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你都成功了,了不起啊。”他笑笑,“我還有更困難的,”(衆笑)“要我面對群衆講一次話,比我修京張鐵路還困難。”因爲他是嚴重的磕巴子。
磕巴子往往是語言能力最強的人,古今中外,唯一的獨步的大雄辯家德摩斯梯尼就是磕巴子。(衆笑)既然語言能力這麼高,爲什麼會磕巴?不老實、調皮啊,講話不好好地講,劈裏啪啦,像開機關槍,“啪”機關槍卡住,就說不出來了。好比孩子不好好走路,去學人家跑,結果心一急,腿碰腿,摔一跤。
衆生受苦都是自己造成的,
起心動念盡耍小聰明,要不然我們早就成佛了
我們現在都是煩惱衆生,愚蠢顛倒,因爲我們太調皮了,做人不好好做,走路不好好走,起心動念不好好想,盡耍小聰明,要不然的話,咱們都成佛了,因爲我們個個佛性圓滿,跟釋迦佛的佛性一模一樣。就好比電燈泡裏的電都是一個樣,區別僅僅是這是白光,那是黑光,誰叫你把電燈泡塗得那麼黑,你不塗黑,它也是白光。所以受苦受難都是自己造成的,下地獄也是自己下的,沒有誰把你推下去。
苦的地方易覺悟;剛強衆生能轉變,成佛
也快,娑婆衆生是一個可以雕刻的特殊材料
既然如此,佛就來度衆生了。十方如來都贊歎釋迦佛難能稀有、極其偉大,發心到最苦、衆生脾氣最壞的娑婆世界來成佛、度衆生。這是釋迦佛的大慈大悲大願,也是他的大智慧,因爲釋迦佛看到,娑婆世界雖然很苦,苦的地方衆生容易覺悟;娑婆世界衆生雖然脾氣很壞,非常剛強,可一旦轉變過來,成佛也快,是一個可以雕刻的特殊材料,“浪子回頭金不換”嘛。
衆生煩惱無其數,斷煩惱的法門也無其數,
故稱八萬四千
可是娑婆世界衆生太複雜了,各種各樣脾氣、各種各樣思想、各種各樣心念都有,老話說,“百姓百姓一百條心”,衆生心緒太多,也就是煩惱病太多,佛法好比治煩惱病的藥,煩惱多,那麼藥也要多一點,所以釋迦佛說了四十九年法。衆生有八萬四千煩惱,佛也有八萬四千法門。八萬四千有人理解成是個數字,有本書硬是拼拼湊湊,拼成八萬四千煩惱。八萬四千是印度的土話,意思就是很多很多。甯波人也有土話,小孩子經常說假話,甯波的老太太就說他:這個孩子,“亂話叁千”,亂話就是假話,講了“叁千句”,意思就是他說假話很多,其實哪有說叁千句?這是形容詞呀,一個人的煩惱,怎麼數得清楚啊?
緣起性空,轉染成淨(3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傅味琴講于 2002.2.20
有法才有門,不肯學法,
進不了門,就把修行架空了
提要:
·有法才有門,不肯學法,進不了門,就把修行架空了
·法門無量都離不開戒定慧,持戒是止惡,禅定是入定,聞法是得慧
·法不求解,卻喜戴高帽子,時間跑光了,誰都不能保證你成就
·求福報的是人天乘,求覺悟的是解脫乘,自苦他安樂是菩薩乘
·煩惱根本是無明,斷愛解脫才能得自在。度衆生覺悟,能發菩提心,成就
無上佛道是菩薩行
有法才有門,不肯學法,
進不了門,就把修行架空了
要知道,一個起心動念就是一個心態,一個法就是一個法門,一百句指導就是一百個法門,你可以從每句話裏進門,你不肯進去,有啥辦法?
我來到福鼎快要四年了吧?我給了你們可能真的有八萬四千法門,假如有人一個門也不肯進去,那修行不是架空了,要進門才是實在,也就是說,要依照法去實踐,要做到法的要求。
法門無量都離不開戒定慧,持戒是止惡,
禅定是入定,聞法是得慧
而且佛法能廣能略,比如你們學的文殊法,有略法有廣法。如果工作很忙,就修一本略法;如果你有時間條件,略法修好了,再修廣法。把廣法歸納歸納就成略法,那麼八萬四千法門歸納起來就是戒定慧。我們的規章製度好比戒律;每天帶你們修禅定,就是定;天天給你們講佛法就是慧。
法不求解,卻喜戴高帽子,時間跑光了,
誰都不能保證你成就
有人說“傅老師那兒佛法很好,可是傅老師那兒拿不到高帽子。傅老師自己只肯做老師。”你要去別的地方拿高帽子,我勸你還是先把法學會了。高帽子能了生死嗎?一個生死流轉的衆生進了佛門還要東跑西跑,把時間跑光了,誰都不能保證你的成就。
有人一開口就是:“我這幾年四大名山朝了八次。”“我皈依了某某大和尚。”還拜了什麼活佛、金剛上師。一句比一句高,好像他己飄飄然升上去了。請問你今天又如何了?你得到了些什麼呢?別說高帽子,連法都學不起來,還是現實一點,學好戒定慧再說。
求福報的是人天乘,求覺悟的是解脫乘,
自苦他安樂是菩薩乘
