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法我习气,坚执难转(10~19)▪P4

  ..续本文上一页气”都从执着来,难转不等于不能转

  ·努力一下,难也变了容易,钝根能转利根

  习气从执着来

  “法我习气,坚执难转。”习气从哪里来?习气从执着来,越执着习气越坚固,越执着习气越深。我们的行动都是从起心动念来,而我们的行动又在我们的心里种下了种子,这也包括我们心理活动,种子就会发生一定的作用。

  一个念头就会下一个种子,有痕迹就有痕迹作用

  拿我们心理活动来说,心虽然是无常的,可是我们每起一个念头就会下一个种子,换句话讲就是在心理上留下了一个痕迹,这个痕迹就会发生作用。

  医学上说,一个病人病好了以后,它就会留下痕迹。为什么有的人病好了以后又会复发?就是因为这个痕迹在起作用。

  种子很细难以感受,但仍在起作用

  我们的心也是如此,有时候这个念头过去了也就忘了,有时候我们事情做过了也记不得了,可是在我们的八识田中就下了种子。有了种子它就会发生作用。往往这个作用我们是没有什么感受的,即使没有感受,这个作用还是存在,为什么没有感受?因为它很细很细。

  习气难以感受,但作用很强

  就拿习气跟烦恼来说,有时候我们对习气就没有什么感受,而起了烦恼了,咱们就有感受,其实习气就是种种烦恼留下的痕迹所形成的。再譬如我们常讲的习惯势力,对习惯我们可以有所感受,可是势力是无形的东西,我们就不一定感受得到,但是它有一定的作用,而且有时候作用还很强。

  “法我习气”都从执着来,难转不等于不能转

  “法”的习气、“我”的习气都是从执着而来的,我们通常讲的法执、我执,就是这样养成的一种习气,而且根深蒂固,难以转变。无始以来流转生死,这个习气的熏陶、累积已经很久很厚了,所以促使我们生生世世流转不息。习气越深越难转变,好比我们常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但是难不等于不可能,我们通过努力,就肯定能转。其实它随时随刻都在转,仅仅转得像微波那样细,我们没有感觉,也掌握不了方向,有时候向左转,有时候向右转,有时候向好的方面转,有时候向坏的方面转,这样转好转坏,形成了团团转。由于众生贪瞋痴烦恼的关系,一般都是向坏的方面去转。所以佛说“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努力一下,难也变了容易,钝根能转利根

  学佛法修行就是让它只往好的方面转,不往坏的方面转。所以千万不要强调难就是不可能,那是绝对错误的。你努力一下,难也变了容易。同样,我们千万不要口口声声末法时期众生根机钝,很少听到有人说钝根也能转为利根。那样的讲法,对众生对修行都是不利的,让人生不起觉悟心,而且跟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的三法印也是违背的。你老是这么讲,印在人们的头脑里,好像众生就是这个样子,变不了了,这有点像定命论。对于定命论我们当然是反对的。事物是存在的,事物是可以转变的。如果定命论成立,众生就不可能成佛,可是佛就是众生成的。

  

  法我习气,坚执难转(18)

  傅味琴 讲于浙江开化文殊院 2005.3.24(凌晨)

  

  

  放不下一个“有”,

  “有”一发生变化,就起恐怖颠倒

  提要:

  ·众生对“我”对“苦”容易体会,所以佛先讲“我”先讲“苦”

  ·“我”无非五蕴所成,都是缘生法,缘起就是法

  ·由爱而取,由取而有,也就有了我们这个身体

  ·人生的种种造作,都离不开法则,时间久了就产生了法执

  ·因事物的“有”就产生观念上的“有”,一执着,就养成了法我习气

  ·放不下一个“有”,“有”一发生变化,就起恐怖颠倒

  众生对“我”对“苦”容易体会,所以佛先讲“我”先讲“苦”

