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文殊真言念诵略法(1~9)▪P4

  ..续本文上一页或许船遇到风暴了,还是有障碍。你要有福报,布施供养就是培福。你供养善知识也不过是结个缘呀。你供养他,你就有福报了,生活环境也好转了,你修行的因缘也好起来了,这比不供养的好,但修行还是很慢,因为有阻力。怎样才能快,修行没有阻力?还有一个最殊胜的供养,就是身口意供养。把身口意全供养掉,你没有“我”了,“我”的阻力在哪里?凡是业障、罪障、报障、烦恼障,之所以成为你修行的阻力都是从“我”出生,你无“我”了,什么也没了。所以修行要得到最快的速度,最殊胜的一条路就是身口意供养。身口意一供养,身口意就清净,身清净;语清净;意清净。要以清净的身口意供养,那才是真供养。(回向)

  

  文殊真言念诵略法(8)

  ───────────────────────────

  傅味琴 讲于1998.10.29

  

  

  

    能舍“我所”不舍“我”,身口意仍不清净

  提要:

  ■ 修行就是修身口意,能舍“我所”不舍“我”,身口意仍不清净

  ■ 干什么事都带有“我执”烦恼,这能说是身口意供养吗

  ■ 有人供养了还拿回去,有人说改却仍是老样子

  ■ 学法就是法供养,身口意不能老不变

  ■ 修身口意清净就是修供养,身口意不清净,供养的东西也不清净,福报也不大

  ■ 不放下我执,修行就难了,又怎能挑重担

  修行就是修身口意,

  能舍“我所”不舍“我”,身口意仍不清净

  昨天讲到修供养,嗡表身,阿表语,吽表意,修行就是修身口意。什么叫修供养?供养钱财是供养“我所”,你有钱不供养,不见得这个钱就是你的,不供养也会没钱的,生意亏本、股票套牢、盗贼所偷都会使你破产的。一个人看穿了,认识到钱财本就五家所共,与其无意义地消耗掉,还不如赶快供养培福。但光供养钱财,还不能算真正懂得供养的意义,好比一个人光靠洗澡就能身体好吗?身体里边有毒,你再洗澡,身体外面是干净了,里边可不干净。也不见得你因此会不生病,或者就会长命。

  干什么事都带有“我执”烦恼,

  这能说是身口意供养吗

  修行第一步是舍掉“我所”,第二步就应该把“我”舍掉。什么叫依止法?依止法就是身口意供养。比如供佛的供品,当然是挑好的干净的供佛。你们身口意不清净,干什么事都带着“我执”烦恼,这能说是身口意供养吗?带“我执”的供养有二种:一种为自己,名义上叫供养,实际上为了自己能占更大的便宜!还有一种,没有恭敬心,我想怎么供养就怎么供养;还有的供养了,想拿走就拿走,这能叫真正的修供养吗?

  有人供养了还拿回去,有人说改却仍是老样子

  比如有人带了供品来到寺院里,在观世音菩萨面前上供完了,把自己的东西仍然拿回去。东西一点没少,还拿了一点加持回去。有人只供一个水果一块糕,已经出虫啦,他还供着,也太随便了,一点恭敬心也没有。还有的人虚情假意,上海有个人包了个红包供养,外面一张拾元,里面一张五元,下面全是一元一角的,很厚的一叠,表示他供养很多。在你们那里也发生一些情况,说“保证”、“一定改正”,样子蛮好,明天仍是老样子,搞表面文章,却并不实在。

  学法就是法供养,身口意不能老不变

  你们来学法也是修法供养,我教育也好,启发、帮助也好,给你作加持,一得到好处了,明天又是老样子,好比供的东西又拿回去了。业障还是在你们身上,来了这么多日子,也不知道换一个样子。好比佛前供品,总不能老不换。你来这儿学法,总应该每天变一变,你不能老不变呀!你们身口意供养,做到了没有?

