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諸法實相,就稱四法印。所以我這一次講法我習氣,堅執難轉,但難轉能轉,該用什麼力量去轉?就給你們講了叁法印。
把四顛倒再顛倒過來,就是涅槃的“常樂我淨”
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已經講過了,現在給講“涅槃寂靜”,“涅槃寂靜”就是“常樂我淨”,怎麼能夠成就“常樂我淨”?把四顛倒再顛倒過來就是“常樂我淨”。四顛倒:無常常倒,苦爲樂倒,無我我倒,不淨淨倒。要把顛倒的再倒過來,變變正,那就要修好道谛。
要從道谛進入滅谛,有情有煩惱有覺悟,所以能成佛
要依靠道谛的作用才能進入滅谛,“涅槃寂靜”就是滅谛。我們能不能達到滅谛的境界?一個石卵子孵不出小雞,一個雞蛋就能孵出小雞,這是肯定的。同樣,石卵子也不可能成佛,什麼道理?因爲它是無情,因爲它沒有煩惱,沒有覺悟。人就可能成佛,因爲他有煩惱,有煩惱的人必有覺悟,這就是古時候祖師講的“煩惱即菩提”,可惜祖師沒有講清楚,因此很多人都誤解了。
歪理十八條就成了堅固難轉
煩惱即菩提,覺悟是一種能,煩惱也是一種能,同樣是火,同樣的力量,區別在哪裏?說句俗話,好比走火入魔了,通常講走偏了,一偏全是煩惱,一煩惱歪理十八條,歪理十八條就形成了堅固難轉。
佛性是常,煩惱是無常
有煩惱決定有覺悟。煩惱能夠打敗,能夠消滅,覺悟是消滅不了的。覺悟就是佛性,佛性是永恒的,佛性就是常,佛性不是無常,無常的東西都可以變化,都可以消滅。煩惱就是無常,否則怎麼叫做煩惱性空呢?
煩惱是一種緣起,所以會變化,因爲煩惱性空
煩惱是一種緣起。世俗法上的一切的一切都會緣起,緣起的一切都會變化。無論是緣起,無論是變化,都離不開性空。說到底因爲是性空才有緣起,因爲是性空才有變化。
煩惱是世俗法,真谛是寂靜寂靜的甚深空性
性空就是真谛,煩惱就是由性空緣起的世俗生死流轉法。我們一切語言文字,以及種種的造作,也有善也有惡。煩惱都是在世俗裏表現的,煩惱是通過語言、通過文字、通過動作表現的,所以煩惱也是世俗谛。真谛是什麼?真谛是寂靜寂靜,一動不動,甚深的空性。
法我習氣,堅執難轉(26)
傅味琴 講于浙江開化文殊院 2005.7.23(淩晨)
法我習氣,能轉能滅,轉在路上滅在解脫
提要:
· 空不會壞,所以是永恒的,當“能”産生變化的時候就緣起了宇宙的一切
·衆生沒有感情就沒有苦,菩薩靠感情與衆生樂
·阿羅漢觀空成就,所以稱“慧眼”,佛連空都放下,這才是大乘的涅槃寂靜
·法我習氣,能轉能滅, 轉在路上滅在解脫
·滅是滅我相,所以滅是以滅我相爲相
·我執滅了,滅就成就了,一切彼岸的境界就顯現了
·我們不斷地在斷煩惱,這就是滅,煩惱斷了,斷煩惱的法也離了,這才是滅谛的成就
·“什麼也沒有”就是大般若的成就
空不會壞,所以是永恒的,
當“能”産生變化的時候就緣起了宇宙的一切
怎麼會有緣起?因爲宇宙本身就存在著能。我們說的物質,其實還沒有說到根子上去,所有的物質都是微細微細的東西累積起來的。累積起來的東西都會分析成微細微細,最後細到最先進的儀器都找不到,如果看得見還可以分,如果看不見不等于不存在。這種東西既然存在,它就會發生作用,這種東西既看不見,又有作用存在,我們就叫它“能”。所以整個宇宙本身性空,空不會壞,所以宇宙不會毀滅。宇宙是永恒的,可是這空裏邊又充滿著能,當能産生物質的時候,它就會變化,變化就是緣起。
衆生沒有感情就沒有苦,菩薩靠感情與衆生樂
菩薩法也是靠緣起。衆生有感情,菩薩也有感情。衆生受苦都是來自感情,沒有感情就沒有苦。我們從菩薩的功德來說,功德也來自感情,慈心、悲心、菩提心全是感情。這二者區別在哪裏?區別在一個給衆生做壞事,一個給衆生做好事;一個讓衆生受苦,一個讓衆生得樂。 涅槃寂靜~法我習氣,能轉能滅,即滅谛所說
阿羅漢觀空成就,所以稱“慧眼”,
佛連空都放下,這才是大乘的涅槃寂靜
爲什麼阿羅漢的智慧不徹底究竟,爲什麼阿羅漢不是大圓滿?因爲阿羅漢了脫了世俗的一切,他不執著世俗的我,也不執著世俗的法,全部空掉,當然煩惱也空掉了,可是他在修行過程中,他仍然執著一個法,這個法就叫空。所以他的力量仍然有限,他有了脫生死的力量,可沒有成佛的力量。所以只能斷煩惱,不能斷習氣。可是阿羅漢的習氣不是流轉生死的習氣,不是世俗的習氣,阿羅漢的習氣是修行的習氣。他觀空成就,所以稱爲慧眼,成佛是什麼習氣都放下了,連觀空修空證空,這個空也要放下。到這個時候才叫大乘的涅槃寂靜。
滅~滅之自性之相者,即無我相是也。謂即斷煩惱之離故。(因體)(正在工作之刹那)。