衆生心態千差萬別,佛也不能強求,只能慢慢地引導,衆生心態可以歸成叁類,一類是修人天福報,“前世不修今世苦,今世不修來生苦。”從前老太太都是這麼說的。第二類比第一類有覺悟,他知道苦從煩惱來,只要有煩惱,死了還會去投胎,一投胎,第二個生死又來了,這是非常悲哀的事情。就好比火車一開,首先要拉一聲“嗚——”,意思就是:嗚乎哀哉,又是一生開始了。車輪轉動的聲音,上海人形容是:“壓死不管,壓死不管。”人世間我們所受的種種的生老病死苦,有誰管我們?死了,親人也不過掉幾滴眼淚。媽媽管你生,那是憑一顆愛心,可是誰管你死?所以這一類比前一類有覺悟,他要求了脫生死。還有第叁類,他心胸偉大,除了自己要了脫生死,還要讓所有的親人都走上幸福的路,甯願自己辛苦一點,以求別人的安樂,這就叫菩薩。
煩惱根本是無明,斷愛解脫才能得自在。
度衆生覺悟,能發菩提心,成就無上佛道是菩薩行
佛最終的目的是要我們個個成佛,跟釋迦佛一模一樣,平等平等。可是人心不同,有的人知見高、目標遠大,有的人心量小、眼光短淺,只追求眼前。如果一刀切就不是辯證法了,辯證法是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因爲衆生有這樣叁類,所以佛就分別而度。第一類的人先讓他們脫離叁惡道,第二類人讓他們脫離生死輪回,第叁類人使他們快快成佛。所以,佛鼓勵第一類的人說:做人要做幸福的人,要修好止惡修善,千萬不要造惡業下叁惡道,下叁惡道太苦了。這條道就叫人天道。佛又跟第二類人說:生死流轉無有窮盡,苦的來源就是煩惱,生死的根源就是無明。無明一步步發展到愛,愛了必定有取,你對于喜歡的東西一定會去拿,拿著了必定有“有”,一有了,生老病死也有了。所以要消滅苦必須要斷愛,你不斷愛,人世間的苦是沒有窮盡的,也解脫不了生死。從根源上來講,還要斷無明,因爲一切煩惱都是無明開始的,這是根本。這條道路叫解脫道,只有解脫了才自在。第叁類人心量廣大,對每一個人都有悲心,看見別人受苦,他心裏難受,自己有一點樂,恨不得給人家,佛就贊歎他,“你是個有覺悟的衆生,而且能夠幫助別人覺悟。”能發菩提心,成就無上佛道是菩薩行。
緣起性空,轉染成淨(3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傅味琴講于 2002.2.20
佛弟子沒有成佛的念頭,
十方佛都不喜歡,所以佛就講了大乘佛法
提要:
·爲了排除修行路上的障礙,所以佛說法四十九年
·人是靠福氣上升,因罪業而下降
·福少可培福,修行可延壽,人壽算不准
·煩惱聚集成苦谛,斷煩惱是道谛,斷盡煩惱是滅谛,出離生死就證阿羅漢果
·證果並不靠臨終一刹那,十六尊大阿羅漢還在世上教化衆生
·佛弟子沒有成佛的念頭,十方佛都不喜歡,所以佛就講了大乘佛法
·因爲衆生有煩惱,所以佛才講佛法,衆生因煩惱而動,就種下了叁惡道的因
爲了排除修行路上的障礙,所以佛說法四十九年
這就是佛對這叁類人分別講的叁士道,第一種修人天福報的,稱爲下士道,“下”不是看不起他,而是表示第一步,好比是小學;第二步稱爲中士道;第叁步稱爲上士道。停留在下士道的人,單靠福氣成不了佛;停留在中士道的人,可以解脫生死輪回,可以斷盡一切苦,可是你只有智慧,福氣不夠,也成不了佛;只有第叁種人,既學佛法,智慧增長,又行菩薩道,一切爲衆生考慮,培植自己的福氣,將來智慧圓滿、福氣圓滿,就成佛了。所以佛叫兩足尊,要修福修慧兩條腿走路。
既然叁士修法能修到成佛,爲了排除修行路上的障礙,所以佛說法四十九年,使你穩穩當當往前進。
人是靠福氣上升,因罪業而下降
人天乘的法是止惡修善,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過去做的惡要停止,還未做的惡,不要做了,現在做的好事,要做得更加好,還沒有做起來的,要逐步做起來,這樣你罪業就少了,福氣就大了。人是靠福氣上升下降的,如果你沒有做人的福氣,你也做不了人,人是憑福氣活著的,你做人的福氣享完了也就死了。比方說,住旅館也要憑福氣,有福的人住五星級賓館,沒福氣的人只能住小旅館,等到小旅館錢也付不出就要把你趕到馬路上去。人生還不是如此,福氣沒了,家裏都不給你住。家裏猶如旅館,人一死,就送到火葬場去燒掉,因爲你沒錢付旅館費了。
福少可培福,修行可延壽,人壽算不准
福氣少,你可以培福嘛,本來你銀行裏存款少,你再存進去嘛,你銀行存款不是多了嘛,所以人的壽命是算不准的。從前算命的人都說我早該死了,又說:72歲這一關,你無論如何逃不過。可是我活到今天。72歲確實生了一場大病,我的女兒也跟我說“爸爸,你還有半年時間,你今年要自己保重一點。”可也過了。
煩惱聚集成苦谛,斷煩惱是道谛,
斷盡煩惱是滅谛,出離生死就…
《緣起性空,轉染成淨(30~3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