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诸法实相,就称四法印。所以我这一次讲法我习气,坚执难转,但难转能转,该用什么力量去转?就给你们讲了三法印。
把四颠倒再颠倒过来,就是涅槃的“常乐我净”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已经讲过了,现在给讲“涅槃寂静”,“涅槃寂静”就是“常乐我净”,怎么能够成就“常乐我净”?把四颠倒再颠倒过来就是“常乐我净”。四颠倒:无常常倒,苦为乐倒,无我我倒,不净净倒。要把颠倒的再倒过来,变变正,那就要修好道谛。
要从道谛进入灭谛,有情有烦恼有觉悟,所以能成佛
要依靠道谛的作用才能进入灭谛,“涅槃寂静”就是灭谛。我们能不能达到灭谛的境界?一个石卵子孵不出小鸡,一个鸡蛋就能孵出小鸡,这是肯定的。同样,石卵子也不可能成佛,什么道理?因为它是无情,因为它没有烦恼,没有觉悟。人就可能成佛,因为他有烦恼,有烦恼的人必有觉悟,这就是古时候祖师讲的“烦恼即菩提”,可惜祖师没有讲清楚,因此很多人都误解了。
歪理十八条就成了坚固难转
烦恼即菩提,觉悟是一种能,烦恼也是一种能,同样是火,同样的力量,区别在哪里?说句俗话,好比走火入魔了,通常讲走偏了,一偏全是烦恼,一烦恼歪理十八条,歪理十八条就形成了坚固难转。
佛性是常,烦恼是无常
有烦恼决定有觉悟。烦恼能够打败,能够消灭,觉悟是消灭不了的。觉悟就是佛性,佛性是永恒的,佛性就是常,佛性不是无常,无常的东西都可以变化,都可以消灭。烦恼就是无常,否则怎么叫做烦恼性空呢?
烦恼是一种缘起,所以会变化,因为烦恼性空
烦恼是一种缘起。世俗法上的一切的一切都会缘起,缘起的一切都会变化。无论是缘起,无论是变化,都离不开性空。说到底因为是性空才有缘起,因为是性空才有变化。
烦恼是世俗法,真谛是寂静寂静的甚深空性
性空就是真谛,烦恼就是由性空缘起的世俗生死流转法。我们一切语言文字,以及种种的造作,也有善也有恶。烦恼都是在世俗里表现的,烦恼是通过语言、通过文字、通过动作表现的,所以烦恼也是世俗谛。真谛是什么?真谛是寂静寂静,一动不动,甚深的空性。
法我习气,坚执难转(26)
傅味琴 讲于浙江开化文殊院 2005.7.23(凌晨)
法我习气,能转能灭,转在路上灭在解脱
提要:
· 空不会坏,所以是永恒的,当“能”产生变化的时候就缘起了宇宙的一切
·众生没有感情就没有苦,菩萨靠感情与众生乐
·阿罗汉观空成就,所以称“慧眼”,佛连空都放下,这才是大乘的涅槃寂静
·法我习气,能转能灭, 转在路上灭在解脱
·灭是灭我相,所以灭是以灭我相为相
·我执灭了,灭就成就了,一切彼岸的境界就显现了
·我们不断地在断烦恼,这就是灭,烦恼断了,断烦恼的法也离了,这才是灭谛的成就
·“什么也没有”就是大般若的成就
空不会坏,所以是永恒的,
当“能”产生变化的时候就缘起了宇宙的一切
怎么会有缘起?因为宇宙本身就存在着能。我们说的物质,其实还没有说到根子上去,所有的物质都是微细微细的东西累积起来的。累积起来的东西都会分析成微细微细,最后细到最先进的仪器都找不到,如果看得见还可以分,如果看不见不等于不存在。这种东西既然存在,它就会发生作用,这种东西既看不见,又有作用存在,我们就叫它“能”。所以整个宇宙本身性空,空不会坏,所以宇宙不会毁灭。宇宙是永恒的,可是这空里边又充满着能,当能产生物质的时候,它就会变化,变化就是缘起。
众生没有感情就没有苦,菩萨靠感情与众生乐
菩萨法也是靠缘起。众生有感情,菩萨也有感情。众生受苦都是来自感情,没有感情就没有苦。我们从菩萨的功德来说,功德也来自感情,慈心、悲心、菩提心全是感情。这二者区别在哪里?区别在一个给众生做坏事,一个给众生做好事;一个让众生受苦,一个让众生得乐。 涅槃寂静~法我习气,能转能灭,即灭谛所说
阿罗汉观空成就,所以称“慧眼”,
佛连空都放下,这才是大乘的涅槃寂静
为什么阿罗汉的智慧不彻底究竟,为什么阿罗汉不是大圆满?因为阿罗汉了脱了世俗的一切,他不执著世俗的我,也不执著世俗的法,全部空掉,当然烦恼也空掉了,可是他在修行过程中,他仍然执着一个法,这个法就叫空。所以他的力量仍然有限,他有了脱生死的力量,可没有成佛的力量。所以只能断烦恼,不能断习气。可是阿罗汉的习气不是流转生死的习气,不是世俗的习气,阿罗汉的习气是修行的习气。他观空成就,所以称为慧眼,成佛是什么习气都放下了,连观空修空证空,这个空也要放下。到这个时候才叫大乘的涅槃寂静。
灭~灭之自性之相者,即无我相是也。谓即断烦恼之离故。(因体)(正在工作之刹那)。