能海上師①~證阿羅漢,則一切煩惱全行除去,故雲滅,滅即滅谛四相中之一也,此滅之因。(摘自《能海上師全集》第二輯第75頁)
法我習氣,能轉能滅,轉在路上滅在解脫
法我習氣能轉能滅。不管是世間法出世間法,等到你能轉了,這是在路上,能滅了就是解脫。解脫從哪裏來?解脫從滅來。滅谛一共有四相,滅、解脫、妙善、定生。滅到底是滅什麼?滅是滅掉煩惱,煩惱從哪裏來?煩惱從我來,所以滅就是滅掉我相。我沒有了,煩惱也沒有了。所以叫“滅之自性之相者即無我相是也”。
世間上一切相都是有,相這個字本身是指有形狀的,哪怕你這個人的態度好不好,態度也有形狀,有善相惡相,有慈悲相瞋恨相。滅掉了這個相怎麼還有個相字?這個相是一個假名,以便你容易懂。
滅是滅我相,所以滅是以滅我相爲相
滅本身的相可不是煩惱相。也不是四大所成的相,滅是以它的自性爲相,自性打個比方來說,人世間各人有各人的脾氣,脾氣屬于心理,人世間各人有各人的臉,臉屬于生理,人們常說這個人面相好不好,這也是相。脾氣在每個人表現不同,等到你表現出來的時候,人家也看得見了,也是相。各人有各人的脾氣,各人有各人的觀點,這就是各人有各人的性,各人的性不同,所以叫個性,每個人臉不同,每個人的性也不同。
我執滅了,滅就成就了,一切彼岸的境界就顯現了
那麼滅本身的性是什麼呢?“滅之自性之相者即滅我相是也”。如果你在修行,你每天、每步、每個語言、每個思想,每個行動都在進行一個工作,消滅一個我,消滅一個我執,是什麼東西促使你去消滅一個我?這個東西就是滅的自性。滅的自性就是隨時隨刻在消滅我。最後我消滅了,滅就成就了,滅成就了,我就沒有了,我沒有了,生死流轉就沒有了。滅成就了,一切彼岸的境界就全現出來了。
我們不斷地在斷煩惱,這就是滅,煩惱斷了,
斷煩惱的法也離了,這才是滅谛的成就
“謂即斷煩惱之離”,我們正在滅谛的路上前進,正在完成滅這個工作,這個地位叫因,還不是果。從因地上來說,我們不斷地在斷煩惱,這就是滅。到了以後從果位上來說,成功了,滅掉煩惱的種種的觀點、滅掉煩惱的種種的心態、滅掉煩惱的種種的法你全要離開。如果你離不開,你滅谛還沒有成就。所以到了徹底究竟的時候,這個滅就是滅掉所有的一切世出世間法。
“什麼也沒有”就是大般若的成就
能海上師圓寂的時候,最後一句話就是:“什麼也沒有”。侍者師寫信提醒我,“這是上師成就的話,你不要看成普通的話。”什麼成就?大般若成就。大般若成就就是滅谛的成就。既滅掉煩惱,也滅掉習氣,滅掉阿羅漢的小乘境界,小乘心,也要把阿羅漢執著空的習氣滅掉,到這個時候,什麼都沒有,這就是一個圓滿的成就。
好,今天就講到這裏。
法我習氣,堅執難轉(27)
傅味琴 講于浙江開化文殊院 2005.7.30(淩晨)
有法才能轉,轉才能變
提要:
· 衆生有我執我,有法執法,一執著就難提高
· 有法才能轉,轉了才能變
· 只唸佛,不懂法,結果你是你佛是佛
· 不懂法就不是修行人,沒有法就不可能成就
· 不懂法的人貪五欲,瞋心大,成了魔子魔孫
· 謗法的人,阿彌陀佛也不要你
衆生有我執我,有法執法,一執著就難提高
“法我習氣,堅執難轉”。執著于我,執著于有我,一切要根據我的主意來做,這就是生死流轉的根源。學了法以後,又執著于法,就是法執。一執著,就不能提高,比如你學完了一年級的課程,要升到二年級,你不離開一年級的課堂,就無法進二年級的課堂。
有法才能轉,轉了才能變
佛教是辯證法,世間上也講變,佛教也講變,不過佛教的變比世間上的變講得更清楚,所以佛教的變前面又多了一個字叫“轉變”。要變必須要有方法,這個方法就是轉,通過轉才能變,從愚癡轉到智慧,從瞋恨轉到慈悲,從貪吝轉到布施,所以佛教給我們修行的方法就是使我們轉變的方法,有方法才能轉,轉了才能變,沒有方法你只是空想。修行的方法就在佛講的法裏。
只唸佛不懂法,結果你是你佛是佛,互不相幹
末法時期,進了佛門不肯學法,把法看成不重要,只停留在燒香拜佛求太平上,最多加上吃素唸佛,這些都不能達到修行的目的。要達到修行的目的就要有法,要從法中求得智慧。一句“阿彌陀佛”不能代表法。在每尊佛的名號裏都包含著他修行成就的種種功德,但是光唸名號,你仍然不懂這個名號裏包含什麼功德,也不懂這尊佛是怎樣修出種種功德的,你什麼也不懂。所以說名號只是個稱呼,名號裏雖然有功德,有法,你不懂仍然等于沒有,你是你,佛是佛,互不相幹。
不懂法就不是修行人沒有法就不可能成就
釋迦佛把他過去怎麼修行,怎麼成功的種種經驗告訴…
《法我習氣,堅執難轉(20~2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