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了这就叫悟,一悟就放下了,不悟仍然放不下。比如抽烟的,从前轻信广告吹嘘,什么“饭后一支烟,赛如活神仙”,现在香烟厂广告必须有这么一句:吸烟危害身体健康。吸烟的人就懂了,他明白了就是悟了,悟了他就戒烟了。
三法印就是叫你从法上去悟,
悟了自会转,所以是自己解脱自己
我们讲这个题目是配合三法印来讲的。三法印就是叫你从法上去悟,悟了自会转的,所以是自己解脱自己。佛也好,师也好,仅仅给你一个教育,给你一个启发,在这种教育启发下,你明白了悟了你就转变了,是在教育启发下通过你自己的悟转变的,所以真正要得到解脱,还是你自己解脱自己。等你证到了涅槃的境界,那是什么都放下了,当然我执法执也放下了。
“法尚应舍”是将来成就的境界,凡夫目前应该学正法舍非法
讲到法执,《金刚经》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但这是将来成就的境界,在成就的时候连佛法都要放下。可是你现在还没有成就啊,条件不具足你仍然不得成就,你现在应该是学佛法,舍掉世间法;学无漏法,舍掉有漏法;学清净法,舍掉烦恼的法,这要讲步骤的。你在凡夫众生的地步,刚学了一点法就说法也要放下,以前没有法,现在有了法又放下,你仍然是老样子,老样子就是仍然生死流转。你要跳出生死,然后才能放下法呀。所以对“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不能错误理解。
我们在学法过程中怎么对待这些法?第一步要放下世间法,第二步学佛法不能钻到牛角尖去。比如有人说“只要一句样样不要”,这个观点就是钻到牛角尖去了。样样不要,就等于把所有法全放下了,那你怎么成就呢?如果我们在修行过程中应该把法全部放下,那么释迦佛说四十九年法岂不是害了你?有那种道理吗?
修行不是放下法,是放下对法的执着
修行过程中对法的放下不是不要法,而是不要对法起执着心。执着也要讲清楚,不执着不等于你不要努力学习。执着就是你学了一个法,钻到牛角尖去了,不肯广大。你对这个法执着得这么厉害,那你怎么广学多闻?你怎么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你又怎么法门无量誓愿学?全搞不起来了。你对这个法不执着,你学会了这个法,你还会去学其他的法。学校念书也是什么课都要学。如果学生一执着,我喜欢学语文,别的课我都不喜欢,别的老师来上课他看见就讨厌,跑掉了,这个学生能毕业吗?
法我习气,坚执难转(38)
傅味琴 讲于浙江开化文殊院 2005.8.1
不在法上转变,
仅在形式上下功夫,实是假花无果实
提要:
· 苦是果,烦恼是因,要在因上转变
· 不求智慧,不修悲心,烦恼仍是烦恼,解脱成了空想
· 不在法上转变,仅在形式上下功夫,实是假花无果实
· 修行人一执着,就不全面圆满了
· 佛教育你不要执着,要法门无量誓愿学
· 要通过观想,极乐世界的莲花才能现出来
苦是果,烦恼是因,要在因上转变
我们讲三法印,讲诸行无常,就是叫你悟到一切行都无常;讲诸法无我,就是叫你悟到一切法都无我;讲涅槃寂静,就是叫你明白涅槃寂静是怎么回事情。你这些都明白了,即使难转你也能转,要在悟里转。释迦佛讲四谛法先是讲苦谛,就是告诉你,如果你不转,苦一直存在。谛就是决定,就是真理,那么怎么转变?你什么都不明白怎么去转变?转变不是去转变苦,转变是转变烦恼,因为苦从烦恼来,没有烦恼就没有苦。烦恼是因,苦是果,转变是在因上转变。苦就是烦恼的聚集,要消除苦,你必须要把聚集起来的苦的因解放了。
不求智慧,不修悲心,烦恼仍是烦恼,解脱成了空想
一块冰你要使它消灭,只有两种办法,一种办法太阳下一晒,冰就融化了,还有一种办法,你把冰敲得粉碎,使它没有聚集的力量,冰的作用就消失了。要把烦恼去掉,也只有两种方法,靠智慧去融化它,靠悲心使它由大化小。你不懂这个道理,你又不学佛法的智慧,也不从佛法中培养你的慈悲心,那烦恼始终还是烦恼。就算你想:我要解脱我要解脱,这是空想。