  法我习气,法在前面,我在后面。我们通常讲,我执法执,好像我在前面,法在后面。这里边有个原因,譬如四谛法,佛先讲苦谛后讲集谛,实际上苦谛是果,集谛是因,因在前面,果在后面。那佛为什么倒过来讲?因为众生对苦有非常深的体会,一讲苦,众生就明白了,所以先从苦讲起,使众生容易感悟,由感悟到苦,再讲到苦的原因在哪里,众生就容易接受,这是一个方便。现在也是如此,众生对“我”执着得很厉害,每个众生头脑里都是一个“我”,一讲“我”众生就懂,所以一般总是先讲我执,再讲法执。

  “我”无非五蕴所成,都是缘生法,缘起就是法

  实际上众生的“我”无非是五蕴所成:色受想行识,色是物质,也就是身体,受想行识是心理。不管我们这身体也好,我们的心理也好,都是由缘而起,都是缘生法。没有缘就没有这个身体,因为有种种条件的聚合才产生这个身体。心理也是如此,众生无心,由境生心,有这个境,我们就由此而产生相应的心理活动,这就是缘起。所以不管生理也好,心理也好,全是缘起。缘起是什么?缘起就是法。所以说“法”在前面,“我”在后面。

  由爱而取,由取而有,也就有了我们这个身体

  我们今天有凡夫的身体,就是因为我们有凡夫的心,凡夫的心无非就是贪瞋痴。由贪心而起了贪爱,结果就由爱而取,由取而有,也就有了我们这个身体。

  人生的种种造作,都离不开法则,时间久了就产生了法执

  佛法是什么?佛法就是“诸法从缘起”,一切都是缘生的,佛法就是讲这句话。我们今天所接触到的样样都是有,一切的有都是缘生的。因为是缘起,“缘谢法还灭”,条件一分散,这个事物也在变化中消失不见了。一个人的身心即使在母胎里,也是有行动的,这也包括我们的心理活动。出生以后,在生活环境里,我们又产生了种种新的心理活动和种种身口的行动。而心理活动和我们身口的种种行动也有一定的法则。所谓宇宙的规律,人生的命运,种种的遭遇,种种的造作,这些都离不开法。时间久了,我们就产生了法执,因为它一固定,我们的头脑里对它的概念也容易跟着固定起来。

  因事物的“有”就产生观念上的“有”,一执着,就养成了法我习气

  我们的心时刻在活动,刹那刹那在生灭,人们称之为心理活动。那么就产生这么一个观念:认为“有”心理活动,就等于说,在“有心理活动”这个观念上固定起来,成了一个执着。人对身体也是如此,我们人有这么一个身体,身体有种种组织,有各个系统,人的种种行为随时随刻在变化,人们对此虽然也知道,可是心理上形成了一个执着观念,有我这个身体,有我两条腿的走路,有我两只手的活动。这个执着养成了习气,习气又在推动加深我们的执着,那么越来越深,越来越牢,很难转变。

  放不下一个“有”,“有”一发生变化,就起恐怖颠倒

  所谓我执,实际上是执着这个躯壳为我,这叫身执,再加上心理上有一个“我”的观念,就形成了“我执”,时间一久,成为牢不可破的习气。从科学上来说,人是各部分组织起来的,譬如人体有各种内脏,有各个系统,而且还有各种活动来维持我们的生命。虽然世间上人也懂得这个,可是这个懂里边又多了一个观念:由这些部组织成了一个身体,这个身体就是“我”。那么“有这个身体”也是“有”,“有我这个人”也是“有”,再加上一个贪爱,从此放不下。放不下,就不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理,你放不下,可是事物偏偏要发生变化,一发生变化就起恐怖颠倒,恐怖颠倒本身就是个苦,这个道理微细微细。

  

  法我习气,坚执难转(19)

  傅味琴 讲于浙江开化文殊院 2005.3.24(凌晨)

  

  

  由缘生而得到的种种境界,仍然性空,

  无有实体,仅有作用

  提要:

