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得很紧,又不能把橡皮筋剪断,很不容易解啊。如果把这个结放在手掌上搓,搓到后来它就松开来了。你解不开,你不要认为这个结是解不开的,你要明白这是我没有方法,我应该去学方法,这才是正见。学了佛法哪个结解不开?佛法就是专门解结的,解掉你生死的结,解掉你烦恼的缚。你解不开因为你太死板。佛法都不是死板的,有了智慧自会出生善巧方便,法无定法就有善巧方便。
“灭”是因,“解脱”是果,灭了烦恼苦就解脱了
灭谛四相第一个是灭,要灭掉烦恼,必须要努力。我们今天用功之处就是在“灭”上,我们学佛法,一面学一面断,正在努力的路上,这是因。第二位是解脱,你从烦恼中解脱出来了,“即苦寂尽之离也”,烦恼被你灭掉了,这就是果。所以第一位是因,第二位是果。怎么解脱苦?苦从烦恼来,灭了烦恼苦就解脱了。
法我习气,坚执难转(35)
傅味琴 讲于浙江开化文殊院 2005.7.31
“法尚应舍”,不是指需要法的时候,
而是指你成就的时候
提要:
· 假如寺院成了游乐场,必然贪瞋痴泛滥
· 为钱不为法,思想不正,能解脱烦恼吗
· 断烦恼为离苦,苦离了,这个离苦的“离”也不必要了
· “法尚应舍”不是指你需要法的时候,而是指你成就的时候
假如寺院成了游乐场,必然贪瞋痴泛滥
一个人起烦恼,尤其是冒火时很容易全身发热,尤其是身体比较虚的,稍微动一点火气脸就发热,医生称为虚火上升。所以烦恼又称热恼,恼是扰乱自己。这个时候,人很难受,好比天气又热,环境又闹,真是受苦受难,所以古人说:心静自然凉。
凡是热闹的地方都充满着烦恼,比如游乐场所非常热闹,里边贪瞋痴就泛滥。假如寺院也成了游乐场所,那这个寺院里也是充满着烦恼。
为钱不为法,思想不正,能解脱烦恼吗
前两年听说有个寺院的纠察,也叫僧值,对一个很不像样的居士训了几句。主持知道了,我召集全体僧众说话,不是批评那个不像样的居士,而是批评这个纠察:“居士是送钱送米来的,你这么一做,以后居士不来了,你吃什么?”我们观点不一样,我们只有一个念头:你是来学法的,欢迎居士来是欢迎他来学法。思想不正,能解脱烦恼吗?
断烦恼为离苦,苦离了,这个离苦的“离”也不必要了
没有烦恼了,你心里就自在了。心里边贪瞋痴的妄念少了,慢慢心就寂静了。到了烦恼断尽,你就达到了寂静的彼岸。要达到灭谛的境界,就要把烦恼灭得干干净净,即使你从烦恼中解脱出来,心里很寂静了,还要去掉“我现在已经达到寂静了”这种念头,这才是最后的成就。所以灭谛第二相“解脱”就叫“即苦寂尽之离也”,苦和寂静都离开了,因为你已经成功了。
我昨天看到造房子的工人用水泥在涂墙,那是墙还没有涂好。假如工人在已粉刷好的墙上涂水泥,那他还没有毕业呢,他不懂,墙完工了就不需要再涂水泥了。又如这儿地板都铺好了,你拿着榔头再去敲,用得着吗?
“法尚应舍”不是指你需要法的时候,而是指你成就的时候
再比如说,这个眼镜片有点模糊了,你要擦眼镜需要这块布,擦干净了这块布你就要丢掉了。你不丢掉,你这个人有毛病。擦的时候不能丢掉布,擦干净了就要丢掉布,所以叫“法尚应舍”。这句话不是指你需要法的时候,是指你将来成就了,什么法都不要的时候。为什么这时什么法都不要?因为什么法都在你心里了。比如,这本《心经》你已经背出来了,《心经》的法本也就用不着看了,你只要心里开一个头,整部《心经》一直会在你心里转完。什么都不要就等于你心里什么都有,你心里什么都有,你还去要这要那,那就不正常了。所以达到了寂静,非但断烦恼的方法不需要了,你一颗“我已经成就”的心,也要离开。
比如,妈妈问你,“你吃饱了吗?”那个时候你可以说:“我吃饱了。”不需要说的时候你说了就不正常。妈妈已经在洗碗了,你还站在妈妈旁边:“妈妈,我吃饱了。”“妈妈我吃饱了。”过一会又说:“妈妈我吃饱了。”妈妈就会担心你有点不正常,或者对你说“好了,不要再说了。”今天讲到这里。
法我习气,坚执难转(36)
傅味琴 讲于浙江开化文殊院 2005.8.1
有流转生死的法就有流转生死的我
提要:
· 有流转生死的法,就有流转生死的我
· 因为我们本性具足一切,所以才能恢复一切
· 悟就是转,要条件具足才能悟
· 以凡夫知见去参禅,悟出来的仍是世俗知见
· 众生迷茫,因为他们远离了佛法
· 究竟是开悟后懂佛法,还是先懂佛法后开悟
有流转生死的法,就有流转生死的我
法我习气坚执难转,习气越深越是难转。我们流转生死不过是两个原因,一个是有我,我空不掉,一个是有流转生死的法,法空不掉。有我就有我相,有流转生死的法就有烦恼相、众生相,法执跟我执合在一起就成为众生,凡夫众生就是这么来的。
因为我们本性具足一切,所以才能恢复一切
