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我习气,坚执难转(20)
傅味琴 讲于浙江开化文殊院 2005.3.24(凌晨)
诸佛说法,都说: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提要:
·凡夫的“有”放不下,就有贪爱、瞋恚,久之就成痴
·诸佛所说法,作用一样,结果一样,均是以化城来引导众生到达彼岸
·心净则土净,无烦恼才是极乐
·诸佛说法,都说: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释迦佛的法听不进去,养成了习气,十方世界的佛说法,也会听不进去
凡夫的“有”放不下,就有贪爱、瞋恚,久之就成痴
佛说法说得如此微妙微妙,我们众生本身就有佛性,依靠佛性的觉悟听到佛法,听得欢欢喜喜,那么你就肯去修行,你就肯照佛的话去做,将来你就有成就,成就什么?成就空,也就是什么也没有,也就是把你现在凡夫的所有的“有”全部放下,放下了“有”就是你的成就。可是因为凡夫放不下,有“有”就有贪爱,贪不着就瞋,时间一长就成了痴。
诸佛所说法,作用一样,结果一样,均是以化城来引导众生到达彼岸
所以佛告诉我们,佛说的一切法都只是化城,什么叫化城?是佛变化给你看的,你看前面有个城市,多庄严,多好啊,大家赶快往前走啊,到那个城市去啊。其实这个城市是化出来的,你真正到了目的地,一看什么也没有,虽然什么也没有,可你已经到了彼岸了。诸佛如来说的法一模一样,全是化城,作用也一样,结果也一样。释迦佛是这么说法,阿弥陀佛也是这么说的,药师佛也是这么说的,因为佛讲的法都是圆满究竟彻底的,既然是彻底究竟圆满,哪有两样的?没有两样就叫绝对,绝对就叫真理,所以佛经上有句话:法界一相,别无二相。
由此我们也可以想到,极乐世界是佛土,所谓七重行树,八功德水,种种莲花,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其实都是化城而已。
心净则土净,无烦恼才是极乐
小乘修法最后进入涅槃,大乘最后也是进入涅槃,涅槃就叫彼岸,涅槃没有苦,涅槃常乐我净,这也叫极乐世界。因为心有大小,所以小乘得到的涅槃是小乘涅槃,大乘得到的涅槃是大乘涅槃。什么叫彼岸,什么叫极乐,什么叫净土?有烦恼就不叫净土,也不叫彼岸,而是叫此岸。烦恼断尽,你就到了彼岸,你再要另外去找一个彼岸,哪有第二个彼岸?没有烦恼的苦了,这就叫净土。因为烦恼是不清净的,离开了烦恼,这个土就清净了。净土在哪里?净土在心里,心净则土净。你心不净,你去的地方土也不净,那么烦恼重的人,怎么能到极乐世界呢?假如你到了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土也不净了。阿弥陀佛就想出一个方便,叫你先进莲花,莲花不开,你也出不来,那么你自己在莲花里好好修吧。等到你修得清清净净了,才花开见佛。
诸佛说法,都说: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你在极乐世界听阿弥陀佛讲法,或者到琉璃世界听药师佛讲法,阿弥陀佛、药师佛仍然跟你说: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还是跟你说什么也没有,什么也没有,什么也没有,跟释迦佛说的法一模一样。
释迦佛的法听不进去,养成了习气,十方世界的佛说法,也会听不进去
咱们说句笑话,如果娑婆世界的佛弟子,释迦佛的法听不进去,佛讲空,他更听不进去,明明什么都有,怎么讲到后来讲什么都没有了呢?他要执着一个“有”,养成习气了,到了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在讲法,他也不喜欢听。因为他已经养成了坚固难转的不喜欢听法的“我执”和一切都有的“法执”习气。
法我习气,坚执难转(21)
傅味琴 讲于浙江开化文殊院 2005.3.24(凌晨)
不破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就不可能成就“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提要:
·不要把佛教搞成宗教,更不要把净土看成天堂
·众生的佛性无老,亦无死,所以“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没有任何的执着,那才是“无智亦无得”
·不破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不可能成就“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不要把佛教搞成宗教,更不要把净土看成天堂
所以众生的习气从哪里来?众生的习气从“有”来,“有烦恼”就养成烦恼的习气,“有众生”就养成众生的习气,“有我”就养成了我的习气,一切都是从这个“有”来。你“有”的习气这么深固,如果不改变的话,你也不可能到彼岸,你去的这个地方也不是净土。即使有种种庄严,种种快乐,还有种种宫殿,这个地方是天堂。佛教不是宗教,我们要成就的是净土,佛土,而不是天堂,我们要去的地方是彼岸,而不是天上。
众生的佛性无老,亦无死,所以“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你们大家都喜欢唸《心经》,《心经》全称叫《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讲怎样在般若波罗蜜里得到彻底究竟的成就,非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而且连十二因缘都要空掉。十二因缘从无明开始,一直到老死,“无无明,……亦无老死尽”。有人想不通,我明明老了,怎么叫做“无老”呢?老是你这个皮肉的身体老,你的佛性没有老呀。皮肉是假的,会变的都是假,不会变的才是真,佛性永远也不变,这才是真的。死呢,死是心脏停止跳动呀,心脏坏了,这个佛性可没坏。佛性哪有死的?
