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缘起性空,转染成净(30~39)▪P2

  ..续本文上一页,你都成功了,了不起啊。”他笑笑,“我还有更困难的,”(众笑)“要我面对群众讲一次话,比我修京张铁路还困难。”因为他是严重的磕巴子。

  磕巴子往往是语言能力最强的人,古今中外,唯一的独步的大雄辩家德摩斯梯尼就是磕巴子。(众笑)既然语言能力这么高,为什么会磕巴?不老实、调皮啊,讲话不好好地讲,劈里啪啦,像开机关枪,“啪”机关枪卡住,就说不出来了。好比孩子不好好走路,去学人家跑,结果心一急,腿碰腿,摔一跤。

  众生受苦都是自己造成的,

  起心动念尽耍小聪明,要不然我们早就成佛了

  我们现在都是烦恼众生,愚蠢颠倒,因为我们太调皮了,做人不好好做,走路不好好走,起心动念不好好想,尽耍小聪明,要不然的话,咱们都成佛了,因为我们个个佛性圆满,跟释迦佛的佛性一模一样。就好比电灯泡里的电都是一个样,区别仅仅是这是白光,那是黑光,谁叫你把电灯泡涂得那么黑,你不涂黑,它也是白光。所以受苦受难都是自己造成的,下地狱也是自己下的,没有谁把你推下去。

  苦的地方易觉悟;刚强众生能转变,成佛

  也快,娑婆众生是一个可以雕刻的特殊材料

  既然如此,佛就来度众生了。十方如来都赞叹释迦佛难能稀有、极其伟大,发心到最苦、众生脾气最坏的娑婆世界来成佛、度众生。这是释迦佛的大慈大悲大愿,也是他的大智慧,因为释迦佛看到,娑婆世界虽然很苦,苦的地方众生容易觉悟;娑婆世界众生虽然脾气很坏,非常刚强,可一旦转变过来,成佛也快,是一个可以雕刻的特殊材料,“浪子回头金不换”嘛。

  众生烦恼无其数,断烦恼的法门也无其数,

  故称八万四千

  可是娑婆世界众生太复杂了,各种各样脾气、各种各样思想、各种各样心念都有,老话说,“百姓百姓一百条心”,众生心绪太多,也就是烦恼病太多,佛法好比治烦恼病的药,烦恼多,那么药也要多一点,所以释迦佛说了四十九年法。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佛也有八万四千法门。八万四千有人理解成是个数字,有本书硬是拼拼凑凑,拼成八万四千烦恼。八万四千是印度的土话,意思就是很多很多。宁波人也有土话,小孩子经常说假话,宁波的老太太就说他:这个孩子,“乱话三千”,乱话就是假话,讲了“三千句”,意思就是他说假话很多,其实哪有说三千句?这是形容词呀,一个人的烦恼,怎么数得清楚啊?

  

  缘起性空,转染成净(3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傅味琴讲于  2002.2.20

  

  有法才有门,不肯学法,

  进不了门,就把修行架空了

  提要:

  ·有法才有门,不肯学法,进不了门,就把修行架空了

  ·法门无量都离不开戒定慧,持戒是止恶,禅定是入定,闻法是得慧

  ·法不求解,却喜戴高帽子,时间跑光了,谁都不能保证你成就

  ·求福报的是人天乘,求觉悟的是解脱乘,自苦他安乐是菩萨乘

  ·烦恼根本是无明,断爱解脱才能得自在。度众生觉悟,能发菩提心,成就

  无上佛道是菩萨行

  有法才有门,不肯学法,

  进不了门,就把修行架空了

  要知道,一个起心动念就是一个心态,一个法就是一个法门,一百句指导就是一百个法门,你可以从每句话里进门,你不肯进去,有啥办法?

  我来到福鼎快要四年了吧?我给了你们可能真的有八万四千法门,假如有人一个门也不肯进去,那修行不是架空了,要进门才是实在,也就是说,要依照法去实践,要做到法的要求。

  法门无量都离不开戒定慧,持戒是止恶,

  禅定是入定,闻法是得慧

  而且佛法能广能略,比如你们学的文殊法,有略法有广法。如果工作很忙,就修一本略法;如果你有时间条件,略法修好了,再修广法。把广法归纳归纳就成略法,那么八万四千法门归纳起来就是戒定慧。我们的规章制度好比戒律;每天带你们修禅定,就是定;天天给你们讲佛法就是慧。

  法不求解,却喜戴高帽子,时间跑光了,

  谁都不能保证你成就

  有人说“傅老师那儿佛法很好,可是傅老师那儿拿不到高帽子。傅老师自己只肯做老师。”你要去别的地方拿高帽子,我劝你还是先把法学会了。高帽子能了生死吗?一个生死流转的众生进了佛门还要东跑西跑,把时间跑光了,谁都不能保证你的成就。

  有人一开口就是:“我这几年四大名山朝了八次。”“我皈依了某某大和尚。”还拜了什么活佛、金刚上师。一句比一句高,好像他己飘飘然升上去了。请问你今天又如何了?你得到了些什么呢?别说高帽子,连法都学不起来,还是现实一点,学好戒定慧再说。