  修身口意清净就是修供养,

  身口意不清净,供养的东西也不清净,福报也不大

  修身口意清净就是修供养。身口意不清净,你供养的东西也不清净,福气也不会大的。不论是供品也好,环境也好,你身口意一清净,就都会变清净,所以不从身口意上去修行,你吃大亏了。

  不放下我执,修行就难了,又怎能挑重担

  我执就是不清净,不放下我执,修行就难了。我修行就算是慢了一点,一到时候,它也会转变。看看你们怎么这么难,想来想去就一个区别,我从前在能海上师那里,上师怎么说我就怎么做。你们呢?我说了三遍五遍,还是不照我说的去做,非要照你们自己的主意做,连听法都不起效果了。修身口意供养,哪有你自己的主意?叫你负责那件工作,你就得负责,你照我的话去做,事情就做得好,不照我的话去做,就出毛病。

  我二十二岁信佛,四十年了,我过去也没有像你们这样的烦恼,也不过是修得慢了一点,因为我干的事情多呀。我今年六十九岁了,现在还不一定能算挑重担。你们连我都不如,将来怎么挑重担?几个人都搞不好,要你搞一百个人,你怎么挑得起来?归根结底就是不肯放弃我执嘛!

  

  文殊真言念诵略法(9)

  ─────────────────────

  傅味琴 讲于1998.10.29

  

  

  

    法是清净的,你身口意不清净,

  你与法能相应吗?

  提要:

  ■ 这个生死流转的我,简直烦恼得发臭,还有什么舍不得的

  ■ 修身口意供养,即使想不通也得放下你的烦恼

  ■ 法是清净的,你身口意不清净,你与法能相应吗?

  ■ 相应不相应是对初机人说的,久修的人对法自然无有分别心

  ■ “我”没有了,心也清净了,法也相应了

  这个生死流转的我,

  简直烦恼得发臭,还有什么舍不得的

  譬如今天有人迟到,是我叫你们迟到的吗?是你们自己迟到的呀!你只听自己的,不听我的呀!这个流转生死的“我”、烦恼的“我”,简直烦恼得发臭啦,还有什么舍不得的?非要抓得这么牢,偏要自己喜欢怎么样就怎么样。多识教授说过“没有经过长时间的修行磨练,能够明心见性,佛经上从来没有这么说过。”磨练是磨掉烦恼呀,你们听话就是对自己烦恼的磨练。不论大事情小事情,大到学法听法,不遵守时间,也不专心一意听。小到写信封,几次跟你们说,贴邮票的地方不能写地址,邮票一贴,邮戳敲上去,不要把门号敲模糊了吗?地址写到贴邮票的边边上,不肯拐弯,反正那边还有空就写下去,偏要照自己的一套搞。

  修身口意供养,即使想不通也得放下你的烦恼

  修身口意供养,叫你别烦恼,你就得中止烦恼。“我想不通”,还要怄气,哪能由你作主?叫你把烦恼丢掉,你不丢掉,就是违背师的教导。因为烦恼难断,所以对你们放松一点,不等于说你已经遵守师的教导了。我讲:“你别生气了”,你就别生气了。我讲,“你应该主动去跟他求忏悔”,你就得去忏悔。忏悔是一件好事情,好事情为什么不做?叫你做件好事还要跟你讲道理?佛法都是对人慈悲,好事不做,叫修行吗?

  法是清净的,你身口意不清净,你与法能相应吗?

  你修清净才是真供养,你修身口意清净就是大供养。反过来说,你修供养就必须要身口意清净。法是清净的,你的身口意不清净,能相应吗?现在的人自己得好处了,就说与菩萨感应了。没拿到好处,就说“我学这个法不相应。”法有什么相应不相应的,是你自己身口意不相应。你身口意清净了,什么法都是相应,身口意不清净,什么法都不相应,因为法是清净的。学法的目的就是为了使身口意清净,学了法,身口意还不清净,这个法在你身上就不起作用了。身口意不清净的人,想在某一个法门得到相应,我就不信肮脏能够跟清净相应得起来?