没有任何的执着,那才是“无智亦无得”
那么我从前没智慧,现在有智慧了,怎么叫无智呢?你认为自己有智慧,你这个智慧不是佛的智慧,是你后天学来的智慧。佛的智慧是什么?一切法性空。所有的智慧也是性空。一切都是空,只有觉悟的朗照,却没有任何的执着,那才是“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到那时你才能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么是真的得到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实无所得,也没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证。你要到这个境界,非但你生死了脱了,而且你智慧觉悟也圆满了。因为佛的境界是彻底的空,跟整个法界的空是一个空,所以成了佛以后法身遍虚空,虚空多大,佛的法身就有多大。你一执着,你就大不了,你执着于这个身体,你想“我身体放大放大放大”,放大到后来,你会害怕,“我这个身体不要爆了吗?”
不破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不可能成就“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众生有什么相?众生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是这四个相。我相,有一个“我”。人相,我们每个人都认为“我是人,你也是人”。众生相,“那个是狗,那个是猫”,包括我都是众生。寿者相,“我活得很健康,很长寿”。如果四相不破掉,你这个菩萨相,你这个圣者相就出不来,你这个如来的“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也出不来。所以说“有相皆虚妄”就是为了破除我们对相的执着,然后我们才能得到成就。今天讲到这儿。(回向)
法我习气,坚执难转(22)
傅味琴 讲于浙江开化文殊院 2005.7.23(凌晨)
修行的困难在一个习气、一个执著
提要:
·不修行,就跳不出生死轮回的苦
·没有思,不研究,修行就慢了
·修行的困难在一个习气、一个执著
·众生处处偏向我,而没有偏向别人
·人与人之间,不让步就会打架
·世间法是有漏法,因为它没有釜底抽薪
·我们更要树立出世间法的道德观念
不修行,就跳不出生死轮回的苦
如果不修行的话,过去世是这样,现在世也是这样,昨天是这样,今天仍然这样,明天仍然这样,所以我们无始以来,始终没有跳出生死轮回。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受了很多的苦,明明知道是苦,也想离开苦,可是仍然没有跳出来。我们说一时醒来,一时迷,不管醒也好,迷也好,仍然没有跳出来。
没有思,不研究,修行就慢了
修行要真的修起来离不开研究,这个研究就是闻思修的思。你们听法那么多了,也进行了讨论,讨论就是叫你们思维,然后把自己思维的理解互相做个交流。可是你们的讨论,有时变成了漫谈,更糟的有时变成了聊天,就算你头脑里想了一想,说了一些话,也浮面得很,也就是没有思维到里边去,没有通过研究,所以修行就慢了。
修行的困难在一个习气、一个执著
为什么跳出生死这么困难,为什么修行这么慢?说到底还是两个东西:一个是习气,一个是执著。人世间无非是一个我,一个法。众生本来就有贪瞋痴,在贪瞋痴里转啊转啊,就转成了习气,反过来再加上贪瞋痴的关系,又放不下,长期以来放不下,就变得非常牢固,而我们在这种生活里始终没有觉悟,即使有所感觉,也都是浮面的。细细分析一下,我们每天生活在哪里?生活在习气里。是谁的习气?是你自己的,就生活在一个“我的习气”里,日子越长,这个习气、我执越是深固。
众生处处偏向我,而没有偏向别人
如果没有佛法的觉悟就不会这样全面的辩证地去看问题,我们在生活中最简单的习气就是:这是我的生活方式,这是我的观点,这是我的主意,这是我的爱好……,在人与人之间相处,处处是偏向我,而没有偏向别人。
人与人之间,不让步就会打架
连生活小节也是如此。自己感觉到热了,马上开窗,开风扇,当然有理由,因为我热了,都是依自己的喜好为准则。可是一个集体里边,你热他不热,加上这里有病人,他还怕冷,很少有人替人家考虑。从前坐火车还没有空调,经常看到一个旅客把窗户关起来,一分钟不到,另一个人又把窗户打开了,又一会儿,又把窗户关起来,还好这两个人中间总算有一个让步,也就算了。如果都不让步呢,就会吵起来,乃至会打架。
世间法是有漏法,因为它没有釜底抽薪
整个社会是一个群居生活,社会就是一个一个人组织起来的。个人跟个人之间有了矛盾,也会造成社会的紊乱,继而社会的种种的犯罪,人欺人,人压人,人骗人全会出生。虽然我们经常从道德…
《法我习气,坚执难转(20~2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