  ·知道空的人,却仍会执着有一个空

  ·一执着心就狭隘,看不到宇宙人生的全貌

  ·由缘生而得到的种种境界仍然性空

  ·气球内也空,外也空,爆破了仍是空

  ·诸法性空,无有实体,仅有作用

  知道空的人,却仍会执着有一个空

  空是怎么解说的?什么都没有了就是空。为什么取一个空的名字?就是告诉你空就是什么也没有。可是取了空的名字以后,人们的心里又有了一个“空”的观念。这是修行人常犯的错误。安立了名相,他不知道这个名相是个假名,名相只是暂时用来说明问题的一个手段,即使讲空,知道什么也没有,但他内心里还是有,有什么?有这个空。

  一执着心就狭隘,看不到宇宙人生的全貌

  譬如问小孩:“天空在哪里啊?”小孩往天上一指,既然空了还有什么好指的呢?而且一执着,心就狭隘,看不到宇宙人生的全貌。小孩子用手指指天空,其实我们的眼前就是空。空是无所不在,空是遍布一切,空哪会只在天上呢?天上是空,天下也是空。一个人执着心一起来,肯定是执着有,有“有”才有执着呀。比如说有这个东西,手才会去拿呀。甚至于错误到连空都认为有,所以在我们修的《文殊法》里有二十空,“内空外空内外空”,内空就是空眼耳鼻舌身意,外空,空色声香味触法。内空空六根,外空空六尘,内外空,空十八界。“空空大空胜义空”,内外都空了,可是众生又执着一个空,所以要你再修“空空”,要把空都空掉,使我们进入修行人应该修的空。“胜义空”,般若智慧本身就是空。我们从般若智慧中得到的成就,这是个大成就,一切佛都是从般若智慧中成佛的,所以《大般若经》又称为《佛母经》。

  由缘生而得到的种种境界仍然性空

  我们从般若智慧中能得到大成就,所谓成就就是什么也没有。如果你认为有,那可不是佛的境界,也不是真正的成就。所以《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上讲,“无智亦无得”,最后的成就就是“无智亦无得”。明明我们在求智慧,明明我们有所得,得到种种境界,怎么说无智亦无得呢?你所求到的智慧,你所得到的境界,你所得到的成就,本身就是性空。一切法性空,因为性空才有缘生,因为有缘生才有你所得到的境界,既然是从性空中得到,得到的东西本身就是性空。

  气球内也空,外也空,爆破了仍是空

  好比一只气球,气球怎么会胖起来?因为你把气打进去了。气没有形象,没有实体,气本身就是空。所以“有”这个气球是一个假相,气球仅仅是一层橡皮,是空使它发生了作用。一切都是空,气球没有膨胀之前,里边是空的,如果气球是实心的,你气也打不进去,气球里边本身是空的,再打进去一个空,气球爆掉了仍然是空,全在空里。一会儿气球胖起来了,一会儿气球爆掉了,仅仅是在空里产生的种种变化。从空中产生的变化,变化的本身就是空,所以说一切法性空。一切法性空就是说一切法没有它的实体。有实体才有一个“我”,没有实体就没有“我”。拿我们人世间的习惯来说,说到“我”总认为有这么个躯壳,总以这个躯壳为“我”,总认为有这么一个实体,这就是众生的无我我倒。

  诸法性空,无有实体,仅有作用

  佛讲法主要是使众生能够理解。佛讲的所有的法,全无有实体,诸法性空,仅仅是一个启发,是个导引,就像一个母亲哄孩子。譬如母亲给孩子吃糖,孩子拿到糖了就高兴,其实这粒糖也是缘生法,缘散而灭。等到孩子把糖吃到嘴里去了,你到哪里去找?身体里边找不到这粒糖,因为糖一到嘴里就化掉了。只有糖的作用,只有糖的成分,而找不到糖,因为糖也是性空。

  

  

《法我习气,坚执难转(10~19)》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