  求福报的是人天乘,求觉悟的是解脱乘,

  自苦他安乐是菩萨乘

  众生心态千差万别,佛也不能强求,只能慢慢地引导,众生心态可以归成三类,一类是修人天福报,“前世不修今世苦,今世不修来生苦。”从前老太太都是这么说的。第二类比第一类有觉悟,他知道苦从烦恼来,只要有烦恼,死了还会去投胎,一投胎,第二个生死又来了,这是非常悲哀的事情。就好比火车一开,首先要拉一声“呜——”,意思就是:呜乎哀哉,又是一生开始了。车轮转动的声音,上海人形容是:“压死不管,压死不管。”人世间我们所受的种种的生老病死苦,有谁管我们?死了,亲人也不过掉几滴眼泪。妈妈管你生,那是凭一颗爱心,可是谁管你死?所以这一类比前一类有觉悟,他要求了脱生死。还有第三类,他心胸伟大,除了自己要了脱生死,还要让所有的亲人都走上幸福的路,宁愿自己辛苦一点,以求别人的安乐,这就叫菩萨。

  烦恼根本是无明,断爱解脱才能得自在。

  度众生觉悟,能发菩提心,成就无上佛道是菩萨行

  佛最终的目的是要我们个个成佛,跟释迦佛一模一样,平等平等。可是人心不同,有的人知见高、目标远大,有的人心量小、眼光短浅,只追求眼前。如果一刀切就不是辩证法了,辩证法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因为众生有这样三类,所以佛就分别而度。第一类的人先让他们脱离三恶道,第二类人让他们脱离生死轮回,第三类人使他们快快成佛。所以,佛鼓励第一类的人说:做人要做幸福的人,要修好止恶修善,千万不要造恶业下三恶道,下三恶道太苦了。这条道就叫人天道。佛又跟第二类人说:生死流转无有穷尽,苦的来源就是烦恼,生死的根源就是无明。无明一步步发展到爱,爱了必定有取,你对于喜欢的东西一定会去拿,拿着了必定有“有”,一有了,生老病死也有了。所以要消灭苦必须要断爱,你不断爱,人世间的苦是没有穷尽的,也解脱不了生死。从根源上来讲,还要断无明,因为一切烦恼都是无明开始的,这是根本。这条道路叫解脱道,只有解脱了才自在。第三类人心量广大,对每一个人都有悲心,看见别人受苦,他心里难受,自己有一点乐,恨不得给人家,佛就赞叹他,“你是个有觉悟的众生,而且能够帮助别人觉悟。”能发菩提心,成就无上佛道是菩萨行。

  

  缘起性空,转染成净(3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傅味琴讲于  2002.2.20

  

  佛弟子没有成佛的念头,

  十方佛都不喜欢,所以佛就讲了大乘佛法

  提要:

  ·为了排除修行路上的障碍,所以佛说法四十九年

  ·人是靠福气上升,因罪业而下降

  ·福少可培福,修行可延寿,人寿算不准

  ·烦恼聚集成苦谛,断烦恼是道谛,断尽烦恼是灭谛,出离生死就证阿罗汉果

  ·证果并不靠临终一刹那,十六尊大阿罗汉还在世上教化众生

  ·佛弟子没有成佛的念头,十方佛都不喜欢,所以佛就讲了大乘佛法

  ·因为众生有烦恼,所以佛才讲佛法,众生因烦恼而动,就种下了三恶道的因

  为了排除修行路上的障碍,所以佛说法四十九年

  这就是佛对这三类人分别讲的三士道,第一种修人天福报的,称为下士道,“下”不是看不起他,而是表示第一步,好比是小学;第二步称为中士道;第三步称为上士道。停留在下士道的人,单靠福气成不了佛;停留在中士道的人,可以解脱生死轮回,可以断尽一切苦,可是你只有智慧,福气不够,也成不了佛;只有第三种人,既学佛法,智慧增长,又行菩萨道,一切为众生考虑,培植自己的福气,将来智慧圆满、福气圆满,就成佛了。所以佛叫两足尊,要修福修慧两条腿走路。

  既然三士修法能修到成佛,为了排除修行路上的障碍,所以佛说法四十九年,使你稳稳当当往前进。

  人是靠福气上升,因罪业而下降

  人天乘的法是止恶修善,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过去做的恶要停止,还未做的恶,不要做了,现在做的好事,要做得更加好,还没有做起来的,要逐步做起来,这样你罪业就少了,福气就大了。人是靠福气上升下降的,如果你没有做人的福气,你也做不了人,人是凭福气活着的,你做人的福气享完了也就死了。比方说,住旅馆也要凭福气,有福的人住五星级宾馆,没福气的人只能住小旅馆,等到小旅馆钱也付不出就要把你赶到马路上去。人生还不是如此,福气没了,家里都不给你住。家里犹如旅馆,人一死,就送到火葬场去烧掉,因为你没钱付旅馆费了。

  福少可培福,修行可延寿,人寿算不准

  福气少,你可以培福嘛,本来你银行里存款少,你再存进去嘛,你银行存款不是多了嘛,所以人的寿命是算不准的。从前算命的人都说我早该死了,又说:72岁这一关,你无论如何逃不过。可是我活到今天。72岁确实生了一场大病,我的女儿也跟我说“爸爸,你还有半年时间,你今年要自己保重一点。”可也过了。

  烦恼聚集成苦谛,断烦恼是道谛,

  断尽烦恼是灭谛,出离生死就…

《缘起性空,转染成净(30~3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