不在法上转变,仅在形式上下功夫,实是假花无果实
流转生死也好,苦也好,是谁流转?是谁苦啊?总是说“我”,既然是我,你就要在“我”上转变。烦恼是一种法,叫烦恼法,流转生死也是一种法,是流转法,那么你必须要在法上转变。自己不肯修行,整天烧香磕头,能解脱生死吗?好比你忙着到老师那里去送礼物,你考零汤团,即使老师在零的前面再加一个六字,成了六十分,你这是假的呀,不是真的,假的有果实吗?假花无果实。
修行人一执着,就不全面圆满了
有些人真是难转,他不听你的,说了也不听,佛跟他说也不听,这个人还有什么希望,成了佛也度不了的众生。比如前几个月我在一个地方讲了一次法,居士们听了都很欢喜说“进佛门这么多年,头一次听到法。”可是有个人转不过来,我教他们念佛要把阿弥陀佛观起来,要把父母众生观在旁边,这样就能使父母众生得到利益。他们说:“傅老师讲的是观想念佛,我们是持名念佛。”好像观想念佛和持名唸佛是两码事,和他们毫无关系似的。你看执着得多厉害。持名念佛怎么能跟观想念佛分开来呢?你持名念佛,再观想观想阿弥陀佛不是更好吗?你认为更好,他们认为不必要,他们偏要分开,这样一执着就不全面圆满了。
佛教育你不要执着,要法门无量誓愿学
照法上来说,往生极乐世界要修《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这是佛亲口跟韦提希夫人说的。你们今天不修这部观经也就算了,我教你们一个简单的观想方法,阿弥陀佛总要观起来。学科学的人从前可以做到你跟远方的亲戚通话,你能听到声音。现在又有提高,打电话非但能听到声音,而且还看到对方的形象,这到底好不好啊?当然好喽,当然受大家欢迎喽。为什么只要声音,不要图像,社会上都讲究不执着,所以要改革开放。佛就叫你不执着,所以要法门无量誓愿学。执着的人是没办法悟的,没办法悟就没办法解脱。
要通过观想,极乐世界的莲花才能现出来
拿修禅定来说,你首先要看到天上的太阳,然后你眼睛一闭,就能观想出太阳来,假如不利用这个太阳来做引导,你能观想得出来吗?比如生下来就是个瞎子,从来也没有看见过太阳,能观出太阳来吗?夏天的虫到了秋天就死了,你跟它谈冰,它能想得出冰来吗?你没有去过西方极乐世界,你怎么现出极乐世界的莲花?你没看见过嘛,只有通过你观想。既然称为莲花,那么跟人间的莲花总是相似的,你知道莲花的样子,那么你再作观,你心安定下去了,心一定,你根据人间莲花的导引,西方莲花就现出来了。你不通过观想,现得出来吗?
法我习气,坚执难转(39)
傅味琴 讲于浙江开化文殊院 2005.8.1
涅槃是众生的本性,所以众生能证涅槃
提要:
· 净土什么都没有,这才是真正的极乐世界
· 彼岸在悟上,要悟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 灭掉烦恼是因,得到解脱是果
· 修行的种种成就就是涅槃的境
· 涅槃是众生的本性,所以众生能证得涅槃
· 涅槃的境是无为法,当然寂静寂静
· 心上断烦恼,妙善即显现
净土什么都没有,这才是真正的极乐世界
佛法都不懂,西方莲花到底什么样你也不知道,你怎么进入西方的莲花?西方是净土,没有人间的莲花,假如你按照人间的莲花标准去找,到了西方你连莲花都找不到。假如有,你就进不进去。不妨做一个试验,你把人间池塘里的莲花摘来,你能钻得进去吗?你一坐下去,莲花压得稀巴烂,这是比喻呀。假如什么也没有,你就进得去了,凡是娑婆世界你所有的一切,极乐世界都没有,要有这个观点你才能到极乐世界
什么都没有,这才是真正的极乐世界。佛所说的有,这个有不是你所理解的有,要照佛法去理解。你以为西方的莲花就像咱们池塘里的莲花啊?释迦佛说的极乐世界的莲花青色青光,赤色赤光……由此可知,莲花实是光体所成。哪有什么娑婆世界泥土里长出来的莲花?