能海上师①~证阿罗汉,则一切烦恼全行除去,故云灭,灭即灭谛四相中之一也,此灭之因。(摘自《能海上师全集》第二辑第75页)
法我习气,能转能灭,转在路上灭在解脱
法我习气能转能灭。不管是世间法出世间法,等到你能转了,这是在路上,能灭了就是解脱。解脱从哪里来?解脱从灭来。灭谛一共有四相,灭、解脱、妙善、定生。灭到底是灭什么?灭是灭掉烦恼,烦恼从哪里来?烦恼从我来,所以灭就是灭掉我相。我没有了,烦恼也没有了。所以叫“灭之自性之相者即无我相是也”。
世间上一切相都是有,相这个字本身是指有形状的,哪怕你这个人的态度好不好,态度也有形状,有善相恶相,有慈悲相瞋恨相。灭掉了这个相怎么还有个相字?这个相是一个假名,以便你容易懂。
灭是灭我相,所以灭是以灭我相为相
灭本身的相可不是烦恼相。也不是四大所成的相,灭是以它的自性为相,自性打个比方来说,人世间各人有各人的脾气,脾气属于心理,人世间各人有各人的脸,脸属于生理,人们常说这个人面相好不好,这也是相。脾气在每个人表现不同,等到你表现出来的时候,人家也看得见了,也是相。各人有各人的脾气,各人有各人的观点,这就是各人有各人的性,各人的性不同,所以叫个性,每个人脸不同,每个人的性也不同。
我执灭了,灭就成就了,一切彼岸的境界就显现了
那么灭本身的性是什么呢?“灭之自性之相者即灭我相是也”。如果你在修行,你每天、每步、每个语言、每个思想,每个行动都在进行一个工作,消灭一个我,消灭一个我执,是什么东西促使你去消灭一个我?这个东西就是灭的自性。灭的自性就是随时随刻在消灭我。最后我消灭了,灭就成就了,灭成就了,我就没有了,我没有了,生死流转就没有了。灭成就了,一切彼岸的境界就全现出来了。
我们不断地在断烦恼,这就是灭,烦恼断了,
断烦恼的法也离了,这才是灭谛的成就
“谓即断烦恼之离”,我们正在灭谛的路上前进,正在完成灭这个工作,这个地位叫因,还不是果。从因地上来说,我们不断地在断烦恼,这就是灭。到了以后从果位上来说,成功了,灭掉烦恼的种种的观点、灭掉烦恼的种种的心态、灭掉烦恼的种种的法你全要离开。如果你离不开,你灭谛还没有成就。所以到了彻底究竟的时候,这个灭就是灭掉所有的一切世出世间法。
“什么也没有”就是大般若的成就
能海上师圆寂的时候,最后一句话就是:“什么也没有”。侍者师写信提醒我,“这是上师成就的话,你不要看成普通的话。”什么成就?大般若成就。大般若成就就是灭谛的成就。既灭掉烦恼,也灭掉习气,灭掉阿罗汉的小乘境界,小乘心,也要把阿罗汉执着空的习气灭掉,到这个时候,什么都没有,这就是一个圆满的成就。
好,今天就讲到这里。
法我习气,坚执难转(27)
傅味琴 讲于浙江开化文殊院 2005.7.30(凌晨)
有法才能转,转才能变
提要:
· 众生有我执我,有法执法,一执着就难提高
· 有法才能转,转了才能变
· 只唸佛,不懂法,结果你是你佛是佛
· 不懂法就不是修行人,没有法就不可能成就
· 不懂法的人贪五欲,瞋心大,成了魔子魔孙
· 谤法的人,阿弥陀佛也不要你
众生有我执我,有法执法,一执着就难提高
“法我习气,坚执难转”。执着于我,执着于有我,一切要根据我的主意来做,这就是生死流转的根源。学了法以后,又执着于法,就是法执。一执着,就不能提高,比如你学完了一年级的课程,要升到二年级,你不离开一年级的课堂,就无法进二年级的课堂。
有法才能转,转了才能变
佛教是辩证法,世间上也讲变,佛教也讲变,不过佛教的变比世间上的变讲得更清楚,所以佛教的变前面又多了一个字叫“转变”。要变必须要有方法,这个方法就是转,通过转才能变,从愚痴转到智慧,从瞋恨转到慈悲,从贪吝转到布施,所以佛教给我们修行的方法就是使我们转变的方法,有方法才能转,转了才能变,没有方法你只是空想。修行的方法就在佛讲的法里。
只唸佛不懂法,结果你是你佛是佛,互不相干
末法时期,进了佛门不肯学法,把法看成不重要,只停留在烧香拜佛求太平上,最多加上吃素唸佛,这些都不能达到修行的目的。要达到修行的目的就要有法,要从法中求得智慧。一句“阿弥陀佛”不能代表法。在每尊佛的名号里都包含着他修行成就的种种功德,但是光唸名号,你仍然不懂这个名号里包含什么功德,也不懂这尊佛是怎样修出种种功德的,你什么也不懂。所以说名号只是个称呼,名号里虽然有功德,有法,你不懂仍然等于没有,你是你,佛是佛,互不相干。
不懂法就不是修行人没有法就不可能成就
释迦佛把他过去怎么修行,怎么成功的种种经验告诉…
《法我习气,坚执难转(20~2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