今天我们难转能转,这可不是我们创造出来的,佛法本来就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从本性上来说一切都圆满,那还有什么创造呢?凡是有所创造的都是世间法。听人家说,科学家研究到后来,有些问题解答不出来,他就信宗教了。其实宗教也有很多问题解答不出来,比如上帝创造人,那么上帝谁创造的?学佛法就要懂,一切都没有创造,因为众生本性一切具足,这就是我们常讲的“众生皆有佛性”。这个佛性是圆满的,跟如来的佛性一模一样。即使我们在修行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修行方法,天天在学天天在进步,在进步的路上每天的境界也不同,这也是因为我们本性里什么都具足,所以我们才能够恢复我们本来的一切。就好比人虽然能创造一只鸡蛋,可是这个鸡蛋孵不出小鸡来。真鸡蛋为什么会孵出小鸡,因为鸡蛋里边本身就有小鸡,换成石卵子能孵出小鸡吗?懂得这个道理,就知道我们难转能转,因为我们本身就具足能转变的可能性。
悟就是转,要条件具足才能悟
什么叫转?你悟就是转。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彻底大悟,可是我们在修行路上经常会有不断的小悟,悟一点就转一点,转一点就悟一点,这个悟也要用佛法的道理来理解。悟并不是神秘的东西,禅宗就讲一个悟,现在很多学禅宗的人,不懂怎么样去悟,把悟看成很神秘。佛法讲的是缘生,缘生就是辩证法,条件具足事物就出生,由此可以理解,你要悟必须要悟的条件具足,你才能悟。条件都没有,你怎么悟呢?
以凡夫知见去参禅,悟出来的仍是世俗知见
比如禅师给你一个话头,“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你们从小长到大,知道人是投胎的,投胎前是鬼,那么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就是鬼呀。你想出这个念头来也是根据条件。如果从小长到大没有人跟你讲鬼,你也不知道有投胎的事情,你这句话也想不出来。可是你这个条件是世俗知见,凡夫知见,所以你悟来悟去仍然是民间的世俗的观念。
众生迷茫,因为他们远离了佛法
你要得到真正的修行的悟,你也得讲条件,第一步你要懂佛法,不懂佛法你怎么会朝佛法方面去想呢?末法时期众生迷茫得很,因为他们远离了佛法,没有这个佛法的条件他们怎么能悟呢?现在有人教没有佛法基础的人参禅,把一个话头想来想去,那就不是辩证法,因为他什么也不懂。
究竟是开悟后懂佛法,还是先懂佛法后开悟
开悟的人究竟是开悟以后懂佛法的?还是先懂佛法后开悟?这个问题要研究啊,禅宗历史上出了一个六祖慧能,传说他是一个开悟的人,他字都不识,可是他听到《金刚经》就有所领悟,后来他也会讲《金刚经》,人们把这看得很神奇,就认为只要开悟了就什么都懂了。其实慧能没有学过《金刚经》,他怎么会讲呢?这是他前世学过的,要三世因果看问题。如果悟了样样都能明白,那除非是释迦佛彻底究竟的大悟,释迦佛的大悟也不是没有条件的,他过去世亲近过多少佛?生生世世都在求法、度众生,哪有什么条件也没有就能成就的?
法我习气,坚执难转(37)
傅味琴 讲于浙江开化文殊院 2005.8.1
难转能转,也得在对佛法的理解上去转
提要:
· 不想培植自己条件却想取得成就,全是幻想
· 难转能转,也得在对佛法的理解上去转
· 三法印就是叫你从法上去悟,悟了自会转,所以是自己解脱自己
· “法尚应舍”是将来成就的境界,凡夫目前应该学正法舍非法
· 修行不是放下法,是放下对法的执着
不想培植自己条件却想取得成就,全是幻想
为什么末法时期众生修行成就的极少极少,很难很难?就是因为他们不讲条件嘛。什么都有条件,天空中一个闪电,好像是突然来的,突然来的也有条件,正电跟负电相撞才有闪电。你买奖券中了头奖,好像是运气,也有条件啊,要几十万人买奖券,才有你中头奖的机会,一张奖券也卖不出去怎么会开奖呢?如果不讲条件,一开悟样样都能知道,六祖慧能开悟了他怎么不懂英语日语?因为他前辈子没有学过呀,中国封建社会长期以来都是封闭式的,一直快要到民国了才有洋学堂,过去世他没地方学呀!这些都是事实。今天信佛的人往往不想培植自己条件,却想取得成就,那全是幻想。所以要达到悟,你就必须准备悟的条件。这些努力,这些条件,就是你修行的内容。所以说并没有什么创造,条件具足了事物就出生了。
难转能转,也得在对佛法的理解上去转
法我习气,难转能转,但不是你叫它转它就能转,也要讲条件啊,这个条件就要建立在你对佛法的理解上去转。你要放下我执法执,你要转变习气,乃至要跳出生死轮回,不再六道里轮转,这不是靠什么人来拖你,也没有什么人把你挡住,要靠你自己的悟。过去不明白,现在明白…
《法我习气,坚执难转(30~3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