  相应不相应是对初机人说的,

  久修的人对法自然无有分别心

  我学法以来,自我感觉什么法门我都相应,我特别喜欢听经,我非常喜欢修禅定,我非常喜欢诵经,我学法笔记特别多。为什么有些人在法上还有区别、分高下、说相应不相应?这种话只是对初机人说的呀。所谓相应不相应,说穿了,是迎合初机人的兴趣爱好,你喜欢哪一种就修哪一种,由你挑选。

  “我”没有了,心也清净了,法也相应了

  进了门的修行人,说“这个法门对我相应,这个法门对我不相应。”这里就有一个“我”字,你没有“我”,还有什么相应不相应?有我就不清净,无我就清净。法都是清净的,你心中的“我”没有了,就清净了。

  舍掉不清净的,

  换来清净的,这就是修行

  提要:

  ■ 法在人身上,如果不产生断烦恼的效果,能顶什么用

  ■ 舍掉不清净的,换来清净的,这就是修行

  ■ 要从小圈子里跳出来,才能发起广大菩提

  心法在人身上

  如果不产生断烦恼的效果,能顶什么用

  你们修得好不好,我不看你们修多少禅定,唸多少经。只诵经不断烦恼的人,竟然脸无光彩,毛细血管都不通,只是两片嘴皮灵活度增加,有什么用?我也不看你磕多少头,念珠拨了多少,一切都是无常,唸经声音要飘走的,磕头磕得头晕脑胀也开不了智慧。唯有一样东西是属于你的,看你修得好不好,就看你烦恼去掉多少。如果一个人不去掉烦恼,不去掉我执,什么都没用。一切法器以及你修的法,都是修行人利用的工具。工具如果不产生效果,又顶什么用?一把刀、一把斧头、一把锯子,如果这些工具不顶用,你想做一张小桌子都做不成,你只要有智慧,肯断烦恼,就是修行人。

  真正佛是法身佛,法身遍虚空,不唸佛不唸经,也不盘腿子的。今天我们唸经磕头打坐,那些不过是个利用,你利用了这些东西,却不去断烦恼,能成就吗?

  舍掉不清净的,换来清净的,这就是修行

  如果你还没有做到以清净的身口意作供养,也有一个办法,你把不清净的身口意供养掉,换一个清净身口意,那不是行了吗?这么不清净的“我”你还抓住干啥呀?来到佛门修行,就是把不清净转为清净。哪怕再肮脏也不可怕,脏水能变清水,可以转的。转不了就可怕了。所以你们身上的肮脏并不可怕,哪怕你满身肮脏,习气烦恼重,来我这儿都收,就怕你来了不肯转变,那样作嗡阿吽加持也不起作用了。

  嗡阿吽加持是表法。世间上哪样东西不肮脏?田里生长的东西都浇过大粪的,就好比锅里煮的东西都是再洗也不干净的。修行就好比锅子下面烧火,把清净的身口意加进去,把这些东西融化了,转变成干净的。众生都是肮脏的,你要度众生,你得以最清净的身口意,投入到里边去,跟众生一起转,转到后来你与众生全干净了,是以这样的功德供佛。

  要从小圈子里跳出来,才能发起广大菩提心

  今天把身口意供养的意义,大致上都给你们讲了,就怕你们不去做。那天来了几个居士,其中一个礼佛的时候,嘴里在唸“嗡阿吽”,边唸边做手势,这三个字真正的意义是叫你断掉我执烦恼,叫你修身口意清净。修行要好好发菩提心,修好慈悲心,为大众多做点事情,放下一点我执,别再起烦恼了,你只肯对

  一两个人发心,这最多叫悲心杂我,悲心是有,带了一点我执,因为我跟你合得来,我跟他合不来。发菩提心是广大的,要对广大众生发心,要从小圈子里跳出来,这才叫菩提心。今天讲到这里。(回向)

   [转载自-佛教菩提心网]

  

  

《文殊真言念诵略法(1~9)》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