彼岸在悟上,要悟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讲了这么多话,要悟了才能真正明白,但也必须要通过明白才能悟。我们今天讲涅槃寂静,是从灭谛来讲的。灭、解脱、妙善、定生,这是灭谛的四个相。这四个相也是假名,灭谛哪有相?这个相应该解说成“好比这个样子”,真正讲是讲不清楚的,要等你悟了你才会明白,或者你真正到了彼岸了,不讲你也会明白,因为你亲自看到了。那么彼岸在哪里?彼岸就在你的悟上,悟了就是你的彼岸。悟什么呀?要悟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你们不懂咋悟呢?只好讲讲,讲是一个启发呀。
灭掉烦恼是因,得到解脱是果
灭是灭掉烦恼。灭是解脱的因,解脱是灭的果。灭掉烦恼的目的就是解脱,你要想得到解脱必须在因上去用功,也就是在断烦恼上用功。 妙善~能海上师说:此果之境。阿练若喻本性涅槃。妙善即涅槃境,即无为法。若在境上求妙善非真妙善。总之不可在境上求妙善,而当在心上断烦恼,烦恼断则妙善显现矣。妙善是显得非生得,何以故?无为法非造作故。如谈玄妙而不断烦恼,终是假玄妙,如造假花,相虽似而非真。(摘自《能海上师全集》第二辑75页)
修行的种种成就就是涅槃的境
妙善呢?妙善就是涅槃的境,能海上师说:妙善就是果的境。涅槃到底是怎么样?你懂得了妙善你就能明白。打个比方,你们外地来的,发心要到这里来,先要准备来的条件,包括行装啊、旅费啊,你为什么想来啊?你听说这儿好啊,所以发心来了,这些都是因。今天来了,确实住在这儿了,这就是果。这儿到底怎么样?你看到这儿在修行,以及修行的方法,修行的内容,修行的生活,这些就是这儿的境。当然喽,你能够明白这个境,你所悟到的会更加具体。所以修行的种种成就,就是涅槃的境。
涅槃是众生的本性,所以众生能证得涅槃
阿练若是比喻本性涅槃。涅槃是众生的本性,众生皆有佛性,因为我们有这个本性,即使我们长期流转生死,我们仍然能够恢复过来。好比我们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婴儿一出生,就会吮母亲的奶。哪怕你病了两年,你在生病期间,不能吃饭,你吃饭的本能也没有消失过。等到病好了,你仍然会吃饭,因为你本来就有会吃饭的本能。
涅槃的境是无为法,当然寂静寂静
能海上师说:妙善就是涅槃的境,涅槃的境到底是什么?就是无为法,这跟世间法两样,世间上一切的境都是有为法,是有作为所造作出来的。无为法是涅槃的境,不通过造作。造作出来的东西靠不住,它有成住坏空四个过程,一切有相皆虚妄。涅槃的境都是你本有的东西,不是你造作出来的,所以是永恒的。无为,从文字上通俗的说就是无所作为。当你无所作为的时候,就是一切圆满的时候。既然无所作为,那当然是寂静寂静。
心上断烦恼,妙善即显现
“若在境上求妙善,非真妙善”,如果你在境上求妙善,随便你表现得怎么真切,最多是装模作样。说一个比方,从前有个京剧名演员,叫梅兰芳,随你梅兰芳演女角多么好,他也不是女的。越剧以前都是女的演男的,经过训练走起路来真像公子秀才。随她演得怎么像,也还是装模作样,要这个女身真的转为男身了,才是真的男的。女的演男的,她不是从因上开始,她是看见男的怎么动作,她去学样,这是果啊。
“而当在心上断烦恼”,如果你能在心上断烦恼,烦恼断了,妙善自然现出来了。“妙善现得非生得”,给你们讲个例子就可以明白了,人们都羡慕成功的人,你真要成功你去学成功人的样子,能成功吗?你必须从成功人以前的第一步开始学,你才会成功啊。你学一个大老板的样子,西装穿起来,样子很像老板,你还不算是老板,因为你口袋里没钱。你要想当老板,要去学老板当年起早摸黑,在艰苦的条件下,从一个小小的点上开始努力啊,等你完成了成功的路,成功自然来。成功不是求来的,你再求也不会来,你只要从成功的路开始走起,到时候你就成功了。今天讲到这儿。
《法我习气,坚执难转(30~39)》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