,因爲在寺院裏受八戒,寺院裏念佛,老太太一般都有高血壓心髒病,這麼樣疲勞,出了事情,咋交代啊?可是他們勸也勸不醒,也不知道她們這個信仰從哪兒來的,只好在旁邊房間裏給她們鋪好了床,一再勸,如果你們晚上打瞌睡了趕快去休息。奉勸你們不要這麼搞。阿彌陀佛大慈大悲,也不希望你因爲稱佛名號,而唸出事情來了。

  

  念佛開示 (16)

  ──────────────

  傅味琴講于浙江泰順崇教寺 2009.7.10

  

  邪知邪見的人,竟然想自殺求往生,

  難道佛希望你短壽嗎

  提要:

  ·不救護病人犯菩薩戒,有些愚人卻認爲早死早往生

  ·邪知邪見的人,竟然想自殺求往生,難道佛希望你短…

《念佛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怎樣念佛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